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17: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

结题报告

作者: 丁素民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16-03-08 14:42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高项庄小学 丁素民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4D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扎实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数学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今社会,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上,都把数学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 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算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现状

1.教师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认识不到位

只重视学生的笔算能力,忽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在四则计算中,口算是基础,基础必须打好,学生笔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

2.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我们计算题批改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再订正。

3.教师对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教学上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觉得现在出现了高科技,能用电脑、计算器计算,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产生观念上的偏差,应让学生明算理、知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不重算理只重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5.学生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学生的计算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三、课题的界定及意义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因而提高计算能力的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计算能力,不断引导,逐渐积累、提高。

计算教学主要是指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是结合进行的。

小学生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还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

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哲学理论依据。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主要包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心理学理论依据。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材里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知识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他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吸收、同化新知识,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组成新旧知识统一的、新的认知结构。“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方法”由于重视了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不仅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3)现代教育学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主导的作用很重要。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否积极参加,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满足于把计算法则,公式讲清楚,而应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能力。

五、研究预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运算的基本算理,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2.完善计算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教学价值和效率。

3.通过研究寻求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4、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六、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

(1)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许多教师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计算、害怕计算。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2)实现算法多样化的研究。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实践,但在算化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则各不相同。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3)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在自己督促、辅导孩子的同时还聘请家教人员进行数学辅导。但是,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奥数”辅导,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七、研究方法

1、归纳——演绎法。将符合同一运算方法的题归类来进行教学。归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题的计算方法,归纳之后再用演绎法练习。

2、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多角度开展资料、信息的比较研究,了解掌握国内外研究成果、借鉴成功做法,吸取有关教训,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3、调查研究法。一是调查课题实施点的教情、学情及创新教育发展的可能性、使研究切合实际,具有可行性;二是调查学习提高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研究相关对策,使研究有的放矢、具有实效性;三是调查实验前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效应,使研究有根有据、具有科学性。

4、教育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应用教育经验总结法,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同时通过教学经验总结,学会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知识,分析所搜集材料和统计数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八、研究阶段

研究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课题酝酿研究及立项准备阶段;了解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5年8月,初步探索阶段;组建课题研究组,进行研究人员的学习,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总结反思阶段;课题资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参与本课题的人员均来自我校优秀一线教师,他们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课堂组织形式及学科教学模式有相当多的理解,对本课题的内容也有初步的认识与兴趣。相信他们能较好地配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次他们也经常撰写教学论文,经常开展教育教研工作,对课堂的行为模式与实践能大胆探讨,具有强烈的课题研究意识。

2.我校软件硬件设备先进,教师及学生都有云空间帐号,老师及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学习资源,街道中心校为学校购置电子白板,对我课题组开展研究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征订了各类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期刊,这些都是本课题的资源。学校对本课题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在问题决策的资源上也有足够保证。本课题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有设置会议与交流学习活动,时间上能够得到保证。

十、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小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报告。

3、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经验总结或论文。

4、相关附件,如 优秀教学设计、录像、照片、实物,教师自身学习的读书笔记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高项庄小学 丁素民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4D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自2013年3月立项以来,学校领导大力支持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也增强了对计算教学进行研究的信心,课题组成员以教学实践为基点,以课堂为实验阵地,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也收获了一些成果。具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在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的各自不同的见解。我针对我班数学成绩低的学生的两年来的试卷分析、总结,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20%至25%之间。所以这些学生在计算方面丢分很严重,并且这些学生平时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因此,我决定开展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二、研究的的过程和措施

(一)积极学习,形成不竭的研究动力。课题组常组织课题组成员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本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著名教育专家的相关理论、经验总结》及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方面的相关经验文章,或他人在计算教学方面已经研究出的成果;以《小学数学教学》杂志、小学数学教学网为平台关注数学课改的方向与动态。每学期,我们都收集教师实验经验总结材料,装订成册,并在课题组会上介绍、交流。让课题组教师学习到更贴近教学实际的有用的东西。另外,学校经常派出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学习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借助外出的学习与提高带动已有经验的更新与升华,形成课题研究不竭的动力。

(二)开展学生、教师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全面地、有目的地了解学生实际的计算能力水平和如何进行计算,3月份,我校对一至四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测试。本次调查、测试卷由学校各级科组长调查、测试,然后由课题组成员作各类情况分析。我们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发现学生的计算状况不容乐观,正确率偏低、计算速度慢是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分析原因,觉得主要是学生认为计算内容简单,对计算课不重视,课堂上简单应付,计算习惯比较差,另外,老师在练习设计上花功夫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综合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个行之有效的对策: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首先从书写开始,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想明白算理,然后再算,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习惯。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习惯才能逐步形成。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书写工整,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经常这样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真正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2、重视计算教学,促使学生明白算理。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我们要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地掌握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3、加强计算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水平。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积极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功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增强练习的游戏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寓学于乐。

(1)加强口算、听算、估算训练。今学期起无论哪个年级都严格按本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做到天天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程度,每人准备一个听、口算本,每天在课前用3分钟进行听算或口算训练,这样,即训练学生听力,又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加强课堂练习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计算方法,掌握计算法则,而且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力求在课堂上多练,完成课堂作业,特别是对学生在计算中易出现的失误应及时指导。

(3)练习的形式多样化。教学时要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小游戏;此外,学生的小组比赛,自编计算题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4)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虽然我们反对教师一味地把一些计算技巧塞给学生,但是仍然认为学生有必要适当了解一些计算的技巧。

(三)以课堂主阵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

我们认为,课堂既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收获智慧,获得提高的平台。课题组积极立足课堂阵地,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从开学第三周起,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每位数学教师都结合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教学实践和研究”开展级科组轮流试教活动,其中课题组教师还面向全校、镇执教一节课题研讨或公开课。在这次活动中每个教师都能结合教材进行的深入研究,认真上课,每一节课都能体现出赛课教师们的精心准备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同时落实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如莫舒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减法的性质》一课,莫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恰到好处的点拨、鼓励,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通过这样的教研活动,一方面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又提升了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以课堂这一鲜活的基地,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保障。

研讨活动后,课题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有关论文与反思,并上传到郁南教研在线参与全县的计算教学专题研讨。

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老师们都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努力追求计算教学课堂的高效率,积极探索计算教学的新路子。但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目前我们的计算课教学与理想状态还是存在着一定距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稍显薄弱,我们还需要在自己的努力和专家的指导下认真思考,主动实践,积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四)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积极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口算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参与计算,喜欢计算的热情,并使他们在计算方面获得成功感。

为了让学生喜欢计算,爱上数学。一、二、三年纪开展“口算小明星”、“口算小能手”的评比活动,四、五年级进行了计算“大比拼”的竞赛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期望实验教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关注他们在计算方面实际能力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得活,学得活,同时,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口算训练方式。

(五)规范过程管理,确保研究的正常开展。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权义务。课题组成员必须服从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的组织与安排,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按规定参加各项研究活动。

其次,利用好网络资源。课题组成员要及时将有关内容上传到共享文档上,与其他研究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共商研究事宜。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在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努力下,我校的计算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教师的观念有了新转变,教学方式有了新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学习了诸多经验,深入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积极探究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驾驭计算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简单地说就是一句话: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计算教学了!

2、学生的情感有了新变化,计算能力有了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措施与活动,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计算课不再是学生眼中的“简单早餐”,成了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大舞台,学生的计算能力正逐步地得到提高,有的学生正是从计算上找到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各类计算教学公开课、随堂课中,我们看到学生精神饱满,热情洋溢,有着一种从容的、自信的东西在闪烁。

3、数学教研有了新发展,科研成绩有了新突破。

在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一批教师迅速成长,王杰珍、李洁萍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机智日益凸显。同时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半年来,课题组教师已有多篇围绕计算教学的论文郁南教研在线发表或镇内交流。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不意识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能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书写格式方面,也同样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并且按照我提出的格式要求进行答题,因此,我班学生的作业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地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地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逆运算也就是与计算方法相反的运算,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所以能够有效地凸现计算过程中的疏漏,简言之就是采用逆运算,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检测出计算中的错误。因此,我班学生大部分都养成了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这样有效地使计算的正确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困惑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小专题课题研究领域里,面对现实的研究课题,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有行动的快乐,有实践的收获,有思考的喜悦,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

(一).因计算课时编排减少的原因,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

(二)当所上课内容,不是计算内容,这段时间计算练得很少,如果再将计算放在课堂上,占了上课时间,新课学生又学得不是很扎实,因为一节课,学生上课的精力保持最好是在前20分钟内。

(三)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这两块研究内容该如何具体地开展研究活动是我们下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五、下阶段研究计划及设想

下阶段,我们计划这样做:

(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关注全省计算教学的最新成果,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讨。

(二)我们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材教法,了解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与意图,做到更深层面的“心中有数”。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要深入课堂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每一次的课题研究活动都要认真总结和反思,并随时作出适当的调整,让教师研有所得,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要鼓励、组织课题组教师积极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及时投稿,争取进一步扩大课题影响。

(五)要加强家校联系,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助机制。

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予以阶段性指导,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使我们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得到最大的收益!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高项庄小学 丁素民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44D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各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计算学习内容,其计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次课题研究为了提高学生计算速度与准确性,发展学生运算能力,丰富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通过对全校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的检测和调查,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现在学生特别是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把这些都归咎于学生的粗心、马虎,但通过我们的长期观察,情况其实并非如此简单,孩子在计算上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待于我们的研究和探索。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提出了“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的作用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各个领域都有巨大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收益的事情。计算的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作用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具有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过程。在数与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要阐明它的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我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算法和算理不明。经调查,有7%左右的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而造成的,平时的计算主要靠反复的、机械的题海训练积累的经验进行的。

(2)轻视口算和估算。

虽然许多教师知道口算的重要性,但是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调查显示:只有57%的教师(低年级教师占多数)一如既往地进行口算训练,但部分教师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调查中有些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甚至有部分教师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调查显示:有71% 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估算的教学。甚至有几位教师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要求学生不是“估着算”而“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我们的学生也常常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用精确计算来代替估算。

(3)缺乏兴趣,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发现,尽管班情、学情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普遍不高,而且随着年级越高兴趣就越低。没有好的兴趣也没有好的习惯。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首次感知知识时,进入大脑的信息可以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能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是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2/7+3/7= 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而算理是2个1/7加上3个1/7等于5个1/7。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教学理念的片面认识,出现了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这值得我们的反思。因此,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

(2)加强学生对口算和估算的训练

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关注学生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4)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混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或进行对比练习外,还应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计算 5.68-1.56+1.44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原式=5.68-3=2.68”,这是由于“1.56+1.44=3”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使学生忽略了运算的顺序造成错误。又如计算(2.4-1.2÷0.5)×4.6+1.8时,有部分学生就以部分代替整体,误认为小括号内等于0,得数就等于0。一般来说,学生初次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那些形近而易混易错的试题,可采取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B、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C、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成果

经课题研究,运用以上措施方法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的效果:

(1)学生对于计算题的兴趣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逐步改善了数学教学的模式,坚持计算天天练,充分利用教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学生的计算能力在逐步增强。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已达到90%。

(3)学生计算能力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学生计算能力提高了,数学成绩也就随着提高了。

七、困惑与思考

1.如何正确把握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衔接点

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主旨是为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思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算法优化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我从众多的案例中和研讨课堂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往往以下问题:一是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不能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即只重视多样化,而不注重算法优化。如何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还是我今后应该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2.进一步认识口算和估算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视口算与估算训练,经常给学生提供口算与估算的机会和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学生反馈信息可知:学生估算意识的激发一是有赖于教师的“提示”,二是有赖于反复的强调和训练。另外,在非实验班老师不作要求的时候,学生口算与估算的自觉性有待于加强,由此可见,口算与估算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生口算与估算应用意识与应用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持之以恒,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念,在非实验班进行推广。并从低年级开始,不能局现于中高年级和实验班。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方案中的几项工作外,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篇:计算能力提高结题报告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王楼小学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课题于2017年3月。正式填表儿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就正式开始进行调查研究,2017年4月被正式立项。该课题分工明确,研究深入,不仅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起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课题研究成果显著。

通过研究后的反思、归纳、整理,总结出来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方法途径。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总结出的结论,提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方法途径应用于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实践研究,教师的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掘、灵活运用教材;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情景,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发挥评价的作用等方式有目的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习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研究中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本次研究增强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全面实施。

为了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语文课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课件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开放活动空间,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研究成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得到了有效培养。课题组成员善于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习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按照研究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总结,大家互相交流探究,上了多节优质公开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资料。

3、增强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新课改的全面实施。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王楼小学

首先,探讨能令学生对各学科感兴趣的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发掘教材的美 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学生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解读教材,充分发掘出教材的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带来的情感、语言、人文、交际等方面的怡悦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处理教材 传统教法都是谈论如何教好教科书,不是谈“用好”“用活”教科书、为教学服务,这是教学中的一大误区。教科书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非常重要。创设自主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的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阵地。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对学习中的疑点不是马上解答,而是引而不发,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读书去解疑,这就能够形成学生“愤悱”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信心。

(3)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情景教学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运用讲述生动的故事,形式多样的表演等直观手段与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形神兼备地再现了教材中所描绘的美的情景,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利用图画、电视录像、投影、实物、课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例如语文课第一册《识字3》教学内容是公园里一些景物的名称和一些游乐设施的名称,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一座美丽的公园,到处是绿树红花,一座弯弯的小桥,桥下河水缓缓地流着,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着,有的坐小火车,有的滑滑梯,有的荡小船等。课本上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学生被吸引住了,立刻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字的学习中。利用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以故事导入新课更为吸引学生,引发他们学习的极大乐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表演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都是让学生表演的好材料。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们成了热情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中,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很快地理解。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强调的作用。只要选取的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尤其是在整个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节的发展上二者和谐、协调,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便能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媒体情境。如:教学《九寨沟》时,用课件设计了几幅优美的九寨沟图片,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带领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使学生身临其境地领悟人间仙境,再配上音乐和朗诵,学生被这美景陶醉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情境教学中的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掌握、理解,从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生。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使整个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锻炼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情境的生动、形象、有趣,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意志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提供展示机会,使学生找到自我学习的乐趣。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越大,他们越学得兴趣盎然。大多数同学表示,这些形式能让他们自由发挥,有吸引力。由此可见,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感人,人物鲜明,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如果能让学生走上讲台,分角色体验人物情感,把握分寸,再现作品内容,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如《三顾茅庐》等篇目,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后演起来。但学生的理解、表演很有可能是稚嫩的,让学生在表演之后进行“导演式”的相互评价,哪些地方演得不合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此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怎样才能演得更好”充分发挥想像,然后,集众人所长,再进行汇报式的表演,这种“二度表演”就是一种学习过程的生动展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方式很多,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的信息,可以用“小灵通告诉你”的形式进行信息共享;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用“考考小博士”的形式搭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由学生质疑,学生答题,教师提示。教师要把握课堂机智,还可从教材的“留白点”、“延伸点”去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展示的机会吧,课堂将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首先,要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保护其自尊心、因材施教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性评价,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就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1)艺术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教师评价的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励评价,唤起成就感 以习作教学为例: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唤起学生的“成就感”。一找“亮点”。评价可分三步进行:生自评——生互评——师评。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的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句子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一是找自己“亮点”,就是让习作者把自己满意的地方找出来。二是找他人“亮点”,就是边欣赏他人习作,边把自己的赏识点找出来。找自己“亮点”用铅笔画波浪线,找他人“亮点”用蓝圆珠笔画波浪线,教师批改时对精彩的地方画红色波浪线。学生为了让自己、同学、老师能找到习作中的“亮点”,在习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认真、投入。同时,学生站在欣赏的角度阅读,带着浓厚的兴趣寻找,抓住独特的亮点标画,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方式。二评“亮点”。对于习作者和欣赏者来说,不仅想寻找到“亮点”,还想知道“亮”在何处。因此,一是让欣赏者边欣赏,边在标出的“亮点”处写上肯定的评价,如“开头既点题又引出下文,妙!”“这几句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比喻生动。”“从这儿可看出你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有道理!”二是随文肯定后,再从整体着眼,肯定全文“亮点”,如“能抓住身边的琐事以小见大地叙述,说明你是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文章选材新。”这样的评价,既肯定了习作者的长处,又使评价者本身得到潜意识的启发;既尊重习作者的个体体验,又展示了欣赏者的独特感受,从而鼓励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培养求异思维及审美、鉴赏、创新精神。三是夸“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最希望得到的是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笔者在作文评讲课上组织学生夸习作中的“亮点”。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诵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这样你读我的“亮点”,我读他的“亮点”,你有三处“亮点”,我有五处“亮点”,人人都有“亮点”,篇篇都有“亮点”。“亮点”少的同学暗下决心下次迎头赶上,“亮点”多的同学还想更上一层楼。

第三、开放活动空间,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新课程特别强调社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可以为教育所利用和借鉴。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大有裨益。(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多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玩当中不知不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诵读兴趣。(2)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外活动。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要想数学学科能学得优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阶段:笔算加减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最多不超过四步;分数四则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根据需要,把“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这三个层次。20以内加减法及表内乘除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分数四则笔算要求比较熟练,乘数、除数是三位的乘除法,以及有关的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会计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是正确的,可惜计算却错了。分析学生计算错题的原因发现根底却是低年级教学应该扎实掌握的两位数或三位数加减乘除法的错误。因此最基础的还是从口算入手。

一、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我们几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中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数学自习课,二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0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高年级加强百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二、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993×8应等于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接近1000,用1000×8等于8000,993小于1000,积小于80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所以学生本学期计算的正确率都有了提高。

在除法中熟练判定商是几位数,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三、加强笔算练习,千万细心。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2.计算加减法,数位要对齐。

3.加法进位别忘记,退位减法要仔细,加“0”减“0”别大意。4.乘法口诀要记清,乘积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练,乘积相加莫小看并慎重处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心余数别错了,试商、调商有规律,商数是几记清晰,商后乘、减要准确。

6.字迹要清楚,书写要整齐。注意!计算结果要填对

在中、高年级的笔算练习中,通过老师对以上几点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进步也是很大的。后进生宋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在计算这一关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考试中计算部分的分数基本都能够拿到。

四、进一步加强数的意识培养。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和关系有所了解,对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义务教材在培养学生数的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加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可以通过丰富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有意识地从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

计算能力不仅仅指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计算,以及计算得正确和迅速。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至少它还包含对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计算形式,它还应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计算水平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今天,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去认真做的事,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技巧这四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开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中卫九小 三、四年级数学组

课题名称: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官小华

组 员:马霞 李秀红 白慧云

所在单位:中卫市第九小学(三、四年级数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高算法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

2、课堂上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计算训练方法等策略。

3、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4、加强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研究现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2、问卷调查法。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计算课堂中态度与思维方面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状况,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前后对比法。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的学生进行测验,从中发现这个班的计算水平,研究结束时再次对实验学生进行测验,在对比中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数学组推广。

4、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围绕研究课题,结合研究实践,积极进行经验总结,及时将教学实践上升为经验理论,并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经验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步骤:

1、申报阶段(2015年3月)

根据本校教育教学情况选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15年3月—4月)

加强理论学习,开展调查研究,进行初步探索,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围绕新课程理念和数学计算教学的理论,组织开展学习,丰富实验教师的知识贮备;实验教师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调查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课题实施方案,为开展研究作好准备。

3、实施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1月)

(1)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4)课题开题,完善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将方案与全校数学教师交流,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并将较为成熟的方法在全校推广。

4、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准备验收。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实验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相关教学论文。

3、《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结题报告。

4、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5、整理相关资料。

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1、官小华:负责撰写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记录研究成果。

2、马 霞:负责照片和调查性资料的收集。

3、李秀红:协助马霞整理过程性资料、整理好研究成果。

4、白慧云:准备上好《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专题研究》的汇报课。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专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2015学 第二学期

中卫市第九小学 三、四年级数学组

第五篇:《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 题 报 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因为学生“计算错误”而困惑。题做了不少,错误率却居高不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我想到提出《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的运算要求: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探知和理解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进行一些简单运算,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

2、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

结 题 报 告

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不会有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对象 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2.个案分析法 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3.经验总结法 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完成课题研究,力求达到研究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将研究内容与方法分为4大块: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

结 题 报 告

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培养坚强的意志。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贻害无穷。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

结 题 报 告

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4、教给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六、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1.学生对数学计算题的兴趣提高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计算题的形式及评改制度的一系列尝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2、学生有了坚强的意志,学习主动性增强。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使同学们快乐学习,自主学

结 题 报 告

习,同时逐步养成了他们探索、分析问题以及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师生之间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3、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4.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研究的计算设计方式摆脱了 “一刀切”的现状,同时使“分层作业”存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获得了解决。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全面的发展,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 “马儿少吃草,又能让马儿吃得好”——这种减负增效的作业模式,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家长的肯定。

经对参加实验的学生及家长抽样问卷调查(98名):数学作业的负担认为比以前显著减轻的占37.8%,较减轻的占58.5%,没减轻的占3.7%。

5.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了

结 题 报 告

通过试验,学生的成绩发生了变化,优秀学生的人数和合格人数在上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感受到计算练习的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及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中期,结题报告(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