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3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

第一篇:《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

《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

萍乡三中

李启明

说课流程介绍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课程标准分析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五、教学方法、手段、学法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3-2第四章电磁感应中很重要的一节课,也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教材先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接着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其中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很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则需要通过实验思考概括。学习本课,需要注意的是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总结规律;同时,实验的过程也是对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是物理学习的探究过程,所以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分析实验现象时,我们要突出研究对象是线圈(闭合电路),要抓住穿过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变化。要让学生注意分清一个是原来磁场的方向和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另一个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和感应电流磁场的磁通量。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再通过网络表述各自对感应电流方向的认识,并进行讨论,最后回归课本。本节教材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方向和感生磁场的方向关系”为核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进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突破障碍,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标准分析

现代教育目标对中学物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物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李启明

第 1 页

2013-4-5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在明确了教学重点之后,该采取何种学习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新课标指出,既要“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又要使学生“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最终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可见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是培养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两个有效方式。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这节课正是在分析了以上三方面的基础上,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① 通过实验,探究出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

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使学生悟出楞次定律的内涵,通过看书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能力目标:

①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②通过从猜测探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③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德育目标:

①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索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奋发学习的精神;

②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教学重点

应用楞次定律(判感应电流的方向)。

3、教学难点

理解楞次定律(“阻碍”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手段、学法

1、教学方法:

派生性的知识主要采用教授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讨论推理、探究总结,启发引导学生思维,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讨论交流。

2、教学手段:

通过教师创设物理情景演示实验、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计算机模拟电磁感应现象。

3、学法指导:

①引导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主预习,了解楞次的简介和生平,激发学习的动李启明

第 2 页

2013-4-5 力;了解悬浮列车、电磁炮、航母用电磁弹射装置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自主学习)

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合作学习)

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发现,利用自己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新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④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规律的消化理解,掌握方法。(反馈法)⑤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⑥通过介绍科学家楞次,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六、教学流程设计

①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② 实验探究,观察现象;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李启明 第 3 页 2013-4-5

第二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第三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

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⑵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⑶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

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这是我设制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引导:

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有施感磁场和受感电路两个要素。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

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来分析。

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

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

介绍板书设计。

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这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楞次定律,教师适时给于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楞次定律》说课稿2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说过程(略)

《楞次定律》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为高二物理选修3—2第二章的第一节。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教材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利用高中已学过的知识,较为深入的研究磁转化为电的规律,研究电场、磁场的统一性。这些内容,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教材的问题大多数都涉及到三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极为有益。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罗列或初步总结,而是实验和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在这里,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智能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简单的有关问题。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勇于进取,注重实验和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良好实验素质,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和感应电流所激发的磁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对这一定律的应用是这一节课难点。

二、说教学法

教学对象分析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已能解决感应电流的大小问题。

②学生通过立体几何和磁场部分的学习,对三维空间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尚不能熟练掌握。

③好奇心强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法

①本课采用演示实验,巧设物理情景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③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通过例题深化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本课结合教法,学生可按以下学法进行学习。

①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②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③反馈定位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三、说过程

1、复习提问

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2、列举能使右图产生感应电流的方法

3、你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如何判断其方向呢?

(学生集体回答引出实验)

2、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在四种情况中:

①线圈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为什么?

②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

③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是否一致?

④在每一种情况中检流计的偏转方向总是保持一定的方向。

《楞次定律》说课稿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为15—20千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到一节电池上,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了解螺旋管线圈的绕向。

接下来就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研究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拔出线圈,条形磁铁S极插入、拔出线圈,这4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要求学生认真地将观察结果并记录。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突出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清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这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义,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结合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碍”的含义。 “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应用:

我首先讲清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三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一个设计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例题,

通过这个例题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当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时,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为直接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的体会,确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详细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学习的初期,这是很必要的。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 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 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楞次定律》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感应电流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B感和B铁方向关系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如图一所示,是以往授课时的表格,学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写。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个“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较B感和B铁的方向的关系呢 学生会自发的想到吗,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成下面的表格,如图二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多

向下

乙图

顺时针

增多

向上

丙图

顺时针

减少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减少

向上

(图二)

2、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当学生通过实验填写结果后,会发现,仅仅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概括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在学生苦思冥想,急于寻找方法的时候,这时,我适时点拨,可不可以找一个中介做一个桥梁,这个中介是什么 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 加

向下

向上

乙图

顺时针

向上

向下

丙图

顺时针

减 少

向下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学生通过基本练习,亲自体会并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老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课标教材把这个程序绘画成形象,直观的方框图(如图四所示)。在此基础之上,我启发学生:这个方框图不仅是概括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同时它描述了三个量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学生回答后我给出了一个逆向应用楞次定律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 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 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 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 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 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 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第四篇:“楞次定律”说课稿

“楞次定律”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楞次定律作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作用是众所周知的。

2.教材的特点

本章教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得出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

3.教材的线索

本章教材抓住“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全章,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应用。

4.教材的结构

本章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电磁感应现象(条件);

第二单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大小);

第三单元是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方向);

第四单元是自感(应用)。

结构非常严谨有序。

5.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楞次定律.

2.能初步理解、应用楞次定律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②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楞次定律中所涉及的电磁场,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磁场等概念的辨析,培养学生掌握概念和规律及方法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发明意识等;

③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世界是客观的,而人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2.探索性实验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方法和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6.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描述及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可以用“实验启发式”教学法。其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理论推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归纳概括→实践应用。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可概括为:问题激发→自发思维→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证实→学以致用。由此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和应用能力等是这节课能力培养的重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主体服务的。而一个班的学生,由于基础不一,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不同,在接受“楞次定律”这一新鲜事物时,肯定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因而,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学进程就要受到学情的控制。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于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等)应采取什么措施,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比如说重点班级和普通班级、基础好与基础差等,要事先有一定的了解,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手段

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除了做好主要实验外,为了突破“阻碍”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脑技术(由于我校已有电脑可以课下做),来生动形象地展示当条形磁铁插入和拔出时磁场变化而导致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使得本来无形的物理过程,变得有声有色。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在“楞次定律”的实验中,为了改变实验效果,可快速、反复地插入和拔出条形磁铁,这样由于磁场在不断变化,因而与线圈相连的电流表指针将来回摆动。因此,教学手段实施的好坏也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的重要之一。

六、教学用具

楞次定律演示仪一套、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机一台

七、教学程序设计

①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②实验演示,观察现象;

③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④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⑤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⑥学以致用,深化主题;

⑦课堂小结,形成体系。

“楞次定律”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选手,大家好,我是**,来自**师范大学.我的说课课题是《楞次定律》。

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介绍我的这堂课。

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磁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章,这一章主要从两方面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分别得出了两条定律,一个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另一个就是楞次定律。本章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自感、互感等现象及其应用,也是以这两条定律为基础的。因此,楞次定律是本章,也是高中物理电磁学的重点。

以下是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⑵会用楞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⑶通过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探究楞次定律的过程和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进入我的第二部分——学生分析。

学生前面刚刚学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时,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一个自然的过度,不会产生学习障碍。但是,对学生来说,要真正的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还存在着几个难点: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飞跃,物理量多,关系比较复杂,这些都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另外,楞次定律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很强,而大多数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高,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往往感到比较吃力。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设制了“两步走”的教学方案:

第一步,采用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从而完成对它的意义建构;

第二步,运用讲解法,并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下面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设计。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补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磁通量增大和减小时,感应电流的方向是不同的。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猜想出磁通量的变化、原磁场的方向等一些因素,这时,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这也就进入了我的第二个环节——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的开始,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认为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必要的,这是我设制的几个小问题,作为引导:

要产生感应电流,需要有施感磁场和受感电路两个要素。施感磁场可以怎样设计? 受感电路怎样设计?用什么仪器来检验感应电流并显示其方向?

这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同组几个同学的讨论,完全可以创制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我会适时在设计的合理性,仪器的选用、使用等方面给学生适当的辅导,并建议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完成实验后,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分析实验结果,“发现”楞次定律。

首先,我将各小组的实验结果汇总起来,制成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学生。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这个因素,那么,我将请这组同学来介绍以下他们的思路,并给予表扬。

如果学生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先由学生来分析汇总的实验结果,这时,学生可能很难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我将适时点拨:根据安培定则,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用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代替感应电流的方向,再来分析。

这时,一经分析,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很容易就能分析出磁通量改变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个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并给出适当的评价。

给出楞次定律的具体描述,并介绍有关楞次的背景资料。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亲自经历了“发现”楞次定律的过程,所以,虽然涉及的物理量很多,但不容易混淆。

第四环节,对“阻碍”的含义从三个角度进行归纳,深化学生的理解。

然后,进行第五环节——巩固联系,迁移应用。师生共同讨论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我提供一个思路作为参考。

最后是课堂小结及学生自评。

这就是我整个的教学过程设计。

介绍板书设计。

总结: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这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楞次定律,教师适时给于点拨,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结构的构建、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楞次定律”说课稿3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选修教材第三册内容,讲述的是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方向的规律。总结了电、磁的统一性。这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是一个观念上的飞跃。

实验方法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实验和科学的推理结合起来,得出比较抽象的结论

另外,教材进一步反映能量守恒的观点,对于学生牢固已学知识也极为有益。

2、大纲的要求及教学目标

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层次为:理解并掌握楞次定律。

大纲的这种要求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情感目标:

①培养学生注重实验的意识、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

②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的实验素质,培养良好的观察、分析的科学态度。

认知目标:

①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理解楞次定律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相符合。

③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得出并理解楞次定律

难点: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楞次定律和具体应用。

说学生

(1)学生已经掌握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2)中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现代素质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

(1)、利用网络环境,组织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大的信息量。如课外阅读:楞次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生平,激发学习的动力。悬浮列车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如:预习、自我检测,甚至整个教学过程都能进行远程的自我学习。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课堂的探讨,体现学习的协作性和研讨性;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探讨的结果汇总并展示,课堂的几次“请您留言”,把全体同学的思维展示出来,这是一般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利用网络环境还能再显学生的思维过程,再如:最后预习问题的讨论

(4)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模拟把假象的磁感线生动具体的表现出来,极大的克服了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定律

(5)、由学生的分组实验,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6)对来源于观察实验的知识运用归纳法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一般性的物理规律是本课的突出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再一次领略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和严整性。

2、说学法

学法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学而得法是教学的目的之一,给学生恰当的学法指导,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使教学轻松而高效,(1)抓好学生的预习关,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2)实验探索法:本课创设了丰富的电脑动画和有趣的物理实验,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动画画面,反复思考物理现象的原因和结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比较总结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比较、总结出物理规律,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养成学生具有独立总结物理规律的习惯和能力。

(4)反馈法:本课通过实例解析和练习反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准确定位和正确思维的形成。

说过程(略)

“楞次定律”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电磁感应》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物理电磁学是由电场,电路,磁场,电磁感应和交流电五部分组成。其中电场,电路,磁场等相关知识是进一步认识电磁感应本质的基础,同时,电磁感应知识又是认识交变电流的起点,因此,《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承上启下的一章,是电磁学中的重点。

2、教材的结构和特点

本章教材从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到进一步认识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最后是感应电动势在实际中的应用,全章以“磁通量的变化及变化率”为核心线索贯穿始终,结构非常严谨有序。另外,本章教材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多个实验事实为基础,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通过理论分析总结出规律,从而形成理性认识。这恰好为达到 “新课标”要求的,学生要通过实验来探究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所遵守的规律的目的。楞次定律就是俄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后总结出来的,它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普遍适用的法则,因此,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中的重点和难点。

3、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教学大纲对楞次定律的知识要求是 “B”级。其次,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

(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

(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不单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实验的结论和规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得出的,因此教学重心要从结论的学习上转移到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的学习,以及形成这些概念和规律所用的方法的学习中。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本节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通过科学探究之后,使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依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使学生具有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是和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要发展某种能力,就必须经历相应的学习过程。例如,只有在物理实验中经历独立地收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收集,处理,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而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引出概念,也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楞次定律是来源于实验中的探究。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因而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的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出来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的实验探究出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及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规律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进一步学习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应该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且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变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小组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按照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进行实验探究。达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证据让学生自己收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最后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的目的。

四,课堂教学模式及课型:实验探究式教学 新授课

五,教学用具:

1、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灵敏电流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2、启发猜想,问题假设;

3、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5、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6、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8、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9、基本练习,体验成功;

10、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11、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评估交流,发现问题

感应电流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B感和B铁方向关系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如图一所示,是以往授课时的表格,学生只是按要求直接填写。我想,怎么事先就知道表中要列一个“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怎么事先就知道要比较B感和B铁的方向的关系呢 学生会自发的想到吗,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于是,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设计成下面的表格,如图二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多

向下

乙图

顺时针

增多

向上

丙图

顺时针

减少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减少

向上

(图二)

2、引导中介,深入探究

当学生通过实验填写结果后,会发现,仅仅根据以上数据不能概括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在学生苦思冥想,急于寻找方法的时候,这时,我适时点拨,可不可以找一个中介做一个桥梁,这个中介是什么 学生很自然会想到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于是,得到下表中的结果。如图三所示。

感应电流方向

磁通量的变化

磁铁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甲图

逆时针

增 加

向下

向上

乙图

顺时针

向上

向下

丙图

顺时针

减 少

向下

向下

丁图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认识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3、得出方法,灵活运用

楞次定律没有直接给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它只是概括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原则,给出了确定感应电流的程序,学生通过基本练习,亲自体会并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老师对学生的总结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按照新课标教材把这个程序绘画成形象,直观的方框图(如图四所示)。在此基础之上,我启发学生:这个方框图不仅是概括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同时它描述了三个量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学生回答后我给出了一个逆向应用楞次定律的.习题。

七,板书设计

楞次定律及其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

2、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楞次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目的是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材是从感应电流的磁场与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感应电流的方向的。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楞次定律是一个物理规律的高度概括,学生在理解其语言表述时会有两方面困难:(1)楞次定律本身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但定律本身并没有直接表述感应电流方向如何,而表述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如何。(2)学生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产生误区,把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理解为阻碍原磁场。因此,楞次定律的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楞次定律的应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二、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楞次定律。

2、能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能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

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过程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我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新课的:螺旋管连电流计,演示条形磁铁N极插入和拔出时,电流计偏转方向不同?说明感应电流方向不同,由此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呢?”

2、新课教学

接下来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去做:(板书)实验探究-楞次定律-应用。

实验探究:

器材:一节干电池、一个15—20千欧的电阻、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实验前先引导学生解决两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清楚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与一个电阻为15—20千欧的电阻串联后,接到一节电池上,观察电流表的指针的偏转方向,确定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二、了解螺旋管线圈的绕向。

接下来就是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中,我要求学生研究当把条形磁铁N极插入、拔出线圈,条形磁铁S极插入、拔出线圈,这4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产生方向,要求学生认真地将观察结果并记录。

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时,要突出线圈的磁场方向和磁通量的变化的关系。让学生分清原磁场的方向、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果,这一切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的文字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初学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含义,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结合实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理解“阻碍”的含义。“阻碍”不是“阻止”,而只是延缓了原磁通的变化,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在变化的.例如:当原磁通量增加时,虽有感应电流的磁场的阻碍,磁通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慢一点而已.实质上,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二字,指的是“反抗着产生感应电流的那个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总结,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楞次定律应用:

我首先讲清了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四步走).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接着用三道例题练习使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一个设计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例题,通过这个例题给出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当感应电流是由于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而产生时,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更为直接和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的体会,确定了利用了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思路,并详细的提供了它的基本步骤,在学生学习的初期,这是很必要的。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设计适量的练习题,并且将练习题分为A、B两组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课堂小结和作业

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梯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总结,真正达到了检验学生课堂效果的目的。

作业课后2、3、4题;

板书设计我分两部分,主板书写在左侧,体现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副板书在右侧,主要画用来辅助说明的草图。

四、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当然本节课的设计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楞次定律”说课稿】相关文章:

1.物理《楞次定律》说课稿

2.楞次定律说课稿

3.楞次定律的说课稿

4.《楞次定律》说课稿

5.初二物理楞次定律物理说课稿

6.《楞次定律及其应用》说课稿

7.楞次定律说课稿范文

8.楞次定律说课课件

9.《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第五篇:“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江苏省射阳中学 蒋红

一、--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楞次定律→讲解例题→堂训练→后巩固,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虽然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但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而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亦难以得到进一步培养。面对新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笔者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堂讲练→巩固练习”。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展示情景,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教师要选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最明显的实验现象,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教师用来作为铺垫的实验现象,然后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另一个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思考。

如图1,A和B都是很轻的铝环,A环是闭合的,B环是断开的。

问题1: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分别靠近A环和B环时,环中有无感应电流?为什么?

问题2:当条形磁铁的任一端靠近A环和远离A环时,分别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说明条形磁铁在靠近或远离A环时,与A环间是“引力”还是“斥力”?

问题3:能否根据“吸引”和“排斥”来判断当条形磁铁的某一端在远离和靠近A环时,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2.讨论猜想,设计实验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

(1)当图1中条形磁铁N极靠近A环时,与A环“排斥”,能根据什么原理判断此时A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2)当条形磁铁的N极靠近和远离A环时,穿过A环的磁通量是怎样变化的?而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感应电流方向相反,能否说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有关?

(3)如果想采用实验法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如何变化的关系,那么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在学生充分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要求能连接成最简单、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最终选择如图2所示的装置,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等,确保实验的实效性。3.分组实验,探索研究

学生分成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当条形磁铁N极或S极移近或插入线、离开或从线圈中拨出时感应电流的方向,并将实验结果填入学生预先设计的表格中。

4.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凡是由磁通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就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凡是由磁通量的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激发的磁场就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弱,最终总结出楞次定律内容。.检验结论,加深理解

如图3,金属棒ab在裸露的金属框架上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试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用楞次定律判断的结果与用右手定则判断的结果完全一致,说明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这一规律中的一个特殊情况。6.巩固练习,迁移应用 如图4,水平放置的条形磁铁N极附近,有一闭合的线框abd竖直下落,保持b边在纸外,ad边在纸内,试判断线框经过图中Ⅰ、Ⅱ、Ⅲ位置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三、--的评述

新的物理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堂活动,让学生在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使他们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当然是一种值得推进的教学法。不过,要成功地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验和理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平时多参加教研培训,及时“充电”、“加油”,功到自然成。

下载《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楞次定律》说课稿(萍乡三中李启明)(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楞次定律”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江苏省射阳中学 蒋红 一、教学设计的思考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引......

    楞次定律的活动探究式教学设计

    摘 要:活动情境的创设是建构民主、开放、互动、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章以楞次定律的活动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创设生活化......

    启明回忆——李彦军老师

    回忆过去,难以忘记 ——送给我最亲最爱的初中班主任 从初中毕业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却没有去看过您几次,也没有给您打过电话,可以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但总会想起您,您那种似......

    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实验探究法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在楞次定律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以知识与技能为目标,以......

    刷子李说课稿

    23* 刷子李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刷子李》。《刷子李》是人教版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主人公“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

    《刷子李》说课稿

    《刷子李》说课稿 《刷子李》说课稿1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代表学校欢迎大家到梅城小学来作客,祝愿大家有个好心情!言归正传,下面我来说说今天的课。我今天执教的《刷子李》这篇课......

    刷子李说课稿

    《刷子李》说课稿 李春艳 一说教材: 《刷子李》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七单元主要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这......

    刷子李说课稿

    《刷子李》说课稿 ——杨静 一、说教材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课文。本文写得生动有趣,融方言幽默于一炉,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