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 水资源 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水资源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过程,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不断运动的,其运动是有规律的。知道水资源的数量及存在形式。理解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学生自学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l.水资源的重要意义。2.淡水资源日益短缺。教学难点
1.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2.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教学过程: 1.水是宝贵的资源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从地球大环境及水资源总量上看,应是可以循环永续利用的。但是一方面,水资源并不是指世界水体的全部,而仅指能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且,这部分淡水资源中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部分又比重极小;另一方面,在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原因(例如气候、河流分布原因),或人为原因(例如使用不合理、污染和浪费),水资源不仅有限,还可能枯竭。因此,希望学生能辩证科学地认识可再生资源的属性,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水球”为什么也会闹“水荒”。
教材第75页图3.16和第76页漫画形象地说明了水资源之所以越来越宝贵的原因。2.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教材中利用文字说明和“活动” 课文展示了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两个主要方面:一为“水资源短缺”,二为“时空分布不均”。课文叙述方面基本依照“提出问题──图文材料补充说明──治理对策──学生活动”的体例,其知识脉络见本文“结构分析”。
“活动课文”内容拓展性较强,一类为“温故知新”,例如联系气候、河流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二类为材料分析,例如第76页活动2;三类为联系实际,例如第80页活动2和3。
建议在教学中,不要将学生活动与知识讲授割裂开来,应以学生活动为主推进课程,由学生讨论得出我国水资源问题所在,分析其影响,研究最佳治理方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理解淡水资源的短缺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重要责任。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习各种节约用水的知识,学会节约用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教学重点
l.水资源的重要意义。2.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3.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教学难点
1.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
2.合理利用和保护淡水资源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教学过程: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在本课每个教学内容中都涉及或渗透着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思想,之所以在课文中以专题形式提出,是为了强调节约、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核心途径。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固然可有效地缓解局部地区和局部时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但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人口的增长,人类在农业、工业和生活中不合理的利用方式,才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这段课文集中而明确地阐明和宣传了节水的重要性,又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学生活动。
例如讨论水费涨价的影响,开展“用水调查”,制定家庭节水计划等。这些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学以致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活动中特别针对城市和农村的差别,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项目,可谓考虑周密。在活动中注意指导,精心安排,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环保意识,达到良好的“知-情-意-行”的综合教育效果。
可不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活动形式,可结合本地情况,设计更有特色的水资源环保活动。
第二篇:第三节 城市化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
城市化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到了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不同的,同时不同等级的城市意味着其数量距离都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量是~~~,服务范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而等级较低的城市数量是~~,服务范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是~~。而我们也了解到了城市的等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以上海市为例,那么大家还记得上海城市等级升级的因素有什么吗? 生: 师:(交通因素、地理位置优势、广阔的市场腹地)而这个升级的过程意味着什么呢?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几张图片,看看改革开放前与现在的深圳有什么变化。(教师展示图片)从我们刚看到的深圳市的变化,以及上海市的升级过程都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大家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要了解城市化的各个阶段和发展特点,能够解释城市化的环境改变。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什么是城市化呢? 生: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化城镇的过程。那么城市化的标志是什么呢?大家怎么来看这个地区是不是城市化呢? 生:
师: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用地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了解这些标志后,请打看看长江三角洲区城市的发展图。大家从哪些地方来看城市化的发展呢?这些 是城市化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城市化程度呢?我们来看看这幅图,这50年来,城市化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呢? 这也涉及到了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准了、其衡量标准是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比例来说明的。
因此,这个地区50年来城市化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呢? 生: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下上海城市化的标志。第一个,与我们刚刚说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城市人口增加了,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上海的城市化呢?为什么会出现城市化呢? 生: 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综合起来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农村出现了什么情况,而城市又能解决什么问题。提供了些什么。
我们现在来看看为什么会有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呢?从我们之前学习到的人口数量的变化中就提过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那么就会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是土地面积是不变的,过多的人口就会对土地造成更大的压力。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另外一点,农村的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而对比城市,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较多,那么大量的剩余劳动人口便可以再城市需找到一份工作了,文化设施、交通灯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保障程度又高,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使得大部分的农村人口更加愿意前往城市生活。综合来说,城市的有力因素我们称之为拉力因素,而农村的不利因素则为推力因素,将人口推向城市嘛。
城市化作为一种影响极其深广的社会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生: 师:首先,就是聚落的形态变化,由原来相对较为散落的聚落形态变成我们大家能够感知到的高楼大厦,比较的密集。生产方式是怎样变化呢?生活方式呢?价值意识呢? 生: 师:(带过各种变化)了解了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和因素后,我们现在来看看世界城市化的发展。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可以从城市起步时间的早晚,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这三方面来分析。(强调看图的方法)大家还记得看这种坐标图要怎么看吗?要看些什么东西呢? 生:
师:好,知道了这些后我们现在来看看发达国家的起步是~,发展中国家则~,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目前的发展速度,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是~。(列出图表,学生完成表格)
现在请大家看图2.19,了解城市化各个进程所出现的问题。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30%,中级阶段又称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从25%~30%增长到60~70%,这个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在当城市化水平高于70%的时候,则为后期阶段,后期阶段会出现什么问题呢?大家思考一下,然后回答问题啊。生:
师:在初级阶段城市化发展比较缓慢。而到了加速阶段,城市容易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这个时候人和企业会前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而到了后期阶段,由于城市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农村。这个时候的农村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也完善,吸引了人往农村去生活,这个过程就叫逆城市化,那么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城市人口还是处于增加的过程,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城市的环境恶化,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吸引了人们去农村生活,使得城市人口下降的过程。
那么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个阶段呢? 生:
师:好,现在请大家看案例4,并完成PPT上的表格。了解各个阶段的速度,和出现的问题。生:
师:了解了这些后,我们现在来总结城市化各个阶段的特点。列出表格,学生回答。
可以扩充巴西城市畸形发展。练习
第三篇:第三节 化学键(第一课时)离子键教案
第三节
化学建(第一课时)
离子键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电子式的书写,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2.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设问]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110多种元素。可是你知道吗?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上千万种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氢分子为什么是由2个H原子构成?而稀有气体为什么却都是单原子分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的NaCl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过渡]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这些道理。我们知道物质归根结底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形成稳定的物质是因为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
[板书] 第三节 化学键
[过渡]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离子键的相关知识。[过渡] 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下面我们就以NaCl 的形成为例来说明。我们先来看一看NaCl形成的实验视频。
[多媒体] 播放视频
[过渡]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就是氯化钠的固体小颗粒。Na与Cl是如何结合成NaCl的呢?
[展示] PPT展示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讲述] 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成Na+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得一个电子变成Cl―也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Na+与Cl―相互结合就形成了NaCl。
[设疑]
Na+与Cl―之间是靠什么作用使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呢?
[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设疑]
Na+与Cl―之间只有静电吸引作用吗?
[讲述]
Na+与Cl―它们的原子核都带正电荷而排斥,同时原子核外的电子与电子之间都带负电荷也相互排斥,所以Na+与Cl―之间既有静电吸引作用又有静电排斥作用。当Na+与Cl―接近到一定的距离时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从而形成了离子化合物NaCl。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板书]
一、离子键
1、定义: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2、离子键的本质与形成条件和形成原因(1)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2)成键本质:静电作用(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3)成键过程:电子得失
(4)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如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如VIA、VIIA)[板书]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设问] 究竟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呢?
(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形成的盐,即大部分盐。(如: NaNO3)(3)铵根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如: NH4Cl)(4)金属阳离子与OH―(如NaOH),即强碱。[课堂练习] 见PPT [质疑] 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当化学反应中需要表示出最外层电子的变化,该用什么来表示呢?
[板书] 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讲述]
[练习]
[点评]
2、离子的电子式: [讲述]
[练习]
[点评]
[提问] 讨论如何表示NaCl、Na2O、CaCl2等化合物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讲述]
[练习]
[点评]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述]
[练习]
[点评]
[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第1 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离子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第四篇:《我们的水资源》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4.1
我们的水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懂得了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其危害,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教学重点:水与人类的关系;节约用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都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我们学习本章的第一节“我们的水资源”,了解水的重要性以及的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阅读思考]情节和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思考 1.地球表面水所占的面积大还是土地所占的面积大?
2.有人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3.水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5.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在节约用水方面你是怎样做的? 6.水污染的原因有哪些?危害性是什么?怎样防治水污染? [板
书]
一、人类离不开水 1.我们的水资源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盖——江、河、湖、海。2.生命离不开水
①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
读]课本98页
举例:水占人体重的65%,鱼体含水量达70~80%,某些蔬菜含水甚至达到90%以上。
[板
书] ②工业、农业及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阅
读]课本98—99页
[讨论交流]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 [板
书]
二、珍惜水资源
1.地球水资源的总储量约为1.36×1018m3。
2.自然界中的水:江河、湖泊、海洋、地层、大气层、植物体等。
3.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仅约为总储量的1%。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表水。
4.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约为2.8×1012m3,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88位。
[提
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国 吗?
[讲
述]我国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泊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0%,北方仅占20%不到。在西北和华北部分边远地区,居民的饮用水都有困难。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国家,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板
书] 5.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
[阅
读]课本99页图4-4 请节约用水
请学生举例自己的节水行为。农业上,可通过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工业上,可通过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生活中,可通过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措施节水。节水徽记
200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新
千年起用的“国家节水标志”,同时也是节水型节水器具的标识
[阅
读]P100.检查站
阅读并完成检查站内容 [阅
读]P101.图4-5水的污染 [板
书]
三、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的原因
(1)工业生产的废渣、废液、废气任意排放;(2)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4)垃圾随处堆积;(5)船舶的航行。
[阅
读]P101.被污染的水所含毒物及危害。P102.知识视窗“水体富营养化”
[板
书] 2.水污染的危害:影响工、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加剧水资源危机。3.水污染的防治
(1)国家制定和颁布相关法令,成立专门机构;(2)加强水质监测;
(3)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工业三废的综合处理和利用;(4)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5)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洗涤时改用无磷洗涤剂,防止水体富营养化;(6)严禁向江河湖海排污;加强船舶航行的管理。[小
结]水污染的形成与防治 [布置作业] P.104/习题4.1/ 2.3.
第五篇:《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中国的水资源》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中国的水资源》是对《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细化,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本节内容它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增强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意识,激发爱国情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加上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学习热情较高的实际,引导他们多动口、动手、动脑,多给他们表现才智的机会,遵循“全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的原则。由于本节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再插手,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初步学会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河流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使学生能
够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有限的水资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难点:
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读图分析法
2.讨论法 学法:
1.自学指导法
2.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课时: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播放“保护水资源” 公益广告。
教师:这则公益广告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地球上的水很多,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又有一部分淡水资源受到了严重污染,加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水资源严重缺乏。那么中国的水资源又有哪些特点、面临哪些问题、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水资源。
【板书】: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讲授新课:
【板书】:
一、时空分布不均
1.教师先讲解径流带划分依据,学生读教材73页图3-20“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图中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说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2)熟悉我国的径流带:完成教材74页活动第2题
(3)观察图中径流带的划分,归纳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原因:距离海洋的远近和雨带的进退)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及评价,引导学生落实到地图中。结合教材73页课文内容和我国北部、南部的面积比例和径流量比例柱状图来说明,以深化学生认识。
【板书】: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3.归纳: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我国的水资源丰歉程度与降水有很大关系,需要注意的的是,除此之外还与蒸发、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4.学生分析我国的黄淮海平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黄淮海平原的降水量、蒸发量、生产生活用水量等方面来分析)
过渡:我国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怎样特点呢? 5.出示“长沙湘江枯水期与丰水期的反差图”和“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的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板书】:时间分配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6.提问: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
7.结合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结合季风图解释。答案见教参148页)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及其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那么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呢?对,应该积极兴建水利工程。
【板书】:
二、兴建水利工程
1.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怎样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学生回答(【板书】: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2.教师讲解跨流域调水,并结合图片介绍我国的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引大入秦、南水北调)
3.结合书76页“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南水北调工程。(1)南水北调工程有三条路线(西线、中线、东线)
(2)中线方案的起止点(引汉江上游的丹东口水库的水到北京、天津。)中线方案流经
了哪些省级行政区和省级行政中心(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联结哪些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地水质好。缺点: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量大。)
(3)东线方案的起止点(抽扬州附近的长江水送到山东和天津。)
有什么优缺点(优点:可利用京杭运河;可调水量大。缺点:需要动力提水费用高;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
小结:南水北调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罕见的。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海河、黄河流域联结起来,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4.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板书】: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修水库)5.教师讲解修建水库怎样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结合图片介绍我国哪些著名的水利枢纽以及这些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
(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等。控制水量,蓄水发电,提高防洪、抗旱和航运能力,扩大灌溉面积等)
6.指导学生完成书76页活动1、2题(答案见教参148页)
承转:兴建水利工程能调节水资源分配的地区差异和季节差异,但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呢?(不能)那么缓解我国缺水问题还有哪些有效途径呢?
【板书】:
三、节约用水
1.讲解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书77页第一段)
2.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有哪些有效途径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教师出示图片举例说明。
过渡:大家说了这么多缓解缺水问题的措施,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上,我们能做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77页-78页的活动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时空分布不均
二、兴建水利工程
1、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解决对策:跨流域调水
2、时间分布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解决对策:兴建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