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

时间:2019-05-12 17:2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

第一篇: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1.知识回顾

(1)溶液是指 溶剂是 溶质是(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NH4NO3 C.NaOH D CaO(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 克,其中溶质 g.2.预习

叫做饱和溶液 叫做不饱和溶液

导入新课

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合作探究

阅读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

结论: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水增多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当温度改变时,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观察并交流:杯底未见KNO3固体。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

结论: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 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将食盐水滴到玻璃片上,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

(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讨论感悟)

自主学习:

1、你能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吗?

2、什么是结晶?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4.、从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强调“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溶剂里” 2.结晶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2)蒸发溶剂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课堂小结:

请相互讨论一下,这节课学会哪些内容,是否有疑惑的知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A】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4、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 D.无法判断

6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时,200克很稀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A.降低温度接近0℃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硝酸钾固体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二、填空题

【A】1.在一定温度下,除少数物质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无限制混合外.大多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的,溶解到一定程度,就不能继续溶解了.这些溶质的溶液都有两种状态:(1)(2)2.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 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 含量的多少,人们还常常把溶液分为 溶液和 溶液.4.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B】5.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二、简答题 【A】1.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① ; ② ; ③.【B】2.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在不增加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课后延伸

【A】

1、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从1L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100mL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A.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 B.溶液中会析出晶体

C.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 D.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

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B】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C、同温下,一种固体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另一种固体的不饱和溶液含溶质多 B、饱和溶液升温时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其溶液的浓度最大。

6、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7、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的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的 溶液.8、厨房中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请用尽量多的方法加以区别。

[课后作业:P41页5、6题]

第二篇:第九单元课题2饱和溶液(教学设计)范文

第九单元 课题2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结晶现象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 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结晶的方法

课前预习

一 知识回顾

(1)溶液是

溶剂是 溶质是(2)下列物质分别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有

A NaCl

B

NH4NO

3C

NaOH

D

CaO(3)将20gNaCl放50g水溶解后,剩余2gNaCl,则制得溶液 克,其中溶质 克 二 课前预习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分类

(1)饱和溶液:在 下,向 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上述条件下,还能继续 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2

3、结晶:○

课内探究

1、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合作探究

阅读P33活动与探究1,小组讨论并确定方案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

①5gNaCl 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 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 结论: 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 增补方案,进行探究实验:

观察现象,讨论并得出结论:

NaCl 无限制溶解在 水中。水增多时,饱和溶液变成 溶液。描述刚才的实验中一次出现哪几种溶液?有哪些收获?

2、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活动与探究2 5 g KNO3 溶解在20mL水中,10g KNO3 溶解在20mL水中(1)小组合作探究,并得出结论: KNO3 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2)当温度改变时,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加热搅拌,观察并交流:

现象: 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

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 KNO3固体,即。结论:温度升高时。描述刚才的实验中一次出现哪几种溶液?有哪些收获?

思考:

你能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要注意的两个问题吗?

3、深化探究,激活思维

1.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 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 现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是什么?

2.将食盐水滴到玻璃片上,按如图所示进行试验: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

什么是结晶?从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精讲点拨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必须强调“在一定温度”在“一定量溶剂里” 2.结晶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之一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2)蒸发溶剂

3.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课堂小结:

请相互讨论一下,这节课学会哪些内容,是否有疑惑的知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悟。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

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能证实20℃时原KNO3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事实是()A.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 B.蒸发掉10克水,有KNO3晶体析出

C.加热到30℃后,再加入KNO3晶体仍能继续溶解

D.在20℃时,向上述KNO3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溶液的质量不变.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1)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填“不变”、“增加”或“减少”)

(2)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3)恒温蒸发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二、简答题

1.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课后延伸 1、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极稀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是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后可能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5、厨房中有一杯清水和一杯食盐水,请用尽量多的方法加以区别。6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第三篇: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城市首届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设计

《英语(新目标)》九年级

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 1

白城市第十三中学 刘吉华

一、教学分析:

1、知识背景:本册书的第三单元已出现了被动语态,学生已掌握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

2、教材分析:本课为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围绕the history of inventions 这一话题进行课堂教学和语言实践。主要涉及的语法项目是被动语态的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要求学生紧密联系史实和生活实际,谈论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和发明的用途。提高学生对被动语态的运用能力。

3、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不太擅长口语表达。部分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

4、重点及突出方法:被动语态的用法:动态呈现被动语态的变化过程,设立情景与任务,模仿操练,掌握要点。

5、难点及突破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性的优势,发挥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注重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无意识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掌握被动语态的用法,通过使用When was the …

invented? Who was the … invented by? What was the …used for? 来谈论发明的历史和发明的用途。

2、语言技能目标:能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求获得的信息;能有效地询问信息,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运用所学谈论发明,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探究实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忱。

三、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调查报告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注重跨学科知识渗透,合作学习,共同发展、全面发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四、课前准备:

1、发《发明表》,让学生查资料,尽可能多地填写发明家和发明时间。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由蔡伦发明造纸术引出被动句:… was invented …

2、实践训练: 1)、让学生猜测发明的先后顺序,熟悉练习… was invented before/after… 2)、播放1b,听听力,使学生感知句型及其应用。3)、竞赛:提出问题When was the … invented?让学生比赛谁的记忆力好,在比赛中强化训练学生对发明时间的问答。4)、呈现句式:划线提问,从而解决Who was the … invented by?中要有

by这一学生理解的难点。5)、提出问题:Who invented the inventions? 练习熟悉Who was the …

invented by? It was invented by …

3、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1)、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几种物品的用途,呈现句式… be used for… 2)、引导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的发明的实际用途。

4、能力提高:

设计任务:了解更多的发明。

设计任务:小组活动,介绍一种发明。

5、总结:

学生总结,老师总结。

6、评价与拓展:

学生做幻灯片中的习题。拓展思路,提高实践能力。

7、作业:

完成短文“The most...invention”

六、板书设计:

Unit 9

-When was it invented?-It was invented in …-Who was it invented by?-It was invented by …-What is it used for …?-It is used for …

七、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七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七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每节课上课之前,我都会给学生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英语资料,像歌曲,短片,笑话等等。让学生们有提前意识。在课堂上,我也是按照要求一律用英语授课,整节课都贯穿在英语语言环境下。学生也要用英语来进行反馈。

其次,我非常重视文化背景介绍。在授课的同时给同学们讲解英语文化。有一些不是按字面来翻译的词和句,就要求同学们提前了解以免听的时候会发懵。了解文化背景对听力的学习乃至英语学习都很重要。我们班级的同学们都有个小本子,用来记录中英文化的差异及个别词句的翻译方法。

最后是听力训练。

1.首先强调听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这节课提前熟悉描写人物的形容词和询问外貌的句

2.听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听力技巧方法指导,给学生降低听力难度,克服听前焦虑

3.要做到一步步,循序渐渐听听力。先从听简单的句子关键词,然后到对话以及短文,设计教学环节任务也是从简单到难,填空,问答到短文大意。这节听力课,环节齐备,方法得当,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就是时间安排上不是太合理,复习环节略长了点,以后扬长避短,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九年级英语第九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英语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许多学生都说英语真困难,不愿意学习它。从而导致他们学习的不太理想。最近,有件事情使我感触太深了。认识到了学生不是学不好,而是存在着有他们不愿意学习的因素.由于学习谈论发明时间,发明人和用途等,我觉得直观教学比较适合,所以我就把这节课制作成了课件。这样想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课堂上的麻烦,节省时间。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是我没有想到的。

Teaching contents:

When was it / were they invented?

Who was it / were they invented by?

What is it / are they used for?

Teaching aims:

Let students talk about the dates of inventions , inventors and functions.Teaching tools:

tape recorder and powerpoint

本节课的收获和优点:

1.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口头训练,而且面比较广。尤其对九年级即将参加明年英语口语考试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课堂上在我极力鼓励和表扬下,一些原来在课堂上很难开口读英语的学生,本堂课上有极大的进步。

2.我觉得本节课中,对本课的话题的导入做得比较好。即从自然交流

Are you busy ? Do you usually stay up late?

So ,we should turn on the light.Look,what are these? 引出light bulbs.通过提问Who invented the light bulb? 引出发明家Edison及inventor

由Edison invented the light bulb.到被动语态The light bulb was invented by Edison.让学生观察理解被动语态的意思和基本结构。

让学生通过问答学练结合What’s it? S: It’s a car.T: Karl Benz invented the car.S: The car was invented by Karl Benz.T:What’s it? S: It’s a telephone..T: Bell invented the car.S: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by Bell.这样顺其自然地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思考问题且用简短的语言回答,为后面的课堂话题真正展开作好铺垫。

3.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直观性强的特点。利用科学、历史等学科中对发明物和发明家的理解(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卡尔发明汽车,贝尔发明电话等信息)学生感兴趣的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从本节课的收获中,我觉得由于学生接触课件比较少,所以他们感觉非常的新鲜。上演练课的时候,学生学课时教学反思的特别的认真。他们积极的、认真的读课文,听我解讲课文中的重点知识。也在积极的动脑回答、思考我所给他们出的问题。整堂课给我的感觉是学生没有一个在偷懒,都在认真的学习,哪怕是对英语一点兴趣都没有的学生。自然而然这一节课的效果是出乎我所意料的。过后, 我就在办公室里反思为什么这节课上的这么好?学生为什么对我已经学过的内容表现出这么大的反应?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使用了新鲜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这就意味着,上课要不断的给学生新鲜感,要培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我就是在这一节课中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说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本身的潜力,由他们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的学习。正因为他们对本节课充满着兴趣,所以就有很大的乐趣去学习,从而就很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

而且我觉得现在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多鼓励差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教学效益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密度以及媒体的使用上。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

下载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九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设计)[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溶液的配置(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 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溶液的配置【学习目标】:学会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学习重点】:即目标【学习重点】;即目标课前预习1.100g10%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

    6A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牛津小学英语6A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围绕“公共标志”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忠告和建议等,其中,以“询问公共标志含义......

    《操场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1、认识七个生字。 2、认识两个偏旁:提手旁和足字旁。 3、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意识。 4、初读儿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播放下课铃......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

    解决问题方案,学员在经过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后,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拟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小学字词教学效果 针对本人在第一次作业里提出拟解......

    识字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学习六个生字“挨、莲、蓬、裂、姿、势”,理解“挨挨挤挤、花骨朵、饱胀、破裂、姿势”等词; 3、学......

    2升国旗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升国旗 主备教师: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4个字及一种新笔画3、让学生感受升国旗是庄严的仪式。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

    第一单元开卷有益,记一次辩论教学设计(2课时)范文

    第一单元开卷有益,记一次辩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2、根据开展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