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语文《推敲》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推敲》
教学设计
邦迈小学
魏朝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难点: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刚认识一位唐朝诗人,你还记得他是谁吗?我们还学了他写的一首诗,你能背下来吗?(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2、我们和贾岛真有缘,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贾岛的故事——《推敲》。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推敲》。
二、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如:(1)什么叫推敲?
(2)为什么要推敲?(3)谁在推敲?
„„
2、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4、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自然段,分小组朗读课文。)
5、检查学生的自学所得。(指名学生说说,通过刚才的自学,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同学们,在刚才学习的基础上,你还有哪些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问题呢?(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把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不重要的或简单的问题当堂给予解答。)如:
(1)、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2)、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是怎样做的?贾岛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4)“推敲”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
2、学生带着以上所提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解答问题。
四、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1、指名小组代表解答以上问题,如:
第一小组代表回答: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和词语,如:“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一边„„一边„„比比划划”。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贾岛的动作和神态,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第二小组代表回答: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是怎样做的?贾岛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感悟贾岛的动作和神态,体会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三小组代表回答: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方法同上)第四小组代表回答:“推敲”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方法同上)
„„
2、在解答问题中,对相关的生字词进行理解。
3、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五、拓展范读,启思归疑。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第四题)。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即时”是立即的意思。
“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
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七、课外延伸。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诗人中,有关“推敲”的故事也很多。如:
王安石“炼字”
北宋时,王安石任宰相,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不久就被罢了官,回到江宁。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一天,船停泊在瓜洲。王安石站在船头,极目远眺,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他触景生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朝廷内部斗争尖锐,又使他觉得前途迷惘,不由触动了自己留恋家乡的浩荡情思。他走进船仓,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名为《泊船瓜洲》的诗: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最好,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字不够生动、有力。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于是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第二天一早,王安石又来到船头上,忽然看到岸边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精神一爽,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回家以后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讲讲《推敲》这个故事。
板书:
掌声
夜深访友
一字斟酌
冲撞仪仗
韩愈表态
留诗相赠
反复推敲
请求宽恕
贾岛赞同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推敲》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学过唐朝诗人贾岛的一首什么诗?谁来背诵一下?(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2、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誉为“苦吟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贾岛的一个故事——(齐读课题《推敲》)。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8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订正字音,并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4、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贾岛早年因家贫当了和尚。第二段(第二至第七自然段):写贾岛和韩愈一起推敲诗句。第三段(第八自然段):讲“推敲”的引申义。
三、学习生字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读下列词语。
即兴
妥帖
恰当
吟哦
簇拥
避让 冲撞
斟酌
宽恕
莽撞
宁静
衬托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比比划划
犹豫不决
很有兴致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及分段情况。
二、精读感悟
1、细读第2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
(3)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从“拜访、找了好久、才、把一这首《题李凝幽居》的诗留了下来,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4)练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2、细读第3自然段。
(1)出示图画。
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
指名动作表演
(2)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读后讨论。
(3)出示句子。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①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不知不觉“,就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②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
(4)自由练读这一自然段,加上动作。
(5)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细读第4-6自然段。
(1)分组学习,提出要求。
①自由读,边读边想: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么样,贾岛又是怎么样?他为什么要这样?
②读后讨论、练习表演。
(2)全班交流。
韩愈“迎面而来”,路上行人纷纷避让,而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完全沉浸在创作之中,对韩愈的到来浑然不知,不觉闯进了仪仗队。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自由练读,分角色朗读。表演
4、细读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韩愈对贾岛冲撞仪仗队的态度。
(2)仔细读一读韩愈的话,理解其意。
韩愈为什么说用“敲”字更好些?(“敲”是有礼貌的行为,读起来声音响亮,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
(3)贾岛听了,有什么反应?(连连点头)
(4)练习朗读、表演。
(5)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5、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推敲”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吗?
(齐读第八自然段)
三、当堂练习
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
1、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访问)一个叫李凝的朋友。..“访问”是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拜访”也是访问,但对被访者包含了敬意,是礼节性的访问。文中用“拜访”说明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
2、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即时)写成的那首小诗„„ ..“即时”是立即的意思。“即兴”是指对眼前情景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文中用“即兴”是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的。
3、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宁静”指环境、心境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文中用“宁静”准确地描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的收获。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五、拓展阅读
王安石“炼字”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王安石任宰相,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不久就被罢了官,回到江宁。第二年,皇帝又起用他,召他进京。
一天,船停泊在瓜洲。王安石站在船头,极目远眺(tiào),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他触景生情,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变法运动,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朝廷内部斗争尖锐,又使他觉得前途迷惘(wǎng),不由触动了自己留恋家乡的浩荡情思。他走进船仓,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写下了一首名为《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最好,因为春风比喻着变法运动,可是,又觉得“到”字不够生动、有力。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于是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
第二天一早,王安石又来到船头上,忽然看到岸边一片草地,是那么的青翠碧绿!他精神一爽,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就这样,“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了千古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题李凝幽居》。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课下继续搜集有关“炼字”的故事。
第三篇:苏教版五年级上《推敲》教学设计
推 敲第二课时
商州区阳光小学
贺建会
教材依据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推敲》第二课时。设计思想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上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符合学生特点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本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再现了贾岛痴情吟哦、反复琢磨的形象,表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多渠道引导学生感悟“推敲”的好处,养成“推敲”的习惯,使他们内心有“推敲”,学“推敲”。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讲这个故事。
2、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贾岛作诗的严谨和钻研,指导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教法选择
导学法 学法指导
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激趣导入
二、精读课文,研讨赏析
1、研读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并结合前面的插图,在脑海中想像情景。(2)师出示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 沉睡的小鸟。”
(3)再次自由读全段,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4)相机理解重点句:出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①读句子,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②指导读好这句话。
(5)小结:贾岛月夜访好友,可是没有见着。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2、研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多媒体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自然段,批注感受。
(2)交流感受,相机读悟:
①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指名朗读。说说体会。学生试做动作。
②指名上台表演朗读。大家评议一下。
③那贾岛吟哦什么呢?(“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④谁能读出贾岛那种专注、投入、如痴如醉?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3)看到这样的情景,大街上的行人都嘲笑他,他们都笑些什么呀?
(4)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3、研读第四~七自然段:
过渡:是啊,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怎样?贾岛又怎样?他为什么会这样?
(1)学生再细读课文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
①“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个样子”是什么样子?大街上的人又怎么笑?
②“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2)师小结: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
(3)当两个差人把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怎么问,贾岛怎么答?结合全文理解,小组探究后分角色表演读。
①同桌分角色读,评议。
②指名读,读出韩愈的责问,读出贾岛的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③贾岛都是怎么对韩愈说的呢?请大家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④请两位同学表演经过。
(4)再次朗读课文,四个同学一组讨论:到底用哪个字好?好在哪里?(用“敲”好。因为“敲”能表明贾岛是个有礼貌的人,还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5)迁移感悟:春风又()江南岸。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学生交流看法。
4、研读第八自然段;:
(1)过渡: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
(2)读完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那么,今天的“推敲”指什么呢?(人们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3)齐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二、指导复述故事
1、学生练读课文
2、根据板书分小组复述课文。
三、课堂小结
1、从贾岛推敲一个字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希望大家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并在以后的作文中注意细细推敲词句。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摘抄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9、推敲
访友不遇
即兴成诗
斟酌“推敲”
难以定夺
误闯仪仗
恳请宽恕
定音“敲”字
贾岛赞同
教学反思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敲定,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课文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入手:
1、通过表演读,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比如“吟哦”这个词语,在表演读中,贾岛的认真思考、专注、投入、如痴如醉读得较入情。通过“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体会贾岛为了斟酌一个字眼,是多么认真啊!
2、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品读感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想起、觉得、不够妥帖、或许、更恰当些”等词语来体会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通过比较句子、看图想词语来感受贾岛斟酌文字时如痴如醉的样子。
3、让学生学会推敲,我把课后第4题的练习适时地穿插到课堂中,从推敲文中的词语入手,教给学生推敲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完课文,我还尝试让学生推敲王安石的“绿”字之妙。让学生比较“绿”与“到”、“过”、“入”等词,从而感觉到“绿”字写出了春风吹后江南水乡那生机勃勃的景象。
第四篇:五年级《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是贾岛拜访朋友,月夜下敲门声惊醒了小鸟。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一首诗。另一幅图描绘了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突出了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练习讲述故事;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寻隐者不遇》,诵读。
2、介绍贾岛。
师:贾岛是唐朝的一位苦吟诗人,为了写出好的诗句,他总是不断地思考、斟酌。贾岛第一次去寻隐者创作了一首好诗,第二次去寻隐者又发生了一个故事,得到了一份友谊,成就了一段佳话,也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词语——推敲。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
2、检查词语
和尚 即兴 吟哦 斟酌 妥帖 避让
簇拥 仪仗队 思索 宽恕 礼貌 莽撞
3、读了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谁?(贾岛)同学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这次你又想到了谁?(韩愈)找到文中有关韩愈的句子,用一句话介绍,学生借助课外搜集资料增加对韩愈的了解。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
找出对应的段落,并用几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相机板书。
5、师小结作者的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种顺叙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的层次同事情发展的过程相一致,脉络清晰,有头有尾。
三、复述故事
1、梳理故事情节。(访友不遇——题诗斟酌——冲撞推敲)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述出来?(读好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化为已有。
3、练习讲故事。
4、指名讲故事,点评。
四、学习古诗《题李凝幽居》
师: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于是贾岛提笔写下“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读题。
2、李凝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品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推敲”的故事被千古传诵着,古往今来,人们念念不忘,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读这个故事,去学习诗人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把《推敲》的故事将给同学们听,比比谁讲得更精彩。
2、背诵《题李凝幽居》。
第五篇:推敲教学设计
9.推 敲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即兴、吟哦、闯进、斟酌、推敲”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述这个故事。3.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梳理文章脉络,了解顺叙的叙事方法,提升概括文本的能力。
4.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把这种推敲精神用到实践中去。
难点:紧扣关键词句,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指名读、交流、汇报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词的情况。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填空、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概括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写批注、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写法。
4.借助复述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学会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做动作,学生猜动词。(托、扔、抬、推、敲)
2.说起“推敲”一词的由来,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3.师板书课题,并提醒 “敲”字右半部分的写法,学生书空,齐读课题。(师做动作学生猜,并用准确的词表述,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又为力求用词准确的推敲精神作了铺垫。)(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识、写。(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得是否正确、规范。师重点指导生字“睡”“貌”“街”的写法。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词语的识读和理解。(1)出示生字词
第一组:和尚 即兴 大街 毛驴 吟哦 斟酌 妥帖 闯进 第二组:簇拥 仪仗队 思索 宽恕 礼貌 莽撞
(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词,重点指导“和尚”的“尚”读轻声,“吟哦”“ 斟酌”的读音。
(3)说说对 “妥帖”、“仪仗队”的理解。3.了解课文主要人物(1)了解贾岛:
①读了第一行词语你想到了谁?(贾岛)
②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介绍贾岛的句子,说说对贾岛有了哪些了解。③学生补充课前搜集的贾岛的资料。(2)了解韩愈
①同学们再看第二组词语,这次你又想到了谁?(韩愈)②找到文中有关韩愈的句子,用一句话介绍,学生借助课外搜集资料增加对韩愈的了解。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推敲”的故事?(2-7自然段)快速浏览这些段落,同桌讨论后完成以下填空题。贾岛去(),不巧(),结果留下()。
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结果他冲撞了()。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好。
(2)找出对应的段落,并用几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
(3)师小结作者的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了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板书: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一种顺叙的写法,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的层次同事情发展的过程相一致,脉络清晰,有头有尾。
(阅读教学要关注并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这一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这里是经历第一个整体。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时,先让学生听故事,再引导学生填空并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推敲”的缘由
过渡:贾岛为什么要斟酌“推敲”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贾岛访友的那个夜晚。
1.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学生对照图读读第二段,用“—”画出描写这幅图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的宁静、美好,指导有感情朗读。
3.贾岛访友不遇,面对此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写下了《题李凝幽居》,贾岛创作的过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即兴”。出示整首诗,学生朗读,感悟环境的“幽”。
(出示画面,再现情境,目的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环境的“幽”,为下文斟酌推敲提供场景。)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3—7段,了解推敲经过,感悟推敲精神 1.学习贾岛推敲部分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斟酌“推敲”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通过“吟哦”“推”“敲”“不知不觉”“闯进”(板书:一边…一边…不知不觉 比比划划 闯)体会贾岛思考时的投入,感受到贾岛认真斟酌字眼的钻研精神。
(3)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岛?学生结合图感受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加动作读,边读边体会。
(4)再读3、4段,引导学生找出其它可以体会到贾岛的专心、认真、入迷句子。从大街上的表现,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中感受贾岛严肃认真、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板书: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
(5)总结作者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并相机板书。(6)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贾岛的字斟句酌,如痴如醉。(贾岛推敲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在引导紧扣关键词句,感受贾岛严肃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的同时,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2.学习韩愈推敲部分
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沉迷于推敲诗句,竟然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按照常理,他应该被抓起来,轻则关几天,重则打板子。路人都不禁为贾岛担心,可是结果呢?
(1)想象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境,三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5、6自然段,再现当时的场景。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学生评读。引导学生韩愈的话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读出请求原谅的语气。
(4)默读第7段,画出韩愈主张用“敲”的理由,同位交流。(5)引导学生思考用“推”的好处,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见解。①理由一:礼貌,学生想象情境,表演感受。
②理由二:宁静。联系上文“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体会以响衬静,使静更静,“敲”字的妙处。
③理由三:响亮。师补充说明原因: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所以说“敲”读起来更响亮些。
(6)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出示诗句,读诗)
(联系身份,联系语境,联系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来考虑,不迷信,不照搬,这才是真正的推敲。用字用词不是因为对错,而是为了妥帖,为了恰当,学生针对“推”“敲”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个推敲的过程。正如古语说: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3.走近推敲
(1)故事最终有了一个结局,但是,推敲没有结束,引读最后一段。
(2)联系上文理解“斟酌”“推敲”。
(3)学了《推敲》这篇课文,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并让学生联系实践,明确今后写诗和作文时,也要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五)指导讲故事。
1.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也来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吧。
2.讲故事不能像读课文那样死板,但也不能信马由缰,要有一定的条理,回顾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出示故事脉络表(附表2),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每一环节的关键词语。3.哪些地方的语气需要特别变化一下?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总结和提示:故事情节要完整、清楚,还要关注故事转折点,讲好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4.学生在小组练讲,指名上台讲,师生根据要求共同评价反馈。
(语文学习应呼唤积累,对于课内而言,讲故事是积累的一种有效方式。故事脉络表的运用使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关键点,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清晰、生动,这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
(六)超越文本,实践“推敲”的方法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推敲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学学贾岛推敲课后第4题的词语。2.出示课后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明确:“拜访”表现了贾岛对朋友充满敬意,并非一般性的“访问”;“即兴”说明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即景生情,有感而发;“宁静”表示静的程度较深。
(在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知了故事内容,了解了什么是“推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一下“推敲”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会欣赏、认同、向往、追求“推敲”了,学以致用得到了初步的落实。)作业设置:
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都像贾岛那样,做学问态度认真,力求完美。你还知道有关推敲的故事吗?课下搜集有关推敲的故事。
2.你有没有见过像贾岛这样严谨认真的人?出示图(一个学生在认真学习,旁边的学生在玩耍打闹)要求:试着运用正侧画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段话,并推敲自己的习作片段。(推敲是一种文化现象,让学生搜集推敲故事,也是一种对推敲文化的熏陶与传承。给学生提供场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片段,并自己推敲既是对“领悟作者运用正、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这一能力目标的落实也是对实践推敲精神的深化,可谓一石二鸟。)
板书设计:
起因 题诗赠友 9.推敲
经过 贾岛改诗 一边…一边…不知不觉 比比划划 闯(正)严谨
十分好笑 纷纷避让(侧)认真 结果 韩愈定稿 礼貌 宁静 响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多措并举,培养自学能力。借助预习单,让学生独立识字、学生听录音感知课文内容,较好地预习了课文内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培养。
2.循序渐进,提升概括能力。为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我通过让学生填空,再用精炼的语言提炼出小标题,为学生完成理清文章脉络,以及讲帮事扫除了障碍,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3.有机结合,情感能力并重。在精读环节,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写批注的形式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弄明白正面与侧面描写均体现了贾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进而为后面读写结合的训练做好铺垫。不足之处:在精读感悟环节,如能放手让学生以演促悟,这样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由于学生语言积累与表达的能力不够强,在复述这一环节,有些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较多,而自己的语言运用较少,形成了半背诵半复述的状态。
教学建议:
1.在引导学生尝试用精炼的词语概括段意时,不必强求学生的用词是否与教师的预设一致,只要学生运用的词语精炼且可以概括大意即可。
2.由于文本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建议在教学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中国古代这种敬畏词语、沉入词语的品评风气——从表达的妥贴与精准出发的“推敲”文化,并继续传承。
《变色龙》教学设计
西关小学
乔 世
梅
《变色龙》教学反思
――乔 世 梅
《变色龙》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捕食、变色等生活习性。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同学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同学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变色龙的特点,掌握观察小动物的方法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本节教学谈谈自己的得失。这篇课文从外形、捕食、变色三方面描写了变色龙的特点,层次清晰、条理清楚。我在上课伊始就提出了一个可以说是总领全文的问题:变色龙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浓缩成一个词吗?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特点,学生用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他们对变色龙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中描写变色龙外形特点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变色龙的?通过对三句话的读悟,学生很快理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很快就找到了这个词——怪。接着我整堂课的教学就抓住这个“怪”字展开。先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变色龙的“怪”。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深刻体会到底“怪”在哪里,圈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这样紧紧抓住一条主线组织教学,就使得整堂课的教学都有条不紊,重点突出。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默读这段话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擦写得如此生动?透过那些表现变色龙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快发现了,作者是抓住了变色龙身体各个部位的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此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总结出了观察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即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我读写结合不仅仅是单调的读写结合,我采用了给变色龙设计一张名片这种很新颖的方法来进行,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写的积极性。给变色龙设计名片贯穿了整堂课的教学,学生每学习完课文的一部分,就在名片上写一段话。如学生学习完变色龙的外形,就在名片上介绍变色龙的外形。这样读写结合,更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