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初三物理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实施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学会利用事物有益方面,减少或避免有害方面。二.教材分析
1.《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2.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重力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并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再次应用。本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中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测量滑动摩擦力(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4.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三.教学方法
1、以实验现象为主 摩擦的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必须尽量做好。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有好处.
3、用学生小组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使学生知道即可. 四.教学设计(一).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2.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
(三).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长木板、棉布、砝码 装水杯子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
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
师:水杯受几个力呢?
生:两个,重力和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力
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探究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让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可能会有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分组讨论并举出相应生活中的实例,准备适当的多媒体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结论: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课堂达标 题型一 选择题
例题1.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知识点 :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教师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产生摩擦力必要的三个条件 解 析 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虽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它们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但它们之间由于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A、C选项是错误的。当木箱放在水平运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木箱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木箱与传送带之间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选项B也不对,选项D是正确的。答 选D 例题2.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
知识点 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点拨 只要记住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一类题目都比较容易 解 析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都是用增大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拔河比赛时,人能握住绳子是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绳子就要滑出.因此,在拔河比赛时,手对绳子的摩擦力是有益的.所以A、C、D选项都属于增大有益摩擦.在B选项中,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有害摩擦力,它是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目的. 答 选B 题型二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题1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弹簧测力计 B木块 C木板 D棉布 E砝码 F水杯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2)为了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2 在木块上放上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使砝码和木块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3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①、②、③)中哪—个的正确与否。()B.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点拨 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怎样测摩擦力的大小;二是控制变量法.在检验“猜想①”时,如何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检验“猜想②”时,如何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对接触面的压力;在检验“猜想③”时,如何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比较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一些变量,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在学习物理探究过程中,要经常用到这一种研究方法.
解答 为检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粗糙程度有关,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其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根据提供的器材应选用;A、B、C、D、E。
“步骤2”是木块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改变木块肘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目的是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步骤2”是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的,故应填“步骤2”. 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必须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再增加一个步骤是:将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l”进行比较.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板书设计: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概念:接触 相对滑动 阻碍的力
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 压力大小
三: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单位:鸡东县永和中学
姓名:王 晓 明
时间:2013.10.28
第二篇:人教版初三物理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物理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物信院物理二班 蔡永志 学号 200913025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简单区分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教会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去实施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4.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学会利用事物有益方面,减少或避免有害方面。
5.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不要用感性来代替理性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客观事物都有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才是真理,否则都是谬论.二.教材分析
1.《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
2.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力、重力、二力平衡条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中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并为以后的探究实验加深理解,并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再此应用。本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中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4.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三.教学方法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四.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三).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棉布、砝码、盛有水的水杯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师:(举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
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
师:水杯受几个力呢?
生:两个,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
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题型一 选择题
例1.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知识点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闯关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产生摩擦力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解 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虽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间有相互挤压,它们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但它们之间由于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A、C选项是错误的。当木箱放在水平运行的传送带上,并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因为木箱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木箱与传送带之间将要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选项B也不对,选项D是正确的。答 选D 例2. 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
知识点 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闯关点拨 只要记住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这一类题目都比较容易 解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都是用增大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拔河比赛时,人能握住绳子是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手对绳子的静摩擦力,绳子就要滑出.因此,在拔河比赛时,手对绳子的摩擦力是有益的.所以A、C、D选项都属于增大有益摩擦.在B选项中,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有害摩擦力,它是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从而达到减小摩擦力目的. 答 选B 题型二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1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弹簧测力计 B木块 C木板 D棉布 E砝码 F水杯为了检验猜想①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2)为了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
步骤2 在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使砝码和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3 在水平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运动(如图丙),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①、②、③)中哪—个的正确与否。()B.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闯关点拨 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怎样测摩擦力的大小;二是控制变量法.在检验“猜想①”时,如何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检验“猜想②”时,如何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对接触面的压力;在检验“猜想③”时,如何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在以后学习物理过程中,要经常用到这一种研究方法.
解答 为检验“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粗糙程度有关,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其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因此,根据提供的器材应选用;A、B、C、D、E。
“步骤2”是木块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只改变木块肘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目的是在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步骤2”是检验“猜想②”是否正确的,故应填“步骤2”.
为了检验“猜想③”是否正确,必须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再增加一个步骤是:将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l”进行比较.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板书设计 1.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0~fm 2.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N 3.小结 探究活动
【课题】我和摩擦力有个约会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能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生活有科学的态度。【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第三篇:高中物理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摩擦力》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激发对摩擦力产生好奇心;自我获取和构建摩擦力知识;顿悟物理分析、对比、概括等思维品质;培养物理实验探索的能力等要素。
二、核心概念 摩擦力及产生机理
三、问题思辨
课堂教学设计,始终保持对学科问题的惊疑和追问;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善于发问,更加深入认识学科问题;对自我教学活动经验的总结,完善自我教学方式、反省自我教学存在问题。问题思辨侧重点是发现教学的疑难问题、寻找造成疑难问题的原因和设计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思路,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讨。
四、教学过程
【激发好奇心】活动时间:上课0-5分钟之内
【情景创设】运用教室的多媒体系统播放:超市电梯、传送到运输物品、学生爬杆、运动鞋凹凸底面、汽车轮胎的花纹、自行车转轴上油等等。
【激发好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跟着电梯一起运动?学生爬杆如何向上运动?运动鞋花纹作用是什么?转轴上油起什么作用?
【自我获取构建知识---培养阅读能力】活动时间:上课6-10分钟之内 【深度阅读】布置阅读内容、规定阅读时间5分钟;提出阅读要求:摩擦力类别及特点、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通过对两种摩擦力对比分析,概括出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解疑归纳】师生交流阅读的结果,教师帮助学生解答一些阅读过程疑惑问题,对摩擦力知识内容进行归纳。
【解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活动时间:上课11-20分钟之内 【设置问题】物理实际例子让学生分析是否存在摩擦力及方向 例题1:教辅材料《顶尖课课练》P41页例题2 例题2:教辅材料《顶尖课课练》P41页变式1 【分析困惑】师生共同研讨解例题1、2两题的疑惑问题是什么(例如“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造成理解偏差的原因;提出消除疑惑的办法。
【效果评价】教辅材料《顶尖课课练》P45页变式1 依照学生完成题目情况,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
【实验探究-培养学科实践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时间:上课21-40分钟之内
【实验内容】:物理1第四章第三节摩擦力P71页《实验与探究》 【实验要求】
1、观察:
物体静止、物体刚运动、物体运动过程等三种情况,弹簧秤读数的任何变化。
2、处理:
弹簧力大小可以直接读出,而摩擦力是否能直接读出? 物体静止时,弹簧力是否等于摩擦力?物体运动时,弹簧力是否等于摩擦力?两者大小相等条件是什么?
物体刚运动时,弹簧秤读数为什么突然变小,是什么原因? 【汇报成果】学生汇报观察和数据处理的结果,对结果表达自我的看法。
表达追求是“自圆其说”。
【布置作业】活动时间:上课41-45分钟之内 【总结】归纳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物理1第四章第三节摩擦力P76页作业第3、4、5题。
第四篇:初三物理《摩擦力》课例研究报告
从生活走向物理 , 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三物理《摩擦力》
一、研究背景
1、知识基础:《摩擦力》一节是鲁教版八年级教材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之后所要学习的知识。在初中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从初中教学的要求来说,知识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教材中的安排是通过认识滑动摩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和应用。
2、能力基础:虽然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但是初二的学生刚接触科学探究的程序、思路和方法,还不是很完整。用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总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把有关摩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知道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3、心理基础:本节课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 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基本完整的探究过程 ,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科学规律,使学生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有更强的进取心。
二、研究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并付诸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取长补短的协作意识。
(二)重点
知道滑动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猜想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方法。
(三)难点
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各环节的方法与思路,多方面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四)过程及方法
1、摩擦概念的引入: 自行车在路上滑行时,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
实验:(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到了什么?
(2).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小组合作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⑴提出问题: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 ⑵ 猜想与假设。
问题:你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摩擦力? 各小组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讨论实验方法。
如果有学生提出重力是影响因素,可做简单比较加以说明。
对于材料性质这一影响因素,不过多强调,通过事例让学生了解即可,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可适当安排。
(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科学的猜想与假设,鼓励自主探究。)⑶ 制定计划和实验方案,选择器材。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
怎样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 怎样测摩擦力更准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渗透思想方法 —— 让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
渗透和强化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需要记录的实验内容什么?如何记录便于比较?
(初中学生往往对记录方法不太熟悉和重视,需要强调记录对于实验结论得出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科学意识。)
⑷ 学生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发现学生问题,指导探究。(为评价和反思做好准备)
具体的问题应具体解决,但不能包办代替。
⑸ 指导小组之间对实验结果评估 , 交流 , 讨论,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3、摩擦知识的应用 ⑴ 分析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启发:现在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我们为什么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摩擦的应用和危害:http://v.ku6.com/show/PymWUhvT1lOlpt0P.html 减小摩擦的方法:http://v.ku6.com/show/1KxtEQkH4LY0fakU.html 增大摩擦的方法:http://v.ku6.com/show/10QBQ9F3bJo-YUAF.html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http://www.xiexiebang.com/programs/view/wrfzSE12WQI/ 学生总结出结论。教师板书结论: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4、总结与评价
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主动回顾知识与方法)
有什么体会或问题?(通过感受与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科学探究的认识)教师评议。(有效激励,增强学生信心)
提出新问题:实验中还发现了什么问题?(为学生留下新的课题)钩码滑动与滚动时,难易程度为什么不同?
木块从静止到运动的瞬间,测力计的示数大,等到匀速运动后为什么反而变小?
实验时,手握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匀速运动,示数不太稳定,怎么办?
(五)教学关键
通过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科学的猜想与假设,鼓励自主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 , 从物理走向社会。
(六)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七)教学反思
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教学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主动探究归纳,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设计实验,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从而知道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且能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对于增大、减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教学,为了给学生创设分析的客观情境,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始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联系生活实际,将课本知识拓展开来,让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第五篇:物理《摩擦力》说课稿范文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摩擦力》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6.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7.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