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演示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演示实验中的创新教育
内容摘要:对于演示实验,要更新实验思路,改变过去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意识,让实验能在学习中创新。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要创设实验问题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验后要重视方法总结,改变过去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观念。
关键词:演示
实验创新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关注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实验渗透着方法教育,对养成良好习惯,训练意志品质有积极作用,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肥皂液薄膜的复色光干涉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眼睛、薄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为什么在肥皂薄膜上会出现反射像?③条纹有何特点?条纹的颜色排列是否有序?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要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两个演示实验教学方案:
案例二:测电阻率实验,实验前让学生设计五种以上的实验方案,画出电路图,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法。课堂上再讨论总结,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可有方法:
(1)安培表内接;
(2)安培表外接;
(3)两已知电阻和安培表;
(4)伏特表和已知电阻;
(5)两伏特表测---。
师生再共同分析各方法的利弊,选择最佳的方案。
案例三: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这个实验时,可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做周期与质量是否有关?我手中有两个小球,如何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下面是同学们想出的几个方法。
(a)同种材料的实心球,看体积大小。
(b)用手感觉一下。
(c)用天
平称一下。
(d)让两小球碰撞一下就可知质量大小。
在上面四种方法中,提出第(d)种方法最为可贵。他将碰撞中的知识应用在两物质量比较中。真正达到了发散的要求。这正是微观世界中测质量的一种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例如,学习反冲知识后,让学生自制火箭模型和反冲式水轮机模型。
5、重视方法的总结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要进行归纳和总结。
案例四:在学习电阻的测量中,我们就应很好地总结,我们学过的电阻的测量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等等。下面是我们学过的常见的测电阻方法:
①欧姆表法:用欧姆表只能对电阻进行粗测,为进一步的精确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②替代法: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只要选用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精度高,替代法测得的电阻值精度也高,而且不需要计算,可以直接读出数据。但必须有阻值可调的标准电阻.
③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但理论上无论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内接法”,系统误差都不可避免,要会分析什么情况下用哪种电路测量误差较小.
④比较法: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未知电阻如果跟已知阻值的标准电阻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就可以用比较法求出未知电阻.具体作法可以把二者并联,也可以把二者串联,由于串联电路电流相等,两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跟电阻成正比,同样也可以用比较法测出未知电阻(在测电压表内阻时常用这种方法).当学生做了基本实验后,教师应当对学生实验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做验证性的和设计性的实验。运用现有的知识内容推论后面的学习内容是一种物理研究的思路,更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物理方法之一。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也更容易有新的突破。
三、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笔者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全成龙.激活实验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科学教育网,2003,12
2任仲儒.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巴中教育网,2003(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演示实验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经典与创新的博弈
演示实验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经典与创新的博弈
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
颜文彬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如今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实验由最薄弱的环节慢慢转变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妨碍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在物理教学中,就是应该做并且有条件做的许多重要实验被人为地取消了,或者做一个“粉笔”和“黑板”的演示实验,造成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就是“听实验、背实验”。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实际的学习感受和开拓精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对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切实提出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让学生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巧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演示实验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演示操作上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即严谨又勇敢,求知与求真;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取舍有度,做到演示实验选择的精炼与创新。下面我们通过演示实验实例来谈谈经典演示实验与创新演示实验在课堂中的使用
一:经典的魅力:在对比实验中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在经典的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三组左右趣味对比实验,让学生获得对比体验,在演示实验的对比中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实验1】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结果硬币下落的快。教师再取一张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揉成纸团,再次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纸团和纸片,结果观察到纸团下落得快。然后从同一高度释放硬币和纸团,两者下落的速度几乎相同。
【实验2】取三只量筒A、B、C,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B、C分别装上等量清水和酒精。将三只相同的铁球从量筒口同时释放,观察铁球运动的快慢。然后再量筒A中加入等量清水,用铁球和等大塑料球分别在A、B中重复以上操作,观察两球下落快慢。
【实验3】牛顿管实验,将管抽成真空,可以看到羽毛与铁片下落速度相同。
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生成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在经典物理课堂教学中就形成了,然而近年智能手机和互联网飞速普及,学生接受一些常识知识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三年前的学生。经典课堂中,学习可能由【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重的物体下落的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再得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再由【实验2】得出结论:阻力对物体下落有影响,阻力越大,影响也越大;阻力相对重力越小,则影响越小。最后由【实验3】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阻力,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则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的快慢都相同,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设置对比实验,让学生获得一系列的直观体验,这样的设计成为一时自由落体教学的经典演示实验,一时众多教师引用并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成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但是在面对零零后的高中生时,在网络、电视上以及初中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了比旧时的学生更多的科学知识,他们会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思考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吗?在实际课堂中,面对知识面更广的零零后,从第一个硬币和纸片下落开始,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结果是硬币先着地,纸片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明显所以较慢下落。其他物体比较下落快慢学生在演示之前已经知道了结果,并且也能根据重力的阻力的关系解释。【实验1、2】的现象与结论学生都已经知道了,这时候做演示实验的教师在学生眼里也许不是在演示,而是在表演了,那么演示【实验1、2】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已经不再适用了。这就是经典演示实验在新课程中该斟酌并为新一代学生重新设计的部分。
但是学生对于完全不受空气阻力只受重力作用下落的物体没有直观的感受,对于【实验3】即使“学识渊博”的学生也不敢笃定铁片和羽毛会同时下落,牛顿管这个经典的演示实验,让学生首次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的错误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在奇特现象背后深求其所含的物理知识与原理。牛顿管这个经典的实验是必然要演示的,教师可以在经典的牛顿管实验基础上改进实验设计,在经典的基础上创新。
二、创新的光芒:轨迹摄影演示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我们惯用的传统实验方法,而频闪照相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硬件及技术有较高要求,在中学课堂中很难得到实际应用。随着数码相机对高速视频录制性能的提升,视频播放软件逐帧播放功能的拓展,对运动物体进行视频分析的现代实验方法已逐步受到中学老师的青睐和认可。但是昂贵的单反相机并不是多数教师与学生具备的设备,视频播放软件逐帧播放功能也需要去学习并练习使用,这些设备与软件不论是若干年前还是现如今并未在生活中普遍使用。那么如何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展示频闪相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呢?是借助录像播放别人的成果,还是用动画演示,这些比起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直接展示自己的频闪照相操作的效果都有很大差距。
如何利用如今普及的设备和技术来进行频闪照相实验,在现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并普及的背景下是有迹可循的。手机显示功能的进化、软件的完善、照相功能的进步,几乎让一部智能手机兼具了频闪照相实验对软硬件的要求。目前已经有智能手机产家将“运动轨迹”拍摄功能加入手机相机,这是通过设置相机应用程序,把手机固定,设置快门间隔时间,连续拍完物体照片后自动把图片合并,从而在一张照片中呈现物体连续相同时间的运动轨迹。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和普及度决定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轨迹摄影演示实验的可行性,并且在未来可进行学生户外分组进行轨迹摄影实验探究物体的下落。利用它可以观测自由落体运动中无法用肉眼看出的速度变化。
优秀经典的演示实验是前辈物理老师的创新,是他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它代表着当时的物理教学演示实验,记录着曾经的汗水与成功,但决不能成为后辈教师坐吃山空的资本,珍视经典尊重经典,并不意味着享用经典实验的果实坐享其成。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变革的岗位上,为了学生励精图治。开创新课程下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需要大量与之相匹配的具有鲜明创新型的创造性演示实验。经典演示实验中可取之处在取用时也不宜直接拿来主义,匹配新课程下的新课堂新学生后,经典演示实验也能以全新的面貌重新展现在课堂上,从而物尽其用。新课程下物理课堂的下一个“经典”需要当下的教师来“创新”!
第三篇:演示实验观后感
演示实验观后感
作为文科物理学习的一部分,我和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安排下参观了位于理学院二楼的实验室,这次的参观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物理不仅仅书我们中学课本上一个个抽象的公式、概念,更令人印象深刻是它包含了许多现实意义,而这种现实意义正是通过一项项有趣的物理实验来体现的。无论是磁悬浮、风洞还是那些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仪器设备,都向我们一一展示着物理这门学科的伟大与深厚。
在各种各样的物理设备中,最吸引我眼球的便是那个可以将声音图像转变为光再把光转变为图像的设备。这个设备清楚地揭示了光也是可以携带信息的这一道理:只要将手隔绝光线,电视机的屏幕上便是一片灰白。这样的原理被运用于光导纤维中,于是使得宽带上网走进千家万户。抽象的物理知识被灵活运用于现实实践当中,并化为更为实用的工具惠及寻常百姓,我相信,这才是众多科学家不辞辛苦、终日埋头于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其实,我对物理一直保持着敬而远之的观望态度,即使在对分数要求十分严格的中学阶段也只是力争考试结果不至于太过难看而已。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书本上那些公式或概念困惑不解。但是,那天参观完物理实验室以后,我才发现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生动有趣!如果在物理教学的最开始,老师就以这种方式加以引导并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像我一样惧怕物理的人就不会再视物理学习为洪水猛兽了。
第四篇:演示实验感想
演示实验感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因此物理学理论与实践永远不能分离。在物理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 演示实验教学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充分体现出理论来源于现象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导。
同学们普遍认为大学物理抽象难懂、深奥复杂、枯燥乏味。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将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转变为具体、简单的趣味内容, 使模糊、枯燥、复杂难懂的内容变得清晰、生动、津津有味。另外, 物理演示实验能把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看到的和听到的现象, 通过实验手段再现出来。实物演示真实、直观, 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性以及激发创造的潜能。
上两周的物理演示实验课上,可以说真的是让我大看眼界,也让我对物理世界有新的认识,原理物理的世界不是像我们平时在课堂上接触的那样,只有复杂的公式,繁琐的定理,物理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物理的世界有美丽的光,有神奇的波,有威力的电磁,只要你用去接近它,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它的美。
在演示实验室中,老师给我们讲解并演示了二十多个实验装置。那些装置的原理大多都很简单,但是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我们对那些我们早就熟知的物理原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同时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客观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分析一个现象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去猜想,以此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清楚地记得老师演示的一个实验室把一个类似于自行车车轮的东西转动后放在一个竖立的杠杆上,奇迹发生了,车轮没有掉下来,而是在杠杆上转动起来了。老师由此现象展开了解说,联系到了上学期大学物理上的知识,刚体转动的知识,因为车轮绕着杠杆的中心转动,两者之间的夹角没改变,所以不会掉下来,由此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儿时玩过的陀螺还有杂技团骑得独轮车,原理其实和这个也差不多。另外还有一个演示的是一个锥体由低出自动往高处滚动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比较的简单,因为这个物体的重心看似是往高处的滚动,其实它的重心是在降低的。看似违背的人们生活中的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其实不然,这句话更好的说明了眼见不一定为实的,恰恰是这个假象欺骗了我们眼镜,让我们误以为物体真的可以有低处自己往高处走。还有一些装置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那是因为它们的设计都比较巧妙。比如“看得见的声波”和“角速度矢量合成演示仪”这两个装置,都是利用生理上的视觉暂留效应讲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现象可视化,让我们更加直观的观察到一个原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象。虽然“看得见的声波”这个装置有缺陷,就是会让声波的纵波显示成横波。
还有好多实验装置我没能一一赘述,通过这次演示实验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一些原本不是那么直观的现象原理,对物理和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体会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具有创造性,现在的中国是一个急需创造性的中国。
第五篇: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实验报告
71110419 顾兆伦
2011.11 1.大型闪电盘(辉光盘)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图11 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
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注意事项】:
1.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实验感想】:通过本实验我们看到了小时候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面,在了解了它的原理之后,我对物理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知道物理不仅能够做一些很高深的研究,还能将成果很好的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物理真的很强大,也很奇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学好物理来更好的服务大众。
2.偏振光干涉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偏振光干涉原理。【实验仪器】:偏振光干涉演示仪
图13 偏振光干涉演示仪
【实验原理】:
偏振光干涉演示仪内的图案分两种:
(1)层数的薄膜叠制而成的蝴蝶、飞机、花朵等图案(中心厚,四边薄),薄膜内部的残余应力分布均匀。
(2)光弹性材料制成的三角板和曲线板,厚度相等,但内部存在着非均匀分布的残余应力。
白光光源发出的光透过第一个偏振片后变成线偏振光。
线偏振光通过这些模型后产生应力双折射,分成有一定相差且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两束光。这两束光通过最外层的偏振片后成为相干光,发生偏振光干涉。
对于蝴蝶、飞机、花朵等模型,由于应力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由厚度决定,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均随厚度而变化,故干涉后呈现于层数分布对应的色彩图案。
对于三角板和曲线板,由于厚度均匀,双折射产生的光程差主要与残余应力分布有光,各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随应力分布而变,则干涉后呈现与应力分布对应的不规则彩色条纹。条纹密集的地方是残余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
U形尺的干涉条纹类似于三角板和曲线板,区别在于这里的应力不是残余应力,而是实时动态应力,所以条纹的色彩和疏密是随外力的大小而变化的。利用偏振光的干涉,可以考察透明元件是否收到应力已经应力的分布情况。
转动外层偏振片,即改变两偏振片的偏振方向夹角,也会影响各种波长的光干涉后的强度,使图案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步骤】:
1.轻地从仪器上方抽出仪器内的两种图案,看到它们都是由无色透明的材料制成,原样放回;
2.打开光源,这时立即观察到视场中各种图案偏振光干涉的彩色条纹; 3.旋转面板上的旋钮,观察干涉条纹的色彩也随之变化;
4.把透明U形尺从窗口放进,观察不到异常,用力握U形尺的开口处,立即看到在尺上出现彩色条纹,且疏密不等;改变握力,条纹的色彩和疏密分布也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取玻璃片也小心轻放,注意安全。【实验感想】:通过物理下册的学习,我们光的干涉以及偏振光有了理论上的认识,这次演示实验我们对其产生的现象有了感官上的认识。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解释实际现象,用实际现象探索新的理论观念,这是物理之路更加长久、更加平坦的必要条件。
3.声波可见
【实验目的】:
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图6 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
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
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注意事项】:
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实验感想】:以前对声波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想像层面,当看到立体存在的声波后感觉非常奇特,本实验很好的利用了视觉暂留原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物理研究对象。实验对物理原理的应用实在是妙不可言。
通过这次演示实验的参观,我们对物理这门奇妙的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对物理理论上模糊的地方通过对实际现象的观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以后能多一点实验内容,更大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更好的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