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公开课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高邮市临泽镇中心小学 唐艳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重点指导“衍”字的读音,“瞻”字的书写,理解“瞻仰”“繁衍”“蓬蓬勃勃”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1.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跟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学生。2.解题,知题意,简单了解宋庆龄。
读了课题你知道是写什么的?据我所知,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所分布。课文写的樟树是哪儿的呢?
读了课题我们就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你对宋庆龄有怎样的了解?
出示图片。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进这两棵樟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1)同桌互相检查课后词语,读准字音。(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瞻仰 繁衍 词语都读准了吗?检查两个最难读:瞻仰 繁衍
“瞻”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瞻”为什么是目字旁啊? 根据回答总结:“言”上的两点不能丢。在汉典中说,是喋喋不休地说话。关键写正确。教师板书示范。
“瞻”是看的意思,那么“瞻仰”呢?(学生回答)
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方法。将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句子)
这就叫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用这个方法,我们来理解“繁衍”的意思
2.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樟树的段落,了解樟树的特点 自己读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樟树。(学生交流)谁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你对樟树有了哪些了解?根据回答板书
枝干粗壮 稠密树叶 四季常青
香气永存
拒虫
预设:有学生说“蓬蓬勃勃”,可以评价:你找的这个词非常关键,老师等会儿找你说
三、直奔重点,品读感悟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特点(1)理解“蓬蓬勃勃”的含义,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刚才有同学说“蓬蓬勃勃”,“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吗?(区分“蓬勃”与“蓬蓬勃勃”。)
这就是叠词的魅力。老师也想表扬大家。刚才这位同学大大方方,大家听课认认真真。还有谁来说说?
(2)通过关键词语“伸”“发亮”等,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哪里写出了这种蓬蓬勃勃,圈出这样的字或词。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来交流。先来看这个句子。这里有两个“伸”,还有谁关注到这个“伸”。
请学生上台演示伸出枝干。什么感受?竭尽全力。我们也来体验体验。(全班伸手)我来采访采访。(出示动画)体会伸得远远的。学生读。
师:无意间示范读。多么蓬蓬勃勃,多么有力量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我们想象一下,稠密的树叶……
最后一句,谁也来读一读。(生读句)
练习说话
出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总……
让我们来美美地读这一段。配乐。评:读得声情并茂。
师总结,枝干粗壮用了一个“伸”写稠密树叶,用了一个亮,写四季常青用了一个句式“无论……总是……”
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提纲帮助我们背诵。(生背诵)还有谁愿意来试试。我们一起来。
3.读第五自然段,理解樟树“香气永存、拒虫”的特点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出它的可贵之处的?
(2)小组合作: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出它的可贵之处的?有什么好处?
汇报,采用这种对比方法有什么好处?
4、出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①大家再读这几句话,试着把它的可贵读出来。(学生练读)
②指名读。我感觉香气好像瞬间就消失了,谁能把香气的永久保持读出来?
读得真好!老师听出了它的永久清香,也听出了它的可贵之处,男、女生比赛读。
④让我们再来品一品樟树那永久保持的香气吧!(老师导读,学生分组解读)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只要它的木质存在一天,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⑤你能看着这两棵樟树(出示樟树图片),用这几句话来赞赞它们吗?(背诵)
⑥比赛背。⑦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樟树的这种可贵吧!背出它的永久清香,背出它的可贵之处,一起背。
四、总结全文,设置悬念
樟树蓬蓬勃勃,充满了生命力,它与生俱来的香气永久保持。可是天下的樟树何其多,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这树与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接着交流。课后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有话想说了,就在相应的文字旁边写一写。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下节语文课能带着充实的大脑和丰富的感受走进课堂。
五、当堂检测
六、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伸
崇敬 蓬蓬勃勃 稠密树叶 亮 四季常青 怀念 香气永存 拒虫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樟树的特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2、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3、了解反衬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明白赞美樟树就是在赞美宋庆龄。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布置学生预学。教学过程:
一、预学
(一)情境激趣
出示宋庆龄故居和樟树图,带领学生走近宋庆龄。说说这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自问生疑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理解“崇敬”、“瞻仰”的意思。
2、自读这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自主提问。
二、研学
(一)了解樟树的特点,解决问题“宋庆龄什么舍不得两课樟树?”
1、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念念不舍,让游客如此喜欢?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交流自己的预学成果。(出示预习单)
2、交流: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特点?(1)生机勃勃(板书)
出示: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 想象着伸向四面八方的枝干像什么?
绿得发亮的树叶你们看过吗?给大家比喻一下,就像
(像被雨水刚刚洗过一样,很耀眼。像抹了一层油,亮闪闪。像打了一层蜡,能照见人。? 设想宋庆龄奶奶曾在这树下做些什么?(2)顽强不屈(板书)
仿照课文原句,用“无论„„还是„„总是„„”练习说话。指导朗读。
难怪在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的时候,她不肯,说
过渡:其实宋庆龄不舍得搬家不仅仅是因为樟树的外形美,还有更重要的原因。(3)香气永存(板书)
出示句子: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让学生自读后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解决问题:宋庆龄为什么不舍得这两棵樟树?指名说。(4)了解反衬的写法。
出示句子: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 指名读描写石榴的句子
学生质疑:本文写的是樟树,为什么要写石榴树呢? 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提出的问题。(反衬,突出樟树拒虫,香气永存。)
(二)了解宋庆龄的品质,解决问题“人们为什么那么崇敬宋庆龄?”和“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
1、刚才有同学提出“人们为什么对宋庆龄那么崇敬,那么敬仰?”课前预学的第二个要求就是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出示预学单
3、指名交流宋庆龄的故事。老师点评第一个,其余的学生用一个词加以概括。(板书:斗志昂扬
坚强不屈
一身正气)
4、刚才的交流,结合板书,让同学们说说人们为什么崇敬宋庆龄。
5、再结合板书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揭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小结:写樟树就是为了写宋庆龄。因为樟树表现的特点和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
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品质。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话,指名读。
7、释疑:人们为什么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
(不仅是因为樟树的生机勃勃,更因为樟树市宋庆龄的缩影,表达了人们对宋庆龄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三、练学
出示练学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树木,写出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交流。
四、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包公祠内桂花香》,进一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在片段练习的基础上,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树木写完整。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斗志昂扬
生机勃勃
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一身正气
香气永存
借物喻人
反衬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蓬蓬勃勃”“繁衍”“瞻仰”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本文一唱三叹的开篇方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直接导入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樟树有关!板书课题,重点学写“龄”字,齐读。3.简介宋庆龄故居:出示图片,宋庆龄故居,位于淮海中路1843号。1948年至1963年,宋庆龄在此居住并从事国务活动。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同年9月,中央决定,将此处作为永久纪念宋庆龄的故居。纪念馆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宋庆龄伟大光荣的一生,对宋庆龄遗物进行保管整理和研究。主楼始建于1920年,是一幢白墙红瓦的西式三层别墅,楼前是草坪,屋后是花园,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楼下客厅挂着孙中山遗像和毛泽东看望宋庆龄时的合影,宋庆龄曾在此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政治家。楼上是宋庆龄的卧室和办公室,现陈设着她生前用过的物品。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课文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四五小节)(1)出示第四小节。
先读好词语: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理解“稠密” 蓬蓬勃勃(2)读好第四小节。
概括节意:写出了樟树的样子:蓬蓬勃勃
(3)出示第五小节。指名朗读,理解“繁衍”。这一节又写了樟树的什么?(可贵之处)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香气永存,香气拒虫)小结:课文四、五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这两棵樟树的样子和特点,那么其它小节又写了什么呢?
三、学习第4小节。
1.生自由读第4小节,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蓬蓬勃勃)理解:蓬,形容草木长得旺盛,勃,生命力旺盛。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形容植物长得茂盛,有旺盛的生命力。那两个词连在一起呢?(长得非常茂盛,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叠词的效果。
2.细读第4小节,说说从哪些词句能体会到樟树的蓬蓬勃勃?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二个伸字,体会樟树的粗壮,生命力强)指名读
(2)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稠密换词理解,抓绿得发亮体会樟树生命力之强)(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抓关联词“无论„„总是”体会生命力的旺盛,出示填空,让学生用关联词练说:“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指名读
3.指名读第4小节。作者先写了樟树的枝干和树叶,再写了樟树给我们的总体感觉。这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样子。在写感觉时,还能抓住它的形状和样子来写,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4.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过渡: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四、学习第5小节。
1.生自由读第5小节,思考圈划。2.组织交流:香气不变、抵抗虫类。
3.樟树的这种可贵品质哪一句话把它表现出来的?
(1)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2)填空说话:即使当它()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4.引读句子: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改为“一年、十年、一百年“引读这句话。
5.点出这段文字中所有的关联词,去掉后和原文比较,能否去掉?(关联词在这里突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写作特点。)6.背一背,只出示关联词。
7.这一段里除了写樟树,还写到了别的树,为什么?
(对比,衬托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写作特点。)8.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出示填空: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
这是两棵()的樟树。
9.小结:第4、5两个自然段,作者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这两棵樟树不仅外形秀美,而且木质可贵,难怪宋庆龄会舍不得搬家。
四、学习第6小节。
1.现在这两棵樟树还在,但是宋庆龄离我们而去了,前来参观的人们每次来都喜欢在这两棵树下留念,为什么呢?
2.树和人有何相似之处?出示,樟树和宋庆龄的图片。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她?
3.出示资料,运用关联词语“无论„„总是„„”“只要„„就„„”来说一说。4.出示:“名人卡片”,写出宋庆龄和樟树的相关联的地方。这是本文的第三个写作特点:借物喻人。5.引读第6小节:难怪人们„„
6.出示美国记者安娜的评论:“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
五、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仿照第4、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喜爱的一种树的样子和可贵的特质。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气质高雅 香气拒虫
一身正气 树
人(以物喻人)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为什么喜欢它呢?(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学生联系所查资料,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从课文题目看,你觉得这篇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樟树)写的是哪里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检查自学课文。
教师教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词语卡片,注意“龄、樟、稠、瞻、质”的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读懂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4、5自然段)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精读课文。
(一)扣题直奔重点段,先行探究樟树的特点,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导入:在这篇课文中,大家都认为重点写的是樟树,那么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
1、思考、探究第四自然段。
(1)观察课文插图一,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2)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3)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4)指导朗读。(提示:“粗壮、稠密、远远的、四季常青、勃勃生机”等词语应重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6)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2)出示重点句,品读: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更可贵的是,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①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
②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③“永久保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
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的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时,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持)
(3)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高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5)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五自然段的体会。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二)扣题牵动第一、第三段,再探究象征意义。
导入:这樟树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1、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2、宋庆龄为什么对长在她家院子里的这两棵樟树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联系课文里的有关词句,联系老师介绍的宋庆龄的生平,联系课外读到的宋庆龄的故事,展开合理想象,描述宋庆龄在樟树下的活动和她的所思所想:
每当接见客人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少年儿童来探望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朝阳初升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夕阳西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4、来宋庆龄故居瞻仰的人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想一想,议一议,再告诉大家。(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总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高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四、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枝干粗壮
外形及特点枝叶稠密
四季常青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拒虫的香气
内在品质
永久保持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在读准字音,读懂句子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能给课文分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读通课文,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各段的大意。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树木,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 为什么喜欢它呢?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也是一篇描写树木的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题:
一、揭示课题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进行学习:
粗壮 稠密 保持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崇敬 瞻仰 纪念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
搬家 宋庆龄(可联系生活给生字“龄”组词)(2)指读、齐读,共同评价。(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4)交流学会的词语。主要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补充:交流学会的词语。
稠密:多而密。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瞻仰:恭敬地看。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5)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布置作业 : 补充: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3、收集有关宋庆龄的一些资料。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用“崇敬”、“稠密”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默读课文,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3、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修改:
1、读读课题。
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谁来读读,突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故居”)②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宋庆龄”)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突出“樟树”)
故居就是指“以前曾经住过的地方”
2、读读课文。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樟树是什么样子,樟树有什么特点?
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
樟树很多,为什么单单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说说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提示:一个词语)
蓬蓬勃勃、高贵、瞻仰(崇敬)
二、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2)第一段写了周总理,还写了宋庆龄,那么主要写谁的事?(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人物。)
主要写宋庆龄的什么事?(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课樟树)(3)轻声朗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我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句话说明宋庆龄对这两棵樟树非常喜爱和深深的眷恋,读时,要表达出这种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看,说说樟树什么样儿。
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一次说话训练。(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自然段中最能概括樟树外行特点的词。(蓬蓬勃勃)(3)再读课文,画出作者用哪些词具体表现樟树的蓬蓬勃勃?(这里要抓住些重点词句,从樟树的枝、叶等角度感受它懂得勃勃生机)
(4)指导朗读。可采用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给画面配音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
(5)小结:第四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作者抓住它“蓬蓬勃勃“的外形特征,按由分到总的顺序描写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1)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要求:给第五自然段分层,画出重点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交流,并思考:这一自然段分哪两层? 这两层分别写“别的树木”和“樟树”。既然主要写樟树,为什么却先写别的 树木?
(这是比较式构段方式,这样写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3)出示重点句,品评: 修改:
交流:樟树的“高贵”又可以从哪里看得出来?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A、找出句中的一对反义词。(招——拒)
“招”和“拒”可组成哪些词?在这句中“招”和“拒”当作什么讲?(招引使虫不敢接近)B、比较句子: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却不招虫,因为樟树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
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A、“本身”这个词说明什么?(说明拒虫香气是樟树内在的,固有的,不是外加的)
B、“永久保持”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的香气永久保持?(即使„„仍然„„)“仍然”是什么意思?比较一下“枝枯叶落”与“枝繁叶茂”,作者为什么不写它枝繁叶茂时浓郁的香气呢?(因为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这才能说明它本身有香气,能“永久保
持”)
C、轻声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最后一句“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是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D、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男女生分别读一、二两层课文。
指导背诵,说说怎样才能背得又快又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E、学生自己练习背诵。
F、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写樟树的可贵之处是它本身有一种拒虫的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
4、指导概括段落大意。第四自然段写樟树的样子。第五自然段写樟树的可贵之处。
把这两句合为一句作为第二段的段意;第二段主要写樟树的样子和它的可贵之处。
5、学习课文的第六自然段。(1)指名朗读。
(2)提问:这句话写了几层意思?从哪个词可看出?(3)“崇敬”是什么意思?与“尊敬”比较有什么不同?指导用“崇敬”说一句话。修改:
课文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樟树与宋庆龄有什么联系吗?樟树蓬蓬勃勃,四季长青————宋庆龄的精神蓬蓬勃勃,永留人们心间
樟树拒虫,香气永久保持————宋庆龄坚强不屈,一生正气,令敌人畏惧 樟树有高贵的木质————宋庆龄有高贵的品质 相机板书: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
师:课文借物喻人,樟树有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就像宋庆龄一身正气,不像黑恶势力低头,令敌人畏惧。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5)指导概括段意
6、小结全文。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样子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不仅外形美,蓬蓬勃勃,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宋庆龄就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对她非常崇敬。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补充:
三、作业指导:
1、人们又为什么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2、师补充、小结:
宋庆龄同志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先驱。她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直到1981年逝世前夕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达70年的革命战斗生涯中,她永葆革命青春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她热爱故居的樟树,是因为樟树不论生存环境如何变化,“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充满活力。更可贵的是,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且能够永久保持。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樟树所表现出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品质,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同志的衷心爱戴和怀念。
3、背诵指导
(1)课文整体把握
课文是围绕樟树展开描写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记忆: 舍不得樟树――樟树外形特点――可贵之处――留影纪念
(2)复习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采用理解记忆法指导背诵。(3)也可抓住课文重点字词进行背诵。(4)学生试背。(5)整体背诵。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崇敬()保持()瞻仰()纪念()稠密()永久()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樟树不高,但它的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得发亮。樟树______________,无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樟树本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这种香气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使当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它的香气__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虫类就__________。樟树的______________就在这里。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