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繁琐的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新课标》指出:“简便算法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运算速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简便运算思路灵活性的学习,正确理解简便运算的含义,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空间得到更好的发展。”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她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都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2.课题的提出
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最基本的框架,那么“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孩子对简便计算掌握的不好,作业错误较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审题不清,抄错、算错、马虎、粗心;运算律、定律不能熟练应用,更不能灵活应用,速度慢,有时甚至会乱用定律等现象,对今后的深入学习非常不利。
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旨在针对小学生在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实际现状,研究造成计算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找到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简便计算的易错点,提高简便计算的准确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简便意识及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二、概念界定
1.什么是“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指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笔算的能力。计算能力既不能离开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孤立存在,也不能离开其他能力而独立发展,它是运算能力和记忆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联想能力、表述能力等互相渗透的,它也和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能力相互支持。2.什么是“简便计算”?简便计算是四则运算中一种特殊的运算方式,运用“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快速算出结果的运算。
三、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型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之后,正是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化对算理的理解,在练习中逐步获得简便的算法。2.新课程理论。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即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简便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的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内容
1.4~6年级简便计算教学中的易错点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归类教学研究。通过试卷作业分析、课堂反馈,了解、分析影响小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单元知识做错题的因素,做好相关记录,分类归纳简便计算的一般题型。2.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方法或策略的研究。(1)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的研究。(2)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3)学生自觉形成简算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述,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2.调查研究法:运用问卷的方式,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给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之形成对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实验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4.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解剖,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探索提高学生简便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
5.经验总结法:结合课题研究的情况,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实践材料进行总结,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加强课题成果的提炼和推广。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诊断性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6年12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课题进行前期调查,形成课题研究计划,确立总体思路、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收集相关数学简便计算方面的材料。第二阶段(探索性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0月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题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第三阶段(成果物化结题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撰写相关论文、研究报告、对研究成果汇集成册。邀请有关专家对成果进行鉴定,总结经验,进行成果推广。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申报书、课题实施方案、课题计划与总结、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结题报告。2.教师成果集:教师的论文、案例、反思集等;简便计算训练汇编集等多种校本课程。
3.学生成果集:包括学生数学日记集、数学小报集、简便计算错误资源集。
九、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室为指导的课题领导小组,组成了由教科室主任为课题负责人,近十名数学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团队。他们中有的参与了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有的主持过自己的市级课题,并且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与教学实践能力。
1.相关管理制度和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严格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专门的科研经费支持。
2.时间的保证。每两周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开展学期课题研究展评汇报,为课题组开展研究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确保了研讨的次数和时间。
3.研究能力的保证。整个课题组成员,都有很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年轻有活力,好学爱专研。同时学校不仅优先考虑让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学习,还会定期聘请课题研究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
4.考核评价的保证。学校对每一位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都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在优秀教研组评选,个人评优、年度考核方面均有一定的体现。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要想数学学科能学得优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阶段:笔算加减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最多不超过四步;分数四则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根据需要,把“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这三个层次。20以内加减法及表内乘除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分数四则笔算要求比较熟练,乘数、除数是三位的乘除法,以及有关的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会计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是正确的,可惜计算却错了。分析学生计算错题的原因发现根底却是低年级教学应该扎实掌握的两位数或三位数加减乘除法的错误。因此最基础的还是从口算入手。
一、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我们几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中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数学自习课,二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0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高年级加强百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二、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993×8应等于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接近1000,用1000×8等于8000,993小于1000,积小于80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所以学生本学期计算的正确率都有了提高。
在除法中熟练判定商是几位数,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三、加强笔算练习,千万细心。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2.计算加减法,数位要对齐。
3.加法进位别忘记,退位减法要仔细,加“0”减“0”别大意。4.乘法口诀要记清,乘积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练,乘积相加莫小看并慎重处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心余数别错了,试商、调商有规律,商数是几记清晰,商后乘、减要准确。
6.字迹要清楚,书写要整齐。注意!计算结果要填对
在中、高年级的笔算练习中,通过老师对以上几点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进步也是很大的。后进生宋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在计算这一关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考试中计算部分的分数基本都能够拿到。
四、进一步加强数的意识培养。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和关系有所了解,对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义务教材在培养学生数的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加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可以通过丰富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有意识地从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
计算能力不仅仅指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计算,以及计算得正确和迅速。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至少它还包含对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计算形式,它还应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计算水平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今天,我们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去认真做的事,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技巧这四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低,与一群女的学生相比有下滑趋势。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计算题。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什么数学概念,运用什么定律,运用什么性质,运用什么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计算题做错,并不是真的不会算,而是由于运算定律或运算法则没有弄清,导致计算出错。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学生的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如学生在计算125╳88=125╳(80+8)=125╳80+125=10000+125=10125,这部分学生知道这道题能够用简便方法计算,但在计算时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错而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错误。试想,我们的老师在教乘法分配律时,如果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质、知道该定律是把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变为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的和,学生在计算时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了。
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已经非常丰富了,因此在教学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学会整理已经学的基础知识,做题时才能灵活运用。
二、激起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并不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算理,也不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我认为要养成以下几个习惯。
(一)看清题
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粗心大意有时会把数看错,534看成5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有时会把括号的位置看错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二)写规范
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教师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三)算仔细
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再正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查认真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能力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是,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和验算,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另外也可通过恰当的时机让检查出错误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总之,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应不断总结,不断运用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计算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性。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蒲峪九年制学校
张
俊
民(2012.5)
第四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_文档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中心小学
谢林华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阶段学好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造成的。针对以上情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规范学生的书写,培养学生认真做题的习惯
在让学生自我分析错题原因时,比较常犯的错误有“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等。这就要求做题时必须静下心来,先把数字书写规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有审清运算顺序就简便运算。如 3⋅5×5÷3⋅5×5,学生错误地算成(3⋅5×5)÷(3⋅5×5);7.26×3.05写成7.26×3.5来计算;有些题学生在打草稿时,不注意书写,导致自己都看不清楚出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细心计算。同时教师要做好典范,在板书时要规范认真,使学生养成书写规范、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避免错写、漏写数字或运算符号的情况,从而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评价学生作业时,把学生的书写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书写认真的得到表扬鼓励;书写潦草的及时进行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得到重视。
二、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任何一道笔算或四则混合运算题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题合成的,口算的正确、迅速与否直接关系到计算能力的提高,设计口算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简便运算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加强基本口算,扎实口算基础。第一学段主要以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为基础。
2、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如游戏、竞赛、抢答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扑克牌等形式;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
3、注意探索规律,提高口算速度。在第二学段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较多,这时应注重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或对式题的变形能力以及数学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在训练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讲究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扎扎实实,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4、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贵在坚持。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和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理解和牢固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即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指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内容。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还有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要有个度,不能只要量不讲质,搞题海战术,就会适得其反。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如:()+()-()+()=0。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检查,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习惯 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还要重视估算。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运算”,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与否,运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对计算的结果做预先定位,快速地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通过计算前的估算和计算后的检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可以让学生看计算结果的末一位,如个位是3和8,结果的个位相加就肯定是1,相乘就一定是4,如13×26积不可能是两位数等等。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一些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注重对学生的针对性训练,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白马小学传文武
人们在大量的实际计算中总结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应用简便计算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既可以提高速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已在这方面的看法。.一、熟记常用数据
计算中的常用数据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4×5=120,75×4=300,3/4=0.75=75%,1÷8=0.125=12.5%等等.二、利用和、差变化规律进行简算
例如:267+199367-296
=267+200-1=367-300+4
=466=67+4
=71
三、利用积、商变化规律进行简算
例如:48×25
=(48÷4)×(25×4)2700÷125
=12×100=(2700×8)÷(125×8)
=1200=21600÷1000
=21.6
四、改变运算顺序进行简算
例如:623-(400-277)125×9×8
=623+277-400=125×8×9
=900-400= 1000×9
=500=9000
五、分解某个数进行简算
例如:125×32
=125×(8×4)76×99
=1000×4=76×(100-1)
=4000=76×100-76×1
=7524
六、利用“奏整法”进行简算
例如:560×125
=560×(1000÷8)
=560×1000÷8
=70000
总之,熟记常用数字,利用数目特征和运算关系,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进行简便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因此,老师要为学生灵活地、综合地利用数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创造条件,要巧设练习题,激发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