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魔法汤》教案
中班音乐欣赏《魔法汤》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白板、黑笔。
2、瓶子6个(盖子上涂有颜料)、魔法布6块。
3、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节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呀,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那你有什么愿望呢?有这么多的愿望,可是你们有魔法汤吗?
二、学习动作,配合图谱使幼儿代入故事情境。
1、教师示范
——昨天啊,小精灵已经把制作魔法汤的方法教给了老师,你们想学吗?小精灵说它把魔法汤的配方藏在了音乐里,想学的话就要仔细地听音乐,还要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哦。
教师出示瓶子,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神秘的变魔法的动作,使水变色了。——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老师现在的愿望就是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的做游戏,你们呢? 继续提问:
——如果你像小精灵一样会变魔法,你希望变出什么呢?
——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老师变魔法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呢?(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猜一猜,老师的这些动作是在干什么?(如:加水、放神奇的果子、加魔咒、放神奇的小药丸、放调料)
2、绘画记录,引出乐谱学习动作。
——大家不记得了没关系,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尝试着把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一起来研究研究,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教师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白板上描绘乐谱。
——谁能看明白,老师白板上的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圆圈——用手搅拌;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手晃动——谁能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回应:看上去下边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就好像在说:“看一看,有没有变?看一看,有没有变?”)
(§§——这是什么意思?回应: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
三、合音乐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在过程中给予部分语词提示,加深幼儿记忆。(现在摇一摇,看一看;这个时候该加魔法进去啦!)
——刚刚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魔法汤的秘诀,那接下来就跟老师一起合着音乐练习一下,这样的话在正式施展魔法的时候就不会失败了。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啦。
2、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
——接下来老师就不提示你们了,看看你们能不能自己记住制作魔法汤制作的方法呢?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助教将魔法瓶摆放在每个幼儿桌上。(瓶身高度低于幼儿的水平视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哦,小朋友们要小心,制作的时候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接下来我们就要真正地开始制作啦。(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师幼和着音乐变魔法。)
2、音乐停止,幼儿发现瓶中水的变化。
——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五、活动延伸。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啊?嘘!听!小精灵在说些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小精灵啊还让小朋友们把做好的魔法汤送给我们的客人老师,让客人老师也许下他们美好的愿望,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客人老师分享你们的魔法汤吗?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欣赏专题教学-小精灵的魔法汤
幼儿园音乐欣赏专题教研课
时间:2012年3月 班级:****** 领域:音乐
活动名称:《小精灵的魔法汤》 执教者:***
一、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音乐教学在我园的运用和开展,丰富了幼儿的音乐课堂。本次活动,我们根据幼儿园教研专题,结合本组教研课题,课件选择范围以音乐欣赏为主。本班幼儿一直以来都是男小朋友居多,班级氛围非常活跃。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我班孩子特喜欢听故事。最近在讲故事期间,发现孩子特喜欢听一些比较魔幻的故事,例如:巫婆、变魔法、精灵等等。每次一讲到于此相关的故事时,幼儿一下就变的特别安静,喧哗的教室里,一下就出现了一片寂静。
根据本组教研课题,结合幼儿的喜好,本次活动我选择了比较神秘、欢快、流畅的音乐,以“调魔汤”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倾听、辨识、表现音乐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识、互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若干小的矿泉水瓶、水、盖子里有各种颜料、魔法布、小精灵魔法棒。
2、音乐: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
3、粉笔、黑板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特别喜欢调制魔法汤,她调制魔法汤干什么呢?这个汤呀,可不是拿来喝的,而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想变什么就变什么。会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发生。)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语言引导
——师:小精灵每天都躲在自己的小木屋里,一步也不会离开,就在那里搅拌、搅拌,而且她还会做(放药的动作),她这是在干什么啊? ——幼儿:神奇的药,念魔咒、神奇的小药丸等等。——师:这些都有可能,她就那样在制作,是吧?
2、教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始神秘的变魔法。
——那现在老师就把小精灵这个神奇变魔法汤的本领交给你们,好吗? ——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啊?(一瓶矿泉水和一个神奇的布)——小精灵给老师讲啊,她能让这矿泉水啊变成能实现愿望的魔法汤哦。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秘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等到我们上了小学就知道它的用处了)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提示:瓶子拿好后,放前边,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道具准备:这一次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提问:怎么了?——幼:没有变出来。
2、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细节回顾:先轻一点搅拌,后再变快速度。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节选到搅拌动作)
5、接着讨论摇晃的动作,轻的几次?重的几次? 策略:先不放音乐动作练习,后在配上音乐感受。
6、收回瓶子后,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大家。(闭上眼睛)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语言引导
——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做动作。
3、音乐停止
——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哦。
4、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第三篇:幼儿园中班教案《魔法药水》
中班教案《魔法药水》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与同伴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间的关系,尝试用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拼出狗、鸟、帆船等形象,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魔法药水》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组合,理解图形间的关系,尝试用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拼出狗、鸟、帆船等形象。
2、发展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与同伴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及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
难点:幼儿合作操作,用几何图形拼贴图完成一本书。
【活动准备】
1、故事《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课件。
2、幼儿的操作材料5组、自制图书11本。
3、幼儿专用胶水、蜡笔、篮子等。
4、经验准备:知道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进入“哈哈阿姨吃了魔法药水”的故事情节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讲述故事:从前有一个叫“万事烦”的懒惰的魔法师。万事烦的梦想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所以他抓来了烤饼干的哈哈阿姨。魔法师让阿姨制作魔法药……
2、引导幼儿看课件,复习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及了解它们的主要特征。
(1)教师讲述到“哈哈阿姨悄悄地想逃走。这时在门前睡觉的猫突然睁开了眼睛。‘喵!’猫竖起爪子想扑向阿姨。”的时候,停顿,提问:你们猜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
幼儿根据图画,自由回答。
师:原来……哈哈阿姨因为喝了魔法药,也变的有魔法了他念了咒语“方方正正的砖头啊,变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这样,方方正正的砖头飞过来变成勇敢的大狗把猫赶走了。
(2)师:我们来观察一下,大狗是用什么变成的?“方方正正的砖”,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是方方正正的?
教师小结:我们身边的黑板、窗子、书、文具盒……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
师:谁愿意试一试用正方形、和长方形拼成大狗。
(3)师:哈哈阿姨逃走了,阿姨把圆圆的饼干拿出来,把其中几个掰成两半。这回她变出了什么呢?
3、幼儿进行拼搭的游戏活动:幼儿操作,合作完成狗、大鸟、帆船的拼贴。
(1)用圆形和半圆形拼成大鸟。(把圆对称的分成两份就成了半圆形)
(2)用三角形拼成帆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小结:原来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秘密,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等等。
4、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看运用多种几何图形拼成的图片。
5、幼儿分组操作练习,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第四篇:小班音乐欣赏《颜色精灵的魔法汤》
小班音乐欣赏《颜色精灵的魔法汤》
陶朱中幼 金 燕
目标:
1、通过制作魔法汤的过程和小精灵舞会,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
2、运用制作魔法汤的不同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特点。准备:
1、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
2、人手矿泉水瓶两个;
3、课件。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树林里住着一个颜色小精灵,小精灵有个本领,就是调制魔法汤。调制魔法汤的秘密就在音乐中,我们来听一听,看一看,它是怎么做的?
二、观看课件,初步感知动作和旋律。
看,小精灵变出了什么颜色的魔法汤?它是怎么做的?
三、完整倾听,尝试用肢体表现音乐。
倾听整段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初步尝试“制作魔法汤”。
四、分段欣赏,进一步感受AB段的不同特点。欣赏A段:
1、播放A段视频,鼓励幼儿倾听,引导幼儿辨识旋律“由慢到快”的特点。小结:音乐秘方告诉我们,搅拌的时候要慢慢地慢慢地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然后放四次调料。
2、边听A段音乐,边用肢体表现旋律的特点。欣赏B段:
1、播放B段视频,鼓励幼儿倾听,引导幼儿辨识旋律“停顿和轻重”的特点。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念咒语,摇摇看、摇摇看、摇摇看、轱辘轱辘变。
2、边听B段音乐,边用肢体表现旋律的特点。
五、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幼儿完整倾听,老师更换魔法瓶。
六、再次用肢体表现音乐,感知颜色变化。
1、师幼使用道具瓶子和魔法布,跟着音乐做动作。
2、音乐停止,揭开布,让孩子们观察瓶子里水的颜色。
七、再次感受旋律,拓展肢体动作。
师幼共同参加小精灵舞会,引导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加速度圆舞曲》的快慢、停顿的特点。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
八、教师设疑,留有悬念。
通过教师更换瓶盖,让幼儿感知颜色的再次变化,用“混色游戏”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兴趣,为《红黄蓝绿》主题里的其他活动做些铺垫。
第五篇:幼儿园音乐游戏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
教案:音乐欣赏《加速度圆舞曲》(中班)
中二班 朱雪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活动准备:
1、小精灵教具
2、矿泉水瓶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
3、每人一块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师: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可爱、能干的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啊,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她喜欢调制魔法汤,调制这个魔法汤干什么用呢?这个汤啊可不是给人喝的,是用来帮助别人实现愿望的。小精灵啊,每天都在家这样搅啊、搅啊搅啊,然后就往里边„„(师做抓放的动作)小精灵就这样开始变魔法了。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朱老师今天和中二班的小朋友玩游戏,我正想把小精灵的这个变魔法的本领交给你们,想不想学啊?
1、小精灵说它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我们先来听一听音乐。
2、师出示瓶子,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神秘的变魔法的动作,水变色了。
师: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和中二班的小朋友们永远都是好朋友。提问:
①告诉老师,如果你像小精灵一样会变魔法,你会变些什么呢?(幼:变好吃好玩的东西、会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发生、想变什么就变什么„„)
②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朱老师变魔法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动作呢?(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放开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问:猜一猜:这是在干什么呢?(幼:加水、放神奇的果子、加魔咒、放神奇的小药丸、放调料)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藏在音乐里,那我们现在就把变魔法的每一个动作用笔记下来,我们一起研究研究,来学会变魔法汤的本领,好不好?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粉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
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解释: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解释: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就好像在说:“看一看,有没有变?看一看,有没有变?”)
(∮∮——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每一次搅拌好后,要加几次魔法?(4次)
4、幼儿通过图谱,聆听音乐,帮助理解。(师带动幼儿看图谱做动作)
四、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1、师问:学会了吗?是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把秘方记在心里了?那想不想试试看?
①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上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
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魔法师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前面,慢慢地坐下来,把瓶子放在前边,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点瓶盖,不要乱动噢,不然魔法可要逃走了。
②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了)
2、师幼共同听音乐变魔法。(师: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了)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可能是我们刚才呀,还有一些窍门没有找到呢!(收瓶子)细节回顾讨论:我们再来想一想,刚才音乐告诉我们,在搅拌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儿啊? ①先轻一点搅拌(师:好轻松哦),然后变快速度。
②揺的时候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找魔法。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儿了,我们再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这个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瓶子、摆放)
五、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请小朋友们随意站在一个瓶子前面,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随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
师:变出来了吗?我们也学会了变魔法汤,你们高不高兴?嘘!听!小精灵在说什么?哦,她告诉我们,这首好听的音乐名叫《加速度圆舞曲》,她叫小朋友把魔法瓶这样拿好,许一个心愿,把这个心愿轻轻地装进魔法瓶,放回老师的篮子里。我们下次再变其他颜色的魔法汤,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