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教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第4、5自然段)精读品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樟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B.过程与方法
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坚持“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等学习方法体会句子的含义。C.情感、态度价值观
1.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激发学生对宋庆龄女士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樟树的特点。2.感知“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体会宋庆龄女士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见过樟树吗?谁说说你对樟树的了解呢?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3.导入:那么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品悟重点,体会樟树特点
1.过渡谈话: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写樟树的? 2.品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外形美。
①指名朗读。思考:共几句话?分别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②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③全班交流,抓住重点句体会。
A: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你能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能用简笔画把你的理解画出来吗?)
B.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写出樟树的什么特点?“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抓住“无论……总是……”进行填空练习:无论是
还是,总是
。一是体会樟树一直生机勃勃的特点,而要引导学生练习造句。)④齐读第四自然段。
⑤小结:读了这一段你还能想起那些词语呢?(生机勃勃、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青翠欲滴根深叶茂高大挺直)3.品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樟树的内在美。
①过渡:同学们用这么多的词语来形容樟树的外在美,真了不起呀!那么樟树的内质是不是也和它的外在一样美呢?请阅读第五自然段。②默读思考:这一段写出了樟树的什么特点?那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特点?
③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抓住关键词体会:“本身”说明什么?“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文中那几句话具体写出“永久保持”,找出来读一读。)
④“而”和“而且”意思一样吗?为什用上“而”这个表示转折的词语呢?(因为前面写了石榴树)
石榴树与樟树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写石榴树有什么作用呢? ⑤朗读这一段并且小结。
4.结合板书小结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三、升华情感,激发崇敬之情
1.过渡:同学们,宋庆龄女士离开我们快30年了,但是她房前的两棵樟树依旧生机勃勃。人们来瞻仰宋庆龄故居时,都要在这两颗樟树前流连,合影。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2.思考: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①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指名说说你交流后的理解和感受。
③课件出示宋庆龄的资料,说说你读后的感受。④教师总结,学生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宋庆龄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她生前亲手在自己的房前种下的两棵樟树,就是自己的一生的写照。樟树粗壮、富有生机,樟树自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不也是这样吗?她不仅端庄秀丽,更重要的是她具有一颗勇敢顽强、坚定不拔的革命意志!作者写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游人瞻仰樟树就是在怀念宋庆龄呀!同学们,面对这样的樟树,你是不是也会油然而生崇敬之情呢?让我们一起怀着对宋庆龄女士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再次朗读第四、五自然段吧!
四、拓展延伸,感受写作方法
1.谈话讲解:课文表面写樟树,其实是在写人,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借物喻人”,即借樟树赞扬宋庆龄。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陈毅的诗《青松》,又如陶渊明笔下的菊花……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五、自主选择,完成课外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后,安排两项作业,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选择。1.搜集关于宋庆龄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可以办一次宋庆龄故事会。2.小练笔:写一篇关于“借物喻人”小作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二 来源:本站原创 2009-06-08 20:27:34 文本Tag标签: 教师 / 师范 / 学习方法 / 诊断活动 / 填报指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宋庆龄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2 来源:国学 2009-06-20 21:02:58 文本Tag标签: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
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
2、弄懂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
4、能给课文分段。
5、读懂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
难点:各哦课文分段。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崇敬”、“稠密”造句。
3、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4、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弄懂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放映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的录象片段,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松松)
(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饕叮撼砻堋⒙痰梅⒘痢⑺募境G啵?br>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上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
课文写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1-3):上海宋庆铃故居里有两颗樟树。第二部分(4-5):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第三部分(6):讲人们爱在两颗樟树前留影记念。
2、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文,思考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2、指答。(因为她舍不得那两锞樟树。)
3、齐读。(读出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
4、导语:宋庆龄喜欢樟树的什么呢,樟树长的什么样子。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再读、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讨论交流,投影出示:(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指导“发亮”和“四季常青”(太阳能够发亮
,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
投影出示植物对比图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吧(出示,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对于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读重音。(指读、齐读)表达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4、导语: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樟树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呢?
(二)品味樟树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1、自由读文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和其它树相比有什么可贵之处。
2、交流、投影、板书。(拒虫、永久保持香气)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3、导朗读。(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舍不得他们,带着这种理解,我们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4、导语:小结特点,樟树品质的高贵。高贵的品质仅仅指樟树吗?
四、体会樟树与宋庆龄的共同“精神”
1、组织交流宋庆龄的资料。(师生合作)(投影)
2、讨论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可能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可能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导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人们在樟树下留影无疑是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板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以物喻人 借物抒情
六、作业(略)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三、设计理念:
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2.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忆一忆——激起“喜爱”, 读一读——感受“蓬勃”, 悟一悟——品读“高贵”, 写一写——永久“瞻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忆一忆——激起“喜爱”
共 6 页 第 1 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怎么样?
2.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初识这两棵樟树,已经是喜欢上它们了,我们的宋庆龄奶奶每天和这两棵樟树生活在一起,天长日久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都不肯,她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读出对这两棵樟树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喜爱之情,为本堂课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调。所以我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第四自然,去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二)读一读——感受“蓬勃”
1.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以及樟树图),边读边圈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可以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同学分享。
2.讨论交流。
(1)抓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
(板书:蓬蓬勃勃)
(2)指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时注意引导生学生紧扣文中的字词谈印象,激活一个个抽象的、静止的文字符号。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最终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樟树这种树木。)
3.造句练习
共 6 页 第 2 页
(1)师引读:是呀,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2)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①出示: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进行练说)②出示:樟树图。
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那两棵旺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在脑海中永远留下它们蓬蓬勃勃的气势,指着板书齐读“蓬蓬勃勃”。
4.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 “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以此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体验,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
(三)悟一悟——品读“高贵”
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你体会到的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在这儿我让学生进行默读,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
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语句,结合阅读的课外资料感悟樟树香气能驱虫,并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相机板书:品质可贵)
共 6 页 第 3 页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理解什么是永久?什么是永久保持?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
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分行、次第出示、引读三句话: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读完后问: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对樟树可贵品质的感悟,改写诗句。
于谦在《石灰吟》中是这样赞美石灰的“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如果要你赞美一下樟树你会怎么说?
(4)出示樟树图: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此时,留在你脑海中的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樟树的可贵品质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安排“杀个回马枪”,让学生说说:此时印象中的两棵怎样的樟树,使学生再次想到并用到了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樟树的词语,并且和樟树的品质相结合起来,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奶奶的资料。
共 6 页 第 4 页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宋庆龄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老师也带来了宋庆龄奶奶生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师媒体出示照片,并配上音乐饱含深情地陈述宋庆龄的简介。(设计意图: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补充了樟树和宋庆龄的课外阅读资料,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写一写——永久“瞻仰”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如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生接读)
2.如果你有机会去瞻仰宋庆龄奶奶的故居,有幸来到这两棵樟树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呢?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学生写好后进行交流。
3.师进行小结是的,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溶为一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儿,就会产生一种“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的情感需要,此时让学生写一句最想说的话,就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流泄。引领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文后作业1)
共 6 页 第 5 页
2.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像樟树一样具有高贵品质的还有松、梅、菊、竹……这些事物有没有让你想起谁?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想、写写,即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想说的话,既是一次说话训练,又是对文本思想的升华,感悟人物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樟树 作用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内涵 人如此树 树如其人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浓缩,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共 6 页 第 6 页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梁后松
设计理念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理解含义。(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
4.指导用 “无论……总是……”说话
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6指导用 “只要……就……”说话
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与其他树木比较)
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1.、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2、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课件)
4.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你读出了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5.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
6.现在小组讨论探究一下,人们来到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四、拓展延伸,悟写法。
1.课文仅仅在写樟树吗?
2.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3.出示《卜算子 咏梅》《青松》,这是写什么的呢? 4.总结写法,运用于以后的习作。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借物喻人的作品如于谦的《石灰吟》、陈毅的《秋菊》等。
2、课外查阅有关宋庆龄奶奶的小故事,举行一次“我心中的宋奶奶”故事会,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 借物喻人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香气持久 拒虫护物
宋庆龄 美丽端庄 一生奋斗 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