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语继续教育作业(范文)
3、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贴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4、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四、学习第二次晏子反击:
1、楚王一计不成并不罢休,眼睛骨碌一转又生一计,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找到的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的话。;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指导朗读这句话,找出描写楚王神态和动作的词语: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从“瞅”和“冷笑”这两个词语你体会到什么?再读
结合让下文想想这句话楚王是想侮辱晏子什么?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3、面对楚王的再次发难,晏子是怎么回答的?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4、晏子说的这段话里面隐藏着三个成语你们找到了吗?“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晏子的这些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的手法)
6、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很多。)
7晏子为什么要严肃地说这些话?大家严肃地读一读。
8、听了晏子这话,楚王不以为然,继续侮辱晏子“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
为什么晏子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楚王果然上当)楚王说——
晏子拱了拱手,说——
晏子为什么拱了拱手再说?(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晏子虽然说这话是讽刺楚王,但他还是不失礼节,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圈出刚刚我们谈到的这些描写晏子神态、动作的词语,再次体会,同桌练读。现在请两名同学上来分角色朗读,注意我们这次的朗读换一种方式,不用旁白,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把晏子和楚五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晏子,我想问问你,说完这些,你为什么还“故意笑了笑”?楚王,你为什么也陪着笑呢?)
五、学习晏子第三次反击:
1、楚王的两次侮辱都被晏子有力的还击回去,楚王罢休了吗?是的,楚王仍不罢休。下面请四人小组一起学习楚王的第三次侮辱和晏子的第三次有力还击。有困难的同学,继续看老师的提示
楚王第三次是想侮辱____ 板书:没出息——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是因为————
2、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是因为————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教师点评:
这些都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是他的专利,老师相信下面的同学也一样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好),这说明什么?从这三次的反击来看,你还发现了什么?(楚王一次比一次无赖)是的,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此时的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小格学校
武斌娟
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入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解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记载)
3.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
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
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
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
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
四、布臵作业
1.熟读课文。
2.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金华观龙洞的资料。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
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
1.自学4-7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何感受?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
(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至于这个“洞”或“裂缝”本身并不小。)
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
②感情朗读6、7自然段。
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
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
(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
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
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
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
(乘船出洞)
三、总结全文
1.出示电脑课件,按游览顺序播放全文景象,体会双龙洞一游的种种美的感受。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总结: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
金华——罗店——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宽 高大 窄小 黑大——内洞教学反思:让新课程理念进课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所有因素中,“人”的因素应该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就会脱去僵硬的外衣而显露出生机,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的愉快体生提供一片更宽更广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存在问题:长期以来,造成语文教学被动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产生“想学”、“愿学”的心理倾向。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化为“你不想学,我要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的领导式的上行下效的关系,只考虑到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不愿重视甚至完全忽视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这样,学生学得困苦,教师也教得辛苦;学生在内心深处滋长着厌学情绪,甚至对老师的恶意。这种不协调的师生关系也就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不想学或不愿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外界环境强迫或缺乏必要的吸引造成的。
解决办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产生了一种愉悦感,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传统课堂,纪律严明,学生无故不可自由发言,正是这些行为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压抑了他们的创新欲望,也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首先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和不懂就问的习惯。另一方面,继续发扬以往形成的良好习惯,并做到常抓不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仅仅把学生教会还不行,还要教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所企盼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放在首位,不断充实自己,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写作,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习作新计划。教学中改变以范文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一﹑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习作中去,以体会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布置综合型和实践型的作业,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 加强日常训练,鼓励习作的多样化从师生两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转变教学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写作的秘密。
四﹑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作文练习的安排,要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生要体现有所指导。
六﹑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多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吸收课外知识,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第二篇:继续教育作业(小编推荐)
作业
1.认真学习课程内容,深刻理解课程中提出的每个问题,尤其是“爱与责任”的深刻含义。
答: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师德内涵,表现为外在形式则是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强烈的责任心。爱与责任不仅仅体现在生死关头的抉择,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一种精神,仿佛明灯,照亮我们的内心世界——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心,应写满教师琐碎的日子,点缀他们平凡的人生。
1. 爱与责任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
2.爱与责任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3.爱与责任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
4.爱与责任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
2.紧密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检查自己在师德特别是师爱上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
3.思考如何做到学以致用,以学促变,让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体现高尚师德?
第三篇:继续教育作业
我是一名职高英语老师,平时不太关注普通高考英语试卷,但由于本次继续教育考核我认真阅读了2011年的高考英语试卷(安徽卷)。做完了这张试卷我的感受颇多的,下面就阅读理解部分我发表一下个人的见解。
本人觉得2011年的安徽省高考英语试卷中的语言材料,时代气息浓厚,内容新颖,时时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处处渗透着教育功能,回答了当今基础教育所面对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友好诚信。记得有这样一篇阅读短文:两位攀岩爱好者,其中一位下肢严重残疾,但两人互相帮助,成功地征服了一座又一座悬崖峭壁。攀岩诚可贵,友谊价更高。我们所呼唤的友谊、真诚,英语试题给了我们有力的回应。
二、环保意识。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就连澳洲的大堡礁也渐渐地变白……这是试卷阅读理解A篇中一张海报的内容,但它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人类生存环境在日益恶化;人类的自然资源有限,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这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火力发电,大气污染,阅读理解的另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火力发电不是最佳选择,风力发电干净卫生,环保廉价,乃大势所趋。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一流的办学理念应是科学与人文并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与进步。阅读A篇中信息高速公路的简介就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再者,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优秀的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我们的学生要懂得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读过阅读理解D篇关于爱尔兰的历史与今天,你就会全面了解友好善良的爱尔兰民族和底蕴深厚的爱尔兰文学,那优美动听而又古朴典雅的爱尔兰音乐会让你陶醉遐想,此时一个崭新的爱尔兰定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以上是 本人的一些粗略评价,但从这张试卷不难看出,今年的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落实了三维目标的考查,不仅仅关注对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与方法,更关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突显理性精神与人文价值,而这些正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第四篇:继续教育作业
1、什么是句法?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是怎样的?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
小学各学段句法练习的基本形式与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学习运用词语(含简单的关联词语)写话;学习把话写完整、通顺、具体;学写几句连贯的话。
第二学段 : 学习修改“用词不当”的病句,练习正确运用词语来表达个人的意思;学习修改“用词重复”“成份残缺(缺少主语或宾语)”“词语搭配不当”“词序颠倒”的病句,懂得表达时要句子完整、词语搭配恰当、意思不重复;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语段,练习运用清晰、简练的语段来表达情意;学习修改“意思重复”“分类不当”“不合逻辑”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
第三学段 : 进一步学习修改“主语重复”的段落,练习简练、清楚地表达;学习修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前后矛盾”的病句,练习准确地表达句意;学习修改存在用词不当、词序颠倒、意思重复、词语不搭配、错字别字、行款不正确、标点错误等综合问题的一段话,初步形成修改习作的能力。
2、什么是异读词?异读词与多音字(词)有何区别?
在普通话里,一个词有不同的读法,这个词就是异读词。异读词大多是双音节词里有一个音节异读,如“琴弦”的“弦”。又如,“教室”的“室”shì和shǐ异读,“处理”的“处”chú和chù异读。异读词与多音字不同,多音字是一个汉字在不同的词里有不同读音,如“重”在“重复”里读chónɡ,在“重量”里读zhònɡ,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义。异读词在同一个词里、在意义不变的情况下读音不同,是不必要的。中国政府1956年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专门审订异读词的读音问题。1985年12月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是目前规范异读词的法定标准。这个表内容丰富,很有查阅价值。看《现代汉语词典》可知“教室”该读jiàoshì,其他带“室”的词该怎么读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明确告诉我们:“室shì(统读)。”审音表作了很好的分类和归纳。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包括哪些?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补充: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4、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4、开展综合性学习包括哪几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开展综合性学习包括哪几个阶段?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开展的综合性学习包括组织策划、分组活动、交流汇报、总结评价几个阶段。
2、应注意的问题是:(1)、组织策划。首先是根据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目标,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划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采取哪些方式、步骤,时间怎样安排,用哪些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等等,应在学生群体(全班或小组)中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计划。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有切实有效的指导,也要注意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2)分组活动。教师依据教材要求,落实教实目标;发挥引导、督导作用,使小组活动得以持续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主体是学生,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自流。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全局的把握者,就像是坐在一盘棋面前的下棋者,面对一颗颗棋子,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学生选择的活动主题、采用的活动方式是否能够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在活动过程是否能够学习搜集有效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学生是否能够自始至终保持热情,都需要教师从旁观察、及时引导。(3)交流汇报。每个组员的活动经历、活动成果需要向小组汇报,形成本组合作成果;小组活动内容、活动成果则需要在全班内交流。教师需要引导每个小组,在向全班汇报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汇报方式、参加形式。交流汇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汇报的都是本组的整体活动成果,而不是某个优秀学生的活动成果。另外,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让全体学生参加,做到人人都能发挥作用,不能让汇报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展示台。(4)总结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语文知识、能力层面,二是活动过程、方法层面,三是参与程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层面。要根据每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性质、目标与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方法,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评价繁琐。另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求要适当。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设计总结评价表,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
综合性学习可以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活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是综合性学习的特征,一定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习的特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活动习得知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升创造力,怡养品格。5.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听” 要专心、仔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能听懂教师或同学讲话的大致内容基本意思。第二层次-----能抓得住别人讲话的要点,能概括主要内容。
第三层次-----能听得懂出他人讲话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说”要清楚、完整。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说得明白,清楚,正确。
第二层次-----有条理,说的流利,顺畅。
第三层次-----能把话说得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并能简要转述。能做简单的发言。
其最终目标是出口成章。
③.“读”要正确、入情。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读通:读得流利顺畅,不添字,不丢字。
第二层次-----读懂:产生语感,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读出喜怒哀乐。
第三层次-----读好: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④. “写”要规范,条理,有三个层次的要求
第一层次----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
第二层次----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想象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第三层次----习作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第五篇:继续教育作业
艺术
1、作业:通过本专题学习,请谈谈如何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感受与欣赏美的能力。
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孩子对美的感受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的欣赏能力比美的创造能力更为重要,一个不会感受美、不会欣赏美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创造出美的事物来。在培养孩子美感的活动中,首先考虑到幼儿的情绪,因为幼儿的美感与情绪有紧密的联系,他们在积极的情绪下就对美的事物产生快感。另外还要考虑到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安排的活动总要和他们的动作相伴随,具有表面性和行动性特点。
在幼儿的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处处都有美的内容,成人可以引导孩子感受美的存在,对孩子进行美的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欣赏环境美。使幼儿的生活环境整齐、舒适、美观,潜移默化地提高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2)欣赏大自然的美。成人要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启发和引导幼儿欣赏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从他们的色彩、形态、声响的变化中领略大自然的美;还可以用幼儿能理解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其中的美,并教给孩子用艺术语言描写自然景色。(3)欣赏艺术美。它里面也包含了两大点: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音乐有明快激昂的,也有阴郁低沉的,在愉快欣赏的过程中,经过成人给以的指导,孩子会逐渐体会出音乐要表达的感情,这时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对于音乐不光是听一听,还要促使孩子用心灵的耳朵去领会。给孩子看美丽的画册,欣赏名画,也会提高孩子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力和判断力。孩子小时候喜欢看色彩对比强烈的东西,但不能一直给他们看同一类型的艺术品,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各种创作方法、各种类型的艺术品给幼儿欣赏,有抽象的,有写实的,有鲜艳的,有暗淡的,逐步发展他们的艺术趣味,但要注意内容健康和幼儿所能够理解接受的。
另外,一段好听的音乐会引出一幅好画,一个好的泥塑会引出一美丽的童话,不要孤立地从事某一种美术活动。
2、考核:案例分析:中二班准备进行美术教学活动,张老师坐在椅子上逐一叫孩子的名字,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到张老师手中接过一张铅画纸和一盒油画棒,直到所有的孩子都到前面来领好纸张和油画棒后张老师开始讲解示范。请问张老师的教育行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老师的教育行为导致了幼儿的消极等待现象。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可见在集体活动中要尽量减少幼儿的消极等待。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对于幼儿来讲幼儿园短短的15至30分钟的集体教学活动,是他们建构知识的摇篮,也是获得知识最基本的途径。
教师作为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对活动内容的熟悉、活动环节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的引导上不把握好,都会产生消极等待带来时间的浪费。活动的内容是教师开展活动必须掌握和熟悉的,也是有序开展教学活动的保证。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熟悉程度大大的制约着活动开展的进度和时间,如果不熟悉或者教师没有预设,往往导致环节的脱节,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消极等待。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消极等待现象出现是很难避免的,但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凭借认真钻研的态度、敏锐的随机观察力,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用心去体会幼儿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动机、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水平在行动,知道哪个幼儿需要及时的支援、哪个正需要暗示提醒、哪个将有某中行为发生等,教师心中有数,就能够及时、准确的把握、控制好有效时间,使幼儿跟随教师在趣味、生动、新颖、形象和紧凑的教学活动中成长,把课堂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
科学
1、作业:通过本专题学习,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在工作中如何发展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纲要》中提出:“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应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和改进教学,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探究机会,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一、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如在“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几盆水放在室内地板上各个地方,让孩子自由地把木块、小石块、纸片、海绵、泡沫、树叶、吹塑玩具等有沉、有浮的各种物体等放入水中,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哪些是沉,哪些是浮。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借助木头、小石碗、塑料袋使它浮起来。孩子们个个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原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经验,有了收获。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秋天的色彩》主题活动中,让幼儿动手采集树叶、收集石子,并允许他们带回。和家长配合,引领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走走、看看、玩玩、想想、听听、说说,不仅使幼儿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幼儿的感知和观察力,还促进了幼儿探索思考。
三、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幼儿喜欢摆弄、好游戏,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幼儿需要通过探究、实验和操作,亲身经历“研究过程”,才能真正发现和理解事物间的基本关系。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区角中适时投放了多种材料,如:“有趣的磁铁”、“陀螺怎样转起来”、“物体沉浮”、“镜子会反光”、“找空气”等,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摆弄。
四、在种植和饲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我们在园内开辟了种植园地。根据时令季节种上不同的蔬菜、瓜果等植物,并让幼儿参与简单的种植活动,如:挖小坑、除草、浇水、采摘等。我们还在活动室长廊内设置了自然角。幼儿通过更多的机会接触和探究动植物,有更多的新发现,教师更应充分提供幼儿参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在科学活动之后,记录信息、表达交流对于巩固幼儿探究成果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帮助幼儿把实验中的现象或探索结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如:文字、图画、符号、照片„„用别人能听懂、看懂的话写下来、画出来,然后,向同伴汇报自己的探索过程,并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2、考核:案例分析:在小班的区角活动中,露露在美工区用树叶拼贴了一张《小金鱼》后拿给王老师看,王老师看了一眼说:“真棒!”,然后转身对着刚从建筑区跑出来的妙妙说:“你怎么出来了,快回去”妙妙说:“老师,我不想玩了!”王老师说:“不行,今天你就玩这个,进去!”妙妙低头走进了建筑区??请问你是如何评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如果你是王老师,你会怎么做?
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客观上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王老师对露露和妙妙的评价方式是对露露行为总的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价,它只是评价了幼儿的表现幼儿活动的结果,没有提出下一次的希望,缺少对幼儿活动细节的评价,给幼儿的感觉是空洞的,对教育活动的内部印象不深,而且只是获得了知识,没有培养幼儿动手、思维、学习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对幼儿的评价作适当的调整不仅对幼儿的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还应使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使之成为动态评价,通过评价给予幼儿支持和援助。而王老师对妙妙的行为也没有起到正确引导,孩子不想进区了,老师应正确引导,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想进这个区?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发现区域里的快乐与学习,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性;如果孩子真的要换区,老师也应尊重孩子的选择,拓展孩子的活动内容。
语言
1、作业:(1)、请谈谈语言领域中倾听与表达包含哪几个目标?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强调要积极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愿意讲话并能清除的表达;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强调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
(2)、请谈谈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1、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2、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
3、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等。
2、考核:案例分析:大二班的佳佳爸爸向幼儿园提意见“你们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孩子写字,学拼音,你们教孩子什么呀?以后上小学跟不上怎么办?”如果你是大二班的老师,你会对佳佳爸爸说什么?
换位思考,其实就是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从对方的立场来看事。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归根结底,仅仅只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孩子了。从这一点上讲,这同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不相违背的,因为我们也是爱着孩子的,我们对他们的诸多要求也是为了能使他们能更好地成长。
要想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首先要引导家长来信任我们。那么,在建立信任之前,我们首先要交流,要用心地观察家长的不同需要,在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家长的同时,也要尽量去照顾家长的不同需求。每位幼儿的家长素质水平等的不同,对幼儿园教育在认识、理解的深度、广度等方面就有了明显的悬殊。作为教师,首先应激励家长加强自身素质,不断深入了解幼儿教育,了解整合课程,紧跟幼教改革步伐不断进步。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引领家长快速地成长了起来。如聘请幼儿教育、健康、心理、营养等方面的专家或园领导、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就家长关心的问题等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家长会;设置家长园地,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经验等;设置家长借书角,提供合适的书籍供家长借阅;制作家长联系卡(电话联系卡、E-mail)为家长的相互沟通提供方便;向家长介绍较合适的网址或E-mail,以便家长上网查阅。邀个别家长与教师一起备课,有助于家长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教育方法,掌握教育技巧,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社会
1、作业:请谈谈如何有效帮助刚入园幼儿解决分离焦虑、不愿意入园等问题,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入园是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当他们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或亲人,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就会产生分离焦虑。家的温馨能给幼儿带来愉悦,让幼儿能沉浸在爱的包围中,使他们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是活动实施的前提条件。如何尽快消除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拿什么来“拯救”他们呢?首先我们要探索分析出一些幼儿不适应的原因及有效的方法:
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员,面对新的生活作息时间,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据观察,影响孩子入园适应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环境因素;
2、人际因素;
3、活动方式因素。那么为了引导幼儿克服入园后的种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面对社会,顺利适应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我们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一)、入园前帮助幼儿及家长做好入园准备。入园前,重在让孩子熟悉老师,熟悉幼儿园,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以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让孩子身临其境地参与活动、和老师亲密接触的做游戏、老师家访走进家庭都不失为是个好办法。
(二)在园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可以有以下方式:
1、重视幼儿的来园与离园。
2、提供幼儿喜欢的玩具材料,吸引他们投入有趣的游戏活动。
3、进餐时的组织与培养。
4、午睡时的照顾及习惯的养成。
5、幼儿入厕时间及习惯的培养。无论是接送、进餐、午睡,还是入厕等,这些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请家长了解孩子各种正确的作息习惯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周六周日对孩子继续进行培养。
(三)入园后仍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互动活动。孩子、家长、老师是需要密切配合和相互关注的,同时也需要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入园后开展的活动不仅要面向孩子还要家园互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得到孩子的喜爱,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总之,幼儿入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要教师细心观察,耐心解读,付出真心,就能和孩子、家长一起度过难关,尽快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共同顺利成长。
2、考核:通过本课程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请结合工作实际举例说明指南对自己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进一步的觉得幼儿教师应积极的转变观念,调整角色,建立新的幼教价值体系;应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时期。教师的教育态度应是关怀的、接纳的、尊重的,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教育方式应是方向性地指点引导,不是指令性的指导教导。应树立大环境观,充分认识到环境的教育功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资源,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我们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教师还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而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就要求教师明白视野中的孩子应是一个发展的、完整的、独特的、多元化的生命体,是最终要走向独立的社会人,是自己成长的主人,所以必须还孩子一个“成为他自己”的精神家园,还孩子一个个性自由的时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累积了大量的知识,以后形成了很多的经验,但是这些知识和经验是不常流的没有条理性的,需要给孩子提供一种逻辑思维以及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具有概括性、标准化以及宏观性,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支持这些思维方式有三种:
1、配对——寻找异同;
2、排序——寻找顺序的规律;
3、分类——综合、分解能力。这三种方式就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健康
1、作业:(1)、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2)、我们怎样训练幼儿的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
创造条件和机会:
(1)、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染给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2)、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3)、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考核:案例分析:晚上
8:00,苗苗的妈妈打电话给中二班的张老师,生气地说“你这个老师怎么当的,我女儿小便尿在裤子上,你都没有发现,回到家奶奶看到才给换的。苗苗说在幼儿园里和你说了,但是你没有听到。所以她憋不住,就拉在裤子上了。捂了这么久,孩子都要冻出病!”如果你是张老师,你会怎么对苗苗妈妈说?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可以耐心地听完家长发完牢骚后,真诚地向家长道歉,并和她就家长怎样和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形进行分析与探讨,最后终究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精诚所至,我相信以教师的诚挚态度,家长最终会接受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良好方式方法。现在幼儿园里老师年轻化,好多老师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尝试着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那种深切的爱,同时也就不难理解家长这样或那样的,有理的或无理的要求了。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只有不断反思自己,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自然才会赢得多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