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基础素描教学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基础素描教学初探
绍兴市职教中心
成志勇
[内容摘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程改革谈了自己的观点和体会,重点就设计之灵魂——设计思维的培养如何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得到体现和落实,提出一些设想和措施。
[关键词] 课程改革 设计思维 创意素描
我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教学,和许多中职学校一样一直延续绘画类素描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的甚至还一味坚持着全因素素描一统天下的局面,注重描摹对象,大量写实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以描摹对象为能事,以画像物体为追求。近来也有不少人感于这种局面提出设计素描的概念,但更多的是停留在结构素描的层面上,而且往往偏重于素描技巧的训练,虽然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造型能力,但这种能力和技巧对一个设计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已习惯了重视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思维的训练,因为技法的传授比思维的开发和引导要容易得多而且能立竿见影。
我们培养的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必须包括富有个性的艺术设计思维、创造能力、知识人文素养、对世界的观察理解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其中的核心是设计思维,它应该是所有设计类课程开设首先要追求的目标。作为主要的基础课,素描课的教学中更应该非常重视和体现设计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设计思维教学方式的探讨和尝试应该成为设计课程(包括基础素描课程)教育者永远的任务。
针对我校设计类素描基础课教学的实际状况,我在任教班级的素描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些体会。
一、教学目标理念的坚定
“培养设计思维,提高创造能力”这个设计类素描基础教学的目标应该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共识。让素描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都能围绕着它而安排与展开吧。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这往往会成为我们进行教学探索的瓶颈和阻碍。它时时考验着我们的耐心,有时经常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这样的学生,使他们能安心坐下来画画,教会他们一种素描的技法已经相当不易了,你还奢望其他什么呢?不错,目前的状况也的确如此。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得想方设法的把开发设计思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而且一定要有信心,因为这是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的灵魂,放弃了它,相当于放弃了设计。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用
设计类素描基础课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和素养,特别要具有设计课程教学者的“专业风度”,时时有新的教学创意和设想,常常警惕别让教学成为一种习惯和定式。千万不要忘记你将会给这些对设计专业一无所知的学生留下深刻的“专业人”的印象,也就是对设计专业的第一印象。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与众不同,行事常常出人意料。我深信,教师源源不断教学创意将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最好钥匙。学生能从课堂上明显地觉察出与其它课程的差别,这正是我精心策划的。
探索、设计能令教者和学者都快乐兴奋的课堂是我不懈的追求。我会时时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认知、感受、揣摩、质疑、回味,让学生不顾一切的背弃被动接受,摆脱规矩的束缚,让学生相信在设计课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这个过程有些曲折,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消极和被动,习惯了“不犯错”的沉默,需要教师给他们制造许多“犯错”的机会,有时甚至得“引诱”他们,逐渐使他们放松警惕,敢于甚至醉心于冒险“犯错”,这正是学生开始要说自己话、发表自己见解的时候。我觉得教师有时故意犯一些错误是个较好的办法,能给学生一种平等的错觉,这种时候他们往往会撕去伪装,“落入圈套”。给他们营造自由气氛,让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所。我在阶段训练中总是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开始学生也许无话可说也许粗陋浅薄。但是慢慢地,我能觉察到学生的思维触角正在逐渐地舒展,人文精神也在心中悄悄萌芽了。
三、课程内容的精心安排
课程内容是教学理念得以实现的载体,该改变以前千篇一律的传统素描训练了。我从以下几个课题入手,调整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
课题一:对素描工具材料可能性的探索训练
这个训练课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材质的感受,从中激发学生创作(有时是破坏)欲望,产生小时晚泥巴一样的冲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不同的认为有意思的素描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纸张或其它可以被描绘的材料。又有各种性能不同的描绘工具,如不同的笔或其它。课堂上,教师给出不同训练的命题,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体验材质的不同特色、效果。也许,他们不能画象某个物象,但视觉上的体验和经历,创新的欲望滋长却是更为宝贵的。在这个课题训练中,学生一开始会很不适应,甚至会有抵触,因为这跟他们心目中的素描课相差太远了。坚持后,学生会逐渐理解配合并且能主动去尝试练习。有的学生往往会不断给人惊喜。
课题二:结构素描的训练
设计的造型思维方式是以理性的逻辑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往往要被统摄在逻辑思维之中。因此,我在这个课题的教学中特别强调思维的推理性和逻辑性。通过对物象内部结构以及各种结构之间的联系作出理性地分析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形体、比例、空间的深刻感受和表达能力,提高逻辑分析能力。要求用线性语言描绘,以短期作业为主,循序渐进地从简单规则的几何体到静物的写生和默写,再到对几何体自由逻辑分析,创造形体。其中特别重视逻辑性结构素描的训练,如根据结构逻辑关系作同一个几何体在各种位置上的结构默写训练;根据逻辑推理作形体的理性切割训练等等。这种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及造型训练,不仅是学生提高造型能力的保障,能够使素描造型严谨、规范,拓宽其表现力,而且学生的形体空间感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课题三:材质感的训练
对物象质感的描绘和表达是设计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为此,安排专题的质感表现训练课程。通过模拟质感和质感表现两个项目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熟悉质感这个设计语言,在训练的过程充分的体验和创造,逐渐开启思维之门。模拟质感训练主要是通过用传统写实素描手段,视觉上再现物象的质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素描的正确认识,并初步掌握表现形体、空间、质感的技法;质感表现则是通过结合其它手段(如拼贴等)表现一种质感体验。在这个训练课题中要让学生明白质感在视觉上既是最感性最具像的却又是最理性最抽象的,培养学生用设计的眼光形而下地看待、揣摩质感表现的手段和技法,特别要防止学生形而上的倾向。
课题四:创意素描的训练 创意素描也是一种改变学生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必要的训练手段。通过平面、空间、抽象等方式的训练,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构图能力、画面空间感觉和想象力,构建他们头脑中创意源泉。我主要让学生以命题作业的形式进行练习,如将一些熟悉的客观形象进行主观再造,经过嫁接组合,使物象脱离原有的形象性质,演化创造出完全不同的新颖的有意思的形象。又如通过分析、联想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表现。例如:水的联想;文字的联想等等。这个课题的训练可以说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质的变化,彻底的向设计接轨、靠拢 了。
四、合理的评价和检讨
教学的评价影响着课程的健康发展。不要把某一次作业当成作品,还是应该把素描这个课程看成是训练的手段和过程。我们要善于在其中发现学生思维跳跃与奔涌的方向,及时的加以鼓励、引导。对学生的作业一定要多角度多触角的分析和理解,一定不要扼杀自由的气氛。创意的思维只有在没有约束的空气中才能如泉水般潺潺不息。特别要关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与交流,它是教师与学生们思维的碰撞,好多创意之花也许会自然生成。
在每个训练课题进行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生成,及时把这些记录下来,经常作出检讨,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甚至对设计这个学科都是很有意思也是很负责任的。
五、积极的积累
学生需要大量传统、现代文化的积累,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校图书馆、各种展览(不光是设计的)、请不同的老师作讲座等等都是他们提高的契机。一些大的展览因各种原因看不到也应尽可能的让他们看一些现场的照片或影响。学生们太需要了。
经过一个学年的改革尝试,效果是明显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创造意识普遍增强,特别是学生的专业意识、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有很大改进,达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视觉设计素描 》——郭玉良 朱丹
《拓展思维》——周至禹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浅析1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浅析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是美术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与大学、高中的美术素描课程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其次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承上启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浅显分析。鉴于此,探讨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素描课程;教学
一、中等职业学校与大学、高中的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比较分析 大学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面向对象是大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已经有一定的美术素描基础和绘画基本功,因此主要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注重素描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与培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表体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拓展思维,体现先进的美学思想,为以后进一步深造和创作奠定必备的造型基本功和良好的艺术感受。
高中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面向对象是中学生,是一种应试教学,其教学特点是“阶段性教学”,从高一至高三的每一阶段都设定了学习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准确,能够迅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迅速掌握各阶段绘画的要领,适应高考素描的命题素描训练,要求学生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准确的把握造型,努力在造型结构上下功夫,提高在短时间内准确造型的能力,提高应试能力,使学生能够成功升学。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面向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美术基础,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和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因此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表现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美术设计相关工作打下必需的造型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重要性分析
“素描”这一概念是西方绘画范畴的产物,是指绘画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点、线、面、明暗艺术处理形体结构的最基本的绘画。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学习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特殊阶段,作为美术专业课程中的基础内容,素描水平的高低,势必影响到学生的下一步学习,甚至以
后的艺术之路。
因此,面对就业的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至关重要。美术教师要打好素描课程教学这块地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学训练相结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与创意表现能力,才能使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真正适应从事社会工作的需要。
三、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方法浅显分析
1、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入学时普遍美术基础薄弱,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泛泛而谈,要尽量做到精简讲解,多做示范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达到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时,要在讲解和示范后,及时恰当地布置相关课堂练习,认真检查学生完成的程度,例如握笔和运线方法是否正确、操作是否与要求一致等。另外,美术老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今后可能的工作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不同的技能要领。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跟大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生存中竞争异常激烈,要在竞争中取胜,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在素描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启迪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譬如:对于石膏基本形体的素描,可让学生把一组写生画,打破原先的格局和角度,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新,做再构成的练习;在素描创作画和素描设计图中,鼓励学生多构思草图,绘制一题多图的变体画,启发他们与众不同个性,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一些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素描作品进行细节讲解,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直观形象地展示不同的个性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是否能顺利就业,是否能适应以后工作岗位的需求,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此,美术教师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美术
教师在素描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社会需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时刻观察和不断指导,让学生做到脑、眼、手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认识和分析能力,使得学生的多种能力能够共同协作,创造出具有自己个性的、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美术素描课程教学就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技巧,而是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现代教学。
参考文献:
[1]梅茹:当代高校素描教学思路初探,内江科技,2010(02)。[2]李倍雷:对应试美术教育的批评,中国教育学刊,2005(9)。[3]张浩:中等职业学校素描教学的重要性,大众文艺,2010(14)。
第三篇: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浅析
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教学浅析
【摘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首先学习的一门专业课,《基础会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认清《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诱因并适当改造《基础会计》教学内容、不断改进《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加强实训强化操作技能,以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关键词】基础会计;兴趣;技能;教学
引言
《基础会计》是全新的课程,与之前所学课程截然不同,学生也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会计理论体系、建立会计的思维方式、记忆大量会计术语,以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以前的学习思维方式来学习《基础会计》是有很大困难的,从而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此门课程失去兴趣,最终使学生荒废学业。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成鲜活的会计案例,尽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一、《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分析及诱因
(一)职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的信心。
作为中考的失败者,职校学生实际上是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不同程度上普遍缺乏自信是该特殊群体的主要特征,自制力差、敏感易怒、受挫力弱势其主要表现。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以及苦练珠算是学习该专业的必备条件,再结合自身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就容易影响自身学好该专业的信心。
(二)职校学生普遍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原因是大多数学生选择该专业并非出于自身兴趣,更多的是服从家长的意志,被动选择专业。虽然职校在学生入学时都会进行专业介绍,但受时间限制,仅仅一堂课的时间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来说是明显不够的。
(三)学生知识面狭窄、薄弱
近几年随着高中的扩招,基础知识稍微好些的学生都选择了上高中,而剩下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只能上中专学校,在这些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分数较低、基础不牢;另一部分来上中专的学生大部分是打工多年又打算重学一门技术来中专上学,他们多年未看过课本,基础知识遗忘很多;另外学生在初中阶段,仅仅学习过语数外、物理化学等这些基础课程,知识面狭窄,很少有人关注财经知识,由于相应知识的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新知识,同时又会给教师增加教学难度,拖延教学时间,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打乱教学整体计划。
(四)目前职校使用的《基础会计》教材侧重理论基础的讲解而忽视实践。
这种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个别职校虽然引进了新教材,也进行了新课改,但还是不注重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操结合起来,没用好教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还是没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得到体现。一般情况下,上课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参与度不够高,搞形式主义,只有在公开课的情况下才执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二、提高职校《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上述中专学生学习特点,本文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过一些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提高职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学好《基础会计》的前提。
进入中专的学生,在初中成绩一般都较低,属于初中老师眼中的差生,学生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进入中专后,他们仍然自以为是差生,在学习上还未看书就先否定自己,认为自己肯定是学不会的。此时,作为教师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要重新建立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信心,使学生认识到进入中专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让他们与过去说再见。向学生列举中专毕业后,也依然发展很好的学生事例,这就需要教师课下去积累搜索相关的事例,积极引导学生正面面对学习,传递正能量。让他们意识到在中专努力锻炼自己,未来依然是充满光明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二)注重学生对《基础会计》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高效率地接受知识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就会给学习过程带来很大压力,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对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心理环境来讲是大有裨益的,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兴趣。教师在职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而不能简单套用普遍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有其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对于职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而言,运用这一方法时受规定课时以及教学对象的制约,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础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一是实践性,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二是适用性,案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职校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各方面问题,案例的教学效果才会更好。三是目的性。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学生对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有较深的理解,要能和当前社会工作实践的环境相一致,从而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提高学生理论应用水平。
学校可以创造条件,为学生会计实践提供平台,如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工厂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实践锻炼,既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也促进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掌握本领,走向就业提供更好的舞台。加强校校合作,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如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图书馆资源共享,观摩教学,互相吸取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灵活处理教材,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方法刍议
钱灿兴
论文摘要: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王作。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交导作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回时要注重养成教育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管理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 文化素质,关系到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普高热和大学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如何搞好学生管理管理工作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难点。
论文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自我 教育自我管理 养成教育
一、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
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发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学生心中,班主任是“亲老师”,家长心中,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班主任时刻都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工作的关键。
做好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求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个性特征、学习情况、兴趣特征、健康状况、家庭情况等方面,以便在管理中能够对症下药。其次,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直接决定着班集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行为的评价。适时的批评和适度的表扬,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班风,起到重要的作用。第四,关爱学生,做好后进生帮教转化工作。针对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要精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要找出症结所在,用真情去感化他们,特别是出现一些反复的现象时,班主任对他们更要耐心、尊重、信赖,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使他们分清是非,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总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复杂的工作,只要肯动脑筋,多想办法,有耐心、恒心、决心,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
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自我教育”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我定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自我。“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自我管理”就是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自我管理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学生自我管理主要包括:(1)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教导作用,教给学生如何学习。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班干部、班集体的多重作用,组织各种活动以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榜样,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2)业余文化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调节业余生活,满足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学生以自愿形式结成各种群团组织,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形成有利于学生 发展 的校园文化;(3)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即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生活行为习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秩序。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主要抓好两方面环节:一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各项活动,在各项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干部对周围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项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参与意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养成 教育 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方法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多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与管理,培养适应 现代 化 企业 发展 需要的良好行为习惯。
1、建章立制,形成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制定 科学 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考核方案》《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学生请假规定》《学生就业管理规定》《学生舍务管理考核细则》等,通过规章制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是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
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正确的动机并不都能产生正确的结果,知规范也不一定就能守规范,偶尔能遵守也不能叫养成习惯,而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督促与训练。在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班主任、学生干部的督导作用,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评比,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做到“严、细、精、恒、实”,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3、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能仅仅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细心组织策划学校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 艺术 节活动,培养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
4、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而且教师行动要比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的话都是对的,教师行为是正确的,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品德的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科学的。能成为学生在人生当中的一个。因此,教师必须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第五篇: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罗定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树生
摘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对教师也是较大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如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师专业技能的匮乏等,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关键字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教学 问题 改进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样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应用,都要求我们必须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只有这样才能够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在本领域中不会被淘汰。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一批实用型的人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各种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学有专长,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落后
虽然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但是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模式。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也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讲授的内容较浅。在该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模仿,这样造成的结果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教学时,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上网、打游戏上,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
1.2实践教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计算机课程较抽象,这样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讲就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室中进行教材、讲义的模式,这样学生好像听懂了,但是在真正实践、上机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以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断进行上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有效的解决问题,不断地进步。目前在大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甚至在某些学校中理论比实践课的内容还重,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最终的结果是就业困难,即使找到工作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的需要。
1.3教师能力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目前,虽然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是本科毕业,但是教师所学的很多内容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很多知识已经被淘汰,因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另外,大多数中职学校讲授的计算机软件版本内容已经不能跟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迅速发展。例如,PhotoShop已出现12.0,但很多学校仍然使用PhotoShop 8.0版本。同时,很多教师都是毕业直接进行授课,自己并没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缺乏权威性、真实性。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进方法
2.1 实施分层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中的学生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思维能力较好,这样其动手能力就较强;有些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强,这样对理论学习能较好的掌握。在正常的讲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较好的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自觉、主动的学习。但是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上课的模式仍然采用大班的教学模式,这样教师很难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使得授课内容和过程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针对该种情况,应该有效地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分层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潜质实施教学。在进行班级安排时,可以将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班级,这样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大多数学生的求知需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同时由于班级中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大,优势、弱势差距也较小,这样可以使暂时处于弱势的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优势的行列,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2 重视实践教学
因计算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即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通过不断的上机练习,依靠实践来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较快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
2.3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深入企业,准确的了解、把握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争取参与到企业的一些项目中去,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性,从而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结论
计算机是一门与实际接轨较强并且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教师多掌握的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同样与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以外,还要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上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也应该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争取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计算机的实用性、应用性,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力度,不断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社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鞠花,王久祥.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0(12)
[2] 崔柏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3] 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2007(13)
[4] 于正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大众科技.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