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时间:2019-05-12 17:0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第一篇: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

实验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2)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热容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规律,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

秒表、温度计、水和食用油、烧杯(200ml)、试管2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甘油注射器等

三、实验过程

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展示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

方案一: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较加热所用的时间(即比较吸收的热量的多少)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所用器材见“学生用材料”

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实验结论1: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升高的快。

实验结论2: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短(吸收的热量少)。

上面的加热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撤出酒精灯,观察水或食用油放热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得出物质放热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总结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得出的结论:

(1)质量相同的食用油和水,在冷却相同的时间(放出相等的热量)时,食用油的温度变化快(下降的多)。

(2)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食用油比水需要的时间少(放出的热量少)。

展示问题:请同学们尝试得出探究结论,并分析为什么要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第二篇:《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4

《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了解导体的导电能力与外界条件有关。知道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知道金属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电子。理解电阻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学习根据要求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接受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多样化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可以被认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辨析,电阻的概念。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节“电路图”和第二节“电流的测量”的学习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能用电路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知道显示电流的方法有小灯泡检测法、电流表检测法等,能较熟练地连接电路,这些都为本节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前期准备。而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是生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每个初中学生都知道一些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有关知识,但又从一些触电事故中对电存在着恐惧心理。本课题通过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一些导体、绝缘体,知道绝缘体在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变成导体,运用所学知识,注意平时用电中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是一项有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探究问题。同时通过对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影响的了解,使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材料器具:

(教师)各种导线、废灯泡玻璃心、白炽灯泡、开关、铁架台、光敏二极管、电源。(学生)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电流表、烧杯、小灯泡、开关、电源。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不同的导线,引导学生找组成材料的共同点,在此基础上提问:你从中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为什么我们一般都用金属铜或铝做导线?而用

橡胶或塑料做金属导线的外套?②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③金属为什么容易导电?橡胶塑料为什么不容易导电?)教师进行筛选,从而引入新课。

2、针对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桌上有橡胶棒、玻璃棒、干燥木条、铜丝、镍铬合金丝、氯化钠晶体、酒精、蒸馏水、导线若干、铅笔芯和你自带的物品(例如塑料直尺、玻璃棒、铅笔芯、硬币等物品),根据学生提问“哪些物质容易导电?哪些物质不容易导电?”设问:你用什么方法辨别呢?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画出电路图。(画在事先分发的表格上)

分层教学措施:表格中程度不同的学生印制的内容不同,对于前期知识掌握比较好的,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直接让学生设计;对于程度中等的学生,印有【启发1】,对于程度低等的学生,印有【启发2】。

【启发1】所谓导电能力就是要检测某种物质能否通过电流,要设计这样的电路,除了被检测物质外,还要哪些器材呢?即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等。

检测能否通过电流,就是显示电路里有无电流,而显示电流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小灯泡检测法(看灯泡的亮灭)、电流表检测法(看指针的偏转)等

根据以上的设想能否画出一个检测电路图呢?

【启发2】查阅第一节的实验电路图,换用其他材料替代其中的一根金属导线,小灯泡会不会亮?据此能不能画出一个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的电路图?

最后让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检测电路图见教参)随堂实验一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对上述物品进行探索性实验,把实验现象填入表格。根据实验结果,指导学生归纳出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并分析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工方面的用途(插头上的钢片、电线中的铜丝是导体用于导电,插头上的外壳、电线的塑料皮是绝缘体用于绝缘)。

演示实验一

演示课本实验(改进:用220V的交流电代替学生电源,用白炽灯泡代替小灯泡,研究对象为废灯泡玻璃心),让学生观察玻璃芯的变化和灯泡的亮度,根据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线,在条件改变时(例:高温、潮湿),绝缘体也可变成导体)。进行安全教育,不用湿布擦拭正在工作的用电器,有人触电时可以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但要注意湿的木棒能导电,反而会使施救者也触电。

随堂实验二

阅读课本“导体的表面若被氧化或腐蚀后,会使它的导电能力下降”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用检测电路验证,材料有一寸未生锈的铁钉,一寸生锈的铁钉,二寸生锈的铁钉,取材时引导学生注意控制变量。

演示实验二

在检测电路中接入光敏二极管,用遮光布遮盖、拿开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

而介绍半导体,让学生初步了解其概念和应用。

3、由表及里,阐述本质

根据学生提问“为什么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通过多媒体flash动画来模拟原子内部结构和金属导电的微观解释,让学生了解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在金属导体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拓展】食盐溶液也能导电,导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追根溯源,引出新知

在前面的探究实验中,当不同的物品接入检测电路时,灯泡亮度不同,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因为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用动画将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从而引起灯泡亮度不同生动地演示一遍,并最终得到结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用电阻来表示,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

教学创新和策略: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生资源的开发。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导线,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提出各种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实施科学实验探究,从而得出新知。

2、在检测物质的导电性,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检测物质的导电性中,采用分层教学,使得每一个学生对于检测物质导电性的电路图的设计基本能一步到位,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探究。

3、烧红的玻璃能导电这个实验按课本电路虽然安全,但说服力不够强。所以用220V的交流电代替学生电源,用白炽灯泡代替小灯泡,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绝缘工作做得好,不但现象明显,而且能消除学生对电的恐惧心理,记忆更加深刻。

4、在阅读课本“导体的表面若被氧化或腐蚀后,会使它的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容易导电。”中引导学生用检测电路验证,展示了实验的探究功能和验证功能,而且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5、对学生完成“检测物质的导电性”探究活动可以进行适时教学评价,评价要点主要包括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表达与交流三个方面。(1)制订解决该问题计划方案的评价标准为:可否形成一个正确的电路,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是最优的方案。(2)获取事实与证据的评价标准为:能否按电路图连接成正确的电路,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以及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情况,如是否检查电路、实验完毕是否整理好器材等。(3)表达与交流的评价标准为:能否完成实验报告,能否清楚地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能否在汇报交流时相互配合。

第三篇:中班实验活动教案物质资源A

中班健康活动:我们去种树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亲近大自然,感受“种树”活动的快乐。

2、通过走小石墩、跳格子等途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双脚并拢跳跃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注意活动的安全。

活动准备:

1、自制的可插放的“小树”每人一棵

2、自然场景

活 动 过 程

一、亲亲树木,融入自然。

1、自主亲亲小树,要求:自由组合去抱抱树,闻闻树的味道。

2、分男、女组亲近树木:绕小树走、半蹲弯腰钻。

3、碰碰树枝:双脚并拢向上跳。

二、越野练习,发展能力。

1、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打开往前走,尽量不要掉下来。

2、跳格子。要求幼儿双脚并拢向前跳,注意轻起轻落,一格一格跳。幼儿自由练习双脚并拢向前跳。按照正确的跳跃方法练习该跳跃。

3、走小石墩。要求幼儿双手叉腰走

三、沙地“种树”,体验乐趣。

要求:幼儿到达沙地,站在轮胎上后听老师口令进行跳跃,要求半蹲往远处跳。落地后到沙池的中间拿一棵“小树”,自由找一块空的地方,将“树”插进去。种好之后马上回到轮胎上。

四、完成任务,分享快乐。

1、欣赏小树林

2、唱歌《小树》

五、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幼儿去观看其它树木等。

中班健康活动:我们去种树

活动反思:

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和树木的亲近,通过亲亲树、绕树走等形式,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进一步利用园内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经过一个个环节的锻炼,发展幼儿的平衡和跳跃能力,并学习遵守游戏规则,注意安全。通过沙地“种树”,进一步提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通过欣赏小树林和演唱歌曲《小树》来分享活动的快乐,回味甜美的过程。整个活动自始自终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自然中开始,自然中结束。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桃花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水粉颜料和油画棒配合来画油水脱色画。

2、能够创造性的表现出桃花的不同形态,并结合春天的特征,添画出美丽的景色。

二、活动准备:

1、课件,范画。

2、各色的水粉颜料、油画棒、调色盘、小刷子、画纸、纸巾等。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幼儿听歌曲《桃花朵朵开》表演动作。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题: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2、出示桃花,欣赏桃花:师: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桃花),桃花是什么颜色的?桃花有几个花瓣?花芯是什么颜色的?花蕊是什么颜色的?开放的桃花是什么样的?花骨朵是什么样的?

欣赏范画让幼儿说说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3、通过讲解并示范“油水脱色画”的绘画方法及过程,让幼儿了解作画的步骤,同时运用变魔术的方法,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1)教师演示画法:

首先选一张白色卡纸,吸水性强,画面效果好。用油画棒画上不同形态的桃花,并提示幼儿要适当的添画。最后涂色,要注意至上而下,涂色要均匀,只选一种颜色,否则画面就脏了。

(2)以小魔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出来的蝴蝶和白云吗?”

讲述:秘密在这儿呢!油画棒是用混合油、石蜡、颜料等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因为有油和石蜡,所以它不吸水,刚才老师用白色的油画棒先画上,只是你们看不到,当我涂上颜色以后,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吸水,颜色都跑了,所以下面还是白色,这样就变出蝴蝶和白云,这种用油画棒和水粉颜料混合完成的画,叫“油水脱色画”,你来说一遍。

3、先回忆并说说作画过程,加深幼儿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然后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1)、让幼儿说说作画过程;

(2)、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幼儿一定用油画棒画完,内容尽量丰富,注意添画。主要表现的内容,要画在明显的位置。示范带动,表扬个性突出的幼儿作品。涂色至上而下,要均匀,尽量选一种颜色,注意卫生。

4、幼儿作品展示、交流。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把作品都贴上,互相欣赏。

(2)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桃花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魔术的形式引出活动幼儿非常感兴趣,油画棒是用混合油、石蜡、颜料等材料混合加工而成的,因为有油和石蜡,所以它不吸水,老师用白色的油画棒先画上,只是孩子们看不到,当我涂上颜色以后,用油画棒画过的地方不吸水,颜色都跑了,所以下面还是白色,这样就变出蝴蝶和白云。运用春天的物质资源桃花开展的活动,学会了油水脱色画的画法,效果很好。

中班艺术教案:漂亮的花门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搓、剪、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眼中的柳条和迎春花、桃花等。

2、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各种花门帘。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察迎春花和发芽的柳条,了解他们的特征。

2、课件《动物新房》,各种花门帘。

3、绿色、黄色的皱纹纸、剪刀、浆糊等若干。《春天在哪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交流:引导幼儿回忆春天有哪些秘密然后进行提问: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天有很多的秘密,你们知道有哪些秘密吗?启发幼儿说出:

(1)春天天气渐渐地变暖活了,地上长出了什么?(小草)

(2)柳树怎样了?(柳树发芽了)柳条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软软的)

(3)什么花开放了?(迎春花、桃花开了)它们的颜

色与形状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课件《动物新房》,引导幼儿观察。

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动物新村盖了很多新房子,小动物们高高兴兴的搬进了新房子。瞧!小象还给新房子做了漂亮的门帘,小老鼠和小鸭看了真羡慕啊,也想做个这样的门帘,可是他们不会做,我们小朋友愿意帮忙吗?(愿意)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幼儿一起来看看小象家的门帘是什么做的?(皱纹纸做的)你们看皱纹纸做的门帘漂亮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老鼠和小鸭制作漂亮的花门帘。

2、出示各种花门帘: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小动物做门帘。激发幼儿制作花门帘的兴趣。

3、请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师幼共同讨论材料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1)皱纹纸可以做迎春花、桃花、樱花等。(2)绿色的纸可以做柳叶等。

(3)可以用剪、撕、拧、画等方法来制作不同的花门帘。

4、制作花门帘: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在背景音乐的伴奏下,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花门帘,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想一想柳条是什么颜色的,然后幼儿用绿色的皱纹纸搓成纸条。

(2)用不同颜色的纸剪成花瓣。(也可用手撕花瓣或拧花瓣)

(3)把剪成的花瓣粘在纸条上。(4)最后组成花门帘。

5、展评作品:相互参观评价同伴做的门帘

(1)体验交流成功的快乐。(2)相互交流帮助别人的快乐。

三、活动延伸:

1、按不同的形状分别挂在动物家的门上做门帘。

2、角色游戏《开花门帘店》,组织幼儿把制作好的花门帘装饰在活动室里,来进行游戏活动。

中班艺术教案:漂亮的花门帘

活动反思:

春天是万物复苏,草木峥嵘的季节。本次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掌握了春天的秘密,并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孩子在这次主题活动中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花门帘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这节课中,孩子们学会了用搓、剪、贴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眼中的柳条和迎春花、桃花等。体验与同伴合作设计、装饰门帘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中班活动: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亲近大自然,爱护动物,有同情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

3、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卡通板、废旧纸盘、色卡纸、双面胶、彩泥、泡沫板、剪刀、录音机、小鱼的录音、海洋垃圾的布景等。活动过程:

一、海底观光:观看录像片海底世界的美丽风光

提问:你在海底世界中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海底世界可真神奇,许许多多的生物都生活在大海中。

二、观看资料片:大海中的鱼(片中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海鱼及其相关知识)。

提问:生活在海底世界中最庞大的一个家族是什么家族?

你们认识哪些生活在海底的鱼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开开眼界吧!(看影片)

观后提问:生活在海里的鱼可真多呀,你记住了哪些,说说看吧?

小结:除了这些鱼儿外,还有许许多多生物生活在大海里,看来海底世界真是个好大的家呀,可是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近年来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这个家,致使海水遭受了严重的污染,给生活在海里的小生物带来了灾难呢!你们听,这是谁在说话?

三、听录音:一条可怜的小鱼在叙述亲人、朋友和自己的不幸遭遇,由于家园受到严重污染,他们已经无家可归了,它在向小朋友请求帮助。

四、向幼儿展示“垃圾密布”的海洋(用万通板和废旧物品、果壳、易拉罐等布置而成的展板)。

小鱼的家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这是谁造成的呢?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海洋呢?

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小鱼呢?

五、清理海洋垃圾,请小朋友用双手清理垃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六、美工活动----变废为宝。幼儿运用多种美工材料动手制

作,共同装饰展板,布置美丽的海底世界。

中班活动:海底世界

活动反思:

我们进行了活动《海底世界》,达到了活动的目标知道大海中常见的几种鱼类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参与变废为宝的活动,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培养孩子的观察与鉴别能力。

我反思到,利用物质资源进行活动侧重于练习幼儿创造能力,发展了孩子的观察、鉴别能力。

我在示范的时候,由于觉得孩子们会做的很好,因此疏于详细的一一讲解,孩子仅作出了各种鱼,而表现不够大胆,针对以上这种现象,我及时做出了练习的计划。在家园共育这一块,我提醒家长注意指导孩子多进行亲子制作,发展幼儿的能力。

中班游戏活动《送水果宝宝回家》

一、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2.能将物体根据颜色和形状分类并对应放置; 3.感受游戏的乐趣,喜爱数学。

一、活动目标:

二、活动准备:

三种不同颜色的水果挂饰,有掏空形状的小路,信封,不同颜色房顶的小房子四所,每所房子里面有四扇不同形状的的窗户。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按颜色分组排队——幼儿根据自己所带水果的颜色进行分组排队(在幼儿的座椅下面藏了不同颜色的水果挂饰)

师:今天水果宝宝们来到了我们教室,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原来啊,他们今天出来散步,找不到家了,想请小朋友们送他们回家,小朋友愿不愿意啊?

师:走之前啊,老师要把小朋友分成3组,怎么分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了,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座位底下拿出水果宝宝,看看你拿到的是什么水果,是什么颜色的。(挑几个小朋友说一下,黄色的梨,红色的苹果,绿色的西瓜)

师:那我们现在看看地上有三个点,是什么颜色的?(红,黄,蓝)

师:小朋友思考一下怎么分组呢?(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水果挂饰是什么颜色就到什么颜色的点后面)

(小朋友到自己的组,老师检查有没有错误)

(二)按形状讲物体对应放置——将被抠出图形的三条小路修补好

来到小路前发现路坏了

(小路分成三段,三段的颜色是红黄绿和分组的颜色呼应。分段都有四个图形的镂空,让小朋友填补)

师:小朋友们看,小路被破坏了,小朋友们能帮助修好吗? 小朋友们看看这路上哪些图形没有了啊?(让小朋友们观察说出图形)

师:好,现在我们就帮它补上吧,每一组小朋友补一段。小朋友们要找到和自己组相同颜色的哪一段小路边去修。(图形都在小路的边上,让小朋友自己修。这里的图形不是一下子就能对应放进去的,而是被分割的图形,比如一个圆,已经被分割成了两个半圆,看小朋友们能不能合作着拼起来。)老师最后观察对不对

师:恩,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现在踏着小路出发吧。

(三)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讲物体对应放置——按水果宝宝所住房子的房顶颜色和窗户的形状两种特征将水果送回家

(框里有画着水果,并且标志水果住址的信息的信封。教室里贴着房子)

师:现在我们要帮水果宝宝找家了。我们先来看看水果宝宝们的家都是什么样的。(观察四所不同的房子)

师:我们先看看这四所房子有什么不一样啊(房顶的颜色不一样,房子里都有四扇不同形状颜色的窗户。)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送水果宝宝们回家,哪小朋友肯定要问了,我们怎样送他们回家呢?我们没有他们的住址啊。

师:水果宝宝们啊已经给我们准备了画有它们地址的信封。我们来看看桃子香蕉宝宝的信封吧。

师:(拿出信封,上面画了水果,房顶的颜色,还有窗户的形状,)小朋友们来看看,这个第一个啊是桃子宝宝家房顶的颜色,是什么颜色啊(让小朋友回答)。好的,这后面的是他家窗户的形状。

师:那现在小朋友已经知道他家房顶的颜色是红色,我们看看红色的房子在哪?(找到红色房顶的房子)

师:那现在桃子宝宝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啊?(让小朋友说出来)

师:那我们来看看桃子宝宝的家是哪一个啊?(让小朋友找)师:现在小朋友们知道怎么看地址了吗?第一个是表示说过宝宝家的房是什么颜色的,后面一个是表示水果宝宝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小朋友们看清楚再送水果宝宝回家。

师:还有许多水果宝宝没有找到家,现在小朋友们帮水果宝宝回家。(发信封)

(让小朋友自己送水果宝宝回家)

四、总结评价——提升情感体验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有没有送对啊?(纠正几个送错的)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都很好,水果宝宝谢谢你们。

中班游戏活动《送水果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本活动经过不断的实施和修改,每次修改都有新的发现和思考。在一开始,我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以主导者的身份开展活动,过于注重与教师的主导,而没有充分的提供放开让幼儿自己去思考的的空间,致使整个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显得比较被动,到后来我降低自己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而是把自己当成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在表明活动目的的情况下,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我只是在幼儿无法继续操作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幼儿的表现很活跃,整个活动开展的很有活力。但是在最后一环节中,对于信封上比较难以理解的标志,教师只是解读了一遍,并没有让幼儿充分的进行练习,导致幼儿在送水果回家的过程中出了很多的错误。教师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也没有很好的给予幼儿指导,匆匆的结束了活动。以幼儿的表现与发展为出发点。我在第一次活动中的主导性过强,使幼儿的主体性收到限制,幼儿不能充分的思考,影响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并且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没有考虑到教室的环境,将四所房子贴在了一起,导致幼儿在活动中很拥挤,影响了活动的秩序。通过我的不断调整,让幼儿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操纵中动手动脑,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并且我根据本次活动跑动比较频繁的特点换了地方比较户外,就避免了拥挤,秩序混乱的情况。

树叶粘贴:可爱的小老鼠

中一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活动准备

剪刀、图画纸、胶棒、各种树叶、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1、出示范画:小朋友看一下,老师用树叶贴出了什么?是用哪种颜色的树叶粘贴的?

2、怎么粘贴画呢?小朋友说,老师来粘贴。

3、示范讲解:

(1).先来一块硬纸皮,鞋盒、纸盒什么的都可以,只是不要太厚,这主要是起一个硬度的支撑作用,一般用A4纸大小就可以啦。

(2).用胶水把一张A4纸粘在硬纸片上

(3)、拣绿色、黄色树叶各5、6片,小红叶三、四片

(4)、先选一片黄色的树叶,除去叶根,在树叶的左右两侧各用小刀挖一个小洞,把它粘在纸张上在树叶小洞的边缘用水芯笔画个圈圈,小老鼠的眼睛就制好啦。

(5)、根据头的大小选两片绿树叶倒着粘好,这是小老鼠的耳朵。(6)、再选一片大些的带叶根的绿叶,粘上老鼠的身子,亲,你看到了吗?叶根就是尾巴哦。

(7)、小老鼠的小脚用小红叶也行,或是用剪刀剪两片黄叶也可以

(8)、最后,在鼠头部位用黑笔涂出小嘴巴,黄色彩笔在嘴巴两边各点三道是胡须。你看,就这么简单,一个树叶粘贴画就制好啦。

4、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树叶发给幼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放上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的粘贴方法,保持画面整洁干净。(2)提醒幼儿团结协作,可以两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3)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确定主题,完成任务。(4)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补充内容,使画面更加精彩。

5、展示作品:幼儿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个别幼儿对作品讲解,说说作品的内容,其他幼儿指出它的优点与不足。

树叶粘贴:可爱的小老鼠

活动反思:

《树叶粘贴》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项内容。上节课我和孩子一起收集树叶,一起进行粘贴,孩子们的作品五花八门,真是有趣。今天,我带孩子散步时,发现被秋霜点掉的树叶依然美丽,我就跟孩子说:“你选择几片树叶,我们一会回到班级做树叶粘贴好不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一会功夫他们就拾到了自己喜欢的树叶,可是,我发现他们中的树叶都是一个形状的——条形(柳叶形)也难怪,我们散步的地方没有其他树叶啊。回到班级,我和孩子们把树叶处理一下,准备操作了。我说:“你们想想用这些树叶能粘贴什么?”孩子梦说:“可以粘船”、“可以粘花”、“可以粘房子”......但更多的孩子说可以粘小老鼠,“那么,我们就来粘小老鼠吧!”我果断地说。

我简单地示范了做法,孩子就动手操作了,没想到十分钟的功夫做完了,真的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有生活经验,粘贴的小老鼠很形象,我给他们充分展示和创造的空间和发挥空间,和展示的机会。发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中班美术活动《蔬菜水果变变变》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成功的喜悦;2.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青菜、茄子、胡萝卜、花菜、桔子、香蕉、猕猴桃等蔬菜水果,黑豆、黄豆,牙签,记号笔,人手一边幼儿用小剪刀,做好的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1.以变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

——用刘谦引出变魔术的话题。

——小朋友喜不喜欢看变魔术?魔术师们是怎么变魔术的?“是用手来变的”,有的小朋友说:“还要有东西......”,小朋友们想不想做小魔术师?

——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变魔术的游戏,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蔬菜水果。

——引起小朋友讨论蔬菜水果的作用,蔬菜水果除了可以吃(告诉小朋友

蔬菜水果非常有营养要多吃)还可以干什么?

——今天我们要用它们来变魔术,让它们变得漂亮可爱。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

3.让我们来看看别的“魔术师”把蔬菜水果变成什么样的了?

(1)、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边展示边提问。这是什么?(小企鹅、小猪、小房子等)是由什么变成的?怎样变成的?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如小动物的眼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的脚是用什么做的……

(2)、引导幼儿讨论蔬菜水果是怎样被“魔术师”变成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和各种漂亮的造 型的。“魔术师”在变的时候还用到了写什么材料?有黑豆、黄豆、牙签,有的还用记号笔帮忙把蔬菜水果娃娃画得更形象生动。

(3)、教师出示已经制作好的“青菜鱼”,游一游、游到小朋友身边,让每个小朋友摸一摸、看一看,讨论一下青菜是怎么变成鱼的?小鱼的眼睛是什么做的?

(4)、教师出示茄子、桔子、猕猴桃和香蕉等水果。问幼儿根据刚才看到的设想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样子的?“小企鹅、章鱼和开心娃娃……”

(5)、教师示范制作小企鹅,边制作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的眼睛可以用黑豆、黄豆来装饰。

4.幼儿动手制作。

(1)、教师出示各种蔬菜水果(茄子、香蕉、猕猴桃、桔子……)(由于考虑到幼儿自己用剪刀有危险性,故教师提醒幼儿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现在请小朋友来做一会“魔术师”,把它们变成可爱有趣的蔬菜宝宝和水果娃娃……

(2)、鼓励幼儿创新,制作和别人不同的(可以帮自己的蔬菜水

果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等)。

5.集体欣赏、交流并评价。

中班美术活动《蔬菜水果变变变》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生活中选择内容,以生活中平常的蔬菜,水果为艺术教育的切入口,较符合现在的教育理念。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应该说这是一次十分愉快的活动,一切都是孩子感兴趣的,融科学社会艺术为一体,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本节课所预设的第一个目标为了解蔬菜水果的种类,在上课的时候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主题,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同时也了解蔬菜水果的种类。而在第二个活动目标中,没有让幼儿自由分组,而是由我来分组好局限了幼儿。还有在幼儿准备去实践操作的时候没有提醒幼儿先洗手忽略了这点,下次活动中要注意。在实践操作中每个幼儿都有动手和他人合作,这个也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通过本次的活动收获了很多也,发现在自己存在的不足,在上课的时候对教案的不熟悉,导致有些紧张,准备好用KT板展示给幼儿看的图片,忘记了。还有总的来说这节课我上的一般,幼儿基本都能达到目的。

树叶粘贴画:粘贴螃蟹

一、活动目标

1.让探索、交流、掌握树叶的粘贴法。2.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使幼儿感受创作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各色树叶、剪刀、胶水、铅笔、白纸、卡纸等,尽量多准备一些辅助材料。

2.树叶贴好的范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各自的玩法。

(1)师:小朋友,你把树叶变成了什么?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你(你们)的作品?

(2)引导幼儿从的构思、色彩搭配、美观度等方面对比欣赏各组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

2、按照幼儿的意愿分成几个活动小组。

3、幼儿自由树叶,尝试按自己的想法玩树叶

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好图,再沿画好的轮廓涂上胶水,选好树叶,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树叶、粘贴。

4、教师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活动。

树叶粘贴画:粘贴螃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从孩子们熟悉的树叶入手,出示不同的树叶粘贴画,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探索的欲望进一步增强了,纷纷作画,于是不同的造型鲜明的展示出来了,我赞叹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他们的审美情操。在活动中,我有效的调动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适度的给孩子们指导。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造中,并对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教学活动的目标。极个别幼儿在活动中,有些放不开,担心自己做不好。在以后的活动中,给予鼓励和适当指导帮助。

第四篇: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教案

课题: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三、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

四、问题导入

燃烧时有吸热和放热现象,那么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也存在吸热或放热现象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找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下面我做个小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向烧杯(底部用石蜡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玻片掉下来是因为什么呢?蜡烛融化是因为溶液的温度升高了,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温度升高呢?是不是因为加入NaOH的缘故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五、互动合作

1.通过试验了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仪器:烧杯、玻璃棒、温度计 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 实验步骤:将温度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温度并记录:向烧杯中加入水,用玻璃棒迅速搅拌,读出温度计的刻度并记录.(你们的桌面都有一个小烧杯和一个大烧杯,大烧杯装的是水,小烧杯根据所贴的标签已经把药品放好了,大家先用温度计测量大烧杯里面水的温度,然后记录在30页的书上,接着分别把水倒到小烧杯里,等里面的固体溶解完后测量它们的温度,然后记录在书上.)巡视和指导实验

现象:用手触摸各烧杯外壁, NaCl 溶液的烧杯无明显变化,盛NH4NO3 溶液的烧杯较冷,盛NaOH溶液的烧杯壁较热.提问:第一组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大家有没有和她们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呢?....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同样的实验不同组实验的温度变化不是很相同,怎么改进实验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更接近.学生:所用的水都是一样的质量,三次所加的药品的质量也相同.结论:

NaCl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溶解时吸收热量;NaOH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时放出热量.2.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

下面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在第一个试验中我们用到了温度计,温度计适合用于精确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也就是定量进行测定.如果没有温度计,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 可供选择的用品有:

烧杯、玻璃棒、广口瓶、橡胶塞、蜡烛、铜片、白磷、玻璃导管、橡皮管、U形管、玻片、气球、固态NaCl、NH4NO3、NaOH.大家可以在草稿纸上画出你们的设计图.这里有几个我准备的方案,大家来共同探讨下 例1: 触摸:在三个盛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NaCl、NH4NO3、NaOH固体,用玻璃棒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来判断溶液温度的变化.(这个也就是刚才你们所做的实验)

六、展示交流

溶质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在水的作用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拆开,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结合成水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此溶解过程吸收热量.为什么扩散时吸热?为什么水合时放热?这是高中的内容,我们这里不深入研究.七、巩固拓展

1.根据生活常识判断,下列物质与水作用能放出大量惹的是 A.白糖 B.味精 C.生石灰 D.洗衣粉

2.“摇摇冰”是一种既用既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既能制冷。用来制取“摇摇冰”的是什么物质

A.氯化钠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八、布置作业 课本P30 把表格完成

九、板书设计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通过试验了解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反应

二、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三、溶质用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 扩散----吸热 水合----放热

当吸热>放热:水溶液的温度降低;例如: NH4NO3 当吸热<放热: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例如: NaOH 当吸热=放热:水溶液的温度不变;例如:NaCl

第五篇: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天平

1、量筒

1、装50毫升水的杯子

2、玻璃棒

2、小勺

1、食盐20克、小苏打20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知道有些固体可以溶解在水中,也知道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你能说一说吗?

生:食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水中;沙子、面粉等不能溶解在水中。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喝过盐水吗?如果你觉的味道淡了,我们可以怎么办啊?(这个问题设计得欠考虑,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少去喝盐水,而且这个盐水也不宜多放盐。)这里或者这样提问比较妥:刚才同学们说盐能溶解在水中,那么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如果我们在一杯水里不断地放盐,那么那些盐会最终全部溶于水吗?

生:可以往水里面放盐。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试过如果我们一直向水中放盐,那些盐会不会最终都溶解在水里呢?到底水里面又能溶解多少盐呢?(这段可以不要了)

生:会全部溶解;不会全部溶解。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待会儿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师:出示小苏打。师:同学们,大家来看老师现在出示的物质,你们看看它和我们生活中的食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学生回答

师:其实这种物质叫小苏打,它和食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它们的颜色、状态都一样,如果我把它们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里,它们溶解的量会不会一样多呢?

生:一样;不一样。

师:好的,带着前面的猜测,我们进入今天的实验,来看一看到底水中能溶解多少盐,再看看不同的固体在水中能溶解的是否一样多。

师:这里有两包固体,一包是大家熟悉的食盐,另一包叫做小苏打。(这段不要了。)

二、探究过程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师:下面我们要开始做实验了。大家还记得我们做实验的目的吗? 生:看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看不同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的是否一样多。(这里课件出示一下此次实验的目的)

师:那么怎么比较两个不同的物体在水里溶解的多少呢(我们今天比较一下食盐和小苏打两种不同的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个实验我们要准备哪些器材?

生:杯子

师:我们需要几个杯子? 师:杯子里的水的多少要如何? 生:两个杯子一样多

师:往杯子里放入食盐和小苏打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把一大包全部倒入? 生:不是,分几次放入,每次少放点。师:每次放入的量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师:很好。那么我们就按我们刚才说的开始一起来做实验。首先在实验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上的新工具——天平。

师:(出示PPT相应页)大家一起看大屏幕,简单的学习一下如何使用天平。天平是一种用来称量物体重量的工具。由托盘、称量标尺、游码、指针、分度标尺、砝码、平衡螺母等组成。下面我们实验的要求是称取食盐2.5克。先看老师给你们做一遍,然后大家自己动手称取一次。

师:第一步、首先大家用镊子把游码移到最左边,我们称为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这个老师已经帮大家做好了。

第二步、大家用镊子把游码的左边缘移到2.5克标度处。(向学生解释一下为什么不用砝码而用游码)

第三步、左边托盘放入适量的食盐,观察指针是否在正中央,如果指针偏左,那就说明左边重,要拿掉一些食盐;如果指针偏向右边,那就说明右边重,要再放入一些食盐,经过调整,直到指针指向正中央红色刻度线。

师:这样我们就称量出了2.5克的食盐。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称量一份2.5克食盐。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等待所有小组称量完毕)

师:好的,接下来我们要在两个杯子中放入同样多的水,这里需要用到量筒。我们一起来用量筒量取50毫升的水。向量筒中加水,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出示PPT)

为了节约时间,学生的水,教师事前帮他们全部准备好。

师:下面我们向两个杯子中分别放入2.5克的食盐和2.5克的小苏打。刚才大家已经称取过一份2.5克的食盐了,另外,小苏打请每组的组长来老师这里领取。(分发给每组事先准备好的小苏打)

师:将食盐和小苏打放入杯子中,同时进行搅拌。

师:观察一下我们放入的2.5克食盐和2.5克小苏打是不是都溶解了? 生:(跟随实验)是的

师:下面请大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填好表格(出示PPT),因为都能全部溶解在水里,我们在相应的位置打上勾。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向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第二份2.5克食盐和小苏打,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回到座位后继续放入杯中,进行搅拌,看看能不能全部溶解在水里呢?请大家一起做一下。

生:(实验)能全部溶解

师:下面请大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填好表格(出示PPT)。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向两个杯子分别放入第三份2.5克食盐和小苏打,还是请小组长上来领取,回到座位后继续放入杯中,进行搅拌,看看能不能全部溶解在水里呢?请大家一起做一下。

生:(实验)食盐能溶解,小苏打不能溶解了。

师:下面请大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填好表格(出示PPT),在食盐的位置打上勾,小苏打的位置打上叉。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向杯中放入第四份物品。由于小苏打放了3份已经不能溶解,所以我们还需不需要放第四份?

生:不需要。

师:好的,那请小组长上来领取第四份食盐,回到座位后继续放入食盐杯中,进行搅拌,看看能不能全部溶解在水里呢?请大家一起做一下。(一直到八份)

生:跟随老师一份一份的加食盐,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50ml的水中,能溶解大概多少食盐啊? 生:7份到8份食盐,大概18克左右

师:通过实验我们还可以看到在50ml的水中,能溶解大概多少小苏打啊? 生:2份到3份小苏打,大概5克左右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在50ml的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

师:这就说明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是一样啊? 生:不一样。

师:那么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啊? 生:食盐

师:最后回到我们上课开始前的讨论,如果我们一直向水中放盐,那些盐会不会都溶解在水里呢?

生:不会 师:如果两杯一样多的水,能溶解的盐、糖、味精等固体是不是一样多呢? 生:不一样多

师:通过今天是实验,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有限制的,食盐比小苏打溶解能力强。师:很好。我们要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如果教学时间多出来,那么你可以让学生通过另一种方法进一步验证我们刚才的实验结果:让学生用天平比较两杯水的轻重:实验前,水是同样多的,但是实验后食盐水比苏打水要重,说明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板书设计:ppt代替(板书不能由ppt代替的,一定要有的)教学后记:

下载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3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优秀教案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

    物质组成教案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与教学思路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式的......

    物质运输教案

    导入:大家都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许多生命活动,比如我们熟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在细胞内部完成的,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

    实验教案1、测量物质的密度(共五篇)

    实验教案1、测量物质的密度 溪角中学 陈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

    不同学习材料的记忆广度实验 杨一鸣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 班级11150201 山西041004) 摘要 本实验以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理系46名本科生为被试,使用两种不......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