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课文,把握文意,积累文中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获得启示。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三人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 - 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 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

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3、拓展延伸辅助材料---比较阅读

(1)

炳烛①夜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青,取之于蓝②,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 中③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④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⑤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积跬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⑧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⑨,功在不舍⑩。锲 11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注:①已:停止。②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③中:符合,合乎。④挺: 直。⑤砺:磨刀石。⑥参:检验。⑦跬:半步。⑧骐骥:骏马。⑨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驾‛。

⑩功不在舍: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⑾锲:刻。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

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 蒙学习。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 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

(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

(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

(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 通假字:

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 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古今异义: ①孤 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学位最高一级。③但 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一词多义:

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

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

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臵)

3、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作品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第二课时

特别推荐阅读:《孙权劝学》圈点三辨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根据《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及裴松之注引《江表传》的有关文字改写的。故事的材料精选巧取,言约而意丰。自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适当做到下列的圈点品味——

①三个字音:当、为、更这几个都是多音字。‚当涂‛意即‚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当‚应当‛讲,也应读作 d ā ng。

‚为博士‛

‚自以为‛中的‚为‛都作动词,读 w é i 才对。

‚即更……‛句中的‚更‛释为‚重新‛,具动词意味,读 g ē ng。

②三个多义词:事、以、见

‚掌事‛之‚事‛,可当‚事务‛讲,含有一定的‚责任‛ ;

‚往事‛之‚事‛,即‚事 件,事情‛。‚以‛,在‚以军中多务‛中作介词‚用‛,在‚自以为大有所益‛中与‚为‛ 组成‚认为‛。

‚见‛在‚见往事耳‛和‚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分别为‚知道‛与‚认清,识别‛的意思。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1

③三个古今异义词:治、博士、但

‚治‛,研究,今为‚治理‛义;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为学位最高 一级; ‚但‛,只,今为转折连词。

④三个句末语气词:邪、耳、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末的‚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

‚见往事耳‛

句末的‚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句末的‚乎‛表示感 叹语气,可译为‚啊‛。

⑤三个称谓:孤、卿、大兄

古时王侯自称‚孤‛,孙权即是。古代君王对臣子、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以及朋 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为 ‚卿‛,前者如孙权称谓吕蒙,后者如鲁肃称谓吕蒙。‚大兄‛

即长兄,文中吕蒙对同辈年长者鲁肃的尊称。

⑥三个成语: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 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

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也可以 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刮目相待‛即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 作‚刮目相看‛。

⑦三个古汉语句式:非复、何见事、遂拜蒙母

‚非复吴下阿蒙‛ 译作

‚不再是原来那个吕蒙了‛,是个判断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作‚老兄你看起事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何见事‛即‚见何事‛,疑问句宾语前臵,是个倒装句。

‚肃遂拜蒙母‛译作‚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拜‛

后省略介词‚于‛,是个省略句。

⑧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

可能性。从孙权的言语中可见其如何善于劝说,可感其怎样的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这里是国君对臣子的‚教训‛口吻。鲁肃亲见吕蒙的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情不自禁,说话用了‚赞叹‛口吻。吕蒙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臵信的长进,态度坦然得当之无愧,话 里不乏‚责备‛口吻。孙权劝得认真,鲁肃与吕蒙调侃得多趣,二者情调不同,三人性格 有异。

⑨三个层次:劝、学、变

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杰出人物

学习榜样

备课人:王进军、邵月娇

共 22 页第 页 22

短文剪裁讲究,详略得当。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善‚劝‛,命令未奏效时,孙权又用

自身学习的体会再劝,并驳回吕蒙的借口。第二层写吕蒙‚就学‛,吕蒙不得已开始学习,至于如何刻苦学习、如何日见长进,文章只字未提。第三层写吕蒙学习后的变化,仅用一 个‚及‛字,引出吕蒙学习的效果。

⑩三个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对话描 写、神情描写(‚大惊‛)、动作描写(‚拜蒙母‛)均能生动传神,使人物形象富于情味。孙权的议论(论点: ‚不可不学‛ ;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以及鲁肃与吕蒙 的‚论议‛融汇于记叙间,顺应了展开情节和突出主题的需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篇:七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英语集体备课教案

张宗荣

陈艳斌 Unit 6

pets

Reading Objectives To learn about rhyme schemes, stress and intonation of poetry To learn new vocabulary to talk about pets To read about animal behavior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students to poetry.The three short poems are different not only in the choice of pets, but also in the way they focus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animals.The style of each poem is different.‘My Dog’ focuses on behaviors adjectives.‘My Goldfish’ expresses the poet’s feelings about the goldfish’s lifestyle.‘Cats’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places where cats sleep.Part A Teaching procedures Ask students to study the poems and pictures on page 90.Write the title ‘My Dog’ on the board and also the verb that are used in the poem: ‘chase’, ’catch’, ’hunts’, ’hide’, ’builds’, ‘bark’, ‘bite’, ‘fight’ and ‘look after’.Talk about their meanings.For weaker classes, read ‘My Dog’ one like at a time and have students repeat after you.For stronger classes, choose five students to read two lines each.Ask students to find the adjectives in the poem which tell us about its characteristics, e.g., ‘cleverest’.Work through the meaning of ‘wonderful tricks’.Then ask them to identify the verbs which describe the dog’s actions(‘chase’, ‘catch’, ‘hunts’, ‘builds’, ‘bark’, ‘bite’ and ‘fight’).Ask students some general questions to elicit details about the dog’s actions to generate some of the key verbs, e.g., what does the dog do? For weaker classes, read the poem ‘My Goldfish’ and ask students to follow in their books.Explain the meaning of ‘miaow’ and ‘bubbles’.For stronger classes, ask two students to each read a stanza.Read the poem ‘Cats’.As you read the poem, try to use gestures and mines to illustrate the different impressions presented in the poem.Learn about the words ‘window-ledge’, ‘edge’, ‘drawer’, ‘lap’, ‘cardboard box’ and ‘frocks’.Ask more able students to read the ‘Cats’ poem, first on their own and then with a partner.S1 reads lines 26-35 and S2 reads lines 36-46.Ask if any students have cats that like to sleep in unusual places.Have the class prepare this poem for choral reciting.Allocate different lines to individual students or pairs to create a dramatic impression.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read one line only, e.g., S1: Cats All: Cats sleep anywhere, S2: Any table, S3: Any chair, S4: Top of piano, This activity helps students to work as a team as they have to listen to their cues, which encourages them to work collaboratively.Ask students which poem they like best.Encourage more able students to say why they like it, e.g., I like the poem about cats because they are my favorite animals.Extension activity For stronger classes, ask students to copy the poem ‘Cats’ into their books, leaving enough space to draw the different objects to illustrate where cats live and sleep.Encourage students to interpret the use of prepositions to prepare a correc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poem.Part B Teaching procedures 1 Read the words listed in the box in part B1 to the class.Ask students to repeat each one and to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sounds of the final syllables.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words.Encourage them to read the sentences out loud so that they can hear the sounds of the words.For weaker classes, you may need to read out the first word of each sentence slowly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them before they start completing the sentences.Ask less able students to work with a partner and take turns saying the rhyming pairs aloud.Ask less able students to do the extra questions on page 91.For more able students, do not provide them with the extra gapped sentences and words.Ask them to look for other rhyming pairs in the poems themselves.Ask students whether they think the rhyming words make the poems more pleasant to listen to.Accept all opinions.Then ask individual students what are the other roles of the rhyme in poetry.Elicit as many opinions as possible, e.g., makes poetry easier to remember, creates a beat at the end of each line, helps create a pattern of sounds and a sound rhythm, creates a tune, helps create the images, etc.Explain the context and the instructions to part B2.Review the words in the box.Then 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the correct words.Ask two volunteers to read out the completed articles.Extension activity Ask more able students to find any other rhyming pairs from the words learned in other units.Give them a reward for finding one, two or more.This is a very useful pronunciation exercise as well as an activity which prepares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creatively on their own.Part C Teaching procedures Ask students to do Part C1 in pairs.Encourage them to use a dictionary if necessary.Review the answer and clarify any areas of uncertainty.Ask students to do Part C2 on their own.Remind them that all the words can be found in the poem ‘My Goldfish’ on page 90.Ask more able students to do the task without referring the poem.Tell less able students to find the words in the poem to complete what Peter says.Read out the first line.Then ask four students to read out one line each.To do part C3, students will have to refer to the poem ‘Cats’ on page 90.Ask more able students to do the task on their own.Less able students may need help.Provide them with the names of places, and perhaps how many times each preposition is used.Ask more able students where cats sleep based on the poem ‘Cats’ on page 90.Tell them that they can use any other words apart from ‘in’, ’on’ and ‘on top of’.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七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计划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中,为把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支持教师转变观念、自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支撑点,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在各组实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气氛,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把我校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我校本学期工作计划要点,现将集体备课实施意见制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教导处和语文教研组教学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备课组研究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实效的进行集体备课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课业负担,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圆满地完成备课任务。

二、备课组工作目标和任务

1、继续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其它新的教学理念,并作好读书笔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作业量和作业格式。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中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并多听其它年级教师的课来取经。教师间相互勉励,取长补短,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及论文的撰写活动。

4、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备课组集体备课确定单元或课时教学计划,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讨论教学策略及施教方法等。

5、配合学校的工作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常规要求

1、制定学期年级教学进度,统一进度,指导教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保证全年级教学的有序进行。

2、课堂教学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实效性,做到程序规范,环节紧扣,知识落实,能力提高。备课教师要做到 “四优”、“五备”。“四优”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反思”内容;“五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3、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面向全体学生,关爱中下生,做好补差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认真学习“班班通”,切实利用好“电子白板”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因为多媒体不但能强化课前研究,而且还能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提高视觉、辅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馈检测等。

5、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

6、坚决落实学校的减负措施,布置精要适当的作业。结合学校组织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及做题的规范化。通过作文的讲评让学生明得失,晓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自批自改。继续加强写字指导,保持文面整洁。老师认真批改周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阅读名著作品,积累古诗文名篇。

7、要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重点工作

1、开展备课活动。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商量,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主备人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

2、探讨教学疑难问题。各位教师平时在办公室积极开展讨教活动,共同探讨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如讨论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交流在本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的问题,本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地方、交流后进生辅导措施、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等,不断反思,撰写教学论文。

3、积极并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配合学校、教研组的工作,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备课组成员的教研水平提高。

五、具体备课安排:

集体备课说明:

1、主备人按备课组安排进度提前一周准备好本单元教学内容、本周教学内容、每课教学内容、本阶段复习内容。备好具体课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法、重点习题的确定和处理方法、作业的布置以及新授知识的巩固措施等,重点思考学生要掌握什么。(教师要做简单预习笔记,可写在课本上、教参上、等参考用书上,不必拘泥于形式)每位老师提前疏通教材,主备人准备好交流的材料,研讨时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述出来,把自己的教学建议说出来,其他人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2、每次集体研讨后的方案由主备人整理好,并发到备课组每个成员手中或电脑中,给大家作为备课的参考,备课组长交一份给教研组长,以备听课抽查。组内人员严格按照研讨后的教案进行上课。

3、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进行备课活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所有教师全部到位。由组内人员轮流担任主备人,每篇课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该老师提供集体备课讨论稿,详细阐释教材的重难点,提出疑点,设计好课堂练习、教学过程。其他人做好相应的记录,填好备课记录。在备课资源共享的基础上,集体讨论、商量,根据班级实际设计好、修改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使用的“旁批”。主备人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不足与改进措施,不断完善自身。

第四篇:语文集体备课(推荐)

精备29.《数星星的孩子》

金沙小学 林兰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并了解它们在本课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的三个问题。

3.能按要求完成课后练习2,能说出课后练习3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张衡能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2个生字。

2.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着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着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着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3.读课文两遍。板书设计:

数星星的孩子

善于观察

张衡

善于发现

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29.《数星星的孩子》说课稿

金沙小学 林兰姬

【解析教材】

首先我来分析一下教材,《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首篇文章,写的是张衡小时候数星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长大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的故事,是一篇容语文知识、思想启迪、天文常识于一体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二年的孩子认知水平还较低、学习习惯的和学习方法还在初步养成中,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特别是对宇宙更是充满着幻想,所以,此课教学教师绝不能放过这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指导正确学习方法、激发孩子个性探索、渗透思想教育的机会,从而达到新课标所提到的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我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在突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中渗透科学思想启迪。学习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整体通读、分角色朗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认识本课生字9个,会正确规范书写生字12个。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学习张衡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情趣和道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宇宙奥妙探索的兴趣。

以上目标的确立,改变传统目标只专注知识传授的不足,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小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是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

此重点充分体现新课改条件下“双基”的重要性,是夯实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孩子的基本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情感目标以及读懂课文“爷爷”的话中有关天文知识。低年级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还很差,对于“天文”知识和概念也很陌生,因此,要使孩子真正理解理解张衡身上“善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的品质”,以及课文中提到的天文知识,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巧妙的引导。

【课前准备】认读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更好地突破难点,特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课件显示)

一、情境导入,检测学情起点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特别美丽。大约在1900年以前,有一个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你们想知道他的故事吗?(板书课题),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数”右边的反文旁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横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有弯度,捺要出脚。

(二)检测学情,初识张衡。

首先,引导提问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生:张衡。板书:张衡)紧接着用卡片出示“张衡”这个词,要求学生自主读准。

其次,进一步介绍张衡:张衡是我国汉朝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天文学方面表现了非凡的才能,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观测天体的浑天仪和观测气象的候风仪,创制了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

二、初读课文,指导识字读句(一)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瞧,这一课的生字相信你们会读了。同桌间你读给我听听,我读给你听听,读不对的,帮对方纠正。

(二)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教师引导:把这些生字放进句子中相信你们也能读好。

(课件出示:1.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2.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三个长句子的教学设计尤其精妙,在此我把巩固识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渗透读句方法、积累语文知识融为一体,又为读通、读顺课文打下基础,可谓一举数得。

三、轮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

教师引导:小朋友,课文就是这样由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你会读得更通顺。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生自由读文)

四、示范引领,学习角色朗读

(一)听配乐朗读一、二自然段

教师引导:孩子们,课文又读了一遍,喜欢这个孩子吗?让我们再次走进张衡家的小院,看看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吧。(板书:小时候)(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配乐朗诵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教师带着动作读张衡的话

(三)同桌互相读,一个读奶奶的话,一个读张衡的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图文结合,帮助理学生理解积累词语,从而有效地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五、重点研读,正确认识张衡

1.默读课文,想想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长大能成为著名天文学家(板书:长大后),这其中有哪些原因呢?把你找到的句子画下来!让同学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⑴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的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体会张衡数星星那么认真,那么有爱心)

⑵孩子说:“奶奶,能看得见,„„中间总是隔那么远。(体会张衡不仅爱观察,而且乐于思考和探究,反现了星星是在有规律地动)”

⑶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为了验证爷爷的话,几次起来看星星,可见他不仅勤于思考,而且有一种乐于探究的精神)

2.分组讨论交流:

张衡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①我认为张衡是一个 的孩子,“ ”这句话就可以体会出来。②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句子。

3.爷爷的话告诉了张衡哪些天文知识?我们再来读爷爷的话。完成填空:

那七颗星,连起来像(),叫()。

4.观察细心的小朋友就能发现,文中插图中还藏有北斗七星呢?动笔连一连看看像什么?

设计意图:针对二年级学生情况,开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词语教学这一重点,巧抓关键词语,引导他们到文中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巧妙利用读与说的“焊接”,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呈现出词语教学的深度拓展。

六、布置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3.读课文两遍。

【板书设计】下面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29. 数星星的孩子

善于观察

张衡

善于发现

天文学家

刻苦钻研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 林兰姬

单元要求

培养喜欢生字的兴趣。鼓励主动识字;认识常用汉字,并学会在生活中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使学生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目标

认识47个字;会写3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懂得一些科学知识;体会课文中蕴含科学知识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会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教学内容分析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学,探索科学知识”。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科学: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数星星的孩子》张衡小时候就喜欢观察星星,甚至一个晚上起床好几次来观察北极星最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利用镜面的反射把光聚集这一原理,小小年纪就为妈妈争取了救命的好办法。《恐龙的灭绝》远古时代的样子,动画片中放了一次又一次,而课文中也同样向我们展开了一幅远古时期的画卷,带着孩子们回到亿万年前。《阿德的梦》则是由阿德那充满科幻色彩的梦带领同学们走进科幻的世界,而这也许就是不久后的人类世界。整组教材都在向学生展示科学的巨大魅力,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科学。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由于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所以在教学时多读课文,让学生去发现课文是多么的生动有趣。可以把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中,我们自己也融入学生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识字、写字、朗读、感悟,培养学科学、发现科学的请趣。如,学习《数星星的孩子》,可以把绳子融入课文的“天空”,引导孩子们去摘星星;学习《阿德的梦》,我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阿德的梦,感受美好的科幻梦境,还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做做美梦”,在畅谈“美梦”。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科学知识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学会用智慧的目光去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

课时安排

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 232课《阿德的梦》 2《语文园地八》 4测试 4机动 4本单元计划20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2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金沙小学 林兰姬

1.识字备课要细致,识字教学时间要充足。

要谈识字教学,首先要谈备课,备课时不可轻视每一课要求认识的字,不仅备课文语言的理解、感悟、运用,还要备课后要求认识的每一个字,并且要备细,像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字形结构、偏旁部首是什么,要记忆它,可以用到哪些识字方法,学生容易把它和哪个字混淆,怎么指导学生进行区分等等,还有这一课的这些字中,哪几个字的字形复杂,学生不好记忆,是重点指导的,哪个字学生不常见,怎么帮助学生记住它等等这些都要备到,只有备得细致了,在教学时才能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到位!

老师们反映说平均每篇课文都有十多个生字,像这样的识字量只是三五分钟象征性的学习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既然识字量大、识字教学是重点,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充足的教学时间用在识字教学指导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归类识字是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途径之一。

归类识字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和指导方法。如果只是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记忆,说完这个字说下一个字,学生不感兴趣,也不便于学生记忆。但是如果能把要认的这些字归归类、分分组的话,就会好得多了!马老师、王老师在这方面特别细心,平时注意积累,比如一课中的生字有几个可以用同样的识字方法记忆,那么学生在说出其中一个字的识字方法时老师就顺势引导说出同种方法记忆的另几个字;再比如,在要认的这些生字中有几个字的结构、偏旁是一样的,就把他们归为一类指导学生记忆;另外一课中同时出现了两个同音字或形近字,也把他们放在一起,让学生从读音、从字形分别进行比较,说说哪儿同哪儿不同,再通过组词、语境中选字训练进行区分帮助学生比较记忆。这样归类指导识字也是可以提高课堂识字效率的。

3.识字指导要有轻重之分。

除了归类是好办法外,识字指导的重点要突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字都详教,字字都平均用力,俗话说:“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并不佳!学生对简单的、常见的字能记住,但对那些字形复杂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难深刻记住了,朱老师、高老师做到了课前心中有数,这一课中的这些字,哪几个字是学生难记的,哪几个字是学生熟悉的,在教学时就要重点指导记忆那些难记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帮助记忆它,而对那些熟悉的字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下功夫。

4.语境识字便于加强巩固记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季老师、姚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多用生字组词、说话,加强对字的认识和使用。除此之外,还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含有这些字的语句(不仅是课文中的,还要有其他一些内容),指名学生通过读语句,在语境中辨析、巩固记忆这些字,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问题二:如何更好地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出现生字回生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巩固、不断地复现。长期从事低段教学的季秀香老师给出经验,值得大家借鉴。每天的语文课,老师不要一上课就急于带着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定要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留出来用在复习生字上。及时把前一天或前几天刚学习过的生字认读认读,可以借生字卡片认读字,也可以出示一些语境,通过读词读句巩固含于其中的生字;对于学生难记的一些字,连续几天都拿出来和学生见见面,让学生认读,这样才能不断地加深记忆;比如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如果有原先学过的一些字,并且这些字是学生曾经掌握不牢的,在读文之前,就先把这些字拿出来让学生认读认读„„这些都是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做到的。除了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地巩固认字外,还有一个办法得靠学生自己,靠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留意发现曾经学过的生字、在课外阅读中反复地遇见曾经学过的生字,同样可以削弱“回生”的现象。

问题三:如何有效地指导写字,保证学生的书写质量?

对低年级的写字教学来说,“书写质量”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第一是字写得是否正确;第二是字写得是否规范;第三个方面就是写字的习惯怎么样。

针对低年级语文生字书写指导这个问题,我们低语办老师概括总结为“三当堂”。即当堂指导、当堂书写、当堂反馈。

“三当堂”即生字书写指导的整个过程(读帖观察──教师范写──描红临帖──交流讲评)都要在课堂上完成。我们经常在听课中发现,老师的教学环节刚步入到写字指导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要么就是学生没有来得及动笔书写,要么就是老师没有范写没有讲解就得被迫下课,只得布置成家庭作业回家练写数遍,其实这就是造成书写质量不高的原因。可以试想,把抄写生字留作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老师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字写得对不对,而学生在写字的时候习惯怎么样,写这个字时笔顺是否正确,是否用心„„是全然不知的,所以生字的书写必须得在课堂上完成,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指导。

第五篇:语文集体备课

松江九年制学校

集体备课设计过程

主持人: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以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你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贯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制度,我们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一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在集体备课中坚持“四定”“五备”的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备课人。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多年来,我校一直遵循自主备课——集体研讨——提炼升华——总结反思,这一集体备课模式。

本次我们集体备课的内容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板块第二课《藏羚羊的跪拜》在第一课时的集体研讨中,我们确定了以文中的主人公和藏羚羊为切入点的教学策略。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和资料介绍使学生对藏羚羊及藏羚羊的现状有所了解,为解决“跪拜”埋下伏笔。本课的生字、词语可以放手让学生在预习中独立解决,教师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即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梳理本课的文章脉络。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是本课第二课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今天我们确定的中心发言人是我校蛟河市“全天候”教师姜艳红老师,记录人是二年级的陈丹老师。首先请姜老师对本课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

姜艳红:《藏羚羊跪拜》以其深沉、凝重的笔调写出了母性的伟大与崇高,人类的忏悔与自责。文章叙述了在藏北高原上的一头母藏羚羊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幼崽,用跪拜的方式乞求老猎人放生,但最终并没有逃脱老猎人的枪口,而老猎人也为之感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从此不再打猎的故事。

敬畏生命、珍爱生命是这篇课文的主旨,藏羚羊对老猎人的深深一跪告诉了我们,爱,从来不卑微,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而老猎人在藏北草原的消失,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的共存。

全文可分为故事来源及背景、藏羚羊向老猎人跪拜求生而最终被枪杀、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三个部分。

文章内容以转述的方式展开,运用人格化的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藏羚羊那浓缩了它全部母爱的深深一跪,突出了它对生命的渴望,表现了作者对人性回归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呼唤这一主题,形成了文章的鲜明特色。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是全文的核心,理解课文时可以把这两个句子作为切入点,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本课的教学价值就在于通过直白、率性的语言,唤醒读者要敬重生命,善待自然的本性,旨在引导学生与文中的老猎人一起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跪拜,引发学生对母爱内涵的深层诠释及对保护动物、珍视生命、关爱自然的深层思考。使学生懂得没有什么比得上慈母的爱更值得我们珍惜,没有什么比得上生命更值得我们敬重,我们要保护动物,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主持人:好,我想姜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一定会在今天的集体备课中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接下来请刘艳华老师把这篇课文的重点段落朗读一下,让我们共同来赏析一下《藏羚羊跪拜》这一课的精彩部分。

刘艳华:朗读课文

主持人:好,感谢刘老师的精彩朗读,下面谁能把《新课标》中关于高年级阅读的要求说一说。王巍:《课标》中明确之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姜艳红: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体验藏羚羊震撼人心的母爱力量。

②、体会细节描写、运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能力目标:

①、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通过文中补白、续写故事结尾等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①、感受藏羚羊、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②、理解老猎人的杀生和慈善情怀。

③、初步树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教学重点:

①、感情藏羚羊跪拜中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②、结合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语句,感受伟大而深沉的母爱及慈善情怀,学会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张晓凡:细致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树立形象的性格特点是本文写作的特色,而这种写作手法恰恰是学生在作文中缺少的。因此,体会“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对表现心理的作用”不仅仅是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的手段之一。因此,把教学重点。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改为通过体会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感悟藏羚羊蕴含的深刻情感,揣摩老猎人的复杂内心世界更具体准确。

陈丹:张老师对本课的重难点确立得非常准确。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实到反复朗读上,以此品味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主持人:我们学校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通常实施“读——悟——写”的教学模式。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我们仍然可以采用“读——悟——写”的教学策略。下面我们来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交流。姜老师你先来说一说吧。

姜艳红:因为本节课已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所了解,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首先,大屏幕出示藏羚羊图片及藏羚羊三个字,同时教师创设情境:“高原的精灵藏羚羊放下了自己的高傲,俯身跪拜于地,演绎着一则离奇而感人的故事。是什么让它屈服于猎人的枪下,它又为什么要跪拜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再次回眸那感人至深的时刻,藏羚羊跪拜。”教师板书课题。

陈丹:我在这里设计了配乐欣赏故事。在抒情的音乐下以老师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创设与教学任务相融合的课堂学习气氛,形成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情感。使“课伊始,趣即生”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王巍:多媒体出示可可西里生活的藏羚羊图片 导语:它们与冰雪为伴,与严寒为友,生息在世界屋脊之上,就是这种不怕严寒、不屈服于自然界任何灾难的藏羚羊面对猎人枪口却选择了跪拜。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藏羚羊跪拜》

毕德君: 我也认为陈丹老师的故事导入应该放在第一课时比较合适。我很赞同姜艳红老师的用课件导入的方法。这样的导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会主动去获得知识。我很赏识姜老师这样的导入。

张晓凡:我喜欢姜老师的导入。多媒体的导入首先从视觉上抓住学生的兴趣,富有点睛之笔的两个问题,更是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读悟

主持人:看来大家都比较赞同,姜老师和王巍老师的导入设计。的确两位老师在导入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那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自己班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选择。关于这一环节的讨论,大家看看还有没有什么疑问?那我们进行下一环节的讨论。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也就是讲读课文的环节上,我们怎样设计才能通过我们所确立的“读——悟——写”这一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呢。接下来我们还是先请我们的中心发言人姜老师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姜艳红:在“研读藏羚羊_____感受“跪拜”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读悟结合感受藏羚羊神圣、悲壮的母爱和牺牲精神的。

一、出示读文提纲:

1、藏羚羊为什么要对老猎人跪拜?

2、本文题目为“藏羚羊跪拜”,请你在文中找出描摹藏羚羊跪拜这一情景的句子。

二、学生轻声读文,勾画出描摹藏羚羊跪拜的语句。

三、组织汇报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1、课件呈现句子“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现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首先,指导学生练读句子,先让学生放声读两遍,再联系生活中保护自己时的情景再轻声读一遍。

接着,指导学生抓住描写藏羚羊动作的重点词“望、前行、跪、流”以及乞求的眼神指导学生读出哀求沉重的心情,抓住“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感受“跪”的坚决,跪的毫不犹豫,抓住“两行长泪”神态描写感受藏羚羊的沉痛与绝望,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藏羚羊的同情,读出对母爱的体验,激起孩子内心的情愫。

进而引导学生交流:从这些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交流后,再次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触。

教师牵引引发共鸣:央求的眼神,哀求的跪拜,乞求的长泪,是什么让这高原的精灵向老猎人屈服跪拜?它在乞求什么?生答后教师继续牵引,跪拜的姿势成为了凝固的母爱,至死都没有改变。

2、课件呈现第二个句子教师轻声诵读“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引发思考,讨论交流: ①、此刻你又读出了什么? ②、为什么前后两次写到它的姿势和眼泪?它的这种反常的行为同时也说明了什么?

③、教师牵引:此刻藏羚羊母亲有千言有万语,如果它会人类的语言,它会说些什么?(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表达想法。)教师继续牵引过渡:如果这位母亲能够让老猎人了解它的内心,如果这位母亲能够亲口请求老猎人留下它孩子的一条性命,如果这一切能够成为现实的话,这位母亲是否能够救它自己和它孩子的性命呢?(根据学生回答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环节,研读老猎人____理解“跪拜”的研读感悟。)

王巍:配乐读:震慑人灵魂的是一个“情”字,而非说教。因此,在指导学生感受藏羚羊跪拜“乞求”时的哀伤、“扑通一声”跪地时的毫不犹豫、我选用配乐读文的形式,幽婉的乐曲《雨的印记》缓缓响起,同时学生眼前出现跳动的文字“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了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音乐的渲染下,我想学生感受到的是那一跪,跪出了藏羚羊为腹中孩子求生的渴望,感悟到了那一跪,跪的是藏羚羊对腹中还未出世的孩子浓浓的母爱,音乐的催化下感情得到了升华:天下所有的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刘艳华:读悟结合还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读藏羚羊跪到在地那一部分。教师读:“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学生读:“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他眼里流了出来。”这样大声读两遍,读中体会和感受藏羚羊对生命的珍爱和对子女的关爱,一定会更深刻。

张晓凡:姜老师的读,是在读中悟知 品味文本。王老师的配阅读,和刘老师的引读,是在读中悟情,我想把读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即引导学生进行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中悟知,读中悟情的学习基础,加之,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强,因此抓住时机,诱导学生进行表演朗读。让学生人人做演员,各个参与。在表演中体会藏羚羊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更重要的是在表演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人物的富有特征性的连续动作的细节描写,以表现人物的品质,处境,状态等。学生通过表演朗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主持人:紧抓第一条主线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设计中各位老师设计了配乐读,引读,抓住重点词语读等各种方式的读。意在帮助学生悟出“跪拜”这一动作背后那神圣母爱的熠熠闪光之处。感觉大家真的用心在研读这篇课文,刚才王巍老师的配乐读读的那么深情。心灵一下子被触动一下的感觉。真的,太好了。接下来我们再交流一下,在紧抓第二条主线理解课文内容上的设计。

姜艳红:在设计“研读老猎人___理解“跪拜”这一环节时,我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共同探讨,因为本部分内容可以说是本课的主旨部分,怎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从而唤醒人们人性的回归,使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我们要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呢?

王巍:在这里我设一个问题“你认为老猎人是个怎样的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来理解文中描写猎人的外貌特征,沉沉的猎物让学生批注这些都证实这个猎人屠杀了无数的生灵;然而“他无名无姓,救济路遇的朝圣者,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杀生是慈善的条件,只有他打到更多的猎物,才有可能在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后去接济别人。

指导学生圈画出猎杀藏羚羊后老猎人的一系列动作、心理、神态的描写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向我们展现一个慈善之心未泯,内心忏悔,并且自责的藏族老猎人的形象。

毕德君: 我认为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进行理解。如:

关于杀生方面的:

①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②他眼睛一亮,送上来的美事!

③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杈子枪。关于慈善方面的:

①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朝圣者。②老猎人的心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③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通过这些语句使学生认识到:杀生是他的职业,所以他猎杀了许多动物。慈善是他的心理品质。他能够救济不相识的人、他能够埋掉杈子枪,从此不再杀生。说明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王巍:在朗读时老猎人看见藏羚羊站在眼前时的兴奋;藏羚羊跪拜时的“心头一软”善心的萌动;忐忑不安的解剖藏羚羊是的震惊,老猎人感情的变化过程,实际上是他内心“仁”念的回归过程,指导学生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读出来,读出老猎人的心潮澎湃,感悟杀生与慈善共存的意义

张晓凡:王老师这一设计,准确巧妙的落实了通过体会动作细节描写,揣摩老猎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一教学重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全盘采用。

(其他教师交流后)可不可心利用读写结合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呢?

主持人:在研读藏羚羊解读跪拜,和研读老猎人解读跪拜这两条线索的教学设计上,我们紧紧抓住了读中感悟,悟中有感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跪拜”一词展开了读悟结合。意在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该如何建立读写结合点呢?谁来谈谈。

姜艳红:我觉得读写结合不仅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也可以尝试对语文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所以我除了设计了课内读写结合训练以外,还设计了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读后感。

下面我就把我的设计与大家交流一下,首先教师进行牵引:“是啊,动物也是通人性的,也与人一样关爱子女、珍爱生命,可悲剧却不断地发生着。”教师牵引到此用课件出示已灭绝的动物及相关资料,进而启发:“看了这些,或许现在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在学生交流感受中进一步体会作者撰写本文的意图。陈丹:那浓缩母爱的深深一跪,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那一跪,跪出了()跪出了()跪出了()

通过写好人物的这些连续动作,体会藏羚羊母爱的伟大和老猎人内心的慈善。体会动物与人类的生命有着一样的尊严,我们应该学会尊重所有的生命。毕德君: 在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此处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他难以入眠,他在想

教师要给予引导: 他久久难以入眠,他依然在想 他在想什么?

他双手颤抖着,他还是在想要给孩子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动手去写一写老猎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老猎人慈善的情怀。

刘艳华:结合课后思考题2,可以设计一道读写结合的练习---续写这个故事的结尾。请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老猎人埋掉了他的杈子抢,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他会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教师提示学生写话时,还要围绕“忏悔”与“醒悟”这个核心展开思考。但是相信老猎人以后还是会继续接济路遇的朝觐者,只是谋生的手段发生了改变。

张晓凡:也可以设计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点,读者与文本中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给你个机会,你有什么话读老猎人,藏羚羊说 2 如果给你个机会,对文中的作者说。

主持人:刚才我们各位老师集思广益,形成了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的设计。那么我想问一下,这么多的读写结合点我们能否在这一堂课实施,我觉得如果动笔写那一节课是无论如何都完成不了的?

刘艳华: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一定都要在当堂动笔写出来。比如刚才毕老师降到的省略号的补白部分,只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就可以了。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的内容也要在课后才能完成。

姜艳红:我觉得除了把课内不能完成的读写训练作为课外延伸作业外,还可以让学生行动起来,了解动物及生态环境的现状,设计呼吁人类保护自然的宣传标语、宣传画报等。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活动到这里就要接近尾声了,请大家根据今天的研讨内容,归纳总结,重新提炼出一节教案,于明天下午下班前上交教务处。下周五第六节我们将在电教室集体听评由姜艳红老师执教的《藏羚羊的跪拜》一课并进行总结反思。完成我们

集体备课模式中的最后一个活动环节。记得《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愿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共同进步公共提高。

下载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大衙中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语文 目 科 七年级 级 年 第一周 间 时 程仙贵 备课组长 梁惠 中心发言人 科组室 点 地 空城计 备课内容 程仙贵、梁惠、唐晓婷、伍香兰、崔肯 参......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备课组成员(九年级组)课题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授课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

    集体备课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2.......

    集体备课教案范文合集

    锅圈岩乡中心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四年级组集体备课讨论记录 第五单元 找规律 年级:四年级 学 科:数学 备课时间:2011年10月22日 主 备 人:章仁军 参备人员:陈雪 杜培菊......

    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董红梅 桂花雨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爱花之心、摇花之乐,思乡之情。3、随文入境,想象桂花雨飘落时情景,......

    集体备课教案

    国培计划---2010年中小学教师远程项目 培训甘肃高台初中语文一班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2010年7月28日 地 点:语文组办公室 主 备:王富国 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成员 作文:为心灵寻找......

    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组名称:三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时间:5.19 参加人员:三年级语文老师课题名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主备人: 记录人: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材分析: 《我家跨上了“......

    集体备课教案

    《是乐谱错了》教学片段(初案) 五、锁定重点、品读感悟1、画一画: 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出描写这位大指挥家自信的语言、神态和表情的句子、词语,从中体会出小泽征尔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