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的遗传教案
生物的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通过对自己及家庭成员的一些性状调查,让学生对遗传现象进行初步了解,并能够归纳说明性状的概念。
2、初步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染色质)之间关系
3、理解在生殖过程中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携带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4、了解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基本概念。
5、了解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方式。
6、了解人类常见的遗传病和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以及有关法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自己身体的一些性状的观察以及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性状调查,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调查的能力。
2、通过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3、通过判定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4能力。
[
、在观察、探究活动的记录和分组讨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科学精神。、通过人类预防遗传病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染色体和基因的概念。难点:基因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教学过程]:
[引言]
各位同学新年好啊!同学们你们在春节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这小孩长得真像他的爸爸或者妈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长得像我们的父母呢?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1.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律?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
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若性状与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
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化?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
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下面我们以人的卷舌和不卷舌为例,研究问题。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能否卷舌,耳垂等。
提出问题,讨论:以a或a表示控制卷舌特征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在人体内会有几种结合方式,分别决定什么特征?同学们可以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a与a结合,可能会有三种方式:aa、aa和aa。
提出问题,讨论:若aa决定的性状是卷舌,aa会决定什么性状?那么aa又会决定什么性状呢?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不是aa决定卷舌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细胞中的成对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卷舌由显性基因决定,以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
不卷舌由隐性基因决定,以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细胞中的基因是aa。
那么,基因为aa,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会表现出什么性状呢?
在基因为aa时,隐性基因不能表现,只表现显性基因a决定的性状,所以aa也是卷舌。
提出问题,讨论:上一节课,我们在分析人体几种性状的遗传方式时,归纳出有这样几种情况,以上述能否卷舌的特征为例:
示投影片:
(1)爸爸、妈妈卷舌,孩子卷舌;
(2)爸爸、妈妈不卷舌,孩子不卷舌;
(3)爸爸、妈妈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4)爸爸卷舌、妈妈不卷舌,孩子卷舌;
(5)爸爸卷舌、妈妈不卷舌,孩子不卷舌;
(6)爸爸不卷舌、妈妈卷舌,孩子卷舌;
(7)爸爸不卷舌、妈妈卷舌,孩子不卷舌。
请同学们利用显隐性基因的知识对以上各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
同学们对(1)、(2)两种情况比较容易理解,孩子继承了父母的特征,这就是遗传。(4)、(5)、(6)、(7)几种情况中,孩子继承双亲之一的性状,同学们也能接受。那么,为什么出现了第三种情况,是不是在调查中搞错了?
提问:父母都是卷舌,体细胞中成对基因会有几种情况?
(1)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不卷舌的后代?
(2)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或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不卷舌的后代?
(3)假如,父亲的基因aa,母亲的基因aa,会不会生出不卷舌的后代?这种后代是怎样产生的?
示投影片: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父母都是不卷舌,生出一个卷舌的孩子?要说明可能或不可能的理由。
留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学到的知识对投影片所示的(1)、(2)、(4)、(5)等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4.人类的性别决定
人类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生男生女真的是能人为控制的吗?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类的性别是由性状控制的,也就是说是由dna上的基因控制的,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我们共有23对染色体,对比一下,我们发现1-22号染色体在性状和大小上几乎一样,而地23号染色体有明显的区别,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控制男孩和女孩的性别是由第23号染色体决定的,因此我们把第23号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而1-22号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染色体的重新排列情况.由此我们发现社会上认为的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5.人类的主要遗传病
禁止近亲结婚是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为什么将遗传病与婚姻法的规定联系起来?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遗传病。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面的图。这是一个先天性愚型病患者。这种病人的患病特征主要是天生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坐、立、走都很晚,只会说“爸”、“妈”单音节词,有的缺少抽象思维的能力。这种疾病是天生的,但得这种病的孩子的父母可能是正常的。那么,患者患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经过研究发现,患者的父母产生的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使患者一生下来就有这种疾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遗传病。
(1)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为遗传病。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其中一些遗传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
以前,遗传病一般是无法治疗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力图使发生变化的遗传物质恢复正常的活动来治疗某些遗传病。但目前大多数遗传病仍然不能治疗。
提出问题:遗传病不会传染,也不能治疗,对于它是否可以不管,随它发生?
我们不能治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减少遗传病的发生。这些疾病的患者给家庭带来了精神、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如何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2)禁止近亲结婚:
根据统计发现,近亲结婚,如表兄妹、表姐弟结婚,婚后所生子女遗传病发生的几率高于非近亲结婚。如白化病,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3.5倍;全色盲,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非近亲结婚子女患病可能性的17.9倍。我们国家某地有一个山村,由于近亲结婚的人多,出现了许多傻子,被称为“傻子村”。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近亲结婚,后代遗传病发生的机会增加?我们知道,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现出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但这种基因有可能递给下一代。血缘关系远,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近亲结婚,婚配的双方遗传基因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就大。
为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为了减少遗传病给家庭、个人带来的痛苦,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表兄妹、表姐弟结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小结] :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生物的性状、基因、染色体,这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我们也初步了解了国家为什么规定近亲禁止结婚的原因和意义。
生物性状的遗传是很复杂的,也是很有趣味的,在这里我们只是学习了最基本的知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高中还会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第21章 遗传信息的延续性
第一节 生物的遗传
1.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2.生物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性状: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征都称为性状
基因:决定生物性状的有效dna片段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人类的性别决定
5.人类的主要遗传病
6.遗传病的预防
[教学后记]: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要注意从学生自身或身边的问题、现象开始,从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助获得知识、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生物的遗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
学中要注意把握难度,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易加深。
第二篇:《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
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 课堂时间,更好地 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的遗传现象》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程分析:
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
●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
●能领会生物变异现象研究的方法,并能进行持续研究;
●运用所学的方法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解释和推测;
●能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理由拒的研究和表述习惯;
●养成浓厚的生物科学研究兴趣,并能关注科技前沿的信息。
●有生物学科学研究勇于创新的热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回顾导入
【说明】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要观察的金鱼,不过是精选一个家族中差异比较大的和其它家族中经过人工繁殖的,把这些有相似的放在一起。
1.谈话:请你们观察这鱼缸里的金鱼,看看哪些是一家子。
2.学生分组观察寻找并回答。
3.提问:你为什么这么分?
4.学生讨论回答。
5.老师告诉他们真正答案。
【评析】让学生处在矛盾中,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正所谓: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教学中,有意设置这样的障碍,使课堂带来活力,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觉。
二、引导寻觅
1.提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2.学生回答。
3.提问: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回答这些问题呢?
4.大胆的猜测,回答。
5.谈话:如果要想得到较准确的答案,单从一个角度研究是不够的,像上节课一样,我们也来从人类、动物、植物中寻找答案,如果都有你们所猜测的这一特点,我们才可以认可这个结论。
【评析】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研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儿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思考和研究,真实而自然再现科学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影响深远。
三、筛选解疑
1.谈话:把你们上次看的照片重新拿出来,再从他们身上寻找不同点,我们看看这些不同点有哪些。
2.学生观察、比较、筛选。
3.学生汇报。
4.师生总结。
5.提问:动物和人我们都观察和分析过了,下一个是观察分析什么啦?(生:植物)
6.谈话:对,是植物。你们打算怎么观察研究呢?先讨论一下。
7.学生讨论,引导拿出操作方法。
8.学生室外观察,并做好记录,采集样本。
9.师生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评析】这一环节真实而自然的引导和经历,使学生感受深刻,同时体验到研究的快乐。最大限度的放手给学生,学生拥有自主研究的主权和时间,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学生的合作也异常活跃,积极性很高。
四、学生轻松经历变异的奇异
1.谈话:生活中生物产生的变异现象很多,并且还有一些科学家在这方面作了研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请大家留心,看哪些变异现象可以往下一带遗传,那些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2.学生观看有关变异现象的资料。
【说明】这里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视屏信息或者电脑制作的动画或幻灯片,内容是有关变异现象的,应该有的可遗传性变异和不可遗传性变异的现象。
3.学生讨论自己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师生总结这两种变异现象。
【评析】我们研究往往也会疲倦,虽然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单一的活动形式,会引起人的倦怠。在这部分就是让学生轻松一下,并透过今天的媒体获得更多的信息,这可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并且印象深刻。
五、课后调查活动
谈话:经过两堂课的研究,我们对遗传和变异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我们会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可以互相转换,并不固定。请你们回去将课本45页书上的调查表带回家和你的家人比比填写好,或许你们你还会发现很多的秘密。
教学片断赏析
“引导学生寻觅”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老师你确定它们是一个家庭的吗?
师:为什么这么问?
生:你看这个金鱼头上有个小突起,而这一个却是平平的。
师: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颜色差别很大。
生:尾巴也不太一样。
生:嘴巴也有不同。
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也很多,这两条鱼头部形同。
生:这两条尾巴相同。
师:刚才不是说尾巴不同吗?
生:那时那两条,这是这两条。
师:你们观察很仔细,值得表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更值得表扬,不过老实告诉你们它们是一个妈妈生的。
生:哟――
【片断评析】当学生的发现和理想的答案有反差时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性,老师抓住学生这一点,并深入的引导他们去比较遗传和变异的内容特征,含而不露,自然而生动,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的真对动物发生的部位特征,有其相交和重叠的地方。层层深入,学生也被带入一个深思的境地。
第三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复习教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四篇: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鉴于大家对查字典生物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三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 时间:2018.3 【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II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II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II 4.伴性遗传 II 【课前回顾区】 1.请选择构建知识网络
基因 核基因 质基因 等位基因 非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性基因 染色体 常染色体遗传 伴性遗传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假说-演绎法的五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3.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解析
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2.动物、植物的显性性状基因型应如何鉴定?
隐5.9:3:3:1的比例变型有哪些? 6.人类遗传病一定是基因异常引起的吗? 【课内探究区】
探究一:用假说-演绎法来判断基因位置
【典型例题1】某同学发现了一只刚毛雄果蝇,若已知刚毛对截毛是显性,刚毛基因用B表示,1.他推测了该基因在果蝇细胞中的位置,试写出其可能的基因型。
2.后来他又发现了雌雄果蝇中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可以排除哪种情况? 3.假设是细胞质遗传,该如何证明? 4.该种办法还可证明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如果得到的结果是子代雌雄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则该对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否则就是位于 染色体上;5.如果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正交与反交,后代雌雄均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 6.那么这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也可能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现在他又有了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实 验方案。简要说明你的实验方案: 遗传图解: 预期:若,则。若,则。
【归纳提升】如何确定基因位置:
【对位练习一】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探究二:用巧妙的比例关系来推断遗传规律
【典型例题2】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合品种:l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实验2:红白甲,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实验3:白甲白乙,Fl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实验4:白乙紫,Fl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遗传图解为: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归纳提升】如何据比例推知遗传规律:
【典型例题3】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归纳提升】
探究三:遗传系谱图的识别与遗传概率的计算 【典型例题4】.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2)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3)Ⅲ11和Ⅲ12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羊水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遗传病。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 D.无须进行上述检测
请根据系谱图分析:
①Ⅲ11采取什么措施?。原因是。②Ⅲ12采取什么措施?。原因是。【归纳提升】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思路: 【课后巩固区】
1.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鼠与野生型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假如仅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必须鉴别突变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F1的杂交组合最好选择()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2.(2018年北京卷)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和和褐色眼 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和 是 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 的一部分 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观察切片,统计 的比例,并比较 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3.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挑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组别 表现型
乔化蟠桃 乔化园桃 矮化蠕桃 矮化园桃 甲
乔化蟠桃矮化园桃 41 0 0 42 乙
乔化蟠桃乔化园桃 30 13 0 14(1)根据组别 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台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台定律,则甲纽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比例应为。
4.(10全国1)33.(12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 = 9 :6 :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 :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__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扁盘的基因型应为______,长形的基因型应为_____。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 = 1 :1,有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14分)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节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
【实验一】纯合的短节皱缩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正常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学方面解释上述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有利于________。
(2)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一中F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3)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说________。
(4)根据你的假说,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________种。
(5)为验证你的假说是否成立,可采用______法,若实验结果为______,则假说成立。专题8 遗传的基本规律 【典型例题1】答案
刚毛雄果蝇可能为BB Bb XBY XYB XBYB、XBYb、XbYB,或可能位于细胞质中。XYB 让该刚毛雄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正交与反交,如果子代均与母本一致可证明。
【对位练习一】【答案】D 【典型例题2】1)自由组合定律(2)略(3)9紫:3红:4白 【典型例题3】(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4对。①本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2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81/(81+175)=81/256=(3/4)4,根据n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中显性个体的比例为(3/4)n,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4对等位基因。②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涉及的4对等位基因相同。【课后巩固区】 1.A 2.(1)隐 aaBb aaBB(2)白 A、B在同一条2号染色体上(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a、b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 3.(1)乙 乔化(2)DdHh、ddhh(3)4 1:1:1:1(4)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2分)①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2分)②表现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2分)4.1)两对,自由组合定律;2)、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3)4/9,4/9,扁盘:圆:长=1:2:1。
5.(14分)(1)增强生存斗争能力(或适应能力)(2)(3分)(3)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分)(4)2(5)测交 绿色叶脉茎秆不甜:褐色叶脉茎秆甜=1:1(其他合理答案也对)
第五篇:高二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以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重点难点
1、重点: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X隐性遗传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阅读、讲述
六、教具:ppt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问题1: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问题2: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要很好回答这些问题,就让我们学习探究“伴性遗传”。[二]讲授新课 一 性别决定
通过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推进: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1)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介绍:XY这对同源染色体结构;无性染色体:
玉米和蜜蜂)
(3)性别决定类型
XY型 :XX为雌性,XY为雄性
(举例:所有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
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鸟类、蛾蝶类)
注意: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问题2:为什么有些遗传病,男女的发病率不同?
二、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抗维生素佝偻病等(初步理解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讨论1)2、色盲的遗传:
(1)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学生阅读故事;
总结:一种先天性的色觉障碍,患者不能分辨同样亮度和饱和度的红色与绿色。(2)学生分析家系图谱,思考课本34讨论1和2; 教师引导得出答案:
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一代中的一号把色盲基因传给了二代中的几号?
一代中的一号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二代中的二号? 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还是Y染色体上?
为什么二代三号和五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
师: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那么:既然在X上,女性有两个X,会不会得病机会更多呢?男性的Y上没有b,那么说不定男性得病的该少啊?
我们分析一下: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
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
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 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3)色盲遗传的几种情况(课件展示6种婚配方式)例1: P: XBXB(女性正常)× XbY(男性色盲)
配子 XB
Xb Y
F1 XBXb
XBY
表现性: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比例: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 例2:P: XBXb × XBY
配子 XB Xb XB Y
F2 XBXB XBY XBXb XbY 表现性:
比例: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学生练习: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女患父必患)
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婚配遗传图解(母患子必患)
批改学生的书写情况,之后以课件形式展示结果,并进行相关计算、分析特点。(4)遗传途径:组合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解释隔代交叉遗传
3、伴性遗传的研究应用
举例:遗传病的预测,为优生服务; 指导生产实践
八、总结、习题巩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 性别决定
1、常染色体
2、性染色体
3、性别决定的方式 二 伴性遗传
1、伴性遗性的概念
2、人类红绿色盲伴性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男:7%,女:0.5%
(2)隔代交叉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
3、研究应用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