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开课教学设计马丽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公开课教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马丽娜
五(1)班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 6 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 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 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方法:多媒体 电教法 合作交流 朗读法 引导释义
小组讨论 达成目标
教学环节: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 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了。(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 6 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学生快速度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的谁 的什么梦想”读通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 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1)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1)瑞恩为攒够 70 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 个饼干盒里。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学生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 路”文章的主人翁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体会重点词语,感悟文章的写法。
拓展学习巩固训练检测反馈 作者按照()顺序和()的()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二是(),三是()。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瑞恩的(),瑞恩的()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 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 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 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再次朗读第四段,感悟梦想的力量,想想瑞恩和他 的父母为什么激动?为什么幸福的流泪?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通过记叙 6 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 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小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 的善良、执著和金子般美好的童心。同时,也使我们 学生倾听思考结明白: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 无穷的动力,甚至创造奇迹,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完成本课的生字 熟读课文 瑞恩 挖井(喝上干净水)自己挣、得到帮助 梦想+行动=现实 水泵 挖井 钻井机 70元 200元非洲孩子力量 “瑞恩的井”基金会 30。
第二篇:马丽娜帮扶总结
帮扶中,我嗅到了花香
我是蔡邓初中马丽娜。我帮扶的是九年级学生樊雪妮。樊雪妮,女,蔡邓一组人,家里有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她,姐姐在桥山中学上高中,雪妮的爸爸身体伴有残疾,妈妈患有精神残疾,全家收入仅靠二亩果园,家境非常困难,但雪妮在我校一直表现比较优秀,不仅学习情况比较好,而且思想也比较上进,性格活泼可爱,非常惹人爱。但由于雪妮智力一般和学习方法的不当,虽然一直很刻苦、努力,但学习成绩却一直和她的付出不成正比,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对雪妮全面了解后,我和雪妮是这样结对帮扶的:
一. 经济和物质方面帮扶
在多次家访中,我对雪妮的家庭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知道了雪妮家境不好,生活比较困难。因此,我多次给予经济和物质帮助,曾以50元形式多次帮扶,比如中考时,天气也热,为了帮孩子降温,买必需品呢,给孩子加油鼓劲,好好考试,我给予孩子50元,让孩子全身心考试。物质上,开学伊始,我买了书包、笔袋给雪妮送到家中,希望雪妮能高高兴兴、开开心心来学习;也曾给雪妮买裙子,保暖裤,课外书和暖手宝等。看到雪妮穿着我买的衣服,我的心里比自己穿着新衣服还开心;冬天,发现雪妮的手指头冻得有些发紫,我赶紧趁星期天到县城给雪妮买回来暖手宝送给她,记得当时孩子感激地,偷偷地擦起了眼泪。
现在回想起这些瞬间,真的很幸福也很开心,虽然这些经济和物质帮扶对我们来说,不是多大的开销,但对雪妮来说,却很珍贵;虽然这些经济和物质帮扶对雪妮来说是杯水车薪,但却暖了雪妮全家人的心。
二. 心理和学业技能帮扶
我对雪妮比较的这些了解,不仅源于多次家访,还在于雪妮是我班的学生。因此,在心理和学业上与雪妮的交流、沟通次数已经记不清楚了。比如,雪妮学习踏实、认真,也很努力,但每次考试下来的成绩却与她的付出不相称。于是,我经常利用晚自习后,让雪妮来我房间或我到教室,去查看她所有的作业,询问当天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再根据她的情况,及时讲解和分析;雪妮也很好学,每次交流过程中,她总是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或难题,让我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坚持下去,在雪妮跟前我感觉到了需要感。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坚持着,雪妮中考成绩真的令我很意外,从我认识雪妮以来,从没有超越过我们班蒙佳丽,从没有当过第一,但中考她做到了,她真的成为了我校第一,最终以412分考进了第三高级中学。
虽然,现在雪妮以顺利在三中就读了,但我们的师生情谊和联系,并没有因为距离而疏远。雪妮放假会经常回来看我,我们还经常通过QQ和微信联系,我们不仅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而且还是一对好“老师”,从她身上我看到了正能量,看到了永不服输的倔强,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对我现在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帮助很大。所以,我在帮扶中切身“闻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篇:课改培训心得(马丽娜)
还“高效课堂”真面目
——课改培训心得
靖边职教中心语文组马丽娜
今年,学校全面实行高效课堂模式,大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儿下手,不知如何实施,在试行过程中,教师们苦不堪言,整个课堂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法有效控制,也有人戏称为“搞笑课堂”。原因在于大家都误认为好课堂就是“闹”字,无“闹”就无趣,无“闹”就不成型。导致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老师们在设计上花尽心思,目的是让学生感兴趣,凑热闹;听课人耳目一新,开怀大笑。可是,一节课后,细想想,这节课到底学生掌握了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可能只是笑笑而已。这次赴延安参加“课堂在行动——全国高效课堂改革教学模式、操作技巧及策略研讨会”之后,我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模式以及目的才有了正确而深刻地认知。真可谓“茅塞顿开”,下面是这次培训的一些收获:
一、课型要求
1、注重系统知识。
教师上课实实在在,能够落在“实处”,不搞形式主义。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华丽的语言,更没有做作的表情与动作,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实在”:教师“实在”地教方法,学生学得“实在”,也实实在在有所收获。
2、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督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真正地“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个先决条件:学生基础、学生态度、学生自觉性,否则无法实现“高效学习”。
二、课堂实施要求
1、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有针对性、明确性的学习
任务。
2、学生思考时不打扰学生。
3、学生合作探究时老师不将自己的观点施加于学生,只起督促、观察的作用。
4、不让其他的形式主义夺去宝贵的时间,如打分、点评等。
5、教师让学生展示时关注后进生,尽量让他们爬黑板,而让优 等生和中等生点评、质疑。
6、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参与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最后环节再次将方法借“当堂反馈或课堂检测”的形式加以掌握并熟练运用。
三、课堂实施原则
1、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
2、学生先教,老师后教。
3、对的教方法,错的教问题。
四、课堂评价
对“高效课堂”的评价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是否大部分学生参与。
2、教师是否以“文本知识”为主,适当拓展延伸。
3、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与方法。
当然了,“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课堂上的理念与模式。在我校实施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具体有:
其一,小组的建设。组员搭配从学科均衡、实力相当、有效帮助方面着手;建组形式不可盲目照搬“餐桌式”法,必须结合我校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小组长的选拔要有一定地依据,不可随意。
其二,过程评价。所有的改革都必然是坎坷的,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有所成就,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地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现在要做的绝不是照搬名校模式,而是要面对困难和问题,冷静思考,善于总结,终会找到适合我们学校的“高校课堂”模式。
第四篇:中国梦—— 马丽娜高二四班
中国梦,我的梦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是的,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经历坎坷依然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信心不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的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在爹妈投注无限希望目光注视下。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我的梦其实很简单,我的梦同样也是我家人的梦——考上大学。我不是官二代,更不是富二代,我只是爹妈普通的下一代,有人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考不上大学,你斗得赢富二代吗?斗得赢官二代吗?”是的,这话我信了。所以,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考取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这里指的是对社会啊。我一直相信只要通过自己努力,这个梦总会从我的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梦,这也同样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是中国千千万万个高中生的梦。千千万万个中学生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理由不实现啊!所以自己首先要有梦!
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孤感”是的,丰满是给有准备的人,孤感是留给没有进取的人。当你在课堂呼呼大睡,作业东拼西凑,上课迟到早退,你拿什么去丰满你的理想呢?当然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梦想并不是说说而已,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是很棒。但这个大大梦想要从现在小小的努力开始,自习早到10分钟,每天多记几个单词,课堂上多坚持专注几分钟。那么或许你就会收获到梦的甜蜜,以及梦的幸福。
也许,执着于我们自己的梦想久了,我们可能忘了梦想生长的土壤。也许,有的人认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得益于自己的奋斗,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并没有直接为自己做过什么。然而,百余年前的中国人不敢有梦,百余年后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梦,其间的差别就在于“中国梦” 当“中国梦”没有绽放,个人的梦又如何开花?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梦想生长的土壤,都深深植根于“中国梦”。我们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茁壮,我们才有了做自己的梦的自由。
其实“中国梦”与个人梦唇齿相依。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要大声宣言:勿忘昨天的苦难与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现实,是我们曾经满怀的梦想;雄关漫道真如铁,是对梦想的追求;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放飞我们的梦想,一起加油!我的梦,中国梦!
第五篇: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马丽杰
《燕子专列》教学设计
东丰县大阳中心小学
马丽杰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二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根据重点词语加深对理解课文的理解。
三、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能受到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题: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6课《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育方面:
1、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
2、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体会倒叙和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教材分析: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四、教学方法:本文浅显易懂,能容也有利于激发孩子们保护动物的意识。为了突出重点,我在教学中把读贯穿全文,采用了齐读、默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对课文有所感悟,并收到情感的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燕子专列》是一篇人文情味较浓的文章,因此本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体会人们保护动物的博大爱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一年春天,小燕子高高兴兴的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瑞士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演绎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人类的爱心。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领会写法
(一)感悟燕子面临的处境
1、大家都知道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秋去春来,年年如此,为什么今年的春天却要用专列送呢?它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二段
2、燕子遇到的麻烦是什么?
(1)学生朗读(示课件)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的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劳累,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2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那些词语最能说明燕子当时遇到的情况很糟糕?(濒临死亡)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抓关键词,组织交流
气温骤降:(1你怎么看气温骤降,能举个例子说说吗?(例如,气温一下子从20摄氏度降到0摄氏度等)
(2)师引导;什么准备都没有,气温一下子降下来,就叫—气温骤降,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这句话吗?(冷)同学们,当时当地的天气怎么样?气温到底有多冷呢(课件展示恶劣的天气)
长途跋涉:这也是导致燕子濒临死亡的原因,也用一个字概括(累)你从文中那里读到的累?(长途跋涉,非常疲劳)什么叫长途跋涉?课文中说燕子要从生答(南方)飞回(北方)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要飞多长的路吗?(出示地图)燕子是多么幸苦,多么累呀!我们一起读(词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导致燕子濒临死亡。除了“冷,累”外还有(饿)燕子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北方,当它们筋疲力尽需要食物补充体力的时候,迎接它们的却是—(饥寒交迫)
饥寒交迫就是-------(又饥又寒)读出又饥又寒
饥饿是因为--------(找不到食物,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寒冷是因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所以燕子----------(濒临死亡)
多么可怜的燕子啊!让我们再读读燕子遇到的麻烦。集体朗读这段课文,此时的燕子已经濒临死亡,只有一只两只吗?(成千上万)
此时此刻,你们还认为成千上万只燕子濒临死亡仅仅是遇到了麻烦吗?可以换成什么词?(不幸、灾难,危险。。。)板书
(二)感悟政府对燕子的关心爱护
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燕子是不幸的,然而我们的燕子又是幸运的,正当燕子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采取了什么措施?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一找。
1、(课件)于是,政府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
2、呼吁是什么意思?(号召、动员、鼓励。。。)
3、如果你是电视台播音员,你会怎样代表政府呼吁?想想要说清楚什么?(燕子遇到了什么麻烦?要求人们怎样做?送往哪里?)谁来试试,看看谁的呼吁能唤起大家的爱心? 生呼吁(师适当评价)
4、一个政府是管理一个地方大事的,瑞士政府花人力、物力、财力去救燕子,还用专列送它们,能做出这个决定真是太了不起了)我们通过朗读夸夸政府,读出政府的了不起吧!
(三)感悟居民对燕子的关爱之情 课件: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师:睁开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生答 读出这种感受来(生读)
播放风雪交加的视频。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视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生读)
2、师:是呀,风呼呼的刮,雪纷纷的下,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下,瑞士居民已让走出家门寻找燕子。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
是呀小燕子已经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图片)居民们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所以听到消息后----生接(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还有哪些词,让你体会到居民们的热情?(纷纷)说明走出家门的人----很多。可能会有哪些人?生答
我明白了,在这一大群人当中,可能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纷纷走出家门-----------冒着。。。
可能还有年轻人,他们更是冲在前面,冒着。。。。还可能有和你们一样年龄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冒着。。。
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
4、它们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寻找?(丛林,河边,树林,雪堆里。。)受冻的燕子会四处乱钻,这样的地方容易找吗?
师:是的,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就是这样不辞劳苦,艰难的到这么多的地方寻找,这就是------四处寻找。所以说有了居民的帮助,燕子是幸运的,如果你听到了这个消息,你会怎么做? 外面大雪纷纷的下着,可能刚走两步,你就变成了一个雪人,你还去吗? 那么听到消息你们也会纷纷走出家门,冒着。。。。
(四)感悟贝蒂对燕子的真情
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寻找燕子,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她救护燕子的行为更加令人感动。
1、(出示插图)你们看,图中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就是贝蒂,她身后是白茫茫的世界,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里,小贝蒂冒着严寒去寻找燕子,她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生答)
2、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贝蒂是怎样救护燕子的?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随机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件)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儿也不在乎。
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你能读出危险来吗?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你能读出时间久,救的燕子多吗?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读出冷吗?谁能读出一点也不在乎?
这么冷,贝蒂为什么一点也不在乎?因为她太在乎谁了? 出示:小贝蒂不在乎----------,只在乎---------!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片,看看她的动作,神情,想想她好像在说着什么?生答双手捧着小燕子,你们快活过来吧!。。
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你们看小贝蒂跪在雪地里,双手捧着小燕子,双眼注视着小燕子,嘴里呵着------暖气。她是多么珍爱手中的这个小生命啊!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谁来?
生读
师:多有爱心的孩子啊!生读
师:多勇敢的孩子啊
生读
师:这十几只燕子,她该跑多少地方呀 齐读
想象:如果你就是小贝蒂,请你讲诉一下你救助小燕子的经过。
(五)体会送别的感人场面
1、想象写话
2、揭示写法
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爱
师:爱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生齐读出示: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友情驶向远方。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此时此刻,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已经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向人类致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运的小燕子,你会感谢谁?又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想对贝蒂说---------我想对瑞士政府说--------
我想对居民们说-------我想对-------说----------音乐:《爱的奉献》中学生写话练习并朗读
小结;说的真好,小燕子有那么多感谢的话,可这一列爱心专列已经越走越远了,燕子载着小贝蒂纯真的友情,带着瑞士人民深厚的情谊,也带着人类对它们的无限关爱,驶向温暖的远方。
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段文字,再次出示课文首尾段。它们有什么关系?出示倒叙和首尾呼应的写法。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文讲到这,我想告诉大家燕子专列是发生在欧洲瑞士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了多少这样感人的爱心故事,在我国的江苏盐城也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叫徐秀娟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的时候,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有一天,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这个故事被写成了一首歌。(播放丹顶鹤的故事)
师;为了拯救动物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小动物,你是怎样关心他们的呢?(生答)
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出示: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师: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四、教师总结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教学设计上的特色是能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是抓住文本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且能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习作的指导,如倒叙的了解、衬托方法的渗透等;二是设计的几个环节均体现了“以文学文”的语文观。
本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颗爱心贯穿全文,就是要让孩子们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得博大爱心。因此课堂上我所设计的环节并不是很多,主要采取以读促情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目的。学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感受、领悟,从而上升到情感。当燕子遇到了麻烦,濒临死亡之际,孩子们读起来语调低沉,似乎被这恶劣的环境感染,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有孩子说:“这天气来得太突然,小燕子一点准备都没有,真是没有想到它们就要死了”。有的说:“小燕子能吃的昆虫都冻死了,它又冷又饿,再加上飞了那么长时间,真可怜啊!童心的善良由此可见一斑。此时,孩子们对燕子的爱蒙上了深深的同情。
难道眼看着燕子就这样死亡?紧接着我话锋一转,马上宣布了瑞士政府的决定,孩子们欢呼雀跃,看着他们的高兴劲,我迅速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政府决定好好读读,读后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出怎样代表瑞士政府去向人们呼吁,现场直播。孩子们有的当播音员,有的当电视主持人,热情洋溢且激动万分地向人们呼吁倡议:救助燕子吧!不同的话语表达了同样的心境,甚至于有的孩子并不是呼吁,而是告诉人们这世上如果没有了燕子,生态的平衡将会遭到破坏,害虫将无法消灭……此处充分的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课程理念,符合文本特点,此处的教学也将孩子们对燕子的爱上升到了环境保护的层次,真是一个突破,我分外高兴,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好。
随之而来的就是怎样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即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我主要来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来感受。孩子们从那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人们寻找燕子的焦急,体会到了人们不畏严寒的高尚品德,从小贝蒂在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中的寻找都深深体会到了瑞士人民对小小燕子的真挚热爱!此刻我并没有要求学生按着课文顺序来一段段读,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勿需我强加给他们什么样的感情,孩子们已经读得声情并茂,因为他们已被爱深深感动!
列车开动了,燕子要走了,带走的是一颗颗浓浓的爱心,留下的是人与动物的永恒友情,最后我留给孩子们的只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得救的燕子,你是什么心情,你会说什么?你还能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吗?”这正是这个感人故事所要呼吁的主题,孩子们悟出来了:人与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全文结束了,我的教学也接近了尾声,但所有的爱之曲已随着和谐之音奏响了,永久地留在孩子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