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小实验__教学设计
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教学过程:
一、培育思维(30分钟)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然后你再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
(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 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 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 摇摇摆摆 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过程同上)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师: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在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让鸡蛋浮起来。
我用一个碗,里面盛满水,如果你这时把一个鸡蛋放下去的话,鸡蛋肯定就沉下去了。我问妈妈:“妈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水里的鸡蛋浮起来吗?”“当然有了,你往碗里不断地加一些食盐试试看吧!”妈妈回答道。说完,我立即拿起勺子舀了一勺食盐,慢慢地撒到碗里去。这时,我看见鸡蛋没有浮起来。于是,我就不断地向碗里撒盐。撒到第五、六勺时,鸡蛋渐渐地离开碗底,浮到了水面上。看到这个奇怪的现象,我问慢慢道:“为什么向碗里撒盐能使沉在水底的鸡蛋浮起来呢?”“你去查查《十万个为什么》吧”,妈妈回答道,“它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说着,我已经跑到书房,翻开书仔细地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不断地往水里加盐能加大水的密度,加大浮力,鸡蛋就自然而然地浮起来了。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说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听了这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开心了!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将来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篇: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设计[定稿]
有趣的小实验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世界,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课前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
导语: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教学过程:
一、培育思维(30分钟)
师: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
师: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师: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请注意老师的要求,首先你先看老师做,然后你再做。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
描写观众的词语:
目不转睛 欢呼雀跃 议论纷纷 争先恐后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 晃晃悠悠 摇摇摆摆 慢吞吞 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鸡蛋像喝醉了酒似的,晃晃悠悠地往下坠,不一会儿就沉到杯底“睡大觉”,一动不动了。鸡蛋晃了晃身子,又懒洋洋地倒了下去。
(学生在小组内练说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词语、句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不限制学生的思维。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之后,语言丰富了,心中也有了自信,这样进行比赛也是对学生小组学习结果的展示,同时老师要提升。
另外,分开实验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把实验过程放大,是在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只要认真观察就有发现。)
实验2:在水中放入盐慢慢搅动,观察发生的情况。(过程同上)
描写观众的词语:
疑惑不解 手舞足蹈 一眨不眨 伸长脖子 拍手欢呼 描写鸡蛋变化的句子:
鸡蛋仿佛轻了许多,从杯底里浮了起来,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从水里探出了脑袋。鸡蛋浮了起来,就像潜水员的氧气罐里氧气不足了似的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一样。鸡蛋像一位跳水运动员一样跳入水中,在清凉的池水里游动几下,眨眼间又浮起来了。师:为什么生鸡蛋放在清水里会沉到杯底,而放进有相当浓度的盐水里,却会神奇地浮上来呢?(清水的浮力小,盐水的浮力大。)
二、命题(2分钟)
三、习作(25分钟)要求:
1、不会写的字先写拼音,等全部写完作文后再查字典写上字。
2、口不出声、头不晃动、笔不停止。
四、讨论修改(5分钟)
写清楚实验过程中自己怎么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吗?同时注意其他同学的感受了吗?
五、评议(8分钟)
六、批改(7分钟)内容 :
1、格式、卷面、错别字、标点、语病
2、实验过程是否具体 方法:
把好词好句用曲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不明白或好建议当面和作者交流,作者修改。步骤:
1、边读边改自己写的作文。
2、和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
3、找组外的同学修改。
七、反馈(2分钟)
我的收获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小结(1分钟)
师:我们刚才是把做实验的具体过程写了下来,这是在记叙一件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还有一种形式是写实验报告,只是介绍清楚实验名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科学道理就行了,读者明白就可以了。
(实验报告也要介绍一下,以免学生以后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第三篇:《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有趣的实验》教学设计
张云
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验,帮助学生摄取习作素材,获得快乐体验,轻松习作。教学准备:同桌白纸一张,文具盒两个;习作本自备。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小实验。(出示课题)
二、第一轮实验
1、明确实验要求
每桌同学都发到了一张白纸,请同学们用两个文具盒做桥墩,用白纸做成桥面,要让这座用纸架起的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和同桌合作,动手做做看。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写话练习:
(1)同学们办法可真多。当老师提出这个实验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2)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那么你和同桌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成功了吗?谁来说一说。(5)大家都想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大家分享,那就请大家把你听到要做实验时的所想、做的过程与结果、以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等一下读给大家听。(提供片断开头及好词推荐)
(6)交流习作,教师点评(师相机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点拨指导)把实验的要求、器材等交待清楚;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把心理活动写生动。
三、第二轮实验。
1、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现在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用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你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一本书吗?(学生实验)
2、谁有办法?(无人举手)
3、一个个面面相觑,无计可施了吧,还有同学垂头丧气了。我有办法,大家信不信? 师示范:
(1)你们可要看仔细了!(2)现在我要放书了,看我的”牛皮“有没有吹破。(放书,纸桥丝毫没动。)(3)我的纸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它至少还能托住两本书,信不信?(4)再来一本有没有问题?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5)同样是一张白白的薄纸,为什么折成m形,承受的力量就大了呢?(6)师小结:你们讲得都有道理。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啦,承受的力量也就大了;再加上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几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4、引导回忆实验过程,指明说一说。
5、老师实验时,同学们是怎样观看的?教室里的气氛怎样?你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再次拿起笔,把刚才老师做实验时看到的,听到到,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6、学生习作。(提供开头及好词推荐)
7、交流点评(从观察要仔细,老师的动作、语言、教室气氛、同学的表现、实验原理等方面点评)
8、你觉得今天这堂课怎样?(有趣,好玩,有意思,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四、布置作业:
如果同学们在刚才写的两个片断之间加上过渡句,加个结尾,再拟个自己满意的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五、总结:写作文并不难,只要你留心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第四篇:有趣的小实验
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个小实验,并写一篇《有趣的小实验》。回家后,我问妈妈:“妈妈,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个小实验,写一篇作文。可要做什么实验好呢?”妈妈反问我说:“你有自然书吗?”“有,啊„„哎,对了,谢谢妈妈!”我转身跑到房间里,找出《自然》课本,看了起来。翻着翻着,看到了一行醒目的字:做实验——导体和绝缘体。正合我意。于是我便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因为里面有讲解,说人体、大地、金属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还讲解了电从电线等物体流过,这种现象叫导电。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按书里的要求找到了铜、铁、铝、橡皮、木块和塑料等多种材料,坐在桌子上认真地干了起来。虽然实验做好了,可不知道什么叫导体,什么叫绝缘体,于是我又把书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又一遍,终于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就叫导体,而不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并把铜、铁、铝、分为导体,又把橡皮、木块和塑料分为绝缘体。但要注意的是:当有大电通过人体时,会使人受伤或者死亡。所以我们应注意用电。
实验过后,我很高兴。就因我通过这次实验,学会了自己动手,也懂得了电很危险,要注意安全用电。
第五篇:《有趣的一次实验》教学设计
《有趣的一次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细心观察实验过程,把感觉有趣和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努力抓住细节,写出“趣”味。
2.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评价他人的习作。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努力将实验过程写得生动、具体。
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视角写出“趣”味。
课前准备
矿泉水、纸杯、“聚丙烯酸钠”粉末、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谈话引入:老师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好不好?
【设计意图:习作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写什么”的问题,“魔术”这个字眼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时的体验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有想表达,才会考虑如何将文章写好。】
二、完成实验
1.师生合作表演。
2.揭示纸杯中的秘密。
3.简介“聚丙烯酸钠”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习作教学强调“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关注的是应给予学生在言语内容以及言语形式选择上的“自由”,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言出心声”,写出、写好自己想说的话。】
三、作前指导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2.出示习作7习作提示:
这学期科学课上老师做了不少实验,你觉得最有趣的哪一次?有趣在哪里?
针对本次实验,交流“有趣在哪里”.3.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师生围绕“趣”交流写作要点。教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实验作文”让学生共同面对一个实验的全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在“魔术过程”中,学生整个身心最投入的往往只是“魔术”本身,忽略了其它的细节。所以教师要对动作、表情等做细致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体验”到“文字表达”的过程。】
四、学生习作
揭示写作任务,学生习作,教师行间指导,选出典型作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通过指导学生基于观察到的细节,唤醒他们心中的语言素材,积极地展开联想,切实将“细节”落实到习作之中,真正做到将文章不仅写“真实”,还要写“具体”.】
五、分享评改
根据板书上的习作提示指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评改。
【设计意图:师评重在方法引导,自评“写得最得意的内容”意在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及有创意的表达”;他评则是为了让学生“言语交往”,努力以儿童的视角对习作内容进行分享、借鉴、修改、提升。】
六、总结谈话
1.指导拟题。
2.鼓励写出完整文章投稿。
【设计意图:文题是一篇作品的眼睛,但从写作思路上讲,文题的诞生并不一定在作品完成之前,也可能在作品完成之后。本环节意在让学生能为自己的作文起一个新颖的题目,提升学生的拟题水平。】
教者风采
卜奎雷
淮阴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
出生于1978年,高级教师,本科学历。淮安市优秀教师,淮安市小学教师基本功十项全能竞赛标兵,淮安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简约、开放、情趣、智慧” 一直是他努力追求的教学风格。曾经数次在省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中上观摩课,执教《对对子》、《灰椋鸟》等评优课获省一等奖。撰写的《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先后担任过多项市、省级课题主持人,均顺利结题,目前主持研究的课题《学校探究型教研组的建设研究》为江苏省教科院“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