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2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第一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领悟“树”的品质,升腾“人”的精神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

金凤

课文内容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文本解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阅读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教者对教材把握的深度。不论难度大小的教材选文,都有其编写意图和道理可说。每一篇都需要老师仔细阅读,透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以实现编写目的。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进行文本解读。

一、解读樟树,体会可贵

文本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文学鉴赏。而欣赏文学作品,总是先从形象感受开始的,然后形象才作用于读者的感情。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我们可以按照“樟树外在美——樟树的内在美——宋庆龄的人格美”的线索理解文章。

“樟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的品质美”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内容。通过对重点词语“枝干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永久保持”、“香气仍然不变”、“可贵之处”的理解,让学生仔细地品读,边读边想象,真正读进去,再读出来。在对话中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带着饱满的激情,以热爱、赞美的语气去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樟树的勃勃生机、赞美之情、可贵之处。

二、解读人物,感受高贵

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情,这只是第一步。对于这篇“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优美散文,仅仅解读樟树的美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必须要走进宋庆龄,解读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品质的高贵。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走进宋庆龄,了解宋庆龄的事迹,感受她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由于四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收集筛选资料的水平都有限,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文章,引领学生阅读,从而体会宋庆龄不屈不挠、无私奉献、正气凛然、爱国爱民的高尚品质。

三、解读表达,领悟技巧

樟树的形象有了,宋庆龄的形象也建立起来了。如何把樟树和宋庆龄联系起来,使宋庆龄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起来,从而领悟“象征”手法的特点呢?这时需要引导学生再回归课文中,进一步深入思考,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点,找出作者写樟树的真正目的何在,以及宋庆龄对樟树情有独钟,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学生经历了“品读文本——跳出文本——回归文本”的阅读历程,阅读达到了更深层次的品读。学生在回读过程中就能自然地把樟树和宋庆龄紧密的联系起来,此时的樟树已不仅仅是樟树,而是宋庆龄的化身,树美,人更美,达到了树即人,人即树,树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当然,对“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句话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至此,“象征”这种难以理解的表达方式,学生也能有所体会了。

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3.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学情预测:

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但对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高贵品质却很难理解到位。因此,树和人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的联系,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启发、引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关键词语

1.复习检查词语掌握情况。(指名两生板书,其余学生在听写本上听写。)

崇敬 四季常青

瞻仰 蓬蓬勃勃

纪念 香气永存

虫类害怕

可贵之处 2.反馈评议听写情况,订正错字。

二、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1.提炼重点句“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1)(出示文中插图)这就是宋庆龄故居中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2)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3)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2.品读樟树外形之美(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两棵树”。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第四节,把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2)品词析句,交流汇报

重点抓住“蓬蓬勃勃”“四季常青”“枝干粗壮”等词语品味樟树的顽强生命力和勃勃生机。相机指导朗读。(3)指导背诵。出示填空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而且伸向(),伸得()。()的树叶()。樟树(),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

(4)小结:樟树如此蓬蓬勃勃,充满生机,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3.品读樟树品质之美

(1)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难道仅仅因为它们长得蓬蓬勃勃吗?樟树还有什么可贵之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2)品词析句,交流汇报 重点抓住

①“香气可以永久保持”“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等词句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在于“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相机指导朗读。

②运用对比写法,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3)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三、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2.说说你所了解的宋庆龄。

3.多媒体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读一读。

(1)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孙中山逝世后,她继承他的事业,保护他的旗帜,坚强不屈,一身正气,英勇奋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宋庆龄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 1927年7月18日,宋庆龄在《人民论坛》杂志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斥责汪精卫、蒋介石叛变革命。宋庆龄声明:“对于本党新政策的执行,我将不再参加。”她严厉谴责汪精卫、蒋介石等肆意歪曲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宋庆龄在反共高潮中公开表态,与汪蒋决裂。(3)国际友人眼中的宋庆龄

我认为当时在上海,只有一个光辉灿烂、无与伦比的人物,她就是勇敢、美丽的孙中山博士的遗孀。——海伦 斯诺(美)

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罗曼 罗兰(法)

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温柔,最高雅的女性。——安娜(美)

四、回读课文,人树合一

1、联系你所了解的宋庆龄的事迹,再回头读读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更深入的发现?

2、学生自由发言,把樟树的美与宋庆龄的人格美结合起来谈。教师相机点拨。

3、小结

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4.补充宋庆龄樟树奖 们一起说——

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齐读,读出留念之情。

五、总结课文,体会崇敬之情

1、指名读最后一节,完成填空

出示

人们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是因为不仅这两棵樟树

,而且这两棵樟树还象征着宋庆龄。

2、怀着崇敬之情齐读最后一节。

六、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5、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和宋庆龄一样对这两棵树充满了敬意,让我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借物喻人

崇敬 四季常青

瞻仰 蓬蓬勃勃

纪念 香气永存

虫类害怕

可贵之处

教学实录:

一、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师: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会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

生:这是两棵枝干粗壮,十分茂密的樟树。作者说它们“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师:绿得发亮的树叶你看过吗?给大家比喻一下。就像„„ 生:就像刚被雨水洗过,很耀眼。生:就像抹了一层油似的,亮闪闪。

生:它们的树冠一定像撑开的绿伞,在下面乘凉一定很舒服。师:你很会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十分旺盛的樟树。生:这两棵樟树四季常青,生命力很强。师:你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因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呀!这的确是两棵很美很美的樟树,难怪周恩来劝宋庆龄搬家时,宋庆龄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点评: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品味樟树的特点,并在阅读中发展发散性思维,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扣住文章情感主线“舍不得”,让学生体味到樟树与宋庆龄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下面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不舍的情感会逐步升华,慢慢地将课堂推向高潮。】

师:其实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不仅因为樟树的外形美丽,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请你读一读第五节,说说你的感受。生:樟树本身有香气,而且香气能永久保持。

生:其他树招虫,而樟树本身能拒虫。这是樟树的可贵之处。

生:“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樟树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最可贵的地方。

师:为了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作者用了什么写法? 生:对比。与石榴树对比。

师:对。对比的写法更能衬托出樟树的可贵之处了。

师:这两棵樟树不仅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可贵的品质,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点评:作为作者重点描述的两棵樟树的形象,首先从文章的铺叙中,提炼出描写要点:蓬蓬勃勃、拒虫、香气永久保持。这是从大量的描写中“读出一条线” 的读书方法,即概括、提炼的能力训练。然后,再回归到语言文字,进一步品味两棵樟树的特殊之处,不仅是在概括、提炼之后,从理性提炼回归到感性描述,品味作者语言文字的味道,更是在樟树和学生的情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在认同式阅读的同时,用交流感受、感情朗读等方式,也建立起对樟树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师: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宋庆龄,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说说你所了解的宋庆龄。

生: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生:她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

生:我听爸爸说,她对少年儿童很关心。„„

师:我这儿有一些宋庆龄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多媒体出示,略)

师:根据你对宋庆龄的了解。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她是个很美丽,很伟大的人。

生2:她是个忧国忧民,很爱国的人,像林则徐一样。生3:她一身正气,很勇敢,顽强不屈。生4:她有奉献精神。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和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生5:我想到了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想把它送给宋庆龄。

师(带头鼓掌):说得太好了!真是太恰当了!你真是太有才了!【点评:有关于宋庆龄的情况,课文里几乎是个空白。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宋庆龄,知之甚少,他们从一些资料上了解的知识是零散而有限的。要想真正体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必须要引领孩子走进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感受她的一身正气,感受他的高尚人格。因此,老师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适当的课外拓展的补充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宋庆龄的印象,为下面联系课文,理解“人树合一”做好铺垫。】

三、回读课文,人树合一

师:联系你所了解的宋庆龄的事迹,再回头读读课文,想想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师: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看了宋庆龄的照片,以及人们对她的评价,我觉得宋庆龄像樟树一样,长得很美。

师:是啊,宋庆龄仪态端庄俊美,的确很美。你发现了宋庆龄和樟树的第一个相似点。

生:“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我觉得宋庆龄就像樟树一样,把她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和人民。

生:她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伸向四面八方。师:真了不起。这一点连老师都没有想到。师: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宋庆龄的生命力很强,也是蓬蓬勃勃,四季常青。

师:是呀。面对艰苦的斗争,她总是不屈不挠。

生:宋庆龄像樟树一样有香气,并且香气能永久保持。她一身正气,蒋介石、汪精卫等坏蛋都怕他。

生:老师,这样说来,虫子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吧?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联系得很恰当,说明你动了脑筋了。生:我感觉文中的石榴树好像是反动派,叛徒等大坏蛋似的。师:哦?说说你的想法。生:你看,石榴树容易招虫。那些叛徒、反动派也容易叛变,禁不住诱惑的。师:嗯。你分析得也很有道理。这样读书,我们就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把书读厚了。

师: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师: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和宋庆龄一样对这两棵树充满了敬意,让我们一起说——

生齐: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树人合一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难点。但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在品读了樟树的特点和对宋庆龄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再回读课文,就不难发现:原来樟树与宋庆龄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树即人,人即树,人和树已经融为不可分割的一体,樟树也成了宋庆龄的化身。“借物喻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也体现了要指导学生把书读厚,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的指导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要掌握前后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读书方法。】

第二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上节课的部分学习内容

课文写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些什么? 第一部分(1-3):上海宋庆铃故居里有两颗樟树。第二部分(4-5):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的可贵之处。第三部分(6):讲人们爱在两颗樟树前留影记念。

2、导入新课: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指导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文,思考宋庆龄不肯搬家的原因是什么。

2、指答。(因为她舍不得那两锞樟树。)

3、齐读。(读出宋庆龄对樟树的喜欢。)

4、导语:宋庆龄喜欢樟树的什么呢,樟树长的什么样子。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感悟樟树“形象”体会樟树的蓬蓬勃勃。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语。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2、再读、画出具体表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讨论交流,投影出示:(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指导“发亮”和“四季常青”(太阳能够发亮

,因为它本身能够发光,小露珠能够发亮,因为他可以折射光,但绿叶却不是这样,这一个“亮”字积蓄了多少生命的能量!指名读。

投影出示植物对比图就如你们所说,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樟树展开了绿色的双臂,它是那么──(蓬蓬勃勃);当赤日炎炎的时候,樟树披着一身的绿叶,它还是那么──(蓬蓬勃勃);当秋风乍起的时候,樟树穿着绿色的盛装傲然挺立,它仍然是那么──(蓬蓬勃勃);当寒风凛冽的时候,樟树那稠密的树叶却绿的发亮,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吧(出示,齐读最后一句)。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对于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读重音。(指读、齐读)表达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4、导语:通过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樟树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还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呢?

(二)品味樟树精神,体会樟树的可贵。

1、自由读文第5自然段,思考樟树和其它树相比有什么可贵之处。

2、交流、投影、板书。(拒虫、永久保持香气)

①“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他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②“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3、导朗读。(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舍不得他们,带着这种理解,我们来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4、导语:小结特点,樟树品质的高贵。高贵的品质仅仅指樟树吗?

四、体会樟树与宋庆龄的共同“精神”

1、组织交流宋庆龄的资料。(师生合作)(投影)

2、讨论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有的可能说: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而宋家三姐妹的外表也是非常出众的,因此从外形看,宋庆龄和樟树一样长得挺拔秀丽。有的可能说:樟树四季长青,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宋庆龄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在孙中山去世后,她仍然积极参加抗战,说明她是樟树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的可能说:樟树的香气,令虫子害怕,而宋庆龄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的精神让敌人望而生畏。有的可能说:樟树身上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这就像宋庆龄一样她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3、导语:《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表面是写樟树,其实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崇高的人格风范和高贵的精神品质。人们在樟树下留影无疑是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板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

4、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五、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以物喻人 借物抒情

六、作业(略)

第三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三、设计理念:

本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要重视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感悟樟树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2.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忆一忆——激起“喜爱”, 读一读——感受“蓬勃”, 悟一悟——品读“高贵”, 写一写——永久“瞻仰”。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一些长句子,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识记课文内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忆一忆——激起“喜爱”

共 6 页 第 1 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怎么样?

2.过渡:老师发现同学们初识这两棵樟树,已经是喜欢上它们了,我们的宋庆龄奶奶每天和这两棵樟树生活在一起,天长日久更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都不肯,她说——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读出对这两棵樟树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樟树的喜爱之情,为本堂课奠定一定的情感基调。所以我很自然地让学生进入第四自然,去感受樟树的外形美。)

(二)读一读——感受“蓬勃”

1.认真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以及樟树图),边读边圈画出有关描写樟树的词句,并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樟树?可以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同学分享。

2.讨论交流。

(1)抓住“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

(板书:蓬蓬勃勃)

(2)指导学生将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时注意引导生学生紧扣文中的字词谈印象,激活一个个抽象的、静止的文字符号。从而使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文本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最终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评价樟树这种树木。)

3.造句练习

共 6 页 第 2 页

(1)师引读:是呀,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2)师: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

①出示:无论······,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进行练说)②出示:樟树图。

师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那两棵旺盛、顽强的樟树,让我们在脑海中永远留下它们蓬蓬勃勃的气势,指着板书齐读“蓬蓬勃勃”。

4.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 “无论„„总是„„”这个关联词说明樟树在任何条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抓住这点,我展开说话训练,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呢?以此来开启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体验,更深一步地体会到樟树这种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接下来再读“蓬蓬勃勃”这个词,学生的感受就强烈了,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四小节,能够让学生对樟树这种生命力顽强的特点整体感知。)

(三)悟一悟——品读“高贵”

1.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好好地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可以将你体会到的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在这儿我让学生进行默读,默读是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的主要手段。)

2.讨论交流:樟树有什么可贵之处?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有关语句,结合阅读的课外资料感悟樟树香气能驱虫,并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品质。(相机板书:品质可贵)

共 6 页 第 3 页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理解什么是永久?什么是永久保持?樟树香气永久保持到怎样的程度?

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

分行、次第出示、引读三句话:

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

读完后问: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对樟树可贵品质的感悟,改写诗句。

于谦在《石灰吟》中是这样赞美石灰的“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如果要你赞美一下樟树你会怎么说?

(4)出示樟树图:同学们,让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此时,留在你脑海中的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将语言的形式与内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感受作者是如何写出樟树的可贵品质的。在这一环节中,我还安排“杀个回马枪”,让学生说说:此时印象中的两棵怎样的樟树,使学生再次想到并用到了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樟树的词语,并且和樟树的品质相结合起来,将学生头脑中樟树的印象清晰化。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引领着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扎扎实实地走了个来回,对樟树的印象逐渐丰厚,同时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3.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奶奶的资料。

共 6 页 第 4 页

4.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宋庆龄真不愧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老师也带来了宋庆龄奶奶生前的一些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

师媒体出示照片,并配上音乐饱含深情地陈述宋庆龄的简介。(设计意图: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通过品读,我们既要感悟到樟树拒虫、永久保持香气的高贵之处,又要品味出宋庆龄精神蓬勃、坚强不屈、一生正气的高贵品质。这个教学环节,补充了樟树和宋庆龄的课外阅读资料,意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写一写——永久“瞻仰”

1.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如今,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生接读)

2.如果你有机会去瞻仰宋庆龄奶奶的故居,有幸来到这两棵樟树前,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呢?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学生写好后进行交流。

3.师进行小结是的,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在人们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经与这两棵樟树溶为一体,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学到这儿,就会产生一种“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的情感需要,此时让学生写一句最想说的话,就使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句话中得到了流泄。引领学生在写话的过程中体会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真正意义上升华主题,深化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实处。)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文后作业1)

共 6 页 第 5 页

2.我们读懂了樟树,也就读懂了宋庆龄。像樟树一样具有高贵品质的还有松、梅、菊、竹……这些事物有没有让你想起谁?请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要求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想想、写写,即是课文内容的延伸,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心中想说的话,既是一次说话训练,又是对文本思想的升华,感悟人物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樟树 作用 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内涵 人如此树 树如其人

(设计意图:板书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浓缩,起到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庆、朱家珑:小学语文教材.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杨九俊、姚烺强: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共 6 页 第 6 页

第四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天长市大通镇双柳小学 梁后松

设计理念

课文以樟树为线索,先写宋庆龄舍不得故居庭院的两棵樟树,再写樟树的外形和可贵之处,最后写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四季长青,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贵之处——能永保香气,显示出樟树的品质。由此让人想到樟树的主人,表达出了人们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因此文章在写法上有借物喻人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通过激发、引领阅读期待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品味、体验,从而获得真实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初步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2、辅助课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用“无论……总是……”和“只要……就……”造句。

3、情感目标:课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这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复习生字词。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找,圈一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理解含义。(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3.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A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B “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中的“四季常青”

4.指导用 “无论……总是……”说话

5、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6指导用 “只要……就……”说话

7.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与其他树木比较)

三、展示资料,品味人物。

1.、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2、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3.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课件)

4.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你读出了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5.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国内外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

6.现在小组讨论探究一下,人们来到故居,为什么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呢?

四、拓展延伸,悟写法。

1.课文仅仅在写樟树吗?

2.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

3.出示《卜算子 咏梅》《青松》,这是写什么的呢? 4.总结写法,运用于以后的习作。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五、作业设计:

1、收集借物喻人的作品如于谦的《石灰吟》、陈毅的《秋菊》等。

2、课外查阅有关宋庆龄奶奶的小故事,举行一次“我心中的宋奶奶”故事会,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女性。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樟树 借物喻人 枝干粗壮 树叶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香气持久 拒虫护物

宋庆龄 美丽端庄 一生奋斗 一身正气

第五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永善县桧溪镇中心校 李雪梅

教材分析:

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两棵樟树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和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本文语言简洁,曾系清楚,重点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 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到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到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学生读帖,记忆字型。

2、学生提出难字,教师指导“瞻”、“龄”。

六、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

2、注音:枝干()繁衍()崇敬()瞻仰()

3、组词:

稠()俱()纪()蓬()绸()具()记()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题

二、探究课文,体情悟道。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宋庆龄与故居的樟树深厚的感情)(3)朗读训练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1)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外形 蓬蓬勃勃)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自己读书做标记 ③交流:枝干、树叶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绿得发亮)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⑤看着图片,学生再来介绍樟树的特点 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2)学习第5自然段。

樟树不仅外形很美,更美在它的内在(板书:内在)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②学习第1~3句。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③学习第4~8句。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木质、高贵”等词。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保香气拒绝虫子)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⑤指导朗读。⑥指导背诵。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三、赏读课文。

四、课堂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崇敬()繁衍()稠密()永久()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恭敬地看()②大略地看()③ 向四周看()④聚精会神地看()⑤ 从高处往远处看()⑥从高处往下面看()⑦ 回过头来看()⑧仔仔细细地看()

3、造句: 无论……总是…… 只要……就……

四、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外形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内在 永保香气 拒绝虫子

下载《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这节课之前,让我们先来吟诵几首小诗:《梅花》、《竹石》、《青松》。 读得真好啊,同学们,从你们的吟诵中,老师能感觉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樟、稠”等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在读准字音,读懂句子的基础上......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有一个地方,是老师向往已久,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去成的。(出示宋庆龄故居图片)瞧,就是这儿。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地方吗......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六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六 www.xiexiebang.com 作者:佚名 转贴自: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点击数:101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2自然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