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章教案_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
教学理念与目的: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有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准确的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及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包括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主要内容、主题及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本章难点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手段 教学过程:8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张。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依照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两重镜像。
1、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发展。
(1)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的前提和基础。
2、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
(1)剖析时代特征,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现实任务。
(2)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目标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
(3)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4)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2、重要意义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1、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
(2)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4)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5)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谈到,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1940)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提出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论十大关系》(1956)等著作,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概括为 6个基本方面和 3个活的灵魂:
1、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党的建设的理论。
2、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
(1)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世情的发展:当今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2)现实条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现实条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还包括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2、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初步形成。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开始指导全党。
1937年《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
1945年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3、“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涵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科学的概括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地位。
第二,第三,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选择,简答)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科学的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论述)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要全面的看问题,绝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要发展的看问题,绝不能静止的僵化的看问题。
要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比喻成“有的放矢”(单选)4,怎样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问答)
第一,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使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二,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为空中楼阁,失去了价值。
第三,重视理论的创新。理论在于历史、现实的实际联系中,要进一步发展和创造出合乎中国需要的新理论。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问答)
第一,第二,第三,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时俱进。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
6,如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问答)首先,坚持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其次,坚持在实践中发展理论。7,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联系(选择)
实事求是是核心,是思想路线的实质。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问答)
第一,第二,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
第三,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及精髓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正是由于有了这个精髓,才有了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才有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们要确立的基本认识就是:
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呢?我们可以从纵向的也就是实践的方面和横向的也就是空间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或者说从历史的发展和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我们先看纵向的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纵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诞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实事求是的产物。
2.横向看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内容的各方面。先看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包涵着许多独创性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的创造性理论(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以及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
例如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这一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它又强调中国革命的核心是农民,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革命的对象,而民主资产阶级又是我们统一战线的对象,中国革命的统一形式是斗争,这一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又强调,我们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的革命要分两步走,一步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以后,要建立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五项斗争,是我们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等等。这些思想深刻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特点的成果,突破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的神圣化的思想束缚,把马克思主义继续推进了一个重大成果,凝聚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同样,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 8
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都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光辉。
我们再看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很多重要内容比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如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等等),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光辉。
同样,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实现了邓小平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飞跃,从而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个同时,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面,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论断,比如,突出了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解释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和中国社会的日益多样化,论述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同最高纲领的关系。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经济制度的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新的安全观,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战略,特别是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这些新的论断新的观点既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 26 主义问题的问题,同时又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创造性地回答,以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进一步回答,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等,同样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教学效果分析: „„„„„„
课后思考: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搞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学习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的背景和条件
(1)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与引进,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
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3)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4、关于政策和策略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关于党的建设
7、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3)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4)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1978—1982)第二阶段(1982—1987)第三阶段(1987—1992)十三大到十四大。第四阶段(1992—)从党的十四大开始,邓小平理论进入新的检验和发展时期。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3)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新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新判断: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新体系: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时代背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3)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4)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历史经验:总结了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3、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新任务
(1)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
(2)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2)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①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的关系。②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关系。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学习方式:
老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的方式。
学习方法:
翻阅资料,学生交流讨论。
阅读书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学习评估: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搞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解放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问题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第三篇: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
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p.1)
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七大。(p.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
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p.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
义”。(p.2-3)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第二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p.48):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61)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p.66)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帝国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p.82)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90)——
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过渡性。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利润分配:四马分肥)(p.101)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赎买。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渐进方法进行改造
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p.105-106)——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重要成果
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
1957年2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及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
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
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p.1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国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前提。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全方位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
不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p.18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
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我国逐渐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经济圈,它
们构成既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和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个增长极。试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综合比较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特征、模式和发展前景。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我国民主党派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
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强调三条:
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我国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p.25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必
须注重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请结合这一认识,以及近年来国内外社会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的探讨,评述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费正清教授《中国:传统与变迁》、耶鲁大学历史系史景迁教授《追寻现代中国》等书。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要求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为重点
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
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包括:
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
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
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
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
行政管理权
独立的司法权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请列举我国周边陆地相邻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试以此为基点论述中国亚洲战略的现
状与未来。
我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准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p.330)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原则。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p.327)——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结合近年国内外社会关于“中国梦”的探讨,评述著名学者张维为教授《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p.348)——
维护祖国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
坚持民族平等
坚持民族团结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p.371)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第四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式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1、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4、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5、1998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7、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兰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8、1935年,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确立是在遵义会议。
9、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
10、中共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国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进一步阐述。
11、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大。
1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3、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群众路线。
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5、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6、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实事求是。
1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1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坚持党的先进性。
19、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4、1998年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5、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苏联经验神圣化。
6、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
8、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5、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
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展的新阶段,主要体现为三个“新”: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提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世界特征和总的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
⑴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⑵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⑶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⑷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论述题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它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践.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方向、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着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向前进。第二,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不仅开辟了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而且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第三,它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大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第二,它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⑴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体现在: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6、“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群众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第五篇: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伟大意义
论文题目: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
和伟大意义
作者…………时间…………….内容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越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试剂盒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他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就全党来说则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后。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为
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带哦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
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线路、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明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
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
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方面的,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
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丰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第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过肩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等的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
中概括。“三个代表”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女礼服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
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
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不断
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i“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
理论武器。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
最注重发展社会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
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方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发放轮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
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
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
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生命的运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当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我们的时间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困难,很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里。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
拓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5页。
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他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