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发酵演示实验创新设计教案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
荣琴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 荣琴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设计该实验的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对发酵的感性认识;
2、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
3、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二、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教材原型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
荣琴
不足之处:
1、反应条件不明确,反应时间难以控制
发酵需要控制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发酵密度等。不同的条件对实验速率的影响非常大。而原实验对这些条件均未明确提出,反应时间难以控制,甚至要1~2天才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2、教材所用的实验装置使得实验现象见效慢
气球要鼓起来,那么必须产生足够多的气体,因此要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话,时间长。
3、未探究发酵产物
原实验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改进了实验设计
⑴ 更改了实验材料,将白糖换成葡萄糖,加快了反应速率。
⑵ 明确了实验条件,加快了实验速率
⑶探究了发酵产物
2、改进了实验装置
尝试自制实验器具,实验器具简单易得,使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四、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橡胶塞的玻璃瓶(打点滴的盐水瓶)、带针头的输液管、大烧杯(用作水浴保温)、量筒、小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漏斗、实验用品:葡萄糖约15g、干酵母约5g、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
荣琴
酵母菌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都能生长,在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生长繁殖速度较快,它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情况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说明:
六、实验过程
1、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将50ml大约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倒入烧杯,再将大约15g的葡萄糖及5g的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后的液体经漏斗注入玻璃瓶内,摇晃一下,使之混合均匀,加大酵母菌与葡萄糖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然后将玻璃瓶放入装有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保温。
2、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将输液管的针头一端扎入玻璃瓶的橡胶塞上,输液管的另一端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七、实验效果
1、可以观察到,输液管的一端不断的产生了气泡,且气泡产生的速度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玻璃瓶中也不断的有气泡产生,堆积,说明发酵实验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一端时间后发现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甚至变成了乳白色。
2、实验过程中,问到了一股芬芳的甜酒味,说明发酵过程还产生了酒精。
八、自我评价
1、原理科学 利用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验证产生的气体是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
荣琴
二氧化碳,使实验更具说服力。、设计合理 实验设计严谨科学,让学生在体验到实验的乐趣的同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象明显 改善发酵条件和发酵材料,短时间内可明显地观察到发酵现象,节省时间。、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 改进后的装置组装简单,气密性好,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而且见效快。、趣味性强,且实验器具贴近学生的生活,推广性强
6、通过该演示实验,学生对酵母菌发酵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上所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对于之后学习酵母菌发酵用于制作馒头和甜酒等内容打下基础。
第二篇:乙醇发酵实验
乙醇发酵实验
一、学习任务分析
乙醇发酵实验是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四节“细胞呼吸”中一个演示实验。发酵作为呼吸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接触,为学习《细胞呼吸》这一节的理论打下实践基础。此演示实验对日常生活或是工业生产都有重要意义,是制酒关键性过程。本实验教师演示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共同理解实验条件,学习实验原理性的理论知识,最后布置兴趣性实验,让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尝试在课外做果醋、果酒。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次演示实验之前,已经基本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原理,学习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等理论性知识。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发酵”的概念,对发酵得到的产品十分熟悉,学生在学习了部分原理性知识后,迫切希望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酒、果醋、酱油。酸奶等是怎么制作的。而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假设、演绎、抽象和系统的思维,并且本班学生好奇心旺盛,爱思考,爱提问,动手能力极强,对演示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
1、教学重点:理解乙醇发酵实验的原理。
2、教学难点:乙醇发酵实验的操作性演示以及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解释分析。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乙醇发酵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乙醇发酵实验的各个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观。
五、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肯定都见过酒,不少同学可能还喝过,那同学们知道“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么?(学生活动:发酵)
在学习了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后,我们都知道“发酵”的实质是细胞的无氧呼吸。今天在课堂上我们一起来动手来制制酒。
2、演示实验
给同学五分钟时间浏览课本P78页的实验操作内容,浏览实验后面的4个问题。在同学看书的5分钟时间里,教师准备一切实验用具,将实验所用器材摆放在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的地方,准备就绪。5分钟后,老师开始演示实验。
(1)首先取10%葡糖糖溶液30ml注入广口瓶中,并置于35℃水浴中预热。
(2)取于酵母3g,用15ml、30℃温水化开后,立即倒入预热过的广口瓶中,充分振荡,使葡萄糖与酵母混合,混合液应该占广口瓶容积1/3左右。
(3)迅速向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用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塞住广口瓶,让玻璃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大试管的液面以下,并将广口瓶置于30℃左右的水浴中。
3、同学仔细观察老师在实验中的操作,结合实验讨论思考为什么要这么操作。学生观察最后的实验结果,得出实验最终产物。
4、教师通过本次实验讲解乙醇发酵
5、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书本P79页实验讨论问题
(1)广口瓶、大试管内出现哪些?拔掉广口瓶的塞子后会闻到什么气味?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广口瓶内液面有些许下降,大试管中出现气泡。拔掉广口瓶的塞子后会闻到酒味。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氧化成酒精。)
(2)为什么在广口瓶中要加入30mL10%的葡萄糖溶液,并置于35℃水浴中预热?(答案:葡萄糖是原料,溶液颗粒小更容易被酵母菌利用,35℃的水浴易于酵母菌生长繁殖,利于最大程度提高酶活性。)
(3)为什么在广口瓶的混合液表面滴加一薄层液体石蜡?
(答案: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从广口瓶中溢出,从而在大试管中看不到气泡。同样,产生的酒精易于挥发,液体石蜡能防止酒精挥发。)
(4)实验中为什么要使酵母悬液与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并将广口瓶置于30℃水浴中?(答案:两者充分混合,更利于酵母菌利用葡萄糖,30℃的水浴易于酵母生长繁殖,也有利于保证较高的酶活性。)
六、教学设计方案的评价与修改。(课后)
七、板书设计
演示实验:乙醇的发酵
第三篇:《初中生物大实验》教案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和植物细胞及叶片结构的观察
一、目的要求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并掌握叶片的结构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
洋葱鳞茎﹑新鲜叶片(如橡皮树、天竺葵、吊兰等叶片); 叶片的永久切片
1.双子叶植物:接骨木、桔子、蚕豆、夹竹桃、棉花、天竺葵、马铃薯等叶横切片。
2.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叶横切片。3.裸子植物:松针叶横切片、银杏叶横切片。(二)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双面刀片、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小木板。(三)试剂
I2-KI溶液、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一)显微镜操作
1、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使用(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2)在显微镜下分清叶的表皮、叶肉和叶脉。观察上下表皮的细胞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四、注意事项1、2、3、五、问题与思考
1、按绘图技术步骤和要求绘出洋葱鳞叶表皮细胞(3~4个细胞)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2、画出下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及其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这一对保卫细胞要详细画,周围的细胞只画出轮廓即可。
六、讨论
双子叶植物叶、单子叶植物叶、裸子植物松针叶以及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的区别。
实验二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一、目的要求
掌握临时装片制作和观察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
洋葱、红辣椒、马铃薯、印度橡皮树、蓖麻子、番茄(二)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三)试剂
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2、3、四、注意事项1、2、3、五、问题与思考1、2、六、讨论
实验三 观察种子的结构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解剖掌握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
松籽、瓜子、花生、浸软的蓖麻、大豆、玉米、小麦等植物的种子(二)器具
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显微镜、放大镜。(三)试剂
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2、3、四、注意事项1、2、3、五、问题与思考1、2、六、讨论
实验四 观察根尖和根毛的结构
一、目的要求
观察并掌握根尖和根毛的结构
二、材料与用品(一)材料
玉米、小麦等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二)器具
镊子、显微镜、放大镜。(三)试剂
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2、3、四、注意事项1、2、3、五、问题与思考1、2、六、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第四篇:发酵课实验心得
发酵课实验心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这十几周的实验课,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大学三年来,我们虽然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涉猎的范围也非常广泛,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很少有机会让我们运用,即便是配套的实验课,也都是按照已经给定的操作步骤一步步的进行,而这次的食品发酵学实验课,从实验原理到实验程序,都是由我们自己来完成的,那种边操作边探索的乐趣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在这次的实验课中,合作是我所感受到的另一个正能量,我们小组共有7个人,虽不是什么俊男靓女,但却能积极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了合作,团队的效率也提高了,而且我们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次试验,大家都学到了知识,也都有所收获。
这次的实验课我们做的产品是香蕉草莓复合型果酒,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不管是成功还是不足,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相信在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给我们提供许多帮助。
第五篇:演示实验观后感
演示实验观后感
作为文科物理学习的一部分,我和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参观了位于理学院二楼的实验室,这次的参观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物理不仅仅书我们中学课本上一个个抽象的公式、概念,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它包含了许多现实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正是通过一项项有趣的物理实验来体现的。无论是磁悬浮、风洞还是那些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都向我们一一展示着物理这门学科的伟大与深厚。
在各种各样的物理设备中,最吸引我眼球的便是那个可以将声音图像转变为光再把光转变为图像的设备。这个设备清楚地揭示了光也是可以携带信息的这一道理:只要将手隔绝光线,电视机的屏幕上便是一片灰白。这样的原理被运用于光导纤维中,于是使得宽带上网走进千家万户。抽象的物理知识被灵活运用于现实实践当中,并化为更为实用的工具惠及寻常百姓,我相信,这才是众多科学家不辞辛苦、终日埋头于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其实,我对物理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观望态度,即使在对分数要求十分严格的中学阶段也只是力争考试结果不至于太过难看而已。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书本上那些公式或概念困惑不解。但是,那天参观完物理实验室以后,我才发现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如果在物理教学的最开始,老师就以这种方式加以引导并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像我一样惧怕物理的人就不会再视物理学习为洪水猛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