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时间:2019-05-12 17:4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第一篇: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王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有特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一、重视培养数感。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马老师通过让学生估计、数数,知道了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充分感知了数

十、百、千之间的关系,并有梯度性。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完成了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

二、重视培养估算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在本堂课中,通过估算绿豆的个数,加强培养孩子们的数感。

三、很重视驾驭教材。从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发现马老师的设计既源于课本,又对课本的内容做了人文化的整合,整节课的知识就像是穿在一条线上,连贯性很强,逻辑性很强。

但对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仍然有一些需要共同商榷的地方:小组合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组合作似乎已成为每一堂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出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实施,所以,小组合作就能充分发挥他的良好作用。

评 “万以内数的认识”

杨老师执教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六单元中的一个内容。这节课是将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和大数的读写结合起来教学的。听了以后感到这节课有以下五个注重和忽视了一个细节: 五个注重:

1、注重迁移

课一开始教师运用了学生运动会的情景让学生猜数,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而然的猜出整百和整千数,老师只用一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认识的数从千以内迁移到了万以内;然后用千数图摆比一千大的数、再摆九千、再加上一个千数图就迁移到了一万;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摆出9636,并用迁移的方法来读写这个数。

2、注重操作

可以这么说整节课上教师所呈示的数,绝大部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的。有用千数图操作的,有用学具操作的,也有用卡片操作的;有学生随意操作的,也有按要求操作;有学生独立操作,也有小组合作操作;有动手直观操作,也有用眼睛进行表象操作等等。

3、注重表象

这节课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设计得比较好,那就是教师出示了3、1、0、0、7五张卡片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四张卡片摆四位数,不是用手来摆,而是用眼睛看着,在脑子里想着摆数,这就是一个表象操作的过程。因为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在从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必定要经过在脑子里把图和式或把图和数联系起来的表象思维过程,即从具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这一教学环节不但解决了用数字卡片表示四位数,更主要地教师利用过这一教学环节解决了有0的数的读写法。

4、注重数的组成

这节课上不管是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还是大数的读写,教师都非常注重数的组成。在用千数图摆出比一千大的数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说出有几个千组成的;“九千是怎么组成的?”并反复地问或让学生同桌互说“几个一千是一万?”

第二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听了韦老师所执教的“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我所听到的一节“终身难忘”的数学课,本节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深入理解教材内涵,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表面看,这节课教师似乎抛弃了教材另搞一套。深入看,教师其实是非常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了教材的“实质”。再走出教材,创造性组织教学过程。老师领悟了教材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数大小,这一“实质”,用现实生活中更具趣味的“竞赛”活动为载体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二、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充当一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只在关键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不纯粹是娱乐和增添热闹的气氛,而是老师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有效的数学思考。欧老师把“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完美地溶合在学生间所进行的一场“长江队”与“黄河队”的“抽数组数比大小”比赛之中。我观察到,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激情与挑战,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学生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老师精心预设、组织的“竞赛”活动中,“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地“内化”为学生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认知结构。

三、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教师巧妙地把“比较方法”预设在三场次的“抽数”竞赛活动中。第一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个个位,再放十位、百位、千位,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第二场比赛,抽到的数先放在千位,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相同比十位这一比较的顺序;第三场比赛,抽到的数自己决定放在哪位,比赛扣人心弦,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的关系已经有了深刻的全面的认识。此外,课前教师还预设了多个“悬念”。例如:把数字卡片9倒置在口袋中,让学生误认为6,制造强烈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热情,起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正因为有了教师精妙的“预设”,和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 课堂生成了无限的“精彩。”“预设内生成”是充分的、丰富的,“比较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简便方法”学生认识是深刻的,水到渠成的。

四、“生活味”与“数学味”水乳交融。

游戏、竞赛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能仅停留在追求数学课表面的“热热闹闹”,为“游戏”而“游戏”。本节课之所以“打动”人的,给人“终身难忘”的,是“数学知识”与“游戏竞赛”的完美结合,有“游戏”扣人心弦的形式,更有“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如: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有感而发”,学生的“感受”恰恰是“比较数大小方法”的“内化”。每个场次比赛完,教师让学生记下比赛“结果”,“数学”地思考。整场比赛后让组织学生交流、“比较数大小”的方法和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游戏是为了更为高效地、生动活泼地让学生“掌握”和“内化”数学知识。

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第三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评课稿

感谢郭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为我们大家提供了讨论的课例。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层次清楚,是一节比较好的常态课、家常课。这样的课,反映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通过这节课,可以看出新课改的理念渐渐被老师们接受,教学过程中能够得以体现。本节课,郭老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理解、建构、应用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从学生的反映看,教学的预期目标基本达成,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较熟练的解决有关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实际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是本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

个人以为,本节课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建议如下:

1、复习环节:复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指向性要明确。本节课,李老师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复习内容,一是读数并说出各数中5的位置和表示的意义,二是数的组成,三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前两个内容与本节课的联系不紧密,可以不复习,而且从课堂学生的反映看,这两个知识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完成的比较好。既然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再练习,把时间节省下来,去解决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而且,复习环节,本节课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挤占了新知构建和巩固练习的时间。因此,这两题可以不必复习。

复习的第三个内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与新知的联系较为紧密,比较切合,应在这一题上花点时间,今天,郭老师处理的较为仓促,错失了这一题的价值,没有充分起到唤醒学生旧知,激活学生已有学习经验的作用。如果在学生回答完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小的数是多少之后,老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怎么知道2887最大,79最小?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样比较的?这样一问,就会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回想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而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本节课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认知心理学特别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复习的目的,最主要的就是激活学生已有的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联系紧密的旧知,包括相关的基本知识、已有的技能以及解决相似问题的经验。学生具备了这些基础,就为学习迁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会促使学生比较顺利的实现知识的同化。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与学生已经学习的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比较相似,只是多了一位数,已有的知识经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知道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不必花多少时间和心思。从学生的学习看,学生建构新知不是难点,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这正是因为学生具备了相关的知识经验,才使得学习顺利迁移。我们说,备课要备学生,就是看学生具备了怎样的知识经验。

2、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这里的数学活动就是指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只有学生思维过程展开了,充分暴露出来了,我们老师才会知道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本节课,在形成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展开的不够,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比如,在解决第一个问题“电视机和空调比,哪一个的价格低一些?”教师板书2530○3680后,让学生说出2530和3680谁大谁小?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结果,可是这时老师却没有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没有让学生把自己心理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的教学仅仅是重视结果的教学,而我们需要重视的是过程。如果老师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就会使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许学生说的是不完整的,不连贯的,但是思考的过程却展开了,同时也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其余的学生也会跟着思考,如果表达的不恰当,其余的学生就会加以修正、补充。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再比如,解决第二个问题“电视和冰箱价格的千位都是2,该怎样比?”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安排的意图很明确,先让学生解决数位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不同的问题,再让学生解决数位相同,而最高数位上的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安排,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在反馈时,应让学生说出千位上的数相同时,就看百位,如果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这样的思考过程应让学生掌握。这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在后面练习时,一些学生不能比较好的说出怎样比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出在学生的思维过程没有得到展示。如果前面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再加以引导,全班的学生都会掌握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让学“哑巴数学”——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长久存在下去。只有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了,学生才会越学越聪明。

3、合理归纳概括数大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这节课上,李老师比较重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形成的教学,比如,在处理完例题后,让学生把黑板上的数的大小比较进行分类:一类是数位相同,一类是数位不同,并进行了板书,同时,在归纳概括出比较的方法后,又让学生回顾方法概括的过程,在练习中也比较重视让学生运用方法来回答问题。这些都是比较好的做法。但是,细细的品味,感觉还有改进之处。(1)方法概括的时机。今天这节课,李老师是在处理完例题后集中概括的。我觉的,这样处理,不如分散处理的效果好。比如,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早已掌握的方法,在复习时就可以揭示出来:2887最大,因为它是四位数,79最小,因为80和79 都是两位数,而80的十位上是8,79的十位上是7,所以79最小。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数位多的数大这样的结论,因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新知的授课过程中,不作为难点处理。而处理数位相同的情况时,可以分为两步完成,实际上教材也是这样安排的。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确数位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时,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大,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就让学生明确,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以此类推。当这两种情况的比较方法分别揭示后,安排专题练习,加以巩固,等到这两种情况学生都熟练掌握后,再让学生综合、归纳,就水到渠成了。

(2)方法的文字表述。今天李老师板书的内容是“

1、数位不同,数位越多,数越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这样的归纳,用的词太抽象,个人以为不明确,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不如向上面所说的“比较数的大小,先看千位,千位上的数大的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看百位„„”,这样归纳,虽然字数较多,但是清楚明了,及利于学生理解,又利于学生应用。这样概括,就明确的告诉学生数的大小比较的步骤,就不会出现有的学生从低位比起的情况了。

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在计算法则、方法等的处理上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不再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二是法则教学分散处理;三是部分呈现法则中的核心要素,突出重点。今天李老师执教的这个内容就完全符合这三个特点。因此,我们在处理法则时就要紧扣教材的安排意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很清楚,但是在时间分配上,还有待改进。李老师这节课,复习环节用了10分钟左右,新授环节用了20分钟左右,巩固环节用了10分钟左右。这样的时间分配,不是十分恰当。一般来讲,复习、引入环节大约3-5分钟,新授环节大约15分钟,巩固环节15大约分钟,还应有3-5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今天这节课复习和新授还以压缩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于新知巩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会更好。

5、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比如,学生的课前准备,部分学生没有准备好,上课用的文具没有拿出来,再如学生的书写,部分学生写的不规范,不工整,要严加要求,今天第一个扮演板演的小女孩的书写很好,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向她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教师要求出来的,只要老师能够长期坚持,出现问题不放过,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一天天进步。再次感谢李老师的辛勤付出,精心准备。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一些想法,有不当的地方,敬请李老师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母柯

2015.5.26

第四篇:《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5篇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1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平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习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习知识更为容易,学习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习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2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习。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习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3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习“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4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习,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5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习材料与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第五篇:《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郝老师上的 10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节课,我认为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建立数感,留下表象,理解计数单位“一”、“十”、“百”。这样的概念课比较抽象,比较难教。可是听了之后我感到郝老师处理教材独辟蹊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理解了概念。不愧是一节值的学习的好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重视创情境教学。在这节课中,郝老师利用的小棒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

2、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引导探究,使学生乐学。郝老师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做到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有意识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时,设让学生数数、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做到通过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在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练习达标训练到位。在学生练习这个环节中,郝老师展示不同的数数方法。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调学生10个10个地数,从而在数数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了计数单位“一”和“十”。随后再次解决了数到几十九接着数几的难点,从而导出10个十是100,再次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

4、巩固提高,强调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下载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报告

    一堂很精彩的课!听了张老师《100以内数的认识》,最大的感触是,整堂课孩子们学的都非常轻松愉快自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问题的提出,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给予......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

    六横中心小学 胡燕娜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了......

    复习课《万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

    复习课《万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复习课《万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复习课《万以内数认识》教学设计教......

    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能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这些数的组成、大小比较,求近似数以及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2......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5位数的认识。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