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了解回族的习俗和音乐文化,体验不同版本作品的特色。
2、感受歌曲中二拍子三拍子的变化,体会其变化带来的韵律感,能为音乐分段。
3、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速度和节拍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的音乐情绪。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花儿与少年》的第一部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回民小学的音乐老师,我们回民小学是一所少数民族学校,学校里有很多回族的小朋友,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回族,那么你对回族有哪些了解呢?
生:答略
师:我也是回族,我非常热爱我的民族,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民族,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跟随这些画面走近回族。(播放幻灯片,背景音乐《花儿与少年》)生:观看幻灯片,聆听教师讲解。(3分钟)
师:回族人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民族,从天山南北到黑龙江畔,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足迹。在回族人居住的地方都建有清真寺,它是回族人民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回族人民热情好客,礼貌待人,回族人相见,要先互致“色俩目”,这是一种见面语,也是一种祝安词。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的无沿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不同年龄的人佩戴不同的颜色。开斋节是回族同胞最重要的节日,节日当天,穆斯林同胞们要制作他们特殊的食品—炸油香,撒子,还要载歌载舞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的舞蹈很有特点,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是回族舞蹈的创作源泉,像汤瓶舞、盖碗茶等,这些舞蹈的创作与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回族的音乐同样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连,说到回族音乐,流传最广泛的当属回族的“花儿”了。你知道“花儿”指的是什么吗?回族的“花儿”是山歌的一种,最早产生于山野田间,人们在空旷幽美的环境中无拘无束,放声高歌,不用乐器伴奏,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内容非常广泛。人们唱劳动,唱生活,唱家乡,唱爱情,唱未来„„,表达了回族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如今“花儿”是回族男女老少生活、劳动、娱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欣赏手风琴独奏《花儿与少年》
师:在回族的“花儿”中,有一首流传最广泛的、最具回族特色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歌曲《花儿与少年》,因为它的经典,如今它已经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演绎,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
师:首先我来播放一小段音乐,大家听一听这首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引子部分+第一部分)
生:听音乐,说出演奏的乐器。
师:那这段乐曲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呢? 生:回答开始慢,后来变快了。
师:(播放引子部分)我们来听一下慢的这一段,这一段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回答
师:这一段是乐器的引子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
师:(播放第一部分)我们再来听听第一部分,这部分是乐曲的主旋律,让我们随着这段旋律轻轻的动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
生:聆听第一部分,随音乐动起来,感受节拍。
师:(出示铃鼓和三角铁)老师这里有两个打击乐器,你觉得哪个更适合这段的旋律,并试着创编一个节奏,加入到旋律中呢?
生:试着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播放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来听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这段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生:聆听第二乐段,说出情绪的变化。
师:(再次播放第二部分)让我们再听一次,也请大家随着音乐轻轻的动起来,感受一下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
生:聆听第二部分,随音乐动起来,感受节拍。师:那大家能用三角铁为这段旋律伴奏吗? 生:在师带领下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播放第三部分)让我们再来听一段,这段旋律和前面听到的哪一部分相似,情绪怎样?
生:通过聆听,说出与前面哪一部分的旋律相似。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一段是乐曲的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旋律节拍、情绪都非常相似,可以说这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乐曲的情绪变化和节拍有很大的关系。
师:(播放《花儿与少年》)现在,让我们完整的来欣赏手风琴独奏《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用动作来表示每一段的变化。
三、学习歌曲《花儿与少年》
1、教师范唱
师:刚刚我们听到的是由乐器演奏的《花儿与少年》,其实最早的时候,《花儿与少年》是以歌曲的形式问世的,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是怎样唱的?
生:想!
师: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唱一段,请大家仔细听,我唱的这段是乐曲中的第几部分?
生:聆听教师范唱,说出是这段旋律是第几部分。
师:(出示歌词)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下,请大家看着曲谱,再次听我演唱。
生:再次聆听,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师:我来弹奏旋律,大家轻声的唱一唱。生:在师引导下初步填词演唱。
师:歌曲中出现了许多音乐记号,你找到了吗? 生:找到歌曲中的音乐记号。
师:这些音乐记号的加入,使歌曲更加生动,现在请你像我这样唱一唱。
生:在师引导下,加入音乐记号演唱。(师及时纠正不足)师:我们演唱的是歌曲中的第一部分,这部分的旋律非常欢快,表达了回族人民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大家能不能也把这种情绪体现在歌曲中呢?
生:在师引导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欣赏女子十二乐坊《花儿与少年》
师: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我们传统民乐的演绎也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想请大家观赏一段现场版的《花儿与少年》,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我们听的有哪些不同?
生:观赏视频,说出两首作品的不同。(教师加以补充)师:刚刚我们大家看到的是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花儿与少年》,这个乐团一共有13名成员,她们将传统和流行的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2、表演《花儿与少年》
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手风琴独奏《花儿与少年》和女子十二乐坊将传统与流行结合的《花儿与少年》,我们能不能也演绎一种只属于咱们班风格的《花儿与少年》呢?谁有好的建议?
生:在师引导下,创编新的形式表演《花儿与少年》。
五、小结
师:伴着欢快的歌声,这节音乐课也接近了尾声。今天我们欣赏了回族音乐中最经典的乐曲《花儿与少年》,通过这节课,相信大家对我们回族也有了一些了解,回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希望我们各民族的人们相亲相爱,只有民族团结了,我们的祖国才能兴旺。
第二篇: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熟练视唱主题旋律,初步了解青海民歌花儿的特点。
3、运用律动、拍击节奏等形式感受乐曲三个部分在节拍、节奏、情绪、旋律等方面的变化,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学情分析
本校为乡镇中学,学生音乐基础差,进入中学后,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熏陶,学生掌握了一些音乐知识,也有了对初步感知歌曲的能力,但是在课程设计和问题设置上,依然不能过深过难。
重点难点
1、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动感明快的节奏。
2、为乐曲创编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识“花儿”,初步了解《花儿与少年》
1、组织交流:你感受到这首青海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2、简单分析对花儿的理解。(花儿是指姑娘,花儿是山歌的一种。)
二、初听歌曲
《花儿与少年》在青海民歌中是流传最广的民歌,除了用歌声来表现这首作品,还有很多形式可以来表现,比如这首电子合成器版的《花儿与少年》21cnjy。com1、听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花儿与少年》,PPT出示问题:
(1)整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变化的?
(2)你在欣赏乐曲时联想到了什么画面?
(3)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听赏完乐曲后逐一解答问题。
2、简单了解电子合成器。(师生问答式)
三、分段聆听
1、赏析第一乐段:
(1)、聆听老师电子琴弹奏引子和第一段并思考: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节拍?情绪是怎样的?
(2)、第一段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活泼欢快?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师生交流:二四拍的节奏富有节奏感。旋律的音符比较密集,大多为十六分音符,节奏快情绪也欢快。
(3)、学生跟琴视唱第一主题音乐。(要求:划拍视唱,感受欢快的情绪)
(4)、快慢速度对比视唱,感受情绪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速度快情绪欢快,速度慢情绪抒情)
(5)、实践与创作
要求:请学生为第一段主题音乐创编合适的律动节奏。
请学生运用电子琴的打击乐音色创作打击乐的节奏。请全体学生合作完成唱奏主题音乐、律动、打击,充分感受第一乐段活泼欢快的情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赏析第二乐段:
(1)、初听第二段主题音乐
要求:感受情绪和节拍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2)、视唱第二主题音乐
(3)、师生运用肢体语言体验第二主题音乐的旋律之美。
3、赏析第三乐段:
(1)、组织交流:音乐有什么变化?与哪段音乐相似?
(2)、创设舞蹈动作感受最为欢快的第三乐段的音乐。
(3)、理解尾声,为什么最后第二乐句突然慢了下来?
四、全曲欣赏
1、师生跟着乐曲一起演唱全曲,体验整曲的情感变化。
2、总结全曲的ABA结构、节拍、情绪、节奏等的变化。
五、拓展
感受另一种《花儿与少年》的风采
启发学生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
如:R&B
六、小结本课
青海民歌是如此的美妙,我国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是那么的多姿多彩,希望大家课后多看多听多欣赏。
第三篇:花儿与少年_教案
《花儿与少年》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多版本的乐曲《花儿与少年》,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2、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初步了解民歌形式“花儿”的特点,能听辨出乐曲中两种不同的情绪,节拍;能哼唱并用打击乐器配奏主题音乐,想象出音乐所表现的画面。
3、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听听、唱唱、想想、比比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两个主题在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从而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
一、导入:
1、在音乐声中进入音乐空间。
师:同学们,在一段快乐的时光中,让我们乘着欢乐的翅膀,欣赏一首快乐的音乐。(学生随着一起应和)
2、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欣赏阿宝演唱的《花儿与少年》的视频。(播放阿宝版的视频)(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最具代表性的青海民歌。
3、介绍乐曲:
(1)你猜猜“花儿”是什么意思?
(2)师:(出示课件)花儿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当地人们对小姑娘的称呼,就是把小姑娘称作花儿,另一种是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的一种民歌体裁,曲调优美,具有很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这里花儿指姑娘。
师:在青海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花儿与少年》,4、师:除了用歌声来表现这首《花儿与少年》外,同学们,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舞、器乐等)
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管弦乐版本的《花儿与少年》给大家欣赏。
(一)感受全曲
1、初听全曲
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乐曲,听听这首乐曲前后有哪些变化?当你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请举手示意一下。
师:根据同学们刚才举手示意的情况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二)听赏第一部分
1、师:好,我们一起细细地品第一部分(老师板书A)。你可以用你的体态语言:划拍、身体动作来表现出你对音乐的感悟。
老师把第一部分的主旋律播放给大家听。
2、听完后问:通过你的用心感受,你觉得这段音乐它的速度呢?感受到了姑娘小伙们怎样的心情?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小组讨论一下。师:你来说说„„
3、师:同学们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那我们来看看是因为什么才会让你有这种感受的。
出示第一主题:
1=F
2/4
师:首先请看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2/4)
4、再看它的节奏型怎样?(比较密,很多分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那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种快节奏的感觉吧。
①再次播放第一段主旋律,师生一起哼唱,老师引导学生做些体态动作:扭身体,点拍等,感受它的动感。
②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速度与节拍的变化而带来的不同情绪表现。(指导学生放慢速度视唱A段主题音乐,让说说与原来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变得抒情,优美。)
③再回到原速,随琴就哼唱,然后跟着旋律一起用“啦”哼唱,此时,可提醒学生用手势划拍。
5、说说在下面三种图案中哪种最合适表现它的节奏感。(第三种)
指一学生敲击双响桶,其余指尖敲凳子、打响指等,同时哼唱旋律,并用身体语言一起来随着音乐适当的表现一下,比如随着音乐拍拍手,用点响指,左右摆动;也可以适当模仿一些你听到的乐器的演奏姿势!。
6、演奏完毕小结:加入了打击乐器配奏,是不是情绪上更激动,使音乐听起来更丰富。
(三)听赏第二部分
1、第一遍欣赏(板书B):和第一段有什么不同?(速度变慢了,优美抒情)
2、出示第二主题乐谱,师:拍子变成几拍子了?(3/4拍)
3、第二遍听赏:我们再一次听赏,随着音乐起舞,划拍指挥,用手的起伏韵律来表现乐曲旋律感觉
4、在下面三种图案中哪种最合适表现它的节奏感。(第二种)
小结:第二主题音乐相对于第一主题音乐来说,节拍变了,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了,、再次完整地感受这首青海名曲。听到第一主题是用拍手表示 听到第二主题用手的起伏律动来表示
4、学习小结(问答式):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青海民歌,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
我们用了听听,唱唱,比比,伴奏等几种形式来学习乐曲,整首乐曲的情绪由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5、完整欣赏全曲(机动)
第四篇:欣赏《花儿与少年》
《花儿与少年》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教学目标: 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播放视频、学生回答)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
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
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
二、介绍“花儿” 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师: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
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古筝独奏)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
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
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
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师表扬。总结: 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仔细听”。A 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 B 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 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 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
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结束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第五篇:【教学设计】花儿与生活
《“花儿与生活”——扇形插花的制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花色搭配的要点。
2.掌握扇形插花的制作方法及要领。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束束鲜花,一份份情意。鲜花是大自然的话语,它不但妆点了我们的世界,而且已经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追求雅致生活的一种自我表达。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花儿与生活”的第三个主题“扇形插花的制作”。
二、活动过程
(一)学习扇形插花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插入背景叶,构建扇形轮廓。将散尾葵剪出需要的样子,插入花泥后方,形成扇形轮廓。注意叶片要直立,不要明显向后或向前倾斜。
第二步,插入第一层花。将康乃馨由从高到低的位置紧靠背景叶均匀插入,从正面看呈扇形,从侧面看花头都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三步,插入焦点花。将两朵百合花插在花泥前方中间位置,扇形的焦点位置一般为正中扇形发散原点。
第四步,插入主体花。在康乃馨前面再从高到低插入非洲菊和玫瑰。注意非洲菊和玫瑰插在康乃馨的空隙处。主体花以组群形式分布,疏密要有度,颜色搭配要有呼应。
第五步,插入填充花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最后,可对花型稍作整理,使其更加美观。
小链接
(1)几排扇形的花组要分开层次,注意高低、前后的关系,如果交织在一起,整个作品就缺少层次感了。
(2)插花过程中下部应尽量密集,上部花材不宜过多,注意上疏下密。
(二)花色搭配的要点
1.每件作品中,花色相配不宜过多,一般以1-3种花色相配为宜。
2.多色相配应有主次。选用多色花材搭配时,一定要有主次之分,确定一主色调,切忌各色平均使用。
3.除特殊需要外,花色搭配不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相配。
4、不同花色相邻之间应互有穿与呼应,以免显得孤立和生硬。
花色搭配最重要的一点是以色彩相和为佳,和则生动、神气。具体搭配应根据插花的使用目的、环境的要求以及花材容器条件酌情组合。
三、小结
同学们你学会了吗?期待你的巧手制作出美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