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

时间:2019-05-12 17:3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

第一篇: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泸水市某中学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知道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受作者的语言美及行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3.培养和鼓励学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受本文“形散神不散”的行文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引出“雨”,导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三、背景介绍:作者与昆明

四、落实基础知识:你能读准下列字词吗

五、阅读感知

1.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长、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2.作者除了写昆明的雨之外,还写了哪些?

⑴昆明雨中的景物: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香

⑵昆明雨中的人:⑴卖杨梅的苗族女孩⑵卖送缅桂花的母女⑶“我”和友人德熙 ⑶昆明雨中的情:淡淡的乡愁

3.思考:文章写雨的笔墨并不多,这是不是偏离了主题呢?

(此处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最后小结)小结:情感线索:对昆明的喜爱、想念

散文的特点:形散神不散

六、课堂练笔

(展示当地美食的图片,学生练笔)

七、教师寄语:

做个善于观察的人,做个细腻有心的人。

八、作业布置

昆明的雨(汪曾祺)

附:板书

景物美

人情美

氛围美

味道美

第二篇:昆明的雨评课稿

《昆明的雨》评课稿

凯芸老师执教的《昆明的雨》一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清晰、流畅,以“温暖、好玩、凡人小事”三个关键词贯穿整节课,为后文各个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建议:

1、对于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再精细化一些,更易于学生理解,没必要老师多次重复,更影响学生的思考。

2、在指导朗读环节,可以让学生多次试读、联系上下文读,只读某一句而且还得带着既定的感情,似乎有些不合适,而且本文的两个?句,或是疑惑或是难以置信,都不是孤零零的感受,而必须和前后文联系在一起,只有读了前文学生们才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吃惊,为什么又会不可思议。当学生们了解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之后,读出情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老师再指定他,让他带着某种情感去读似乎就多余了。

3、面对这样一篇美文,老师如果能更声情并茂一些,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三篇:全国赛课一等奖-- 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

全国赛课一等奖--柳永《雨霖铃》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一、品鉴意象

二、体味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刚考试完,很累吧。星期六还在这儿听我的课,很辛苦啊!)我给大家放首歌,轻松一下,好不好?

生:(欢呼)好!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幻灯1:“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师生听歌)

师: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 生:柳永。

师:对啊!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品鉴意象、体味情感”。(幻灯3:【学习目标】“品鉴意象、体味情感”)

二、整体感知 师:《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

生:(听)师:(听)

师:那么,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生1:多情自古伤离别。

生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师:(明确)大家听得很用心,也很善于动脑,作者的心情在词的下片表露无疑,那就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 “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师: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伤心,凄凉。

师: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其中最苦是“爱别离”。“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我们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生1(预设):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命》)生2(预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生3(预设):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生4(预设):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师:很好!大家的知识面很广。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

常普遍的。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师生:(齐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生(预设):我觉得柳永的“伤离别”比一般人更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明柳永的离别是在凄冷的秋季。文人感秋则悲,更何况是在这样一个场景下和心爱的人离别呢?真是双重的痛苦啊!

三、重点探究

师:说得真好啊!说你是柳永的知音也不为过啊!那么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生:(读)师:(巡视点拨)好!大家读得很认真。词的上片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呢? 生:寒蝉、长亭、骤雨、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板书)师: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凄凉、沉寂。

师: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生: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师: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借以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我们要了解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幻灯6:【重点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个问题)

生:(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

师: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生:诵读。

师:好,读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生1(预设):我认为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师:前面我们分析了,这句最能体现作者的离别情绪。生2(预设):我认为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幻灯7:【重点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渲染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经你一分析,当之无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秀丽,“残月”凄迷,作者的心却是悲苦的。

生3(预设):我认为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师:非常有文采的见解啊!谢谢你和大家分享!生4(预设):我就说说对最后一句的理解吧!“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师: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带着柳永的离情别绪,我们再一次来齐读这首词吧。

四、综合领悟

师:这首《雨霖铃》只有词牌而没有题目。假设让你为它取个题目的话,你会拟个什么样的题目呢?请说明理由。(幻灯8:【综合领悟】 “问题:拟题目”)

生1(预设):秋别。因为这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关于离别的故事。师:很切题,好!生2(预设):伤别。因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就是“伤离别”。师:能扣住情感拟题,读的深入。生3(预设):思念。因为词人对恋人的思念无处不在,我觉得用“思念”比较好。师:不错。我给你改一个字,改成“相思”是不是更好呢?我觉得柳永和恋人是彼此思念,这样更能说明两人情深意长。

五、拓展应用

师:词还有个别名,大家知道叫什么吗? 生:“诗余”

师:对,“诗余”。可见诗词本是一家,那么大家能不能选取《雨霖铃》中的意象,把这首词改写成诗呢?试试看吧!(幻灯9:【拓展应用】 “词改诗”)

示例1: 别佳人

帐饮都门外,相望兰亭边。凝噎留意处,执手望泪眼。晓风杨柳岸,良景徒虚年。纵有千番情,更与何人言。示例2: 长亭别

寒蝉凄切骤雨歇,执手相望语凝噎。杨柳晓风残月夜,那堪冷落清秋节。生:(创作,展示)师:(交流,评点)师:(总结)

我曾在《忆柳永》中这样写道:“忍把浮名换浅唱,只为儿女道情长。烟花巷陌君常在,倚翠偎红平生畅。奉旨填词无冕王,井水歌罢美名扬。多情最是雨霖铃,至今想念柳七郎。”(幻灯10:【总结】“《忆柳永》”)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读这首词,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情感叫离别,有一种感觉叫心痛,有一种心情叫相思。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在这样的经典里沉醉千年又何妨!让我们投入地走进《雨霖铃》,用我们的深情诵读向那位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吧!(师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柳永的《蝶恋花》,思考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短文。(幻灯11:【总结】“《忆柳永》”)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板书

雨霖铃 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象 意境 情感

第四篇:声声慢教案赛课一等奖

声声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李清照婉约词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品读诗词的方法,即通过抓关键词“愁”和六大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来深入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掌握古诗词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诗词的感情基调、词风;进而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抓住六大意象,鉴赏诗词的意境和意蕴;最终深味诗词的灵魂,即词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加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诵诗词;

2.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词中的意象,进而把握诗词的内在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声声慢》视频朗诵、《秋窗风雨夕》背景音乐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文坛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天真浪漫,浅唱“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哀婉惆怅,低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人比黄花瘦”却也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铮铮铁骨,她大声呐喊“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是谁呢?她就是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这堂课我们将学习李清照婉约词的千古名篇《声声慢》。

二、知人论世

请学生谈谈对李清照的认识,从《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武陵春》《夏日绝句》等诗词中了解李清照的身世,认识李清照诗词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其诗词的风格变化。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三、三读——初品诗情

(一)1.学生自由朗读,抽查一位男生朗诵,其他同学做出点评;(师从声调、节奏、速度等方面点评)

2.范读:播放视频

3.请另一位女生朗诵,配上背景音乐,教师点评

(二)思考:1.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词眼” 2.怎么样鉴赏“愁” 赏析角度:

(1)如何写“愁”?(2)“愁”的是什么?

四、细品词境——如何写愁?

(一)如何入愁?请学生赏析7组叠词 1.细品七组叠词的意味: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冷冷清清——(环境、心境)冷清 凄冷 凄凄惨惨戚戚——(感受)沉痛凄厉

2.开篇连用7组叠词作用:(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3)七组叠字,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3.扩展:叠词在文学作品的魅力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蝶恋花》)“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百花。” ——朱自清《荷塘月色》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二)有哪些意象可以来表现愁思呢?(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六个主要意象:淡酒 晚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2.学生分组探讨某一个有感触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是怎样表现愁情的? 3.学生组长收集整理本组意见,做总结汇报:

淡酒:(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2)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3)酒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晚风:(1)渲染愁情,环境的寒衬内心的冷,写出词人独居生活的凄惨;(2)风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风急天高猿啸哀”;“古道西风瘦马”;“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风萧瑟天气凉”;“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过雁:(1)雁,由北往南飞,如词人南渡,雁,似乎是词人的故知,但是雁还是那种雁,让雁传书的那个人(丈夫赵明诚)已经不在了,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悲痛和对丈夫的悼念;(2)风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嘴,总是离人泪。”(3)总结: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1)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2)黄花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嘴,总是离人泪。”

梧桐:(1)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2)梧桐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细雨:(1)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2)梧桐在文学作品中体现: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3)梧桐:哀伤﹑愁丝的象征

4.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总结:营造凄婉愁苦哀怨的气氛,传递出孤寂愁苦绝望的心情

四、深读词蕴——为何而“愁”?

• 1.了解作者:李清照大事记: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 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 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 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1130年: 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1131年: 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34年: 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2.小结:“愁”

丧夫之痛、孀居之悲、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五、再品诗蕴——重读诗词

女独(老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女合(女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男合(男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女合(女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男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女独(老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六、总结,布置作业

一杯残酒、一声雁鸣、一片落叶、一缕秋风、一滴秋雨营造出了凄悲哀婉的千古名篇,请同学们课后多加朗诵、品味,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用现代汉语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

第五篇:岳阳楼记说课——市一等奖

“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今天我带领大家一起登临岳阳楼,俯瞰洞庭湖,一览巴陵胜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的第二篇《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岳阳楼记》文辞具美、骈散结合。作者范仲淹以洗练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勉友人。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自身特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熟读成诵。(2)理解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与文本、与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先忧后乐”的政治理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根据文言文“文“”言“并重的教学要求,我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教学的重点。

鉴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作者感情可能比较困难,据此,我把情感目标设为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及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有效地实施教学,我本着“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结合文本特点和学习要求,主要采用诵读法、引导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学法

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着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主要采用了“摘录”、“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我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力求“文”“言”并

重,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三部分。

(一)课前学习: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我加强了预习导学工作,对学生预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认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2、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字词,弄懂大意。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范仲淹,认识岳阳楼。

4、熟读背诵,圈点批注,质疑问难。

以上四步预习法,以“读”贯之,指导学生自主读文,可采用读一读,圈一圈,辨一辨,释一释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但做到了从实际出发,还养成了搜集整理、质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的预习过程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生生互动,共享学习资源,培养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课前的预习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课堂教学的流程是这样设计的:

(二)课堂教学:激趣入文——交流知文——吟读品文——赏读悟文——怡情拓文 第一步:激趣入文

“无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下列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自古以来,多少楼台胜景令人留恋忘返。滕王阁旁“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黄鹤楼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情思,更有那岳阳楼上,范仲淹振聋发聩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洪钟大吕时时回响在我们耳边,给我们警醒。

由此自然入题。这一激情导入,直奔主题,让学生感知美景、勾起兴趣,了解主旨,并为下面深入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为巩固预习成果,我接着引导学生交流互助。第二步:交流知文

1、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2、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词义辨析、归纳整理,是对文言文本的“二度开发”。这里一改过去文言字词教学中教师串讲,学生记录,最后学生背诵的机械做法,教给学生梳理重点词句的方法,点拨学法,达到对“言”的落实。

附:学生分类整理字、词、句。举例如下: 字音: 属()汤()

重点实词:①一词多义:或 观 ②通假字:属 具 虚词: 以 然则 若夫

成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气象万千、一碧万顷、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①衔远山,呑长江 ②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吾谁与归?

以上从字音、一词多义、通假字、重要虚词、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和重点句子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整理,丰富学生文言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音韵和谐,非读毋以产生美感,所以下面引导学生吟读品文。

第三步:吟读品文

1、教师配乐范读,教生阅读技巧。

2、学生自由吟读,概括文本内容。

3、学生小组赛读,探究写景精妙。

4、学生回读品文,提出心中疑问。

通过吟诵涵咏,学生自主、合作中品味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引领学生知晓作“记”缘由,欣赏岳阳美景,感受“悲喜”之情,把握“忧乐”之意。指导学生体会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感知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此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教师对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展示交流。在生生互答,组组互助中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提升。

为了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感悟和个性的解读,针对教学难点,我在第四步中引导学生在局部赏读中走进作者心灵深处。

第四步:赏读悟文

1、生齐读第五段,思考:这一段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文章核心内容?

补描写岳阳楼的著名楹联,其上联写道:“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吕纯阳每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楹联中的 “两字”是哪两字?

这一问题的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此时我特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最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结合对文本的解读,得出“忧乐”二字。

2、讨论探究: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五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领起,笔锋突转,指出了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后,表明以天下为已任、“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假托古人,自写怀抱”,同时也包含了对滕子京的勉慰。自励励人,含蓄委婉。水到渠成,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怀,突破难点。

至此,学生已进入作者心灵深处,接下来的师生互动可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升华。第五步:怡情拓文

活动一:学生展示收集的“忧国忧民”的诗句、格言。活动二:教师展示自己的收集,与学生分享。

投影出示,教师情绪激昂带领学生齐读:

儒家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东林党人: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清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天下为公。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在诵读中经受优良传统文化的洗礼,从而激发学生像作者那样心胸旷达,从小树立远大政治理想,这种德育的渗透可谓“润物无声”,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总之,课堂教学各环节立足于读和诵,突出读、诵、悟、品四个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中培养语感,读中精思悟神,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心灵升华。这充分发挥了文言文教学中“文”的作用。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课后学习:任选一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1、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2、课外试着阅读范仲淹的其他文章,理解他“利泽民生”的“平生之志”。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五、说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叙 事: 缘 由 写 景: 阴 晴

抒 情: 悲 喜

议 论: 忧 乐(卒章显志)这一板书设计,思路清晰,简介明了,而且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法,易于学生掌握。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小结: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论教”的原则,凸显文言文教学“文”“言”并重的要求。围绕一个“读”字,突出一个“动”字,注重一个“导”字,感悟一个“美”字。最大限度上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体验,去感悟。正所谓,“文”“言”并蒂开,忧乐入情怀!

下载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的雨 市课赛一等奖2018.11.2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比较级优秀精品教案 赛课一等奖教案

    英文比较级,最高级教案全国第五届初中英文赛课一等奖教案 此教案特色简介: 此教案穿插了许多游戏,让学生们能够在有趣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到英文,并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让老师上课感......

    桂花雨教学设计(赛课)

    11、桂花雨 (第二课时) 徐州市铜山县柳新实验小学 鹿素芬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作者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

    美赛一等奖经验总结

    当我谈数学建模时我谈些什么——美赛一等奖经验总结 作者:彭子未 前言:2012 年3月28号晚,我知道了美赛成绩,一等奖(Meritorus Winner),没有太多的喜悦,只是感觉释怀,一年以来的努力......

    报任安书赛课一等奖教案

    报任安书 司马迁 授课人:贺高 陆雪玲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虚词,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细读,疏通文意、归纳文段的文言知......

    《昆明的雨》教案

    课题《昆明的雨》课型新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教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语言。3.感悟文中蕴含......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一、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感悟作者情感。2、品读文章“平淡有味”的语言。3、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关于雨的古诗,你知道吗?给你什么样的......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 董尔平八(1,2)班 【知识与能力】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

    昆明的雨教案

    《昆明的雨》教案 邢作勇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把握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2、合作探究品味本文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