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钉生锈了教学反思
反思一:铁钉生锈了教学反思
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的变化,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标为了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在教学中,我首先用铁质的实物进行导入,让学生说说铁的性质。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铁锤的限制,并未说出许多性质,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如果我将两件工具摆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进行选择,一个是新的,另一个已经生锈,学生自然会选择新的,然后请他们说出选择理由,效果应该会更好。
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物质呢?我直接要求观察铁锈,同学们从外观上找出了很铁的性质,但由于我并未要求学生同时观察比较铁和铁锈的性质,所以导致学生在得出结论时有些茫然。而此处我的第二个疏忽就是实验指导上,教师的实验指导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却在此处忽略了,实属教学失败。
在选取材料上我也伤透了脑筋。铁的材料容易找,但是,很多铁制物质都镀上了一层其它金属,这样就容易让人误解铁的颜色是银色,所以我找来一些铁钉。铁锈很常见,可是一般的铁锈都没有锈透,看着已经生锈了,可是无论是导电性还是被磁铁吸引都不成问题。最后我找到了一块全锈的铁,敲打下来后任然可以被磁铁吸引,只是力量较小。我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原因是铁锈里还含有铁。
一节课下来,让我明白,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快速的正确的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反思二:铁钉生锈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按照观察事实、提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实验验证、交流研讨、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从课堂设计可以发现学生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引向预设的结。学生自己探究、思考与体验得到结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特别是让学生实验交流,交流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汇报,而教师关注学生探究的思维过程学生不仅能从观察中发现,还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解释为什么`,在交流的片段中,学生不仅仅在汇报自己的发现,而且在交流着自己的思考,科学探究不仅是关注过程,还应关注结果。经过一系列研究后,学生除了进一步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外,对铁钉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自觉地去保护铁了,课尾的拓展活动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要求学生关注铁生锈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在设计上还存在铁生锈的实验过程要长一些,我想实验时应将铁钉用砂纸多磨几下,这样放在水中会看到上面的水珠滴下有红色。如果不这样,很难发现它生锈了。今后我们在科学课上,根据自己对《科学与课程标准》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对教学活动的过程、细节加以完善和改造,开发一些具有现实性、有意义、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更好的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反思三:铁钉生锈了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引入本课的重点,即:上节课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推想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课后你们是怎样设计实验探究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情境,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汇报、交流欲望。当教师对他们实验的认真、观察的仔细、表达的流畅表示赞赏时,可想而知他们会是多么的高兴;当他们从各小组的汇报交流中自己得出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时,那种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由于学生实验的局限性,在验证铁在有水的条件下是否生锈时,学生的发现是铁在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与实验室里正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这其中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件中的小资料去揭开这个困惑,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有价值。另外,除了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的结论外,还有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原因,如水中有盐,铁器表面粗糙等,这些小资料的阅读,意在让他们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然后,教者抓住资料中铁生锈后就会烂得更快这一重要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铁生锈有什么危害?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的并不多,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查阅,了解了更多的铁生锈的危害。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了解了铁生锈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呢?这一问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想到要防止铁生锈就必须让铁与水、空气隔绝。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都能想到擦去铁器上的水,用油漆覆盖等。为了深化认识,我再次设疑:既然这些防锈办法都是为了让铁与水、空气隔绝,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同一种防锈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大考验,学生只能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又会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不仅通过自主探究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培养了动手能力;还能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了解了更多相关的信息,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启发式谈话、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
第二篇:铁钉生锈了2教学反思范文
<<铁钉生锈了>>的教学反思
上课开始,我采用复习旧知的方法引入本课的重点,即:上节课我们根据生活经验和平时的观察,推想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课后你们是怎样设计实验探究的?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情境,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汇报、交流欲望。当教师对他们实验的认真、观察的仔细、表达的流畅表示赞赏时,可想而知他们会是多么的高兴;当他们从各小组的汇报交流中自己得出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时,那种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更是溢于言表。
由于学生实验的局限性,在验证铁在有水的条件下是否生锈时,学生的发现是铁在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与实验室里正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反的,这其中的原因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件中的小资料去揭开这个困惑,远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有价值。另外,除了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铁在有水、有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的结论外,还有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原因,如“水中有盐,铁器表面粗糙等”,这些小资料的阅读,意在让他们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提炼出有效信息的能力。然后,教者抓住资料中“铁生锈后就会烂得更快”这一重要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铁生锈有什么危害?”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的并不多,于是我让学生课前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查阅,了解了更多的铁生锈的危害。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了解了铁生锈的危害,那么应该怎样防止铁生锈呢?这一问再次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想到要防止铁生锈就必须让铁与水、空气隔绝。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大都能想到擦去铁器上的水,用油漆覆盖等。为了深化认识,我再次设疑:既然这些防锈办法都是为了让铁与水、空气隔绝,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同一种防锈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学生的思维又是一个大考验,学生只能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猜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又会勾起学生的好奇心。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不仅通过自主探究知道了铁生锈的原因,培养了动手能力;还能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了解了更多相关的信息,提高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启发式谈话、等多种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
第三篇:《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铁钉生锈了》教学设计
主讲人 李春蕾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本第三单元第33—35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十分熟悉的铁制品生锈现象来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并制定防锈的种种措施。学习的重点是能够制定“影响铁钉生锈因素”的实验方案,教材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意在启发小组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搜集信息、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真刀真枪”地搞科学,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水平。
【学情分析】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了起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2.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养成教育训练点】养成与人合作,认真探究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法学法】合作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资料、铁片、铁锈、简单电路、磁铁、榔头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物体生锈的图片)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铁生锈的现象你在生活中见过吗?(请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铁制物品生锈的事实)
3.看来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还真多。铁生锈了,才有铁锈。铁锈是新物质吗?(学生猜测,并能说说理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铁钉生锈了》(板书课题)。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
三、指导探究,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过渡:
同学们通过观察明确了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那么铁为什么会生锈呢?铁的生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水、空气)
做这个实验要注意那些要点呢?
1、三枚铁钉要一样新。
2、一枚铁钉完全隔绝空气(如完全浸入水中再滴几滴植物油菜油),另一枚铁钉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第三枚铁钉一半浸在水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3、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根据我们设计的方案,小组内分享研究成果。
4、小结。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相关资料)了解铁生锈的危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000亿美元,是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总和的6倍。钢铁生锈是铁的致命弱点,钢铁因腐蚀而报废的数量约占钢铁当年产量的25%—30%,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做呢?(防止铁生锈)
2.引导学生探究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为下节课准备。
【板书设计】
2.铁钉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
铁锈
原因 :空气、水
酸、碱、盐
第四篇:铁钉生锈了教学案例
铁钉生锈了
大连市普湾新区炮台镇炮台小学 沈晓庆
一、教材分析
钢铁会生锈,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据估计,全世界一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四分之一被锈“吃”掉了;不仅如此,设备还会因锈蚀而损坏,引起停工停产,使产品质量下降,对社会财富造成巨大的损失!锈是钢铁的大敌。因此,研究钢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生锈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铁生锈是个复杂的过程。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铁生锈与铁接触空气中的氧气、水分以及各种酸碱盐等类物质有关。就其实质来说,是铁在接触有关气体或液体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结果使铁从外向里逐步转化成各种铁的化合物。铁锈是暗红色疏松的物质,容易剥落,使铁受损,本课是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了解钢铁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的原理。课文是按照“观察事实、提出假设一评价、完善实验方案一实验、验证一交流研讨、得出结论”的思路编写的。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铁锈是什么,探究钢铁生锈的原因。
2、初步学会设计铁钉生锈实验方案,学会对同伴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会完善自己的方案。并能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3、愿意合作与交流,参与评价,并愿意吸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
三、教学重点: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各种生锈的铁器,让学生观察
①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物品,大家看看是什么?每个物品老师都摸过了,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你们想不想来试试?把你们的小手伸给大家看看,看到了什么?来,孩子们,说说你们的感觉。(粗糙、发涩、不光滑、磨手)
② 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觉呢?对,因为这些物品都生锈了。(生锈了)板书:生锈了
③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生锈的物品?
④ 那么铁锈是什么,他与铁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以铁钉为例来研究一下。板书:铁钉
(二)新课
1、出示表格,同学们看这个表格,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份,我们要从颜色、光泽、软硬三个方面来比较铁锈与铁的不同之处。颜色和光泽我们可以用(指眼睛)生回答,对,眼睛来感知,那软硬程度怎么比较呢?(摸摸、用指甲、用小刀刻)很好。
2、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铁钉,进行观察讨论,把表格记录好,开始。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同学们坐好,谁能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随机板书。我们握一下它们就会粘到手上,所以它们很容易脱落,5、师小结:铁锈是一种暗红的,没有光泽很疏松易脱落的物质,它是铁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种新物质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铁锈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板书:新物质
6、那么铁锈对人类有没有坏处呢?你们来说说。
7、我们再进一步了解一下铁锈的危害性(看电视)
8、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9、金属都会生锈,通过刚才的短片了解,世界上一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多少被铁锈“吃”掉了?人类要花多少资金来进行除锈工作?铁锈给人类带来了多大的不便,多大的经济损失呀!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来对付它。那么铁生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你们猜猜看,可以举例子说明。
教师相机板书:雨水、盐水、空气、潮湿、水„„ 到底和什么有关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首先要确定实验方案
10、这是王刚小组的实验方案,我们来参考一下(出示表格)一生读
11、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很多,他们假设的条件是跟水有关,本节课我们选择比较容易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你们认为选择哪几个因素比较好(水、空气)板书:水、空气
12、铁钉生锈完全跟水有关,还是完全跟空气有关,还是两者都有关系?现在请大家以这两种条件为假设,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注意实验步骤的完整性。教师巡视指导。
13、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实验方案,请大家仔细倾听,尤其是对步骤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14、交流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三)学生组内修改实验方案
一组汇报修改后的方案。师:这个实验设计的比较完善了,一种是完全有水的环境;一种是完全有空气的环境;一种是既有水又有空气两者结合。充分进行对比,实验方案如此明确,结果也会非常清楚的。你们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实验方案。
(四)实验
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要做实验了?除了你们自己准备的实验器材外,老师也帮你们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如果需要,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来领取实验器材,注意要懂得谦让,动作要轻,实验中要互相合作注意安全。要贴上标签。
这个实验不能马上看到结果怎么办,生:每天观察,做好记录。师:小组间可以互相交流,看看哪个小组的实验效果最明显,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建构主义,我们知道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是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生接触过铁锈,但很少有学生认识到铁生锈的过程是一种生成新物质的过程。通过设计铁与铁锈的不同之处的对比,使学生明确铁锈是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一种新物质。
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哪些生锈的铁制品以及铁制品当时所处的环境,为后面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做好铺垫。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铁钉生锈的原因。先让学生假设出若干条件,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发挥小组的作用,讨论实验所需器材、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启发学生关注实验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控制好可能影响实验测量数据不科学的因素,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明确实验的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最后用实验验证。
不足之处: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不够全面。
第五篇:铁钉生锈了说课稿
铁钉生锈了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铁钉生锈了》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而铁生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课首先介绍生活中的铁钉生锈现象,学生们非常熟悉,但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活动,最后学生将自己设计对比实验的研究计划,并在课外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把课内和课外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
◆说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
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
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揭题。
(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出示比较记录表一)
3、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3、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
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
[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
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
(三)探索铁生锈原因。
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填写1-4项)
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并指导记录方法。
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课外延伸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探究对于学生而言既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多数内容具有寓教于乐的性质。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科学探究的本质得到了充分体验,促进了科学素养的进一步形成。科学教学就应该以课堂探究为前奏,以课外探究为后续,开展跨时空、全方位、多角度的延伸活动,把课内课外当作一个完整的课来作通盘考虑,重视课内外的协调发展、有机整合,把“课外”的内容有力的融入科学课程中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总结延伸。
下周我们再上课的时候,相信同学们对铁锈形成的研究会有不小的收获,也许我们还可以找到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说板书:化学变化
铁—————————→铁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