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17: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

第一篇: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

1声音引入

声音有哪些?

1、自然界中的声源

2、人们制造的声源

3、人类身体的声源

通俗的说,所谓声音,就是生物用耳朵感受到的一种特殊的物理信号。人们说的话、唱的歌、乐器演奏的音乐、动物的叫声、机器的轰鸣、撕裂纸张、打碎盘子、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呼呼叫的风声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声音。

声音是构成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是人们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声音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无趣。

2声音的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当演奏乐器、拍打一扇门或者敲击桌面时,他们的振动会引起介质——空气分子有节奏的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疏密变化,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这就产生了声波,这种现象会一直延续到振动消失为止。

3声音的几个属性

响度 音调音色(物理属性)3.1响度

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3.2音调

音调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

弹尺子 振幅

3.3音色

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不同物体材料的特性而具有不同特性,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音色不同,波形则不同。典型的音色波形有方波,锯齿波,正弦波,脉冲波等。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4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人们之所以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两个原因:存在供声音信号传播的介质通道以及感受声音的器官。

供声音传播的介质有很多种,气体、液体、固体都有,多种多样,比如空气、金属、水等等,每种介质的传播效率都不同。而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在不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下的传播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介质的分子活跃度被改变了。(详情参见“声音的传播”一章)感受声音的器官,我们通常称之为耳朵。当声音信号通过空气的传播到达耳朵后,耳朵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把这些信号一层一层的传递到了大脑中,于是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纷繁复杂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中后,我们只是听见了,但是我们又是如何理解这些信息的呢?首先,大脑提供了一些专门来处理这个事情的硬件条件(器官与神经组织等),让信息的处理有了实现的平台和机会;其次,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让我们有了对声音信息的处理能力。

大自然及人类可能制造出的声音,从1赫兹,到几十万赫兹,范围跨度极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声波振动,都是人耳能听到的。

人耳的可闻音域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20赫兹以下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能量很强烈时,身体可以感觉到(比如地震的时候),但耳朵是听不到的。能量极强的次声波甚至可以杀人。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人耳也听不到,但很多动物,如狗,蝙蝠,可以听到。人耳对高频的感知力会随年龄增长而衰减,所以幼年时几乎人人能听到2万赫兹的声音,但中年以后,很多人就只能听到15000赫兹甚至更低了,听不见极高频了。国外甚至有学生发明了一种以极高频讯号为铃声的手机,因为这种手机响铃时,只有年轻的学生能听到,年龄大的老师,已经听不到了。

超声波

5传递的速度

形态:固体的传播比液体快,液体比气体快。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亦然。密度:以木头为例,越是密度大的树木,传递的速度就越快。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反之亦然。

体积:以空气为例,同样的能量大小,体积越小震动越大,频率也越高,音调同样的也越高。(想想笛子的发声原理)

长短:以琴弦为例,弦越短则单位时间和面积内承受的能量就越大,从而导致的震动频率就越快。

粗细:仍以琴弦为例,弦等长时,越是细的弦对能量的反应越大,震动频率越快,音调也自然越高;反之,越是粗的弦,对能量的反应越低,整动的频率越慢,音调也自然随之越低。

声速随着弹性增加和密度减小而增大。因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气体的密度小,因此可以设想,声速在固体和液体中小一些。但是,固体和液体的分子弹性要超过气体的分子弹性很多倍,这又决定了声速在这些介质中比在气体中更大。

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里描述的是温度在20℃时的情况。温度越高,空气分子的活跃程度也就越高,传播声音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声速越大。大约气温每升高1℃,声速就要增加0.6米/秒,-30℃是空气中的声速是313米/秒,100℃时声速为386米/秒。

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时,大气压强的变化会带来空气分子的活力的明显变化,从而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气体构成,气压越大,气体分子的活跃程度就越高,传播声音的效率自然就越高,声速就越大。

6不同声音的作用

高频

声音指向性很强,覆盖角度窄小、射程远、穿透力强。声纳设备用的就是高频的声波。中频

有一定指向性,覆盖面积比较容易控制。低频

指向性不明显,向四面辐射、声功能损失大、传播距离近。7声波的聚焦、反射、折射与衍射等等

7.1聚焦

声波作为一种波,也具备波的一些常见特性,比如聚焦、反射、衍射等等。现实中聚焦的例子有很多,都是为了放大声音,比如猫头鹰的耳朵那么大,就是为了放大远处小动物的声音,提高捕猎的成功率;当我们想要听清远处某个声音时,我们常常会把双手拱在耳后,就是为了增强耳廓对声音的聚焦效果,从而让我们听的更清楚。在拱形隧道、石桥或者房间里讲话时,感觉声音总是格外洪亮,这也是声音聚焦的效果。

7.2反射

还记得儿时倍感神奇的山谷回声吗?是山神在和你说话吗?不那就是声波在遇到巨大的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形成的回声而已。其实上文的聚焦效应也是声波的反射造成的一种特殊效果。

7.3衍射

当声波遇到大的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从而造成回声等效应。可是如果声波遇到的障碍物比较小,无法形成造成反射效果,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遇到这种情况时,声波会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方传播,这种现象被叫做衍射。

7.4折射

波从一种介质区域射入另一种介质区域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波的折射。比如从高温区进入低温区或从低温区进入高温区、从空气进入水面、从低压区进入高压区等等。

能引起折射的情况很多,比如温度变化、压力变化、密度变化、材质变化等等。

7.5散射

凹凸不平的墙。

反射或衍射除了能带来一些奇妙的效果外,也能带来一些小破坏。比如在安静的录音室内,如果周围的墙壁总是把声音不停的反射回来,那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杂声,对录音造成干扰。那么我们就要想把法避免反射的产生,通常我们有两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一个是利用各种吸收声波的设备,比如窗帘、地毯等布的东西,从而让声波消失在吸声设备里;一个是直接把墙壁弄成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样子,让声波无法被统一的反射起来,而是直接被散射掉,并最终消失。

8音障与音爆

当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接近音速时,空气会产生一股强大的阻力,使物体产生强烈的振荡,进而速度衰减。这一现象被俗称为音障(Sound Barrier)。突破音障时,由于物体本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逐渐在物体的迎风面积累而终形成激波面,在激波面上声学能量高度集中。这些能量传到人们耳朵里时,会让人感受到短暂而极其强烈的爆炸声,称为音爆。

9多普勒效应

见过老式火车的人可能都见过这样一种现象,火车迎面开来时汽笛声是尖锐的,而经过自己开向远方的时候汽笛声是低沉的。同一个火车,同一个汽笛,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汽笛声是固定的,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运动的方向及产生的距离造成了声波的疏密变化,也就是频率的变化,因此声音听上去就产生了高低的效果。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用科学术语描述就是: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就叫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声波中,也存在其他波中,比如光波。天文学家发现,从遥远的星球发出的光波的频率,都小于地球上静止的同种光源的频率。经过研究证实,这是因为星球在远离地球运动着,这也是多普勒效应的一种表现。

10总结 提问

第二篇: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一年级 第一课

冷热两墨水

你需要:两个玻璃杯 热水 冷水 墨水

这样做:在其中一个杯子里倒入热水,在另一个杯子中倒入冷水,然后在每个杯子里滴一滴墨水。

想一想:热水和冷水哪个与墨水融合得快一些?为什么?

有创意:人扭伤了,是用热水还是冷水来敷受伤的部位?为什么?

告诉你:热水的水分子运动速度比冷水快。热水的水分子能较快地跑到墨水中去,与墨水融合。(特别提示:此实验可能有危险,需要成人指导。)提示:下节课带保鲜膜50cm,大碗一个

第二课 制作放大镜

思考:水也能当放大镜,你知道吗?

材料:水,保鲜膜,大碗一个,小粉笔头或硬币

操作:

1、把小粉笔头或硬币放入碗中,用保鲜膜封住碗口;

2、用手轻轻把碗口上面的保鲜膜向下按一些,使保鲜膜成倒锥形;

3、将水倒在保鲜膜上,通过水看碗中的物体,观察小粉笔头与平时有什么不同。讲解:碗里的物品看起来大了不少,这是因为保鲜膜上的水形成凸透镜,而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往往会大于原有形态。

第三篇:初中物理声音说课(模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凭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知识是全章的核心内容,后面三节课是对它的扩展和应用,因此本节课十分重要。新课标对本课题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为了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和“物理现象就在我们身边”的新课程理念,教材以探究实验为主线,安排了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合作交流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和解释大量生活中的声现象,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精神。二 学情分析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八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知道生活中存在声音这一物理现象,但了解不够深入,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都非常薄弱。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一些简单的、现象明显的实验来演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使学生了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另外,还应采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所有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声音产生原理和传播条件。而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之以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讲练结合的多种教学法,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五 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首先是情景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音频: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让学生听音频中都是出现了哪些声音,之后加以简短的解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提出疑问:同学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以此激发学生探求的心理,从而导入本节课内容。接下来进入新课讲授环节,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并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为了更好地顺序性地呈现知识,体现物理课堂的逻辑性,我将把新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分别是:一,声的产生;二,声音的传播;三,声速。这样为学生自主学习时抓住重点提供了方便。首先是第一个部分,声音的产生,通过学生观察、感受的自主探究活动来认知声音产生的机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小实验。一,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喉咙处发声,感受声带振动。二,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鼓棒敲击鼓面,观察碎纸屑跳动以发现鼓面在振动。三,用音叉棒敲击音叉,观察悬挂着的与音叉接触的小球的跳动,并用手触摸音叉,以发现音叉在振动。以上三个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及亲身感受及思考,找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由此得出结论: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同时教师以信息快递的方式对学生得出的结论加以肯定。第二个部分声音的传播,让学生们观看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看病的图片,提出问题,医生是如何听到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让学生假设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东西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探究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接着,进行真空铃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空气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然后,用ppt课件展示一首古诗,让学生思考诗中钓鱼的小儿为什么面对路人的询问默不作声。最后,让同学们对前面的实验做出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第三部分声速,让学生阅读教材一些物质中的声速,然后讨论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最后,我对这几部分的内容做一个总结,让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目的是促成知识的保持。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提纲式的板书,简洁明了,方便学生记忆,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

第四篇:初中科学评课稿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准备: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

(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分析交流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听课的四要素看:师生的活动。听:教师的语言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数有点少说缺点。交流课:替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教师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持续洞察力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

2、学习效果。学生的旧问题有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均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学会思考,学会交往与交流。

3、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发展需要,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否学好。

4、问题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预先有否设想,内容是否联系学生生活,是否具有激情性、激趣性。

5、指导方法。善于求异性提问,掌握学生提出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引导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6、学习状态。踊跃质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能自我学习发现。

7、学习氛围宽松、和协、民主、进取。

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和学具。

9、指导效果。语言规范、正确、富有情趣性、严密性,教师体态自然,表情合理,变化适度。保证学生心理正常,心情舒适。板书规范,摘录要点有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把握学习重点。

10、学习指导程序灵活,形式开放。有多方案指导设计。篇二: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复习课评课稿

.初中物理评课稿

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和谐、积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授知识有深度、有广度、有技巧。教师的形体语言亲切、自然,口头语言清晰、流畅、幽默。营造了积极、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的关系,很好的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说通俗点简直不象是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和兄长)。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地对科学的实验和知识探究作了很好的教学铺垫。课堂气氛活泼有序、教师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富有激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这节课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

1、首先从生活走向物理,导入新课。(巧妙激趣)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模拟到商店为家里新买的电器买电线的真实情景导入新课,并展开热烈讨论。让学生明白这么简单的生活小事中也包含着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2、注重探究,教学方法多样。(大胆尝试,探究环环相扣,不断推出学生活动高潮)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

比如: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分组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有个小组间的评比等。设计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到最后学生自主地总结出每一部分的实验结论和由学生自己对实验结论的综合总结。“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加以评估”探究环环相扣,都让学生自己去合作完成,将学生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这是这堂课学生最大的收获,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师大胆创新,从生活中获取教学资源。(展示教学能力)

比如,教师用来让学生比较铁丝和铜丝,让学生亲自观察、触摸,找到不同的地方;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取用生活中的废弃的日光灯灯丝作为实验材料,做的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效果非常明显!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也给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启迪:让他们知道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和不可及的,他们也可以做的

4、作业的设计精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突破学科本位,延伸课堂教学)设计了这样的作业:给家里新买的空调配置电线。超越了学科的本位理念,将课堂向生活延伸,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找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懂得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有探索的道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具备从说明书、广告、图书馆、因特网等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拓展学生思维和运用知识的空间,也就是让物理走向社会。

5、体现“教育自由”的人才培养观,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体现新育人理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出教学表演的“舞台”,成为学生活动的“导演”,敢于让学生探索、体验,给了学生以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开阔的地带。体现学生主体和教

育自由的人才培养新观念。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6、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很好的实现了情感价值目标,并实施了德育教育,注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比如:提醒学生注意用电的安全、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评选“电学之星”----向学生赠送关于“神舟5号”和“航天人事迹”的杂志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报效祖国!

四、教学建议。

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更应该成为教育科学的探究者和研究者。蓝维才老师在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学方法、育人理念的探究者和研究者。篇三: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

经典优秀物理评课稿《电源和电流》评课稿

更新时间:2011-03-05 好评度:1610 第二周是高二物理组研讨周,大家共同听了解鹏翔、李霞、王景军等老师的《电源和电流》一课。王校长参与了整个听课和评课过程。

陈红灵老师评课:

1、课程内容多,课时无法完成。

2、明确电源作用,用水位差类比,形象易理解,力争把电源理解透彻。在教学中可以用家庭中常见的水表类比。

谢鹏翔老师从初高中衔接方面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初中教材中有抽水机和电源的类比,水流和电流的对比。

李主任建议大家认真钻研课标,不要把问题讲难。赵京南提出物理课堂应当多引入生活当中的例子,增加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最后王校长作了总结:

1、重视初高中衔接,建议各位教师把初中教材学一遍,高中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并清醒认识到,哪些是自己的经验,哪些是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的新问题。

2、教学过程应该是螺旋式上升,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

3、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经常引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学生体会到生活当中就有物理。

4、教材整合。教师用教材教,但又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王校长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指导了教材的整合。)

5、教师的语言应该精炼,逻辑性要强。篇四: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初中物理评课要点

实施新的课程改革后,新的课程理念逐步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教师的生活。教师们为了提高专业素质,增强课程实践能力,除了积极参加教研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评课外,还自觉开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和评课。听课和评课对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特色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对于在新课程情境下如何评课,心中无数,依然停留在实施新课程以前的水平——浅层次的、传统意义上的评课上。那么,在新课程情景下,应该如何评课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好课的标准

要对一节课作出科学的、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评课者心中必须装有现实意义下的好课的标准。新课程情景下的所谓好课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 1.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制定出体现本学科特色、体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符合学科教育逻辑的教学目标。2.准确把握新课程教材。处理教学内容时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主线明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使全体学生能快速掌握学科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实验操作技能与研究方法,在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课堂教学效果好。3.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既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5.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的需要,积极创造实验条件,开展实验教学,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课堂教学效率高。6.具有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较强的教学基本功。

二、评课的内容

评课的内容是由评课的目的决定的,有些听课活动属于专向研讨活动,如:某种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实用?某位教师的教学具有哪些特色?某种教学设备有无推广价值?某个教学难点的攻破方法是否合理?教学案例(教学录像)中某一片断的精彩之处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出分析和评价,最后得出结论。但是,如果要就一节完整的教学课进行分析、评价,一般说来,就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1.评课堂教学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处理。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都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注意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挖掘教材中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所以,我们要看教学中教师在重视“科学性”和科学素养的同时,是否也能重视开发课程中的人文精神,重视学生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2.评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达成。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它与以往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个维度,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特别重视这二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当然,在一节课的教学中,不一定能够全面体现三维目标,只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设置相关的目标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有的课时内容的教学能够体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的课时内容的教学能够体现三维目标中的二维或者是一维。所以,我们要看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具有着力体现三维目标的意识,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要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3.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在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教师们也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双基”教学的经验。但是有一些做法是违背新课程理念的,例如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知识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灌输,学生学习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和记忆。新课程提倡在知识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使教学过程变成是探索知识之所以成为知识的建构过程。所以,我们要看在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遵循教学基本规律,针对学科的课程特点实施教学。看教师在课堂上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设计的问题,能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否做到突出重点有技巧,攻克难点有方法。能否抓住关键,以简驾繁,所教的知识是否做到了准确度高、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4.评师生之间的互动意识和互动程度。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倡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互相配合。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的亮点,教学中要积极尝试和大胆使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要科学、巧妙地创设情境,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条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让学生自主地设计方案、搜集信息、科学探究、得到结论、进行评价。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机智地处理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要注意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所以,我们要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无创新,能否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看学生学到多少,得到什么;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参与状态如何;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成课堂学习的主体,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静思的空间与时间;看师生关系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看教师的职能是否真正发生了变化,是否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服务者和参与者。5.评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基本功与以前我们常说的教学基本功是有一定区别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基本功以外,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水平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具有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教学中可以利用仪器、图片、幻灯机、实物投影仪等手段进行电化教学,利用电脑、电子仪器、投影仪、软件等进行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媒体在教学中的双重功能,即:媒体除了作为教师的讲解的演示工具外,还具有作为学生认知工具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看教师的精神状态是否振奋,教学语言是否清晰准确、科学精炼、生动形象,板书是否规范合理,多媒体的使用是否科学、适时、适度,教师的知识是否丰富,能否较好地控制教学环节等。6.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学生的课后作业是不可轻视的,知识的巩固、技能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都离不开学生的课外作业。应说明的是,这里所讲的作业,与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是有区别的,它不是狭义的书面作业,它包括了书面作业、课外阅读、课外制作、课后实验、社会调查、课外设计、科学探究等一系列学生活动,作业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书面练习题,完成作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生与家长或其他人员合作完成,也可以是独立完成。既然作业的形式是

多样的,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地的资源,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所以,我们要看教师能否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课后书面作业或课后实验、实践等活动。看学生的课外作业量是否适当等。

三、小结

开展听课和评课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一线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且对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促使教师从讲课者向教学活动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管理、评价者转化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相信,随着听课和评课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们的教学功夫将得到进一步锤炼,教师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新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收到更好的效果。篇五: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

初中物理评课稿大全《压强》评课稿

在听了李老师《压强》一课后,笔者进行了以下分析。1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3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

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第五篇:数学兴趣课教案

兴趣课程教案 第一课时

神奇的扑克

2014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生:......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估算黄豆粒数

2014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第三课时

数学趣味题一

2014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第四课时

数学趣味题二

2014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课时

购物中的数学

2014年 9月 日

第 周 星期

(总第课时)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 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 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科学 声音 兴趣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篮球兴趣课教案

    《篮球》兴趣课教案 课的内容: 1、原地运球练习2、游戏:运球接力赛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篮球的一些基本运球技术。 2. 技能参与目标:初步学习原......

    朗诵兴趣课教案专题

    朗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罗雪飞 一、活动目标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

    兴趣模型课教案

    一、课题 兴趣模型课 二、教学目的(一)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有关系统知识,获得技能,形......

    新学期兴趣课教案

    第一周 1、 2、 3、 4、 5、 跆拳道基本礼仪讲解(新学员学习,老学员复习)(15分钟) 准备活动(5分钟) 热身运动(15分钟) 柔韧训练(10分钟) 马步冲拳、格挡(新学员学习、老学员复习)(15分钟)......

    朗诵兴趣课教案.

    朗诵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罗雪飞 一、活动目标 朗诵是一种美读,可以刺激听者的兴趣,并在情绪上引起共鸣作用。因为声音的优美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使儿童更加了解诗歌内容及情......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听听声音》 行知校区 姚树萍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小学科学《听听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的大小、方......

    幼儿园科学《听声音》教案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活动准备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2.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