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装教学案
包装教学案
讲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44——45页
学教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学
1、板演: 6×8= 0.85+2.4=(注:找学生板演同时口算。)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互动。研讨
1、课件出示主题图: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是多少吗? 2.6 扩大到10倍 2 6 × 0.8 扩大到10倍 × 8 2.0 8 缩小到1/100 2 0 8(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3)、看老师列竖式:
0.8 5 × 2.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3 6 0.7 8 × 0.8 × 0.0 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4.8×0.25= 0.32×1.2= 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拓展。提高
1、比较大小
2、小华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到书店买书,她买了一本《故事大王》正好用去了总钱数的一半,又买了一本《快乐作文》,又用去了剩下的钱的一半,这时小华还剩2.28元,问小华原来有多少钱?
3、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单股量井外余2.2米,双股量井内差1.6米到井口,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4、一满桶油连桶的质量是26.2千克,用去一半油后,剩下的油和桶的质量是13.7千克,满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第二篇:包装教学案
第八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安排:三课时 授课教师:於绪珍 授课内容:小数乘法
包装教学案
讲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44——45页 学教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教学难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教学过程: 复习,导学
1、板演: 6×8= 0.85+2.4=
2、口算:0.2×3= 5×0.01= 3.2+2.3= 10-5.5= 2.5×10= 32.6÷10= 3.25×0= 4.8+1=(提问:0.2×3= 2.5×10= 怎么算的? 5×0.01= 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互动,研讨
1、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是多少吗? 2.6 扩大到10倍 2 6 × 0.8 扩大到10倍 × 8 2.0 8 缩小到1/100 2 0 8(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2、课件出示: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3)、看老师列竖式:
0.8 5 × 2.4(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3、观察:(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3 6 0.7 8 × 0.8 × 0.0 4(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 0.9×0.1= 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4.8×0.25= 0.32×1.2= 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拓展。提高
1、比较大小
小华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到书店买书,她买了一本《故事大王》正好用去了总钱数的一半,又买了一本《快乐作文》,又用去了剩下的钱的一半,这时小华还剩2.28元,问小华原来有多少钱?
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单股量井外余2.2米,双股量井内差1.6米到井口,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一满桶油连桶的质量是26.2千克,用去一半油后,剩下的油和桶的质量是13.7千克,满桶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教材分析
在“包装”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基础,因此,在引出问题后,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第⑴题。交流时,可以重点讨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第⑵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再组织交流。讨论交流的重点可以是,如何处理“0”的问题。三,教学过程
(一)比比眼力 同桌互动
1.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2、计算下面各题。.4 3.6 × 0.6 × 0.8
(二)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出问题
师: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生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3: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生4: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天大约爬行多少米? „„
2.解决问题(重点解决第1、2两个问题,其他可有选择地进行练习)(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交流
生1:把2.2看作2,把2.15也看作2,2×2=4,因此大约是每分4米或4米多一些(2.2 > 2 2.15 > 2);
生2:把2.2看作2,2×2.15=4.3或2.15+2.15=4.3,大约是每分4.3米; 生3:把2.15看作2,2.2×2=4.4,大约是每分4.4米。„„
③探索计算方法 a.独立列竖式计算 b.小组交流 重点交流以下内容:(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3)竖式的书写格式
c.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1 5 × 2.2 4 3 0 4 3 0 4.7 3 0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
生: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
生1:我觉得可以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d.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1)列式:2.2×60=(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生1:把2.2看作2,2×60=120,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20米或比120米多一些(2.2 > 2);
生2:如果把2.2看作2,2×60=120,把2.2看作3,3×60=180,得数的范围在120—180之间。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2 × 6 0 1 3 2.0(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3.从以上未解决的问题中选择一个用小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并列竖式计算出来。
(三)巩固提高 总结反思
1.计算下面各题.2 5 0.1 2 3.5 × 2.3 × 5 0 × 0.6
0.0 5 1.2 4.2 7 × 4.3 × 9.6 × 1.6
2.在Ο里填上“›”“‹”“=”(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0.3×1.2〇0.3 0.5×1.8〇1.8 0.3×0.2〇0.3 1.5×1.8〇1.8 0.3×1〇0.3 1×1.8〇1.8
3.课本47页练一练第3-5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及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手拉手,好朋友》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四、教学难点
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五、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啊,戴老师要请一个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个魔术呢?需要用剪刀剪一剪,猜猜看,剪的是什么?(兔子)
2、四只兔子多友好,它们手拉手,多幸福呀!你看,我们班的这几个小朋友也手拉手做游戏呢,他们玩得多开心哪!
3、这是一组剪纸作品,它跟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课题:一起来读一读《手拉手,好朋友》。
二、问题研究,尝试第一次剪纸
1、(过渡)师:刚才啊,戴老师变出了四只手拉手的小兔,谁来说说,我是怎么变出来的? 师生交流。
2、师:那么我们自己来试试看怎么样?自己选一张彩纸试一试,时间是三分钟,开始吧!剪什么都可以啊!(放音乐)
生尝试第一次剪纸,师边巡边观察
3、教师提问:怎么断了呢,谁知道原因?
师生探究“手拉手,好朋友”的正确制作方法。
4、教师适当示范,讲解。
(过渡)师:现在来看一看戴老师是怎么变的,先拿一张纸给它对折再对折,然后呢?在上面画出兔子的外形,注意两边要画到,再剪,用剪刀时可要注意安全。
5、(过渡)师:这几只兔子还不够漂亮,你们说该怎么办呢?(画花纹)出示已完成的作品。
三、作品欣赏,激发创意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喜羊羊、多来A梦、海绵宝宝等作品。
2、欣赏造型(手拉手的不同姿势),说说不同的打扮。
3、这些漂亮的纸朋友可以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老师把它们装饰在了…(教师出示实物与学生一起欣赏)
3、(过渡)师:(小结)小朋友们,你准备画什么呢?准备用它来装饰什么?
四、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过渡:你们真能干,能想出这么多的造型,现在就动手把你的魔术变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制作要求:用折、画、剪、添画的方法制作一件有趣的“手拉手”作品。
2、学生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
1、孩子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总结:我们不仅可以用长方形的纸做成纸朋友,还可以用正方形的纸来做纸朋友。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研究。
第三篇:教学案
班2010---2011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第四篇: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3、能通过学习掌握变奏曲的概念,并能初步进行变奏的改编。重难点:
1、聆听中能分辨出作品的变化。
2、在欣赏中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摇滚的不同风格。
3、掌握变奏曲的特点。教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的主题部分。
1、用哼鸣的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2、用wu方式。发声练习《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主题部分。
二、新课学习
师:回忆刚才唱过的旋律是哪一首乐曲? 生:《铃儿响叮当》
师:原曲是什么样情绪的?你听过哪几种不同的版本?
1、介绍《铃儿响叮当》背景。
《铃儿响叮当》是圣诞歌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从十九世纪的英国开始,后来传入美国。进入二十世纪后,他起了巨大的变化,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开启神奇的旅行,再次体验这一广为流传的乐曲的历史变迁。
2、聆听乐曲,第一遍 师:你听到了什么?
介绍《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创作背景。《铃儿响叮当的变迁》是由美国作曲家彼得彭特所作。1987年杨鸿年听后进行部分的缩编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
3、聆听乐曲,第二遍。师:找一找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生:八次或者九次(引导这八次变化是围绕主题发生的,所以是八次)
4、分小组聆听第三遍
师:注意听自己的部,和主题对比找出三个特征。分组聆听乐曲——讨论总结——分小组说明。
5、分部分聆听,完成游戏:领贴纸。
教师出示不同变奏的对应曲风贴纸,由各小组认领。
6、再次完整,聆听全曲。
由小组将各部分特征在聆听过程中进行展示。
三、了解变奏曲
1、在音乐声中分组讨论变奏曲特点。
2、教师总结变奏特点
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是变化,意即主题的演变。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
四、拓展:创编《小星星》
1、出示《小星星》主旋律
2、视课堂时间,改编华尔兹和爵士风格
第五篇: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