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时间:2019-05-12 17: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一课 春意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课 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2.初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3.复听《致春天》。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5.三度(欣赏)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表演《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设问:(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景抒情)(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学生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以表达藏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气氛

教学难点:掌握音乐的强弱韵律,唱好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4)完整地唱好全曲。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表演《迷人的火塘》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切分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1.从地理知识上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西盟,沦源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世代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格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2.欣赏《阿佤人民唱新歌》。

设问:歌曲表达的情绪给你什么感受?(热情、欢快)3.板书前奏6小节曲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6小节曲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板书最后一小节的衬词及曲调: 并在教师指导下学唱。这是佤族的语言,表示欢乐、友好。

4.再次复听《阿佤人民唱新歌》,在尾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啰”。5.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如果能随音乐哼唱更好。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投入地以欢乐的情绪表达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二、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节奏。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它是属特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1、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2、编创与活动

3、听辨训练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以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2)作情景表演。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幻想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

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 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像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放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幻想”的主题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简单介绍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教学难点:通过聆听《宝莲灯》二首作品体会电声音乐带来的不同音乐感受。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教师归纳(故事概况见本教材分析)2.欣赏《天地在我心》童声独唱。讨论:

(1)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演唱的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3)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3.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像,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二、聆听《望月节》

1.以对比导入。播放录音《望月节》。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2.聆听《望月节》。在聆听前,先提示:要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聆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 3.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三、音乐小知识——电声音乐、电子合成器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表演《小白船》

2、聆听《水星》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听辨练习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水星》

1、以天文知识导入:看谁的天文地理知识知道得最多!设问: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太阳以及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等9颗大行星、2000多颗轨道已确定的小行星、34颗卫星以及许多慧星和流星体。)2.欣赏《水星——飞行使者》第一主题(片段)。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到的情景? 3.揭题:这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以太阳系行星为题写的一部管弦乐组曲之三:《水星——飞行使者》。现在请你按作曲家的标题展示你的想像。

4.再次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自由议论:按乐曲的标题,请大家自由议论,说说你的想像。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二主题由小提琴独奏开始)。

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要放开你的想像。

6.跟琴看着教材上的谱例,哼唱乐曲的第一、第二主题,以加深对这二主题的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要分组讨论。(1)乐曲分几个部分?(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以乐曲作背景音乐)。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学生讲故事时,乐曲作为背景音乐讨论。如果有的小组能伴舞表演更佳。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10.教师学生共同点评选出班级“故事大王”。11.再次完整地欣赏。

由班级“故事大王”演讲并请班级“舞蹈家”伴舞,表演乐曲。

12.教师小结:表扬学生们丰富的想像,发展形象思维,开发右脑,希望大家多听音乐多想像。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3.歌曲范唱。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 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3)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5)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6)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9.学唱歌词。

(1)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2)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3)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0.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

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设问:在这两条曲调中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唱好歌曲的两个声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让幻想展翅飞翔》

1.谈话导入: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像。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你就明白了。

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3.音程基本训练: 4.学唱歌曲。

(1)教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

(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到第一个反复记号为止,教师巡视指导。)(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后,再次合成。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与美的享受。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并获得美感。(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合成。5.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好歌曲。

(2)分组讨论:怎样表演歌曲?希望大家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地无限制地设计。

(3)分组展示。

(4)评价、鼓励为主,表扬学生们的创造性活动。6.小结:发展想像,活跃思维。

二、音响小品创作活动

1.布臵任务,提出要求。任务:表演一段音响小品,反映“幻想”的主题。要求:(1)设计命题及设计表现的过程与内容。(2)运用各种现有的乐器(打击乐及各种自备的乐器)及自制非正规的乐器,同时包括人声及身体各部位能发出声音的部分。(3)允许自由结合形成小组集体创作。

2.教师提供各种器材,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

3.教师引导:以本课教材中的五首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发挥想像,设计小品。同时可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语文、自然、手工劳动、美术等课程中的内容设计创作。

4.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去进行指导、引导、点拔。5.各组展示。

6.评价: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小品创作。7.小结:幻想是一种创造性学习、工作、生活的动力,能发展我们思维能力。教学反馈: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四课

四季

教学内容:

1、聆听《四季歌》、《秋收》

2、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

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教学重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难点:编创与活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童心是小鸟》

2、聆听《四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导入。

设问:(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 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

5.学唱第1——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6.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

(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7.表演歌曲。

(1)完整地唱全歌。

(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

(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5)师生讨论、归纳。(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二、聆听《四季歌》

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

3.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

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

(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

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点:准确地唱好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唱准8度大调和跨小节切分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一把雨伞圆溜溜》

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 2.聆听范唱

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 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

(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

(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

(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

(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3)听教师将后半部分曲调弹奏三遍,比一比谁的听辨模仿能力最强,能把它看谱唱出来。

(4)教师表扬能自荐唱谱的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5)用欢快的情绪唱好后半部分曲调。5.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

(2)朗读歌词后,把歌词填上,试唱歌曲。(3)完整地唱好歌曲。6.表演歌曲。

(1)设问: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请各小组讨论表演的方法、形式。(2)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各组展示各自的表演。(4)师生互评。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秋收》

2、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聆听《秋收》 教学难点:分析乐曲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秋收》

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1)板书《秋收》歌曲。(2)教师范唱。

(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

(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2.初听器乐曲《秋收》。

(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3.复听乐曲。

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

(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4.讨论:

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穷的生机。

三、课后小结 教学反馈: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五课 <<你好,大自然>>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臵的附点节奏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我们的田野》。

(1)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 (1)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准备:音乐、钢琴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

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 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如: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第六课 京韵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

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从戏曲知识导入。

(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

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

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

(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

(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

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京调》

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

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二、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

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

(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

3、完整唱全歌。

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

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我是中国人》

2、编创与活动

3、简介京剧小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制作脸谱 教学过程:

一、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

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

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七课 友谊

教学目标:

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手拉手》

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

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

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

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 ”,在歌 谱上有色块处用“ ”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4)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

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2、表演《可爱的苹果》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中的友谊 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

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

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二、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分组学唱。

(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

(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顾及学生水平。)

(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

(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

4、表演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2、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

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

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

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

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

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

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

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

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

7、小结。

三、课后小结

第八课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臵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的切分节奏 课时:三课时

第一节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

1、聆听《牡丹之歌》

2、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重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难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牡丹之歌》

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

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

3、欣赏《牡丹之歌》。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

二、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

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

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

1、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

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吗?聆听范唱。

2、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4、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7、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8、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 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音乐第十册教案

陈媛

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主持人主持并报幕。

3、教师小结。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案 第六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

春天

教学内容:聆听:《春到沂河》《春》

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3.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4.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臵,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表演《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 6.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聆听《春》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二、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三、聆听《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复习

教学内容:复习四首音乐作品 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难点: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复习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8.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赛马》,表演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顽皮的杜鹃》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 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创作4小节曲调。

2.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 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难点:

1.认识低音 掌握 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2.唱好《顽皮的杜鹃》。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 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9.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 两音的音准。

10.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 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 来表示。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11.唱准 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三、表演《顽皮的杜鹃》

1.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2.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看看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3.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4.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5.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6.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7.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赛马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4.复习歌曲《顽皮的杜鹃》要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表演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视频。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同时播放录音《赛马》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 9.再听第二乐段。

师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12.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难点:

1.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三、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 八个音。 (2)用 四种节奏型。 (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一支短笛轻轻吹》,欣赏《木偶的步态舞》《猜调》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难点:

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

1.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要求: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先慢速度学唱曲调,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三、聆听《猜调》

1.《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2.聆听《猜调》。

 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3.再听《猜调》。

 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 4.复听《猜调》。

5.分析小结: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6.提出要求: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7.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8.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教学目标: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教学重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难点:

1.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形象导入。

(1)设问:你们看过木偶戏吗?谁玩过木偶?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摇船调》 教学目标: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教学重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教学难点:

1.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猜调》

1.由《猜调》导入: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8.评价小结。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10.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那不勒斯舞曲》

表演《我是小音乐家》《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3

第一课时

课 型:聆听

教学内容: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教 学 目 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

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游击队歌》、《苗岭的早晨》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 《游击队歌》——口哨;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 《苗岭的早晨》——口笛;  3.聆听《游击队歌》:

(1)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三、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那不勒斯舞曲》

1.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具有匈牙利吉普赛舞蹈以及匈牙利民间恰尔达什舞曲音乐的特点与风格,而《那不勒斯舞曲》是意大利南方那不勒斯舞蹈的音乐。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3.欣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介绍三角琴:三角琴是东欧俄罗斯一带的传统乐器,以三角形琴身为特征的一种三根弦的拨弹乐器。)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轮唱《嘹亮歌声》 教 学 目 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要求能听辨出同一曲调分先后进入交叉进行。

3.看歌谱再听一遍。请大家看图形谱:两个人的睑部,二次进入线条是一样的。4.学唱第一声部。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

(1)设问:大家在看谱时有没有发现,曲调有一个什么规律?每隔几小节的第一拍有一个什么休止符?

(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全班分四组学生每组自学一句。(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句)

(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

(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注意进入要准确,最后结束二声部音准)轮唱时,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也包括轮唱)。

(3)填入歌词。要唱得自豪,声音要明朗、悠扬,切忌喊叫。 6.活动与练习

(一)

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设问:这支歌的歌名?是哪一学期唱的歌?(这首歌是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歌《草原上》)

⑵全班学生齐唱。

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

⑷分组讨论。

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1)隔两小节进入;(2)隔一小节进入。

结束句可以不一起结束,即第一声部先结束,第二声部晚结束;也可以同时结束,例如隔二拍进入的最后结束时第二声部最后一小节为 ;隔一小节进入的最后一小节可压缩为,还有很多方法让学生自己设计创造。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难点:

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我是小音乐家》

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

(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

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每句的开始都是第二拍的后半拍起唱)这个规律学生不一定能讲得出,教师可通过范唱曲调,边唱曲调边打拍子,尤其在弱起时击拍更突出,以引起学生注意与思考。教师适时用动作、独唱进行暗示及语言点拨。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 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 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自编歌词。如住在无锡拉起二胡;住在昆明吹起芦笙;住在上海吹起笛子……各地学生可以编当地的民族乐器,加上后面的象声词即可。还可以打开思路,完全自编:我是小音乐家……

11.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这样即复习八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掌握八分休止符。“0-5”。

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2.活动与练习

(二) ⑴唱熟曲调。

⑵分别用X0 X0 或0X 0X 节奏改编,再唱与奏。

教学反思:

第五课 牧童之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内容:聆听:《牧童短笛》《孤独的牧羊人》

表演:《剪羊毛》《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3.《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4.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这两首歌曲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教学重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难点:

1.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聆听《牧童短笛》

1.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音乐如何去表现这一情景?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2.再听一遍。设问:你能从音乐中体验这一情景吗?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根据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动作是无声的,一定要保持教室的安静。使大家能边欣赏边表演。)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三、表演《剪羊毛》

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如能做成有动感的多媒体画面效果更佳,也可让学生从课本的插图中去感悟。)

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设问:歌曲唱些什么内容?这一群牧场上的男女老少在干什么? 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在听完两遍后,测试一下,谁的记忆最好?哪一位能唱出歌曲中的哪几句?比谁唱出句子多而准确?

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学生的反馈可以是歌,也可以是曲,凡是唱歌的,再请学生补曲;是曲者,请学生补歌。)

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认为用什么速度、什么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这群牧场上人们的心情。 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7.把歌中的 节奏改为 唱一唱,比较一下感觉如何?为什么? 8.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

9.分组讨论,为第二部分[2]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打击乐的选择权给学生自己,要完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10.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难点:

1.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 3.学唱曲调:

(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 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2)复习《剪羊毛》。

(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

(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

(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 在本歌中的作用。还可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 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6)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宜采取分组讨论自由结合讨论方法,并进行分别试唱试奏,尊重学生的创作实践活动,给予鼓励。 5.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这一环节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积极配合、做好服务,如道具、伴奏等,学生要什么尽量服务好,但不是去“发号施令”、“指责”。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课 型:表演

教学内容: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2.《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3.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难点:

1.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二、表演《孤独的牧羊人》

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

3.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4.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曲的演唱特点。

5.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6.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

一、风格多彩。7.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⑴游戏规则:

①头尾相接必需是相同的音高。

②有节奏的一个接一个,中间不能卡着脱节。所以要求接者要注意力集中,并且接好最后一个音即兴脱口而出一句曲调。凡卡着的,接错的,音不准的被淘汰。

⑵游戏开始时,可以由教师开始,也可以由学生开始唱头一句,接着就按座位顺序而接。看谁坚持到最后为胜者。

⑶初次时不宜太复杂。此游戏在其它单元课中也可穿插进行,以经常锻炼学生的即兴曲调创作的反应,提高他们的音准、节奏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小结。教学反思:

第六课 爱祖国

教学内容: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红旗颂》片段《救国军歌》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怕不抵抗》 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1.在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等五首爱国主义题材音乐作品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

3.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课时安排: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课题: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歌曲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教学基本要求

课前做好歌片(黑板上抄歌曲、幻灯片、投影片等,把单旋律歌片向学生展示)。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气候、季节、节日……)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研究问题,歌曲由几部分组成?为什么? 4.分段深入欣赏:

(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

(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 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研究的问题:(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2)对“我们走进明天的洪流”这句词你怎样理解?

6.各人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边聆听音乐边表演,以表示对歌曲的理解。

三、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语言朴实简练,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它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学唱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1.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 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光明。 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2.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3.学唱歌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由于此歌音域较广“--6”,节奏较复杂,所以对三年级学生有一定难度,宜用听唱法,反复多听几次模仿学唱。歌曲定调建议改为1=F。低声区的声音不要压,要放松,高音不要喊叫,用些假声唱。

(2)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在歌词方面要先唱好第一段、熟练流畅后,有时间再唱第二段,或第二段让学生课后再学唱。

4.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

四、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红旗颂》片段 教学目标:同上

二、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管弦乐《红旗颂》(片断)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音乐节)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1.谈话: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会。晚会的题标就是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红旗颂”。红旗象征着革命,是我们的信仰。它火红炽烈,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

2.熟悉、哼唱“红旗”主题。

(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

(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并要求学生看着谱跟唱曲调。3.欣赏第一部分。

设问:

 (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 (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从红旗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 听后讨论以上两个问题,如有必要还可以听一次。

4.欣赏第二部分。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 同之处在哪里?(这环节是本教学内容的重点,要细致引导点拨,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体验。)

5.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1)要求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是讲,还要唱。唱出两个相同曲调的不同表现(第一部分抒情歌唱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速度也加快了)。教师要适时加以点拨、启发。 (2)分析两部分不同的情绪表现、发挥学生的想像进行形象比较。

(3)有必要的适度播放第一、第二部分的“红旗”主题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

6.完整地聆听全曲。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要保持安静地聆听音乐的环境。

(2)对乐曲的演绎理解,可以各人用自己最容易表达的方式进行,善于画画的,可以边听边用简笔画来表现乐曲的意境;善于用动作表演的,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各段音乐的发展。当然还可以创造更好的方式来表现。

7.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救国军歌》学唱歌曲《只怕不抵抗》 教学目标:同上三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钢琴,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 教学步骤:

一、聆听《救国军歌》

歌曲作于1936年,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并步步向南进逼,妄图侵吞全中国。在此大敌当前、国难当头之际,国民党当局却一面采取不抵抗政策,一面则加紧策划、挑起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因此,“枪口对外”如一声惊雷,迸发出全国人民的心声,表达了爱国军民齐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贯穿于全曲的附点节奏及切分节奏,生动地表现了抗日队伍步伐整齐、勇敢前进的形象。歌曲采用三段体结构。

第一部分(第1~8小节)为两个乐句,各含两个乐节。附点节奏与用音重复构成了斩钉截铁的音调。

第二部分旋律突然跃起,句幅扩展,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切分节奏的运用突出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决心。

第三部分的旋律及歌词均为前两部分的综合再现,最后乐句以上行旋律表现了浩大气势,将歌曲推上高潮。 1.初听《救国军歌》

设问:为什么提出“枪口对外”?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解歌词“枪口对外”的含义。 2.再听歌曲《救国军歌》。

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音调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风格是进行曲队列歌曲。4.在歌曲《救国军歌》音乐声中,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步伐操练,在歌词第二段时,可变化队列方向或变化队列。教师要指导学生,步伐要体现音乐的特征——威武、雄壮,展示抗日队伍勇敢前进的形象。

5.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二、歌曲分析《只怕不抵抗》

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平稳级进和跳进交替出现的旋律,描绘了儿童团员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表演《只怕不抵抗》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

2.聆听范唱。设问:谁能把歌词内容记住?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 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

(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

(2)学生自学,学会后相互唱给旁座的同学听,并相互纠正。(3)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并提问:

谁的记忆力最好,能准确地唱出?(可以看谱,从实际出发,教师随时调控自己示范的次数,大致估计75%—80%学生已掌握即收。)

(4)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

(5)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包括词与曲,前后顺序从班级学生水平出发),并在歌谱需要唱的强的部位涂上实心黑圆点。

(6)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7)学生自学全歌。要求:先学会唱的同学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助他人的过程也是巩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最终达到能背唱。 5.表演歌曲:

(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背唱)。

(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包括动作、伴奏等),教师巡视指导。(4)分组展示成果,评选二组歌表演A组与B组。

6.综合表演:顺序可以由学生自编,但要包括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以突出单元主题--爱祖国。如:

顺序一《只怕不抵抗》A组-《救国军歌》队列表演-《只怕不抵抗》B组全班同学唱

顺序二:《只怕不抵抗》-《红旗颂》表演-《一个妈妈的女儿》。

顺序三……顺序四……顺序五……

7.单元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三、教学小结 教学反馈: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表演《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甜甜的秘密》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准备:教学歌曲范唱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课前先辅导三位学生朗诵歌词,每人一段歌词,在“啊——”处开始,三人齐诵。1.请三们同学为我们表演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以轻声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 伴奏)

2.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3.学唱曲调:

(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

(2)把全班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自学第1—8小节曲调,另一部分学生自学第9—16小节曲调,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两大组交流自学的成果,教师及时给予指导。(4)跟琴学唱第二乐段。

(5)完整地唱全曲。三位同学再次加入朗诵。(朗诵时,全体学生可用哼唱曲调为他们伴奏。)

4.学唱歌曲:

(1)跟琴轻轻地把歌词填入。

(2)分成三组或四组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

(三组分为每组一段歌词;四组分为另一组讨论第二乐段的处理。)

(3)各组简单汇报一下对各段歌词的处理设想。(速度、各乐句的力度、特殊词句的处理等),并进行试唱,大家集体帮助处理完善。

(4)选出领唱的同学,按教材上的要求试唱。请四、五位同学用打击乐伴奏。(5)让学生讨论演唱形式,按他们设计的形式歌唱表演。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甜甜的秘密》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 钢琴、歌曲范唱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

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教师以钢琴弹奏曲调同步为朗诵伴奏。)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

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有感情地唱好第一乐段歌曲。论学唱、跟唱,要注意以乐句为单位的相对完整性。) 5.学唱第二乐段:

(1)范唱第二乐段歌曲。

(2)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歌曲 →分句跟唱第二乐段曲调。(3)唱好第二乐段曲调 → 唱好第二乐段歌曲。 6.完整地唱全歌。

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 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教师用口风琴为学生伴奏。)

三、听辨练习

 这一听辨练习具体操作如下:

(1)学生看谱,听教师弹奏,每条各1~2次。

(2)合上课本,教师弹奏其中的一条1~2次,学生用手势回答(靠记忆听辨。)(3)看谱视唱各条曲调。

四、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

1.复习已学过的音符(按学过的顺序)。以“5”音为例:  5  四分音符 一拍  5 八分音符 半拍  5- 二分音符 二拍

 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 5全音符 四拍 2.归纳。

设问: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

 3.反馈设问:

(1)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2)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3)有没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分音符名称? 4.探究学习:

无(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 (1)你从上面归纳的图示中,能否得出一个单纯音符规律?  (2)休止符是怎样的规律?

四、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

本课的四首作品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2.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为他们表演小品,以表示我们的一片热情。

教学重点:从音乐中体会师生情谊,更理解身边的老师们更珍惜师生感情。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我爱米兰》

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 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

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深情的爱。) 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

(1)要求:从曲调的起伏中和歌词的比喻中体验这种深情的爱。 (2)讲解二重唱的形式(童声二重唱)。 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 (1)曲调起伏大,以

表示出学生在叙述中不平静的心情。

(2)歌词用米兰比作敬爱的老师,小小的黄花就是老师的品格。 (3)从身边老师的具体生动的事例中说明老师的崇高品格。

5.聆听《我爱米兰》,从认真聆听的神态中要表达出对敬爱老师深深的敬意。6.课后采访你熟悉的老师,听听他们的叙述。表演一个节目向老师问候、慰问。

三、作品分析 歌曲《飞来的花瓣》

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四、聆听《飞来的花瓣》

1.如果说本课的其它三首歌曲都是孩子们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一片敬意的话,那这首歌是广义的,是过去的学生寄来的赤诚的怀念写给老师的问候与答卷,是全社会的人们对老师的祝愿。

2.欣赏《飞来的花瓣》。

要求:首先明白歌名《飞来的花瓣》的含义;其次,明白歌词的主题思想。3.全班师生讨论题材与内容。

4.再欣赏《飞来的花瓣》。设问:

(1)歌曲的表演形式是独唱,重唱,齐唱?(2)歌曲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5.讨论为什么采用混声合唱的形式。

6.复听《飞来的花瓣》要求:从内容、形式进而感受并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7.完成课本上作业要求。

五、教师小结 教学反馈: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

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友谊花开万里香》

教学目标:1.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2.从聆听《小小白鸽》、《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3.从编创节奏组合,用

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

教学安排: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 

第一课时

课题: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聆听《小小白鸽》

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教学光碟,录音,钢琴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步骤:

一、聆听《小小白鸽》

《小小白鸽》这首歌曲,通过拟人化的小白鸽,寄寓了中国儿童对大自然、对和平、对祖国的热爱。歌曲采用三拍子。引子为一个独立的乐段,节奏宽松,旋律平稳,伴奏的舞曲节奏音型给歌曲增添了动感。

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

(通讯、传递信息、象征和平:……另外鸽子的本身羽毛、肉、粪便……都是宝。) 2.听赏《小小白鸽》。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3.再欣赏《小小白鸽》。设问:

(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 (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随录音轻轻哼唱。

(2)随音乐合着节奏翩翩起舞。(3)边聆听边画画,画和平鸽。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合着音乐轻轻击拍。

教师在观察学生的自由选择中,把表演较出色者组织起来。

6.表演《小小白鸽》。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

二、教材分析 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这是一首颂扬各国儿童团结、友谊、和平为题材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充满着热情。全曲为二段体结构。

三、表演《每人伸出一只手》

1.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设问: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2.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设问:“白色的手”是哪个洲的人种?

中国位于哪个洲?中国人的主要肤色是什么颜色?黑色的手又是指哪些国家的人?再听一次范唱。问题: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有什么变化?(3)演唱形式有几种? 4.学唱歌曲:

(1)上节课我们掌握了单纯音符、休止符的长短,但有歌谱中除单纯音符外,还有许多在音符右方带点的音符,那么这些音该唱多长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四年级学习。现在大家跟着我的教棒在曲谱上点的时间长短来唱。

(2)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音高与节奏,在大跳音程时可用手势提示唱准。当曲调掌握后,适时把歌词填上。

(3)用同样方法学唱Ⅱ.曲调。但开始速度不能用小快板,应放慢速度,当基本唱会后,逐步恢复原速。

(4)完整地唱全歌。

5.轮唱与齐唱。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处理轮唱与齐唱,以及两部分的不同情绪处理唱法。要尊重学生的二度创作。

6.按教材提示排练集体舞,也可重新设计表演。总之,要表演出热烈的气氛,以体现世界儿童大团结。

三、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

1.创作活动分两步进行:

(1)节奏编创:在每瓣花叶上填上编创已学过的二拍节奏型,然后把新编创的二拍节奏与花盆二拍节奏组合。(2)旋律编创:用

八个音按花叶与花盆组合成的节奏编自己的歌。说明:五瓣花叶与花盆组合,可组成五条节奏组合。在旋律创作时可以选其中一条或二条创作,当然五条全部创作更好。

2.花盆的节奏型也可让学生自己创作。总之,教材上的仅仅是一个样子,师生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也应该去发展、创新。例如不是二拍而是三拍、四拍。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课题:聆听《欢乐颂》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音乐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音乐知识

人声的分类 按性别和年龄,人声可分为女声、男声和童声。按音域和音色特点,女声和男声又各可分为高、中、低三种:

女高音——音域通常是—(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三类:抒情女高音,音色秀丽,优美抒情;花腔女高音,音域更高,音色清脆。灵活纤巧;戏剧女高音,音色较浓,宽厚壮实。

女中音(或称次女高音)——音域通常是a-(或),音色柔和丰满。

女低音——音域通常是f-(或),音色浑厚坚实。在合唱中,把女中音看作女低音。

男高音——音域通常是c-(或)。按其音色特点可细分为两类:抒情男高音、音色明亮抒情;戏剧男高音,音色强劲有力。

男中音——音域通常是G-(或),音色刚毅,雄壮有力。

男低音——音域通常是E-(或),音色深沉浑厚。

童声是指少年儿童尚未变声前的声音,音域通常是-,音色娇嫩,清脆纤细,较接近女声。

三、聆听《欢乐颂》

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谁能举出他的作品名称?

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欢乐颂的词取于诗人席勤的诗,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听《欢乐颂》。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 3.再听《欢乐颂》。

思考问题: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顺着他们出现的先后你能一一说出来吗? 4.复听《欢乐颂》。边听边一一板书领唱及各声部进入的声音类别名称。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四、表演《各国儿童心连心》

这是一首曲调短小精练、情绪欢快而又热烈的儿童歌曲。采用4/4拍,羽调式,全曲只有四句歌词,一段体结构。

1.每人伸出一只手这股力量是不可抵挡的,要把力量拧成一股,关键还是“心”要连在一起,这样,团结、友谊、欢乐、和平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2.欣赏范唱。

设问:这首《各国儿童心连心》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

(讨论时,有必要可分别放录音和复习《每人伸出一只手》)。 4.学唱歌曲:

(1)放录音,看歌谱,能唱的句子随录音哼唱曲调,不能唱的曲调听录音范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在歌谱间奏处按谱拍手。

(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 5.表演歌曲:

(1)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2)通过展示,评估选择一组伴奏。

(3)学生自由选择本课两首歌曲中的一首进行表演。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加工提高。6.单元小结: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教学反馈:

第九课 家乡美

教学内容: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乡下的阳光》

教学目标: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2.认识高音“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 ”到高音“ ”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学习《全都认识我》;聆听《乡下的阳乐》。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教材分析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聆听《乡下的阳光》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下。 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3.板书歌谱(至少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讨论问题:

(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乡下的阳光多透明”……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三、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学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目标:同上一、二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钢琴、歌曲录音 教学步骤:

一、基本部分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二、聆听乐曲: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听来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1)西北—粗犷、豪放。(2)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 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1)《乡下的阳光》。(2)《黄土高坡》。(3)《洞庭鱼米乡》。

二、教材分析: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2.聆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 设问:

(1)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由于歌曲的节奏旋法较难,拟用听唱法。)(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切忌一小节,或更小的一拍为单位进行教唱。)

(3)先歌词后曲调。先跟唱后听唱。适时穿插认识“ ”。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分句的范唱也要充满激情。(4)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转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三、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2.高音的音符“do”用“”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 ”,顺带进行。 4.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五、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心。

第六册音乐教案

陈媛

六、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这一活动在本单元第一课时就布臵,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教学反馈:

第三篇:第十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从中体验到音乐丰富的表现力,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通过表演、演唱《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感受歌曲借景抒情,节奏、节拍的不同变化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培养对音乐审美能力、对歌曲的演唱能力的创作手法。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 学 过程 :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随着春风暖暖的吹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到来。来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师生同做),享受一下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暖意。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描绘春天的词语呢?

2、师生交流。(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

二、学习歌曲《小鸟小鸟》

1、引入学习:“瞧,春天的小鸟小鸟也在歌唱了!”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交流体会。

4、学唱歌曲调:(1)老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2)先学唱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老师范唱——“边听边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复习6/8的指挥图式。

C、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划拍边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两小节)。D、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E、完整的演唱第一部分的曲调。(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部分)曲调。A、老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B、分声部学唱。

C、分声部练习,重点辅导低声部。(4)练习合唱

A、在老师指导下,两声部先唱好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两小节)。B、指导开头音的和声练习。

C、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5、学唱歌词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跃、活泼的情绪。(2)用“LA”唱全歌。

(3)填入歌词要唱的更有感情。

(4)指导演唱:注意指导合唱部分的和谐;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休止符。

6、表演歌曲: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老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复习《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有效聆听《致春天》,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鸟小鸟》

1、分声部演唱歌曲。

2、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欣赏《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导入: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3、初步聆听,想: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

4、复听: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表情或微小的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5、全曲完整地聆听,再次感受音乐的美妙。

三、完成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饿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象在图形谱上填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饿平静、期待、热烈。

四、学生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还有哪种天气现象?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它能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引入歌曲《春雨蒙蒙的下》,揭示课题。

二、学习歌曲《春雨蒙蒙的下》

1、听范唱——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2、交流体会——老师指导,练习模仿下雨声。

3、师声接唱: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部分。

4、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1)老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老师随即纠错。(5)用小快板的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5、学唱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2)理解歌词的含义(3)再次有感情地演唱。

三、表演歌曲。

四、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3、改写成 节奏,并唱一唱。

五、教师总结。

六、师生再见。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老师总结。

五、师生再见。

第二课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进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饿欢乐场景。

2、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教学内容:

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塞》《阿佤人民唱新歌》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2、学习切分音的音乐知识。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同学们给你们猜个谜语,听听下面一段音乐,考考你们的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饿乐队是中华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揭示并解释课题。

2、设问: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边寨”是什么地方?

3、聆听、熟悉各主题音调,要求学生在播放某一主题时就在课本的谱例上指出是第几主题,并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提取,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主题的序号。

5、师生讨论: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示各主题的舞蹈场面吗?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2)聆听全曲,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面。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以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拔几千米,世界屋瘠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公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二、学习歌曲。

(1)听范唱,初步感受音乐风格。

(2)复习6/8拍的指挥图式,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注意唱好连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我国的云南省地处西南,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大家比较熟悉的饿有彝族、傣族等。在云南的西盟等地居住着另一个少数民族——佤族,他们世代在那里狩猎、耕耘,他们的音乐与他们的风俗一样古朴、粗犷,请听《阿佤人民唱新歌》

二、欣赏乐曲

1、初步欣赏,感受乐曲风格。

2、学唱前6小节,思考:在曲调出现最多的音,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个音?

3、再次复听乐曲,在结束句时全体一起唱“江三木罗。”

4、反复聆听,学生可以即兴舞蹈,可以选择打击乐,可以拍手、跺脚随音乐拍击。总之形成一个载歌载舞的场面,犹如身临其境,以欢乐的情绪表现少数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幸福生活情景。

第四课时

一、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升起篝火围在火烫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的时光。这是侗族人民的风俗。你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二、欣赏《迷人的火塘》

1、听范唱,初步感受旋律。

2、老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切分节奏。

4、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唱第一、二乐句,并能流畅地唱好。

6、分声部演唱。

7、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8、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

2、作情景表演。

四、小结。

第三课 幻 想

教学目标:

1、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通过《天地在我心》、《小白船》、《水星》、《让幻想展翅飞翔》等作品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两首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唱好二声部合唱《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在立体的和声音响声中,体验、想象所获得的美感,并对两首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4、以《水星》、《宝莲灯》及两首歌曲为范例,开发式进行以“幻想“为内容的音响小品命题创作活动。教学内容:

聆听《天地在我心》《望月节》《水星—飞行使者》表演《小白船》《让幻想展翅飞翔》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一些神话故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聆听音乐,了解神奇的气氛是靠电子合成器的音响产生的。

3、学习演唱歌曲时气息的连贯。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

1、观看神话故事

2、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3、加入天文知识: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的行星。

二、学习歌曲《小白船》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月亮有关的歌曲。)听范唱,思考: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里都唱了什么?

2、节奏练习:X 0 0 | 0 XX X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1)老师范唱曲调,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2)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高、低声部的曲调

(2)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3)分声部展示学习成果。

(4)请个别高声部的学生与老师合作,让其他学生体会重唱的感觉。(5)老师指导两个声部的配合,尤其着重指导两个声部的和谐及气息的连贯。

(6)完整、优美流畅的唱好全曲。

5、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6、把歌词填入曲调中

7、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小白船》

二、聆听《天地在我心》

1、由电影故事导入,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老师归纳。

欣赏《天地在我心中》男声独唱。

2、思考:这首插曲是哪个角色在演唱?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演唱形式,其音色归属哪个声部?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

3、简单叙述在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

4、聆听《天地在我心》

(1)边听边展开联想与想象,说说听后感。

(2)熟悉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唱,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自己聆听的感受。

5、请学生自由学唱。

6、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三、欣赏《望月节》(1)聆听,设问:这段音乐在演唱形式上及情绪上与《天地在我心》有什么不同?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内容?在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的?

(2)聆听,老师提示:样仔细听伴奏,神奇的气氛是靠什么音响产生的?

(3)听后师生讨论:音乐神奇色彩产生的因素?(4)教师简单介绍电子合成器。

四、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什么是幻想?幻想是人们对未来远景的一种想象。大家来听《让幻想展翅飞翔》在唱什么?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讨论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及其演唱形式。

2、音程训练

3、学唱歌曲

(1)老师分别范唱二声部曲调。(2)学生分声部自学第一部分曲调。

(3)二声部合成,教师在鼓励学生自学成果的前提下,指出问题再次合成。

(4)填入歌词,加入幻想进一步唱好第一部分歌曲。(5)学习第二部分歌曲,并配合。(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1)分组讨论,采用什么形式表演歌曲?(2)分组展示。(3)评价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让幻想展翅飞翔》

二、欣赏《水星——飞行使者》

1、导入:太阳系有几颗行星?

2、欣赏乐曲第一主题,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你能描述一下你想到的情景吗?

3、揭题

4、再次欣赏歌曲的第一部分,自由讨论,说说你的想象。

5、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按乐曲的标题从第一部分的发展到第二部分听后,说说你想到的故事?

6、跟着伴奏哼唱乐曲第一、二部分主题,以加深对主题印象。

7、完整地聆听乐曲,听后分组讨论。(1)乐曲分几个部分?(2)你能编个故事讲一讲吗?

8、小组讨论:每人说说自己的故事。

9、每小组推选一位故事大王,讲“水星”的故事。

10、评价。

11、再次完整得欣赏。

三、教师小结。

第四课 四 季

教学目标: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缩影的一方面反映。

2、聆听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象,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

3、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教学内容:

聆听《四季歌》《秋收》表演《童心是小鸟》《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歌曲,体验欢乐情绪,进行曲式创作活动。

2、欣赏乐曲,体会音乐的变化,发展联想,提高三度创作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1、歌曲范唱,设问: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2、你怎样理解歌名?

3、听老师再次范唱,请你找出与第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说它们热闹系统与相似之处并唱一唱。

4、跟着老师的伴奏唱曲调。

5、把歌词按节奏朗读。

6、完整地演唱歌曲。

7、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象?

8、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演唱。

二、歌表演。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童心是小鸟》

二、欣赏《四季歌》

1、介绍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

2、初听有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3、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学生看谱跟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

4、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她记录下来。

5、再次聆听全曲

(1)全曲在音色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及形式吗?

(2)从力度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象。

6、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

三、总结。

第三课时

一、学习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学有伞,如果你是那位有伞的同学你回怎么做呢?

2、聆听范唱,思考:三位学生在大雨中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3、用2/4的指挥图式来感受前一部分的效率。

4、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前一部分旋律。

5、思考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在节奏上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音吗?

6、自己哼唱。

7、自由学唱够一部分旋律。

8、学唱歌曲

(1)完整地、欢快地唱好曲调。(2)朗读歌词,把歌词填入,试唱歌曲。(3)完整地唱好歌曲。

三、歌表演

1、思考:怎样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分小组讨论。

2、自由讨论

3、各组展示。

4、师生互评。

四、音乐活动

1、创作条件与要求:按书上以知道两个小节,要求用模仿重复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2、讲解范例,复习模仿方法要求。

第四课时

一、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

1、老师范唱

2、学生跟琴唱第一段歌词。

3、师生讨论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感受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形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形旋律有关系?

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主题A)

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比较。

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想象。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象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

5、小结。

第五课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二、《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作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人们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中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

2、充分体验歌曲的演唱情绪,准确的表现出来。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参加春游活动,在活动当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是什么场面?(生答略)哦!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是怎样去郊游的吗?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步感受《田野在召唤》旋律说说体验。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分别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的高、低声部。

二、练习两个声部的配合。

1、先配合前四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再配合后面的乐句,要求声音要统一。

三、音乐活动——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4、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四、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

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书记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绘的美景。

3、初听《我们的田野》

(1)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合唱与领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1)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2)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谱。(3)完成作业。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年儿童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第三课时

一、让学生聆听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导入:

1、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国家的歌曲?它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老师总结: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又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深受人们喜爱。

二、聆听歌曲范唱。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3、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4、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5、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6、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7、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8、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9、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五、表演歌曲。

第四课时

一、复习二声部歌曲《铃儿响叮当》

二、播放另一版本的《铃儿响叮当》让学生欣赏,感受与我们唱的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三、作品简介:这首儿童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四、欣赏乐曲:

1、聆听,你能听出改编成几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大家讨论。

3、再次聆听,看看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带分段请举手并用手势表示。

五、选择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六、创编故事情节。

七、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第六课 京 韵

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二、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

三、聆听《京腔》,表演《蝈蝈与蛐蛐》、《我们都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内容:

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1、充分体验京剧的博大精深。

2、运用了解的京剧唱腔来演唱歌曲。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了解戏曲知识: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它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二、欣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1、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知道《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选自其中的唱段。

2、初听,感受其韵味。

3、结合音乐,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

(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的。(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我们今天听的这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

4、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

5、再次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6、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录象,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

二、简单介绍“西皮流水”是什么意思?——西皮是腔、流水是板。

三、复听音乐:

1、全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

2、逐句学唱、体验。

3、老师知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眼”(弱拍)跟唱。

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跟唱。

5、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晋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四、在聆听了前两首现代京剧的基础上欣赏笛子演奏的《京调》

1、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1)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老师弹奏这两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哪一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饿曲调。

2、欣赏全曲:

全曲分为几个部分?如果第一主题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

3、复听全曲。

五、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初听歌曲《蝈蝈与蛐蛐》,感受旋律情绪。

二、再次聆听,思考: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 三学习歌曲:

1、学唱歌谱

2、按节奏读歌词

3、把歌词带入旋律当中学唱。

4、完整的演唱全曲。

四、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

五、布置作业: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

第四课时

一、播放奥运赛场上我们中国运动健儿的拼搏场面,让学生体会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二、聆听《我是中国人》,让学生听后说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

三、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跟随音乐手指点着“板”。

2、分句学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尽量做到“字正腔圆”。(3)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3、分组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四、召开戏曲演唱会。

五、布置作业:自制京剧脸谱

第七课 友 谊

教学目标:

1、师生情、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

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创编舞蹈动作。教学内容:

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欣赏乐曲创编舞蹈。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学生回答略)

二、初步感受音乐:

1、初听歌曲,想想歌曲唱了什么?(生答略)

2、复听,思考:这首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得比较多?你能试着拍一下吗?

三、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2、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1、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2、跟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3、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4、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5、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6、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7、老师随机指导。

10、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衬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4、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表演歌曲

1、按要求分组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叠加节奏、采用打击乐器、创编舞蹈等)

2、分组展示、3、评价

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

二、欣赏《我的朋友在哪里》

1、做“找朋友”的游戏导入(分组进行,播放《找朋友》音乐)

2、说说心情。

二、欣赏歌曲

1、初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师:你们听!下面这首歌曲也和找朋友有关,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演唱者的心情怎样?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试着哼唱。

三、表演歌曲

1、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讨论集体舞的形式。

2、请有舞蹈特长的同学示范舞步,全班跟跳。

3、在音乐声中,全班跳集体舞。

4、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四、创作活动: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并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哼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播放一小段有关山村教师与学生在一起生活、学习的录象,让学生观看后说说感想。

2、联系实际,说说我们现在与老师之间的感人事情。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简介歌曲: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插座了这首歌曲,以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再次聆听,让学生跟着旋律试唱歌谱。

4、老师边弹伴奏边示范演唱歌曲的高声部歌谱。

5、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找出比较难唱的乐句,大家共同解决或找同学帮忙。

6、着伴奏有感情的把高声部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

7、继续聆听歌曲,四人小组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8、请学生当老师,能干的先示范读,然后再帮助读得有困难的同学。

9、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告辞。

10、跟着音乐,把歌词带进旋律里演唱。

11、老师随机指导。

12、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高声部。

四、学习歌曲的二声部

1、听老师弹奏低声部旋律,学生哼唱。

2、学生跟录音学唱。

3、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演唱。

5、指导低声部的演唱。

五、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歌曲。

第四篇:小学音乐第十册小鸟小鸟教案

《小鸟,小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能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3、知识与技能目标: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教育。教学重点: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1、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2、演唱时注意1音到6音的六度音程的音准。教学过程:

一、导入: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着美好的世界。大自然中的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同学们会唱与鸟类有关的歌曲吗?(小燕子、杜鹃圆舞曲、布谷等相关歌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描述小鸟的歌曲,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探究新知

1、问: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小结:“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这首欢快的歌曲描绘了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树林里,鸟儿们自由飞翔、迎着朝阳歌唱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类渴望自由的心情。

3、再次聆听歌曲,小声跟着唱一唱,熟悉歌曲内容。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练习:6 /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排,x就是一拍)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xx|x o xx x x xx ||x o xx x x xx | 爱春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xx x xx | | x.x x x x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生跟琴完整地学唱歌曲。

4、加强歌曲第二段式合唱部分的练习,先唱熟低声部,再把高声部加进去。让学生会充分体会和感受合唱曲子的魅力。(根据时间而定,也可以作为第二课时学)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

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

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小结:第一段是跳跃、活泼、快乐的,第二段舒展、自由,小鸟在天空翱翔的感觉。

7、歌曲情绪处理: 演唱歌曲时把有休止符和力度记号得地方,表达出它们对歌曲、抒发情感所起的作用。

全曲可用 mp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

8、小组,男女生唱,检查孩子的掌握程度。

9、创编动作,更好地表达歌曲。

四、总结升华

启发学生爱护鸟类,保护动物,呵护生命;激发学生对动物、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感悟。全班同唱歌曲《小鸟小鸟》结束本课。

第五篇:小学五年级第十册音乐试题范文

小学五年级第十册音乐试题

一、写出下列符号

前倚音()后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波音()下波音()

二、填空题

1、民族打击乐器有------、-----、-----、-----、-----。

2、民族打击乐器有-----、-----、-----、-----、------、-----、------、--------、---------。

3、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它表示从-----开始,至--------处结束。

4、《黄河船夫曲》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歌曲具有鲜明的----------特点,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5、《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演唱形式是--------,---------作词,-------作曲。

6、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有--------------、---------------------、------------------------、----------------------、-----------------------------,------------------------。

三、连线题

童年管弦乐选自《海霞》组曲

荫中鸟笛子独奏刘管乐曲

雨花石电视剧《红红的雨花石》主题歌

牧歌无伴奏合唱 内蒙民歌渔歌巴乌、筝、笙三重奏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作者[苏]普罗科菲耶夫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

喜庆胜利唢呐独奏曲

花蛤蟆山东民歌

丰收锣鼓民乐合奏曲

四,唢呐、木鱼、云锣、萧、钹、笙、板鼓、梆子

以上乐器属于民族吹管乐器的是--------、--------、---------。

属于民族打击乐器的有-------、--------、--------、----------、---------。

五、《黄河大合唱》是--------作词,---------作曲,其中《黄河船夫曲》具有鲜明的----------特点,《保卫黄河》的演唱形式是----------。

六、识谱题

* 《我们多么幸福》的第一行谱子

l《真善美的小世界》的第一行谱子

l《凤阳花鼓》的第一行谱子

* 《花蛤蟆》的第一行谱子

七、创作题

下载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教案 第十册 音乐 每周两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

    新课标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 第一课 春 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

    您好!大自然--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课教案

    您好!大自然--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五教案 第 一时 教学内容 表演《田野在召唤》 聆听《我们的田野》1通过两首关于“田野”的合唱曲的学习,让学生从中体验对大自然的赞美这一主题......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十册教案(共5篇)

    第十册教案 第一课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水”、“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

    小学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教案 《螃蟹歌》教案设计 李官华铜学校 战秋艳 教学目标: 1、能用四川地方方言和诙谐、滑稽的情绪演唱四川民歌《螃蟹歌》,在积极参与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表演的乐趣。 2......

    小学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理发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较准确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理发师》,并进行表演。 2.通过音乐活动,结合歌曲内容,加入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节奏......

    小学音乐教案(大全)

    祁阳县 下马渡镇 云盘町完小 杨军收藏 3456248 1、老师你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走过老师的窗前》后,能说出歌曲所表现的情绪,能设计形体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2、能学会《老......

    小学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奥林匹克风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 2、了解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含义。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

    小学音乐 教案

    嘀哩嘀哩 一.导入: 1我先出一道谜语考考你们:”三人同日出,百花其争艳---打一个字(春)3-5分钟 在过程中可以提示.也可最后自己回答 (出示课件)是的春的春天到了,那你们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