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这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吟诵几首小诗:《梅花》、《竹石》、《青松》。
读得真好啊,同学们,从你们的吟诵中,老师能感觉到你们不但欣赏诗中所赞颂的这些植物,更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是不是?相信上完今天这节课,你们也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课文中描写的那两棵樟树。
一、揭题导入、复习词语
1、师: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位于上海的宋庆龄故居,学习课文—— 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师: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们会读了吗?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永久保持
可贵之处 崇敬
瞻仰
纪念
师(评价):你读得既正确又响亮。读词语和读书一样,带着感受和理解来读就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一遍。(齐读)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高的挑战,谁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两棵让宋庆龄无法舍弃的樟树,用心体会它们的特别之处。
二、层层深入、缘文悟情
1、扣词读“厚”,感受“蓬勃”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樟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生:蓬蓬勃勃
师:板书“蓬蓬勃勃”。非常好!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植物长得茂盛
师:这是字典中的解释,在课文中,你们能理解、感受到它的意思吗。再次品读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边读边把它们圈化出来。
学生交流
(一)、第一句扣“粗壮”和“伸” 师:“粗壮”让你体会到什么? 生:樟树长得很好,很茂盛。
师:想不想看看粗壮的枝干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同学们惊讶的表情说明你们都感受到了枝干的粗大、结实,这就是——蓬蓬勃勃 那句子能不能读好呢?(指名读、齐读)师:这些枝干不但粗壮,而且—— 生:“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师:追问:这说明什么? 生:枝干很多、很长 师:哪里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书啊。樟树的枝干粗壮,又多又长,真是—— 生:蓬蓬勃勃。
师:我们一起读一遍(齐读)
师:刚才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将“伸”这个字读得特别重,这是为什么呢?两个“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谁能一遍做动作一遍来读这一句。(指名读)师:你读出了樟树枝干怎么样? 生:我觉得樟树长得很有力。
师:非常好!粗壮中蕴含着力量,这就是蓬蓬勃勃。读!把它放到句子里,谁还能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句扣“稠密”|“绿得发亮” 师:“稠密”是什么意思。生:又多又密。
师:又多又密到怎样的程度呢?谁能看图描绘?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密不透光,一根针都扎不进)师:对,这就是蓬蓬勃勃——谁能读好这一句(指名读、女生齐读)师:这一句中还有哪里让你觉得这樟树蓬蓬勃勃。生:绿得发亮。
师:“亮”这个字写出了树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带着这个感觉再来读这个词。
师:是啊,樟树好像在把它们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阳光下,微风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你来读。(开火车快速读)师:“稠密”“发亮”的树叶充满了活力,这也是蓬蓬勃勃。
(三)第三句,紧扣“无论„„总是” 师:樟树的蓬蓬勃勃是不是暂时的呢? 生:不是
师:哪句话看出来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师:哦,也就是说,在万物复苏的春天,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樟树也是“蓬蓬勃勃”,在草木凋零的秋天,樟树还是“蓬蓬勃勃”,在冰天雪地的冬天,樟树仍然——“蓬蓬勃勃”。这就叫 生:四季常青。
师: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
师:你们的朗读让老师仿佛看到了两棵生命力顽强的樟树。同学们,一年四季,三百六十五天,樟树要经历多少残酷的磨难呀?樟树会经历哪些磨难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幻灯片出示: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选择一句写在书上空白处。学生写话、交流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不但读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还体会到了它的坚忍不拔,真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
师:文字多么神奇,此时此刻,那两棵樟树好像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体会,动情地朗读这一段好不好? 生:齐读
师: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你们想记住它的样子吗?怎么来背诵这一段? 生:先背“枝干”,再背“树叶”,最后背“蓬蓬勃勃”
师:你可真会总结。根据这个提示,大家先自己联系背诵。(齐背)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爱上了这两棵樟树,难怪我们的宋庆龄奶奶会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2、体会对比,感受 “可贵”
(1)师:如果说蓬蓬勃勃展现了樟树外形特点的美,那么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则将樟树的可贵之处完全展现出来。放声朗读这一自然段,看看哪些句子体现了樟树的可贵之处,用横线划出来
生交流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句子全都找出来了,请同学默读这一段,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自己的感悟写在书上。
(2)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们读懂了哪些,跟大家来分享吧。
“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樟树从什么时候就有一种香气?(帮助学生理解“本身”。)师小结:这种与生俱来,天生就有就叫“本身”。而很多树木是不具备这个本领的。所以说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
师:这种香气什么时候会消失? 生:永远也不会消失
(3)师:对,这就是“永久保持”。哪句话具体告诉我们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生:“即使当他„„仍然不变”
师:找的很准确,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这樟树的香气一直存在着。想一想,当它还是棵小树苗的时候,它的香气就
生:与生俱来了。
师:当它枝繁叶茂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依然保持
师:当它成为枯枝败叶时,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当它已经成为木料被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 生:仍然不变
师: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做—— 生:香气永存(师板书)。
师:是啊,从破土而出到最后成为木料,从始至终,樟树都香气永存,它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全部。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就在这里。师:谁能带着赞赏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他突出强调了“即使„„仍然”。这组关联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无论如何樟树的香气都不会消失,会永久保持 师:说得真棒。谁能用自己的话赞美赞美这两棵樟树 学生交流
(4)师:这确实是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就 生:存在一天
师: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 生:怕它一天。
师:原来,这香气还有防虫的作用啊!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对樟树的赞美。香气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啊。我们再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出示句子: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怕它一天(对比朗读)同学们,这两句那一句好,为什么? 生:多了“只要„„就”让我们感觉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这木质存在,虫类就怕它 师:你可真会读书。
(4)出示三句话。
师:同学们看,作者用了三组关联词将描写樟树可贵之处的三层意思紧密联系起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条理清晰,层层深入的文字吧。(齐读)
师:读得真有感情,谁有勇气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这一小段。(指名背)
(5)师:课文读到这里,老师有一点疑惑,这一自然段开头3句话有50个字,和樟树好像一点关系也没有,不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这描写别的树的文字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对比
师:说得太妙了,原来这是一种对比反衬的手法呀。我再请男女同学分别朗读这一段的前后两部分,我们一起来体会樟树香气拒虫的可贵品质。(男女生朗读)
三、人树联系,懂得写法
师:这样的朗读更让人感受到这两棵香樟的与众不同,高洁可贵。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难怪宋庆龄奶奶说—— 生:“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师:是啊,宋庆龄是如此喜爱这两棵樟树,她经常在树下散步、休息,举行茶话会,接见国家领导人,樟树陪伴她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宋庆龄喜爱樟树,也想成为像樟树一样的人。那么她是这样的人吗?
(出示图片)让我们跟随这些图片仰望宋庆龄的一生:
1.宋庆龄早年留学美国,回国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建国后,她担任了国家副主席,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斗志,如同樟树——蓬蓬勃勃
2.在危难时刻,宋庆龄英勇战斗,从不向反动势力妥协,她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这就如樟树(香气可拒虫)
3.宋庆龄的一生无私奉献,执着追求,关心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她的高贵的品质永留人们心中,就如樟树 香气永存 宋庆龄自己是这样说的
(出示“我将踏着革命„„”)(生齐读)
外国友人这样评价她:(出示„„)(男女生读)所以人们—— 生齐读第六段
师:是啊,我们再回头来看这一课的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吗? 生:不是 师:是啊,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早已融为了一体。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人们只要看到这两棵树,闻到这香气,就会想到宋庆龄。难怪人们—— 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联系全文,本文表面上是在写樟树,其实是在写—— 生:宋庆龄。
师:说得好!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这种高明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物喻人,记在书本上。最后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喜爱,对这位伟大女性——宋庆龄的敬仰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朗读并背诵全文。
2.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宋庆龄——永远的美丽》,相信你们会对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有更深的了解。
板书: 蓬蓬勃勃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香气拒虫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上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
课文写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1-3):上海宋庆铃故居里有两颗樟树。第二部分(4-5):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第三部分(6):讲人们爱在两颗樟树前留影记念。
2、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文,思考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2、指答。(因为她舍不得那两锞樟树。)
3、齐读。(读出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
4、导语:宋庆龄喜欢樟树的什么呢,樟树长的什么样子。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再读、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讨论交流,投影出示:(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指导“发亮”和“四季常青”(太阳能够发亮
,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
投影出示植物对比图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吧(出示,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对于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读重音。(指读、齐读)表达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4、导语: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樟树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呢?
(二)品味樟树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1、自由读文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和其它树相比有什么可贵之处。
2、交流、投影、板书。(拒虫、永久保持香气)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3、导朗读。(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舍不得他们,带着这种理解,我们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4、导语:小结特点,樟树品质的高贵。高贵的品质仅仅指樟树吗?
四、体会樟树与宋庆龄的共同“精神”
1、组织交流宋庆龄的资料。(师生合作)(投影)
2、讨论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可能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可能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导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人们在樟树下留影无疑是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板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以物喻人 借物抒情
六、作业(略)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三、设计理念:
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2.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忆一忆——激起“喜爱”, 读一读——感受“蓬勃”, 悟一悟——品读“高贵”, 写一写——永久“瞻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忆一忆——激起“喜爱”
共 6 页 第 1 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怎么样?
2.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初识这两棵樟树,已经是喜欢上它们了,我们的宋庆龄奶奶每天和这两棵樟树生活在一起,天长日久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都不肯,她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读出对这两棵樟树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喜爱之情,为本堂课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调。所以我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第四自然,去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二)读一读——感受“蓬勃”
1.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以及樟树图),边读边圈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可以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同学分享。
2.讨论交流。
(1)抓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
(板书:蓬蓬勃勃)
(2)指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时注意引导生学生紧扣文中的字词谈印象,激活一个个抽象的、静止的文字符号。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最终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樟树这种树木。)
3.造句练习
共 6 页 第 2 页
(1)师引读:是呀,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2)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①出示: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进行练说)②出示:樟树图。
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那两棵旺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在脑海中永远留下它们蓬蓬勃勃的气势,指着板书齐读“蓬蓬勃勃”。
4.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 “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以此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体验,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
(三)悟一悟——品读“高贵”
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你体会到的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在这儿我让学生进行默读,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
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语句,结合阅读的课外资料感悟樟树香气能驱虫,并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相机板书:品质可贵)
共 6 页 第 3 页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理解什么是永久?什么是永久保持?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
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分行、次第出示、引读三句话: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读完后问: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对樟树可贵品质的感悟,改写诗句。
于谦在《石灰吟》中是这样赞美石灰的“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如果要你赞美一下樟树你会怎么说?
(4)出示樟树图: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此时,留在你脑海中的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樟树的可贵品质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安排“杀个回马枪”,让学生说说:此时印象中的两棵怎样的樟树,使学生再次想到并用到了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樟树的词语,并且和樟树的品质相结合起来,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奶奶的资料。
共 6 页 第 4 页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宋庆龄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老师也带来了宋庆龄奶奶生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师媒体出示照片,并配上音乐饱含深情地陈述宋庆龄的简介。(设计意图: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补充了樟树和宋庆龄的课外阅读资料,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写一写——永久“瞻仰”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如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生接读)
2.如果你有机会去瞻仰宋庆龄奶奶的故居,有幸来到这两棵樟树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呢?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学生写好后进行交流。
3.师进行小结是的,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溶为一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儿,就会产生一种“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的情感需要,此时让学生写一句最想说的话,就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流泄。引领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文后作业1)
共 6 页 第 5 页
2.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像樟树一样具有高贵品质的还有松、梅、菊、竹……这些事物有没有让你想起谁?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想、写写,即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想说的话,既是一次说话训练,又是对文本思想的升华,感悟人物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樟树 作用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内涵 人如此树 树如其人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浓缩,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共 6 页 第 6 页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梁后松
设计理念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理解含义。(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
4.指导用 “无论……总是……”说话
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6指导用 “只要……就……”说话
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与其他树木比较)
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1.、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2、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课件)
4.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你读出了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5.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
6.现在小组讨论探究一下,人们来到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四、拓展延伸,悟写法。
1.课文仅仅在写樟树吗?
2.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3.出示《卜算子 咏梅》《青松》,这是写什么的呢? 4.总结写法,运用于以后的习作。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借物喻人的作品如于谦的《石灰吟》、陈毅的《秋菊》等。
2、课外查阅有关宋庆龄奶奶的小故事,举行一次“我心中的宋奶奶”故事会,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 借物喻人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香气持久 拒虫护物
宋庆龄 美丽端庄 一生奋斗 一身正气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永善县桧溪镇中心校 李雪梅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
2、注音:枝干()繁衍()崇敬()瞻仰()
3、组词:
稠()俱()纪()蓬()绸()具()记()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宋庆龄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3)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③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⑤指导朗读。⑥指导背诵。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繁衍()稠密()永久()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②大略地看()③ 向四周看()④聚精会神地看()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⑥从高处往下面看()⑦ 回过头来看()⑧仔仔细细地看()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