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动物的反应
【一年级科学教案5】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5.动物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
4、增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教学准备:动物吃的相关食物。教学过程:
一、蚂蚁喜欢吃什么?
1、教师出示蚂蚁和几种食物,提出问题:蚂蚁会爬向哪种食物?
2、学生预测蚂蚁的反应。
3、教师小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明确预测的含义。
4、进行实验,组内探究。
5、组间展示,验证猜测。
6、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做出反应。
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
1、教师指导学生预测给鱼喂食、敲击鱼缸时鱼的反应。
2、学生实验,组内探究。
3、组间展示,验证预测。
4、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
三、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蚂蚁、燕子、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反应。板书设计:
《动物的反应》
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做出反应:食物 气味 声音
第二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常见的动物
【一年级科学教案4】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4.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2、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教学难点: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准备:有关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
1、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的动物? 教师知道学生自主思考、回顾。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了解的动物。
3、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中把认识的动物勾画出来。
4、教师指导学生看一看图中的动物,说一说动物的特征。例如:燕子明显的特征是尾巴像一把剪刀,熊猫的毛是黑白两色的等。
5、教师通过法律条文让让学生意识到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我们应该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它们的栖息地。
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动物生活在哪里,并在活动手册中勾画。
三、它们有哪些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绵阳和山羊的外形特征,找出它们的不同,并在活动手册中把不同点圈出来。板书设计:
《常见的动物》
蝴蝶 燕子 金鱼 大熊猫 …… 都是动物 动物属于生物
第三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动物的运动
【一年级科学教案6】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6.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教学难点: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教学准备:搜集一些动物运动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1、教师让学生观察动物,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动物的运动方式。
2、教师指导学生模仿动物的运动。
3、全班展示。
4、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指导学生寻找周围其他动物的运动方式。
5、教师总结: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
二、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
1、教师提出问题: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
2、教师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上用圆圈画出动物的运动部位。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动物的运动部位,适时拓展“腹足”、“鳍”等特殊的运动器官。
4、找一找周围其他动物的运动器官。
5、教师总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运动。
三、动物运动会。
1、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这3种动物谁跑得快。提问后让学生发表意见。
2、教师出示动物运动视频,让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快慢,掌握排序技能。
3、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式排序。
4、教师小结:不同的动物运动快慢可能不同。
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
1、学生交流猴子和青蛙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2、学生说一说其他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3、教师小结:同一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
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
不同的动物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方式:四肢、翅膀等。同一种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8.布料
【一年级科学教案8】第三单元常见的材料:8.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教学准备:丝绸、棉布、化纤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识字5.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识字5.动物儿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造、蚂、蚁、蜘、蛛、网”八个生字,会写“迷、造、运”
三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3.初步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自学自评,目标导入
1.出示图片,谈话导入。看,这副图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对,今天我们就去动物世界走一走,和小动物们交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动物儿歌。
2.出示并板书课题——识字5.动物儿歌。齐读课题。
3.自学自评: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吗?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4.导出本课目标。
二、独学群学,展示互评
(一)独学群学学儿歌,展示互评。
1、好!下面我们就一起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动物儿歌吧,先看要求:
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要求:把字音读准确。
2.齐读儿歌。
3.用“—”划出小动物的名字。
2、汇报展示。
(1)展示学生划出小动物名字,评议。
(和这位同学划得一样的请站起来吧,哟!都划对了,那我们一起把它们大声地读出来吧!)
(2)小老师带读生字词。(真棒!请坐,我们的字词跑出来了,谁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3)出示生字,师生合作读,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师:看,小动物们真有趣,排成一条整齐的队伍,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虫字旁] 师:真是火眼金睛,看我们的生字可厉害了,全都带有虫字旁,然后它们还用我们的数学形式表示,看,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老师读黑色字部分,同学们读蓝色字部分,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偏旁的和没偏旁的读音差不多]真会观察,我们再来把它读一遍吧)
(4)齐读儿歌。
(二)随文识字,感悟朗读
1.师生合作朗读儿歌(一问一答,如:什么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干什么?蜻蜓半空展翅飞)
2.大组合作朗读儿歌。
3.随文识字“造”、“网”(多么忙碌的小动物啊!看这个造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三)、指导书写,练习写字
1.指导书写“造”
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小结 2.学生运用方法自己书写“迷、运”
学生练习——评议——小结
三、达标测评,巩固拓展。
1.游戏“找朋友” 2.读拼音写词语。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谈收获: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延伸,提出下一节课的兴趣点。
今天认识这么多小动物,它们喜欢干些什么有趣的事呢?我们下一节语文课一起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