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用列表和画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会根据整理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小强和小丽在南瓜种植区买南瓜的情境。通过他们的交流,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小丽想买9千克南瓜。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小丽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情境,树立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1.整理信息。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需要把一些信息,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信息进行整理,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一些吗?

(学生动手整理,教师进行巡视。)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整理信息,实际上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反馈交流。

展示交流整理信息的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生成合理安排交流次序,组织学生思考评价。预设:

(1)文字摘录信息。

“小强花了18元买了3千克南瓜,小丽买9千克需要多少钱?” 师:你们觉得用这种方法整理信息怎样?

(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方法比较繁琐且不宜看出数量间的关系。)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2)列表格整理信息。

交流时,三种方法按由繁到简的顺序呈现。第一种方法虽繁琐但学生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在第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将多余的文字去掉,简洁一些;第三种方法抓住题中数量(千克数、钱数)之间的关系,呈现形式简洁清楚。

(让学生经过简化的过程,掌握列表格整理信息的方法。)师:这些都是用列表格的方法整理信息,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交流。

引导学生进一步简化。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将表格去掉,用箭头标示数量间的对应关系。3千克→18元 9千克→?元

【设计意图:交流时,从繁琐的文字记录开始,引导学生不断简化,逐渐过渡到列表格整理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列表整理信息的简洁性和必要性。用箭头表示数量间对应关系是对列表法的进一步简化,数量关系更加明显,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3)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画图的方法来整理信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图,并说明每一部分表

示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画出规范的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买3千克的钱数,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买9千克的钱数。在表示9千克钱数的时候,让学生交流一下,应该怎样画能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

第①种方法是1个小格表示l千克的钱数,3个小格表示3千克的钱数,9个小格表示9千克的钱数。第②种方法是1小格表示3千克的钱数,因为9千克里面有3个3千克,所以用3个小格表示9千克的钱数。

【设计意图:线段图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线段图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环节给予学生“设计线段图的自主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之前学过借用纸条分析数量关系),自由尝试,这样才能产生不同的线段图。不同的线段图源于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

师小结:列表格、画线段图等都是很好的整理信息的方法,目的都是为了使我们理清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整理形式。

3.分析解答。

师:要求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先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先同桌交流解题思路,再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线段图或表格讲清思路。预设:

(1)思路:先求买1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再求买9千克需要多少钱。算式:18÷3=6(元),6×9=54(元)

(2)思路:先求9千克里面有几个3千克,再求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算式:9÷3=3,18×3=54(千克)

学生交流思路和分步算式后,引导列出综合算式,并说说综合算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回顾反思。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常需要根据问题找到相关的条件,并且进行合理的简单整理,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这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再次经历对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更清晰地体会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策略,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活动三:巩固练习。1.教材45页第1题。

出示线段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每条线段表示什么,然后根据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编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最后列式解答。

2.教材46页第2题。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情境图中的信息,将条件和问题整理到表格中,说一说表格中的每个数据表示的含义,然后列式解答。

3.教材46页第4题。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同桌相互交流整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独立解答。4.教材46页第5题。学生独立解答,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灵活整理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

活动四: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围绕整理信息的策略谈自己的收获。

师: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列表整理信息”和“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等策略来帮助我们理解题意,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但如果问题简单,无须整理,就对数量关系比较清楚,那就可以直接列式解答。但如果信息凌乱,关系比较复杂,那就要认真地进行信息整理,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建议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建议

信息窗2——参观蔬菜种植区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参观蔬菜种植区的情境。图中主要信息有:小强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小丽想买9千克南瓜;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要把这些番茄苗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借助问题“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引入对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量)解决问题的探究以及整理信息方法的学习。借助问题“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引入对用乘除两步计算(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分析数量间关系→列式解答”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以承接上个信息窗的话题引入,介绍有关移栽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别从两幅图画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探索活动。

“合作探索”中有2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是探究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一份量)解决问题。第二个红点问题是探究用乘除两步计算(先求总量)解决问题。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此问题承载了两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一是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学习内容:第一次学习用表格和文字摘录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二是知识方面的学习内

容:“归一问题”。关于策略与方法内容方面,教材在红点问题“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下面,紧接着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由教师提出):“你能将需要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吗?”旨在引入对“整理条件和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和学习。教材在这里呈现了两种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一是用表格整理的方法;二是用文字摘录的方法。如此编写,旨在让学生掌握整理与筛选条件及问题的方法,为学生解读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策略。关于知识内容方面,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先算出l千克南瓜多少钱,再算出9千克南瓜多少钱;二是先算出9千克里面有几个3千克,再根据3千克的钱数计算出9千克的钱数。第一种思路是先求一份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第二种思路具有局限性,当两次的千克数不是倍数关系时,学生不易用这种方法解决。教材提示还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题中的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的信息和问题简单明了的整理出来。在整

理前,先让学生交流一下,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尝试用文字记录、列表等方法进行整理。由于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难度比较大。教师要给予比较详细的指导。学生交流时,可以从繁琐的文字记录开始,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地简化,逐渐过渡到列表的方法,体会到列表整理信息的简洁性和必要性。列表后,让学生说说表格中每个数据各表示什么,理解数量间的对应关系。用文字摘录的方法是对列表法的进一步简化(只不过是抽去了表格,只保留了文字)。当然,整理信息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表格整理出的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再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进行恰当的归纳和总结:“通过整理条件和问题,可以弄清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进一步体会整理信息和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重要的途径和拐杖。

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教材以学生对话的形式,呈现了列表整理信息和简单文字摘录整理信息的方法。意在进一步巩固整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整理信息的过程,理清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习惯。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分别用分步计算和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进行解答。

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为有了前面整理信息的基础,可以放手让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整理信息的方法,以及数量间的对应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最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

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一份量)和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总量)分别是老师们所说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教学时,教师不要进行分类,提出“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类型,避免学生生搬硬套,机械模仿;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第1题是红点1的仿例题,应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把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再解答。

“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把条件和问题整理在教材提供的表格中,然后解答。这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第3、4题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一份量)的练习题。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对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后独立解答。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第5题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总量)的练习题。教材以超市鸡蛋装箱为素材,问题是:“这些鸡蛋可以装多少盒?”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6题是关于住宿安排房间的实际应用的题目。教材呈现了“如果2人一间房,女生正好需要30间”的信息,以及“如果每3人一间房,女生需要多少间?”的问题。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分析相关的信息数据,知道要求需要多少间房,要先求一共有多少女生;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第8、9题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一份量)的练习题。练习时,注意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积累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10题是四则混合运算,本题考查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教学时,教师应先组织学生回顾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答案时,针对有错解的同学,重点帮扶。

第11~14题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第15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的情境,并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许多数据,是一道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练习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本校运动会入场式或平时做操站队等情况,再出示该画面,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说一说统计表内的数据都表示什么,理清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求改队后每列多少人或应排多少列,需要先求出花束队或鼓号队的总人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进行交流时,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解题的过程。

第16题是一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会不同。教学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本题可以先求小蜗牛一分钟能爬行多少毫米(80÷5=16),再求1小时(60分)爬行多少毫米(16×60=960),最后进行比较(960毫米<1米),答案是小蜗牛1小时不能爬行1米;也可以先求出l小时里有多少个5分钟(60÷5=12),再求出1小时能爬行多少毫米(80×12=960),最后进行比较(960毫米<1米)。

我学会了吗?教材呈现的是包装糕点、酸奶和购物的情境。左上图中的信息有:每包4片,每盒8包,问题是:“25盒能装多少片糕点?”这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右上图中的信息有:每箱5包,每包6瓶,问题是:“960瓶酸奶可以装多少箱?”这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左下图中的信息有:每包(8瓶)奶24元,问题是:“3瓶奶多少元?”这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一份量)。右下图中的信息有:巧克力派每盒12元,蛋黄派每盒8元,问题是“用买4盒巧克力的钱买蛋黄派,能买几盒?”这是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先求总量)。这里通过练习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答,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他们先把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再分析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重点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三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后记:

当上完这节课以后,我陷入了沉思。通过课堂的反馈,我知道这一课时掌握了重点内容的只有半数学生。原因何在?我反思,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课前的口算设计不当,作为课前复习的内容,起不到引导进入本课重点的作用。所以第一环节复习应该稍微改一改,改成对一步除法或者乘法应用题的列式计算。2.在例题讲解完以后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口述藏起来的条件是什么,在这一环节应该多花时间让学生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锻炼了口头表述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清楚解题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没有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的关键所在。3.由于上一环节没有处理好,所以练习的设计在讲解的时候导致所花时间过长。

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朋友吗? 生:有。

师:我是你们的朋友吗?

生:是。

师:来!举举你的小手,我想知道有多少同学把我当朋友?

(观察场面)哇!这么多!我很荣幸成为你们的朋友。生:“陈老师,你有朋友吗?”

师:作为朋友就要真诚、坦率。我坦率地告诉你,我有很多朋友,你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同学都是我的朋友。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的朋友除了你们外,还有另外一位朋友,他今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看他在哪里? 生:学生左顾右盼,很好奇。

师:这位朋友的名字叫“数学”。可能有同学疑惑:“哇!数学也可以成为朋友啊?”可以的,我从小喜欢数学,所以数学一直一来都是我的朋友。你们喜欢他吗?(提高嗓门)生:喜欢。

师:那我就把他送给你们做新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你与数学真的交上了朋友,他会带给你很多的快乐!生活中有朋友且有好朋友,知识之间也有朋友和好朋友。

图形和变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

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

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

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

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师:直角、锐角、钝角都玩累想回家了,可找不到路,于是便找了一些地方藏起来休息,同学们,你愿意帮他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事物图P39 1题图以及标有三种角的三所房子。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然后利用动态效果从实物中抽取出学生说的角,分类把角送回家。)

四、画角

1.大家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这些角为了感谢大家想为自己画一些像送给大家,你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画像呢?能试着把你希望得到的画像画出来吗?

2.学生独立尝试画出自己喜欢的角,并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是哪一类角。

3.展示自己画的角并交流画角的方法。(教师对学生想出的多种合理方法要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活动

同学们在研究角的过程中,三角板帮了我们的大忙,为了感谢三角板,我们来一起陪它做个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1.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

2.各组交流拼出的是什么图形,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

六、总结。

信息窗1:去姥姥家1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同位互相说一说)

2、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计算小能手比赛,好吗?谁能顺利过关,谁就成为我们班的计算小能手,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起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

活动二:闯关活动 解决问题

(一)第一关:摘智慧果

1、谈话:老师手中有一棵智慧树,上面结满智慧果,智慧果下面有4道题(粘贴在黑板上)

288+139+547 604-417+135 502-136-7

教学反思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每人一组三角板。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看谁最聪明。

一物用途可真大,形似彩虹跨两岸。江河湖海有了它,行人车辆笑哈哈。引入斜拉桥的图片。

2.请同学们观察,有我们认识的图形吗?

3.该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4.在图片上找出其他的直角。

二、画画量量,探求新知。

1.在找直角的过程中,还发现其他的角了吗?

2.在题纸上找一找,画一画,量一量。

3.介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4.板演:画锐角和钝角。

5.在生活中,在什么物体的面上见过这些角?

三、精练育能,内化新知。

1.小游戏。

按要求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钝角、锐角、直角。同桌同学互相判断。

2.连线。

把角和他们的名称连起来。

3.画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游戏。

用三角板摆角。

(1)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2)用两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钝角。

(3)用三个三角板摆出一个锐角。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用三个三角板摆不了锐角,却可以摆出钝角,直角还有平角,在以后的数学课上,我们会进一步来研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角的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②写有“最”的方形宝盒。出示两部分的内容。(课件板演)

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和1个()组成的。

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

作业p39第1、2、3题,小组校对。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期末考试已接近,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总体水平一般,约有半数学生基础较好,约三分之一学生成绩很差,甚至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计算都有困难,书写不认真,作业脏乱者有之。

二、具体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我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如统计班内同学鞋号的大小,学生在收集、比较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印象。

三、所取得的成绩。

1、圆满完成了开学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成绩较以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虽然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但人多,时间少,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2、个别学生各方面能力仍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由于学困生较多,优秀学生的拔高训练较少。

由于本人从事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经验不足,存在不足之处,一切还在探索当中。走进新的时空隧道,我们不必为自己的成绩而喜悦,也不必为自己的失败而懊恼,因为数学教学,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展望未来,争取通过努力的耕耘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我们要思考的是学生的受益终生。就让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吧!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平均分》教学反思一 通过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大的不足,如自己没有认真去钻研教材,导致课堂上没有很好地去把握学生,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表面上看,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情况都较活跃,但是有很多问题在本节课都没有落到实处。下面我就本节课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作认真反思。

首先,我给同学们创设“猴子分桃子”的问题情境时,大家在这一环节上都表现得很不错。先是让学生说图意,然后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每个学生都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最后交流分的结果,感受答案的多样性。但是我在想,是不是缺乏了要求每人分到一样多这样的环节,其实在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懂得对随意分和平均分的区别。接下来让学生给小猫分鱼时,虽然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在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但是缺乏了让学生们交流分鱼的过程,所以从这一环节上就没有让学生的思维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的过程。

在练习题上,特别是“分筷子、分铅笔”,我总是规定学生用统一的方法(画圈)去完成,没有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可以放手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还可以通过连线的方式去完成,只要是他们喜欢的方法都可以。

通过分气球的活动,学生体会在每个人分到气球一样多的情况下,会有一个气球是剩余的。但是在最后做完了这道题时,我都没有问学生剩下的1个气球还能不能再分,很显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平均分时还有剩余的现象。

第33页最后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虽然大多数学生都知道飞走了一半后,还剩8只。但是学生对“一半”的意识弄懂了吗?这一环节其实应该让学生将16只蜜蜂用16根小棒代替,平均分成2份,知道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飞走了一半,还剩另外一半,这不就让学生一目了然了吗?

本例题是用除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激起学习的愿望。通过回忆“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启发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使“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变成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

2、探究性学习是当前倡导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实际教学时,我是这样一步步进行的:第一步,引导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

存在的不足之处:小组活动时,成员之间交流效果差,有学生不善于表达,有待今后改进。

第四篇:《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都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解决这一类型的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读题后明白里面告了一些什么条件,紧接着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和问题理清所告条件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做好学生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学生确定第一步先计算什么,这时必须让学生说清楚第一步求的是什么,只有这样在写单位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最后第二步就解决了人家的问题了。这些对于我大人来说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就是我在教了这部分内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认真的审题,所以往往导致解题错误,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利用课堂的时间,放慢讲解的速度,每道题都要求学生读两次,再找到相关的问题,根据问题想想需要那些信息,看看人家告了些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缺来的那个条件就是自己要求的第一步,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学生有所改观,对于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做到稍稍一惩罚就做得很好,所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把握好尺寸,才能更好的驾驭学生。

二、其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就是第一步算出来不明白写什么单位,比如王老师买7元一枝的钢笔花了63元,那么买5枝要花多少钱?学生知道第一步是63÷7=9(枝),而一部分学生却只看问题里的单位所以经常写成了“元”,针对这一问题我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第一步所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明白什么单位了,就如上例学生只要说出第一步是求:每支钢笔需要多少钱?就知道应该写“元”了。

三、最后就是大部分只能列分步算式,在列综合算式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了,尤其是有了()的就往往丢了(),比如妈妈用100元买一件46元的上衣,和一条29元的裤子,应找回多少?学生分步是45+29=74元,100-74=26元,在写综合算式时就写成了100-45+29=26元,这是他忘了应该先算加法要加()了,不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必做硬性要求,所以我只是随时提醒学生应注意,或者就用分步。

总之这部分的内容很广泛,但只要让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道理,举一反三就容易多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

第五篇:《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

4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设计意图】:

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2、9、11、12、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2、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 学 设 计 河南省新野县溧河铺镇田口学校 王 玲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59页例4和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7= 45÷9= 63÷7= 18÷9=32÷4= 56÷7=......

    《 乘除法计算》教学设计

    《 乘除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口算、推算、巧算、笔算、估算等方法的融合渗透中复习用一位数乘与除、两步计算式题。 2、养成整体观题、仔细审题、自检结果的良好......

    复习教案三年级下册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大全5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箐品乡中心小学杨翔 教学目标 1、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复习教学设计

    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总复习湛江镇中心学校黄 颜 教学目标: 1、掌握典型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