第一篇:关于小学生作文指导的论文11篇
关于小学生作文指导的论文11篇 怎样指导小学生写作入门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二,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维懒惰,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其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我们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二、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女儿去野外捉蝈蝈,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她注意观察和记忆。回来后,她写了作文《捉蝈蝈》,较生动地写下了捉蝈蝈的过程和动作,很有情趣。
三、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来时,给他的孩子带回来许多“礼物”,如:各种贝壳、小(海)石头、小纪念品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其实仅几元钱,使她很惊奇。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过去和现在,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训练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要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有一位学生游过秀水公园后,在写《我爱秀水公园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桥向东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叶,交映相辉。叶面上的水珠儿在阳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忽然一只红蜻蜓飞来,落在一支卷着的荷叶上,我想起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小小的剪辑,使作文增加了艺术性。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放开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放”。
1、放开内容: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广播广告、张贴的宣传画、餐桌上的闲聊、节日的欢乐、心中的委屈、和同学的争吵、一次游戏、一次冲动、一次体验、一阵风、一阵雨、一张相片、一个过客、一次电话,甚至梦境、想象中的情境等都是作文的内容。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上的训练或考试内容的要求,总写来写去是《记一个人》、《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些题目好象很容易写,但学生却不知道怎么下笔,写来写去,只好编造、抄袭,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千篇一律,既折磨了学生,也折磨了老师。现在,我每周都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不定内容,自由发挥,学生松了绑,十分活跃。
2、放低要求:学生刚学写作,能写、愿写已经很不错了。本来都很幼稚的心灵,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你非要他注意怎样选材,怎样立意,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突出中心,就好象刚栽下的树,都不知道能不能成活,你还每天去摇一摇,再拔高一点,再怎么有生命力的树也很难成活。我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蠢事:学生交来的文章,总觉得有很多缺点,因此辛辛苦苦地改,认认真真地批,改得文章面目全非,还认为学生会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受教育。没想到,学生只看一下分数就塞进抽屉。原来他们觉得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才被老师改得体无完肤,反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为此,我每接手一个班级,对学生交来的第一篇作文,我都从学生原有的作文水平出发,发现其优点,写上一些鼓励性的批语;实在不像作文的,只要字写得好,格式正确或者卷面整洁,甚至有一个词用得好或用了一个新词等都会得到肯定。尤其是那些表达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尽管错字病句很多,甚至不够通顺,我也在班上宣读,并张贴出来,告诉学生:文章就是要写自己的生活,它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3、放开表扬: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中下层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这些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最好的办法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只有这样,写作教学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如何提高小学生初学习作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表达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主体验以及情感的自由宣泄。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成了可望不可腊的理想境界。究竟如何才能越过传统作文教学的沼泽,尤其是三年级小学生?初学习作开篇作文,如果打不好基础,激发不了兴趣,今后的习作是可想而知的。
一、利用中年级口语教学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在教学《小摄影师》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故事的续写,于是,我利用口语交际教学的优势,组织学生举行了《小小故事会》,让学生充沛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说编了不同结局的《小摄影师》。故事不仅讲得精彩,而且形式各样,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个比一个讲得棒。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再也不为写这个片断而发愁了,个个力争能当上“故事大王”,圆满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二、激发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寻找习作绥勰和灵感,让他们的绥勰真实而多
大自然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写作绥勰。我在农村教书,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清水秀,柳绿花红;日出日落,炊烟袅袅;牛羊成群,六畜兴盛 只要激发兴趣,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好,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他们就一定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我教三年级时,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我就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或在活动课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踏青或观赏,然后写自己的所见所想,好多学生的习作都提高了,而且有几个学生写得很有特色,这让我高兴极了。
三、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
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到习作写片断,许多人都感到难以下笔。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槐乡的孩子》一课时,其中有几个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可仿写《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定会更进一步。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时,一句不经意的批评,可能让学生洺记于心,处处与老师作对。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自己的学生。刚开始习作,学生或许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但有时他们的一些语言并不逊色于成年人,或许充满了更多的童真和乐趣。虽然整篇习作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些好词佳句,应用醒目的红笔圈画出来,学生见了定会备受鼓舞。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习作交流笔会,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练笔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仿写、改写、续写、补空、写读后感等,可以是写整篇的,也可以是写一个片断。学生在习作交流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好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每一学期,我都组织和开展习作兴趣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断积累写作经验。通过互评互改,互相促进。当初那种皱眉头、咬笔头的现象再也看不到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积极高涨,我也不为上习作课而苦闷了。
怎样教学生写入门作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初学习作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表达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主体验以及情感的自由宣泄。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成了可望不可腊的理想境界。究竟如何才能越过传统作文教学的沼泽,尤其是三年级小学生?初学习作开篇作文,如果打不好基础,激发不了兴趣,今后的习作是可想而知的。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浅谈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
内容摘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观察生活、语言的鼓励性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包括承担学生作文入门的指导。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我觉得学生能否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的关系。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有感兴趣的一面,并且有探知的欲望。三年级的学生,此时还未接触作文,真希望自己快点知道,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是有趣还是乏味等等一系列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觉得特别要引导好第一节作文课。这就是激发好学生的作文兴趣。
第一次给学生上入门作文时,我没有照章地按作文要求让学生作文,而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并且是在谈话中用最熟悉、最形象的事物,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怎样写作文,其实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比如你们的妈妈在自己心目中漂亮吗?有多漂亮?你想告诉你的同学、老师吗?怎样说才能把漂亮的妈妈让别人知道呢?听了这些问话,学生们的兴趣来了,并且各抒己见,同桌之间议论纷纷。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讲的如果能写出来让人看,就成了一篇作文。学生们听了,觉得更新奇,并感觉到作文原来既有趣又简单。接着,我还告诉他们,不光写妈妈,还可以写爸爸、爷爷、奶奶------甚至你觉得有趣的事情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成作文,告诉别人。这时,作文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二、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
万事开头虽然难,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我觉得教师还得注重培养他们读写结合的习惯,所谓读写结合,就是读不离写,写不离读,这就关系到学生作文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刚开始作文,不要求学生篇幅的长短,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把所有学的字、词、句恰当地利用上去就行了。比如在教学《艰苦的岁月》时,课文中有很多描写老红军外貌的句子。我便适当地加以引导,让学生想想哪些相干词语、句子可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此时在学生的理念中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原来学习课文也可以帮助写作文。因此,更觉得作文简单、有趣。这样学习课文也会更认真更投入。
另外,读写结合还涉及到课外活动的开展。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宽、深化和发展。在课外活动中,主要从课外阅读与组织实践活动两方面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多方面的素质。比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时间的前提下,首先有针对性地选择材料提供学生课外阅读,教育学生多看名人作品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等好文章。由此养成勤于读书、思考、动笔的良好习惯。如此一来,既提炼了阅读方法,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衔接起来。
在组织实践活动中,主要通过开展团队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比如说组织学生登山、游览公园、举行“钉纽扣比赛”“讲故事比赛”。活动后,要求学生把自己亲手做的或亲眼看到的人与事,有条理、有重点,流畅地写出来。由此一来,学生对写作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觉得活动也能写作文。因此除了爱作文,也会更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不能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应该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一头黄牛”,能把黄牛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牛一样。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
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我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那么,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对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作文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非常重要。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杨树芳主编 语文出版社出版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秦训刚、宴渝生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张贵新、侯国范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怎样教小学生写好作文
要让学生写出才情并茂的作文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长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在批阅作文时,我不难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遣词用句能力功底薄弱。写出来的作文,要么语句不够通顺,情感枯燥乏味,要么构思呆板,谋篇布局不够周到。我一直坚信只要通过透彻的分析,总会有合理的解决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流水不腐”,作文亦是如此,胸中有足够的“工料”,写作时才有底气。为此,平时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① 博学广识,勤记录
教师自身要多看书刊杂志,遇到好的书籍、篇目可以推荐给学生,要求学生撰写读书笔记,让学生学习成功文章的成功之处,为学生写出成功的文章打下基础。对于善于引经据典遣词造句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和常练笔的习惯。②善于观察,多动笔 通过案例教学授予学生观察方法,经常抓住教育时机,提示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的事物和现象,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形成最全面的印象,多写观察日记(日记)。学会联想,把事物写活一点。③深化活动,常训练
多开展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还可以跟校园时令活动结合起来,献爱心捐款等慈善活动,结合这个契机,让学生习作《点滴关爱暖心怀》。学生亲身经历,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才能写出实感,写出韵味。
二、培养学生作文的表情达意能力
写作时不但要有情,还要有善于表情达意的手。习作时必须借鉴成功作文的成功之处,注重审题会意,有了好的立意,选择和组织材料才有依据。要使文章感情真切,遣词用句必须准确到位、恰如其分。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水平,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经常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能力和恰如其分,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做到言必达意。比如,在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各表示什么东西?文中为什么不直接说成电视或收音机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用“发明数量之多,令人为之叹止”呢?这么用有什么好处吗?让学生在思索问题掌握“借代、引用”两种常用的修辞技巧。当然,培养这种能力也可以从口头回答问题、书面回答问题、造句写片断等多方面进行逻辑训练。要求学生把积累到的素材灵活运用,写出通顺、连贯、简洁的句子。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经常练,反复练,实现表词达意生动形象、恰如其分地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三、养成学生作文的审题构思习惯
想要在作文方面取得成功,审题会意就是要迈出的第一步,这要求学生能从题目中准确地找出限定的习作范围和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分析课题时我们就要训练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如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看图作文《胜似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为何文章要定为“胜似亲人”?她们是不是真正的“亲人”呢?初步理清思路后,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构思,围绕一件(或几件)具有特殊意义的事来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篇习作的题目和要求,启发想象,不但培养学生审题会意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的构思水平。
四、训练学生作文的批改技能
以往“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效果有限。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并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形成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①面批面评。在学生写完作文时,当面批示,在遇到学生表达不够完美的地方,即时启发学生自我修改,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明显,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当学生的面批改作文时可采用两种方法:㈠一对一,即一个教师对一个学生,可以对某一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毛病——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全面进行诊治,在批改中师生可以直接对话。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原始动机,批改就可以更有针对性,更为恰当。㈡一对几,即一个教师对几个学生,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然后分批集中进行批改。
②自写自改。要求学生写作文时完成后自己即时修改,在批改栏内写出修改的理由,以此引发学生深思,使之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有效地避免了犯同类失误。③互批互改。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互批互改,并备注批改说明和简要评语,把作文的修改权让给学生。这种方法有新鲜感,易于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如果加以检查指导,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审慎态度,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撰写和自改作文的技能。
④揣摩深究。作文的学习要注重循序渐进,再说文章贵在“精炼”。为此,我常要求学生同一篇作文要多次修改,反复揣摩,集体探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审题立意、篇幅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反复推敲的习惯。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要从“作文”的目的和“发展人”的角度去思索,站在一个新高度去认识,讲究灵活互动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自主作文的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这样才能实现质的飞越。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一件难事。这不是学生的错,如何帮学生克服写作文的难关了,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多看书。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二、多读书。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而且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学生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学生文学知识面。重点句子要背诵、牢记。
三、多写作。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强求学生写得多好,但要坚持。
四、多讲解。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学生听。模仿写作很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
五、多指导。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要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六、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要求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会让学生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
七、多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学会利用网络工具。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八、多学习。到了二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学习语法和修辞。学习经典句子。学习诗词写作。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特别是诗词模仿写作。语法的学习不太受重视,这是学生写作出问题的重要方面。
九、多鼓励。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在写作上,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不要经常责怪学生写得不好。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对学生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学生以信心。
怎样教小学生写作文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明确小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做好习作入门的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才行呀,故而,我觉得应该遵循这3步走: 第一步:培养兴趣,让学生有的写
作文要早起步,晚约束,“兴趣是第一位老师”,确实,学生尝到了写作的趣味,甜味,像刚学步一样走好了写话(甚至一二年级就开始拼音写话)这一关,话不在乎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学着去写观察到的事物,用心写出自己想到的感觉,学生会觉得想写,有的写了,这写作的大门就已经向学生打开了。以后,写作教学就能一路好走。
第二步: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
名人就说过:生活即作文,作文来源于生活。因而,我很注重平时在学生面前快乐生活,全身心地同学生一起寻找生活的滋味,不论是“酸辣菜”,还是“甜美汤”,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最好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品尝生活,热爱生活,让学生大胆写。能大胆地写清楚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把生活中的场景写细写活就了不起了。教师要当好伯乐,尽力发现每位学生,每篇作品的“亮点”、“闪光处”,大力表扬,相信在教师欣赏的目光里,每位学生都是千里马。
写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动笔的欲望;写作有了生活,就等于文笔有了源泉。扎实走好前两步,学生有的写,就能写“大胆文”。我觉得学生会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平时怎么说就怎么写了,这就是作文,不要把小学生的作文当作品,而是要牢牢记住:小学生的作文叫习作,是处在练笔的过程呀,因而,走好前两步是打好了写作的扎实的基本功。有人说:小学生应该快快乐乐做事,认认真真做人,简简单单做文。看来还真是这个理呀!第三步:方法入手,让学生小心写
我们知道,有了方法,能使一件事做得更轻松,做得更完美。学会一些方法对小学生的启蒙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要说,在写作教学中遵循方法入手,让学生从大胆写到小心写,由“大胆文”过渡到写“小心文”,掌握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
学生不会随意写,会慢慢地斟酌选材,推敲言语,什么可以写,什么更好写,什么写更好,怎样写最好,会不自觉到自觉地知道小小心心用好词,写好句,开好头,结好尾。这样,写作教学就有了层次,有了进步,有了发展。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然后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指导用词造句,写简短的日记,再在引导学生把话写具体、生动上下工夫。如用“鲜花”一词让学生造句,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进一步启发:“谁知道鲜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洁白的百合,有火红的玫瑰,有金黄的菊花,还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继续启发:“谁能把鲜花的颜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说一说呢?”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红装的玫瑰,有披黄褂的菊花,还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还经常进行扩词、扩句、词语的搭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练习,使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而又具体。
二、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1、涂涂画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画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黄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起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精心安排各个节目。元旦、开个迎新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做个好看的灯笼;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植树节,去山坡上种植小树;“六一”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人制定活动方案,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节后,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争做好事中,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经过指导,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三、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我经常进行观察系列练笔训练,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用多次、多篇练笔,完整地写某一方面的题材。如,写“四季系列”,让学生长期观察、记录,在不同的季节,写出《春天,你终于回来了》、《七彩的夏天》、《秋天,收获的季节》、《白雪飘飞的冬日》;“心态系列”,在细致观察、感受的基础上写《喜》、《怒》、《哀》、《乐》、《烦恼》、《激动》、《害怕》等,进行内心独白。
五、重视作文批改
学生做一篇作文所花的力气比抄词写句来得多。因此,抄词写句这一类作业用等第来评价的话,作文应该写得更具体化一些。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把赞美留给学生,从不吝啬把红浪线多多地留在学生的作文本、周记本上,并让学生朗读老师的评语以及画有红浪线的好词佳句。这样,老师批改的作用充分显现,学生从中收获甚多。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至此,通过作文教学的观察、构思和表达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作文启蒙指导策略:在快乐中学写作文
小学中低年级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写作时总是困难重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尽办法引导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愿望,让学生“乐”写。
一、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然而,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而有之的,是在他们的大量课内外活动中,通过教育进行激发和培养出来的。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在多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写“心里话”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
如果能让写话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就鼓励学生给我写心里话,把这项活动作为收集学生信息和习作的途径。我曾这样对学生说:我能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老师,信任老师,都很想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老师也很想多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但是这样的机会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我教学生写习作《我喜欢的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1、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不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摸一摸: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带来的苹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三、注重为学生创设情境
“情动而辞发”,大凡写作,都是为了抒发感情,而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总觉得很难找到学生情感的激发点,因而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形式雷同,就是干巴巴的。而在教学作文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的热情,让学生想写。从研究学生的心态入手,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为使学生感到学习写作是一种乐事,我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写作的教学环境,以情感设入营造兴奋、和谐的氛围。
四、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到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对于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指导学生练说菊花的颜色时,学生一开始的语言很贫乏:红的、白的、黄的„„为了能让学生说得生动具体形象,我通过各种办法加以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成语;在形容一串红的颜色时,多数学生又纷纷说“红色”,我又让学生换个词语来形容“红色”,学生马上运用到“火红火红”“红艳艳”这两个成语,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学生多用,会用好词好句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总之,小学启蒙作文的指导,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小学生作文指导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写作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
1.丰富语汇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积累词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用。
2.理解词语小学语文大纲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表达。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1)利用直观教具(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文中插图等)或演示实验理解句子。(2)利用与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置换比较理解词语。(3)利用表情、手势、动作表演等理解词语。如“昂首挺胸”、“气喘吁吁”等词语。(4)利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理解词语。除此而外,教师经常采用的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或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都可以帮助理解词语。
3.概括中心小学教材的单元,有着各自的编排意图 每组课文,当提出一个训练项目时,就有一个写作训练项目与其相对应。要在阅读教学中,使两者紧密结合,来提高写作能力。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项目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训练学生认识中心思想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表达方式等。该组写作训练项目就是要求中心明确,并用中心句来表达中心思想。在教学这个单元的每篇课文时,就要侧重训练学生懂得什么是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同主要内容的区别与联系等。
二、精心设计板书,促进写作能力提高板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板书,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
1.借助板书,理清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借助线索式板书,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教学《落花生》一文,我设计如下板书:落花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略)(详)2.借助板书,突出重点。抓住主要内容,突出写作重点,做到有详有略、中心突出。我常采用词语式板书。教学《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给颜黎民的信
一、怎样读书1.不专看一个人的书(比喻)2.不专看文学书(对比)3.可以看哪些书(建议){}主要内容(详写)
二、在上海看桃花
三、同意把信发表
四、指出写信人署的是假名}次要内容(略写)
3.借助板书,布局谋篇。在指导学生学写记叙文时,不仅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为比,我常采用提纲式板书,展示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事的方法。教学《捉鱼》一文,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捉鱼时间:春天星期天早晨地点:村东小溪人物:郭辰我事情:----筑坝捉鱼发生:发现牛吃稻秧发展:赶牛抓牛拴牛{扔、跑、踩、赶冲、抓、拉}赶走护秧结果:受到夸奖----重新捉鱼板书形式多种多样,这里不一一列举。
三、写作训练与实际观察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矗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良好观察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的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方面。这一训练应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体上我遵循以下的步骤进行:
1.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可以结合语文阅读教学对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的描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日出日落的场景、四季景色的不同等。学生独立写作的训练,也从组织学生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开始。我曾要求学生细致地观察本班一个同学的面貌,描述这个同学的肖像,要抓住这个同学的最大特点写,写的逼真,不说姓名大家就知道写的是谁。这种训练很有收效,同学们写出的片断有血有肉,生动感人,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练习写作的兴趣。
2.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观察事物场景写短文是在观察事物的部分写片断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我曾组织学生参观我较多功能教室、海洋动物标本展览等,引导他们实际观察。组织这种观察,教师在事前要制订更周密的计划,做好观察前的准备。观察前,也要把观察目的和要求给学生讲清楚,并要求学生观察中做记录,作写的材料。观察回来后,教师要启发指导学生按观察顺序与重点整理记录的材料,完成短文写作,选择其中写得较好的在班级朗读。3.观察日常生活,训练写日记在学生有了初步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到小学中、高年级,我就训练与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开始先要求学生写周记,然后每周写2至3篇日记,以写观察日记为主,写自己日常生活观察到的最感兴趣的事。最后要求学生每日写一则。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普遍都有明显的提高。
四、正确指导命题作文小学生独立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写片断、写短文、写日记,再到能写命题作文,这是写作能力的飞跃。命题作文是在学生理解水平的显著提高,能较正确地把握命题的意义及其中心,和学生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正确指导学生命题作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命题要深浅适度。一篇文章命题的深浅是直接同该内容的深浅紧密相联的。因此一篇文题所含内容深浅是教师让学生作文前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若内容过深,学生就难以驾驭,若内容过浅,学生写作不仅无兴趣,写作能力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命题必须做到深浅适度。一是教师命题的时候,不要只凭自己的好恶为转移,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去命题。二是文题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给学生命题时应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是学生知识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能写的,要写的,愿写的。命这样的题目才会适合学生的心意,他们写起来就会落笔生花。
2.命题要取材广泛。命题取材广泛才能开阔学生写作的思路,便于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也便于做到使语文学科教学与其他各科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在写作中,既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性,必须学好,又感到只学好语文也不能写好文章,必须同时学好各门科学知识才行。3.命题要方法恰当。恰当地命题,一是要把题目出到学生心中,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想其所想,为其所为。再是帮助学生在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联想命题。这如教学生游泳教师要先“下水”示范一样。例如,在教学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也恰是本单元作文训练的要点)时,我先准备好了“下水文”,借助在国旗下讲话的时机,暗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着重指导学生学会联想。学生听了我的讲话后,多数都已意识到,这不正是教师为我们提供范文了吗?因此,很多同学学会了在作文时怎样去合理地联想与命题。因为,升国旗的场面人人都领略过,当我把本次作文的范围讲给同学时,同学们纷纷命出了这样一些题目:《升国旗》、《国旗下的联想》、《庄严的时刻》、《每当国旗升起的时候》,等等。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命出了同学们自己想写、爱写、能写的题目,同时也达到了老师本次作文的要求。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指导点滴经验论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指导
黎 英
作文是一种脑力劳动,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有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内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
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入手。
提倡学生写日记后周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的爱好。让学生熟悉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好处。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或周记的方法。还有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答应摘抄与写作相结合。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爱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练习:“注重观察四周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内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布满高涨欢快的情绪。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
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这样的作文内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
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
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
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观察能力、熟悉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第四篇:论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读后感》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读后感
【内容摘要】:“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后感是读书笔记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写读后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写作能力大有好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交代“感”源 提炼“感点” 联系实际 升华“感点” 【正文】:
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提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的课文外,还要加大其他课外书的阅读,以扩大知识面。
古人说得对:“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读过的书多了,就会遗忘,一些收获或自己的体会就不记得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写写读书笔记,而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做“读后感”。写读后感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写作能力大有好处。
要写好读后感,一要读透材料,二要抓准感点。怎样才能读透材料呢?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可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读懂原文,交代“感”源。
“读”是基础,只有“读”才能引出“感”。认真读原文,读懂原文,对原文的准确理解,把握住要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基础。对原文的阅读是否认真细致,是决定读后感的质量关键。读懂原文,就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字句、段落。
写读后感,一般要交代一下所读文章的篇名或书名,因为不一定所有读者都认识你所读的作品,不作任何介绍就发表议论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如果精要地作简介,不仅使学生或读者对陌生的作品有所了解,即使对于熟悉这篇作品的读者来说,也能起到激发思索的作用;随后可以概括一下文章(或书)大意或中心思想,让读者知道你写的感想是从原文中引出来的,不是随心所欲编造出来的。
二、紧扣原文,提炼“感点”。感想要紧扣原文的思想内容,写出对原文中心思想或重要观点的真情实感。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就是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即感点),联系实际,则更容易写得充实而深入。
三、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放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会 太肤浅了。泛泛而谈,往往会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
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一方面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最好就是联系自己的实际,用作品上的人物、事迹观点,来衡量自己以往的言行,决定取舍,这样的读后感才是有价值的读后感,这样的读后感才更为诚恳。
另一方面还可以联系社会现象,举古代一则寓言为例,如《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人尽皆知,若以《读<拔苗助长>有感》为题写读后感,古人、今人会有什么区别呢?如果就故事论故事,只谈违背事物的规律去办事是不能办好事的,那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个道
理还是通用的,所以写这样的读后感就没有新意。如果我们把故事与现在的现实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就不难发现,现在的家长都有很多是违背了学生的意愿去办事的,上学时间有做不完的作业,双休日,甚至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晚上还要上什么兴趣班之类,不仅收不到成效,还落得个学生和家长都累的后果,这不也是“拔苗助长”吗?这样的的读后感写出来后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了。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融会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出“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应“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的回应“读”的内容。这样一来,文章就更完整了。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出版社、全国重点小学特级教师编写《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手册》。
2、北京教育出版社《语文备考宝典》。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指导
一、激发写作动机是基础
作文源于生活,源于语言的表达,隐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差异,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接着讲明为什么写作文,使学生意识到作文与自己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作文。对小学生应强调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它是有实用价值的,是表达思想的方式,更是与他人言语交际不可缺少的,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作文的需要,激发其言语表达的动机,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
二、观察事物,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作文创作就是要观察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到生活这一源头中汲取活水,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视察入微,练就学生发现美的慧眼,勤记观察日记、生活随笔,丰富写作素材。在这基础上才能保证作文教学遵循写作的心理历程:现实、思维、语言、文字,使学生从无事可写变为处处有素材。比如,在指导《我喜欢的水果》的习作之前,笔者布置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带回学校,在指导课上,先让他们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再让学生用手触摸水果的表皮,感受水果在手中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水果的气味;最后让学生亲自尝一尝水果的味道。在课堂上,笔者让每一个喜欢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坐在一起,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品尝后的味道在小组里交流,再到课上交流。就这样,学生们经过亲身的体验对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还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使学生有话可写。
三、加强阅读,巧妙模仿
刚写作文的小学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觉得无话可写,总是只有几句干巴巴的话。要丰富写作语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广泛阅读,多读多记。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要多读书,反复读书。阅读在学生学习写作中起着重大作用。尤其是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要引导学生阅读他人的成果之作,视每一篇教材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写景的文章《巫峡赏雾》时,通过分析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的文章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另外就要求学生建立长期使用的摘录本,把教材中的或是课外阅读中的一些好词佳句摘抄到“秀珍”本上,编好目录,随身带着,经常翻阅使用,这样便于学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创”。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小学生写作文应如蜜蜂广采百花一样,多读名篇佳作,吸收大量的词汇,多种多样的句式。这样使学生由“无话可说”变成“文思泉涌”了。
四、创设情境,合理命题
作文命题,必须讲究科学性,要了解学生胸中的积蓄,顾及学生有什么可写,教师可只提供习作范围,由学生出题,如教“写一篇关于自我介绍的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但千万不要写出自己的名字”的作文时,教师让学生自己依事定题。另外从不同侧面拟出一组题目供学生选择,如“这就是我”“猜猜这是谁”“自我介绍”“我像谁”“你认识我吗”,等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倾吐。所以命题要坚持新、实、活、趣的原则,透视学生的思维之泉,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出现不吐不快的局面。一旦命题不合学生口味,要设法补救,如运用图片、幻灯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等活动。提倡自由命题作文,这为学生创造了发展思维的机会,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写作,言之由衷,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自由命题的作文范围越大,限制越小,学生思维越广,就越能写出好文章。
五、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相信自己,才会有可能成功。我们必须首先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把作文教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兴趣、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根据成功经验原理,一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写得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是用得好的词给画记出来,批注“写得好”等肯定性的语言,在作文后面的评语中,指出成功之处;二要精改、少改、多批,多启发,多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三要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如作文讲评课,让写得好的学生在班上朗读自己写的作文,学校举行各种征文比赛,让他们的文章有机会有平台发表。总之,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有表达的欲望,保护好孩子们的自信,让孩子们真正想表达、会表达,让作文真正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件乐事。
总之,作文入门如同学习数学一样,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即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思维加工,慢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善于思考;热爱阅读、勤于写作、懂得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