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

时间:2019-05-12 17:0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

第一篇: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

2.2.1向量加法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三角形法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并理解它们的几何义;

2.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习向量的加法的几何意义;

3.通过对三角形法则的运算,提高运用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向量加法的运算(三角形法则),及几何意义; 三.教学难点:

对向量加法法则的理解;四.引入1:

五.引入2;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阅读课本5分钟)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阅读课本5分钟)aabbAC首尾相接ba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即 abABBCACB 已知非零向量a、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作ABa,BCb,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六.尝试练习一:(1)根据图示填空:EDCBACABBC_____BCCD_____AABBCCD_____ABBCCDDE_____

活动二:成语接龙

专心致志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加法连接指向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CABAB+BC=AC

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ba

尝试练习二:(3)已知向量a、b,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作出ab①②baba 思考1:如图,当在数轴上两个向量共线时,加法的三角形法则是否还适用?如何作出两个向量的和?ab(1)ab(2)规定:0aa0a2018/5/27

根据图示填空:(1)a+b=________(2)c+d=________EeDdC(3)a+b+d=______(4)c+d+e=______gAfacBb

提升练习:

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三角形法则)

作业:

导学案P80 第1,4题

P83 第1 题

第二篇: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复习)

学习目标:

1、学会整理知识点提纲,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旧知

1、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认识图形”,哪位同学能回顾一下怎样对图形进行分类?

2、生:我把学过的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我把平面图形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的来分为两类,分别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有圆。我把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按照边的数量分为三角形和四边形两类。(2人回答,第二人开始课件配合演示。)

二、板题示标

1、师:你的概括能力很强,由于这部分知识很多,这节课就让我们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三角形(复习)

2、师:(课件)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整理知识点提纲,能熟练掌握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利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有信心完成目标的手放下,默记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师:(课件)自学指导:

快速看书24页—31页内容,想一想,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把三角形按角、按边进行分类。

2、梳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

3、梳理“三角形边的关系”的知识。

4、归纳关于三角形知识点提纲,并作好记录。

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5分钟后,比一比谁的提纲整理得最完整。

(1人读)

四、先学

师: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上的要求自学。生:带着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内容。

五、后教

1、师:现在哪一组派代表来汇报你们整理的三角形知识提纲?

生:展台展示:我是按照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三方面来整理三角形知识提纲的。我按照三角形的角和边把三角形分为两大类。按角分,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2、你认为他整理的知识提纲有问题吗? 生:没有。

师:你真善于学习,三角形知识提纲整理得很完整。谁再来汇报你整理的三角形知识提纲?

6、师:(生站在座位上汇报,师边听汇报边演示课件)出示完整提纲。(汇报有问题随时打断学生的回答,追问,更正。)同学们都很善于总结知识点,但大家都没有说出三角形还具有什么重要特性? 生:三角形还具有稳定性。(差生)

7、师:现在老师把完整的三角形知识提纲整理出来了,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贴纸完整的三角形知识提纲)请同学们按照老师整理的知识提纲修改自己的知识提纲,边改边记三角形的知识。

8、追问:刚才我们把三角形按边分时讲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关于这两种三角形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两腰的夹角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第三条边称为底边,两腰与底边的两个夹角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都是60°。还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师课件演示。

9、师:听,三角形家族成员在吵架。他们为什么事情而争吵呢?说说你的想法。课件演示。

生: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内角和跟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所以他们说的都不对。谁再说一说你的理由,课件演示:

10、师:你说得很好,看来你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很用功。课件演示。小博士

遇到难题了,他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家猜一猜? 生:回答能、不能。或者都回答能。

11、师:老师跟大家演示一下,看大家猜对了吗!课件演示,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过程,出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大于第三边。指黑板上贴纸追问:

12、刚才同学们说三角形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什么? 生: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子

14、师:老师搜集了几幅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图片。课件播放: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建筑,适时讲解。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不易变形。而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种图形最具有不稳定性,是什么图形呢? 生:平行四边形。

师小结:看来,三角形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啊!同学们对三角形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现在有信心迎接老师的挑战码? 生:有。

六、当堂检测

师:小组长迅速把当堂检测试题发下去,准备好了吗?好我们比一比,谁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写字姿势端正。开始答题吧!(生答题)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答案? 生:展台展示。

七、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

第三篇:公开课《三角形特性》-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学会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知道三角形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四、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会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画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具

六、教学设计:

(一)观看图片引入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生活中和三角形有关的图片,引入新课。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一看你能找出这些图中的三角形吗?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定义

师: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谁来描述一下。(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

师生共同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2.三角形的顶点、角和边的数量

学生在草稿纸上画一个三角形,自己数出三角形的边的数量、角的数量和顶点的数量。老师点名回答!3.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师介绍三角形的高,并示范各种三角形高的画法。【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边的一条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距离)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作三角形的高一般用虚线画,并要标出直角符号。5.通过动手实践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学生拿出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教具、平行四边形教 具,通过拉扯学具,观察比较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练习提升,巩固应用

师:这节课你都学习了什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作业布置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高!

第四篇:三角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基础知识点:

一、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顶点与内角平分线和对边交线间的距离)

2、三角形的中线

三角形的中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中点间的距离)

3.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线也是一条线段(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

而图2-3,说明高线不一定在 △ABC内,图2—3—(1)

图2—3—(2)

图2-3一(3)

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叫不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叫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则叫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边叫底边,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底角,两腰的夹角叫项角。

三角形接边相等关系来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用集合表示,见图2-4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不符合定理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边。

例如三条线段长分别为5,6,1人因为5+6<12,所以这三条线段,不能作为三角形的三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

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二个角已知,那么第三角可以由定理求得。

如已知△ABC的两个角为∠A=90°,∠B=40°,则∠C=180°–90°–40°=50°

由定理可以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只可能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或钝角。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用集合表示,见图

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例如图2—6中

∠1 >∠3;∠1=∠3+∠4;∠5>∠3+∠8;∠5=∠3+∠7+∠8;

∠2>∠8;∠2=∠7+∠8;∠4>∠9;∠4=∠9+∠10等等。

四、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全等用符号“≌”表示

△ABC≌△A `B`C`表示 A和 A`,B和B`,C和C`是对应点。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如图2—7,△ABC≌△A `B`C`,则有A、B、C的对应点A`、B`、C`;AB、BC、CA的对应边是A`B`、B`C`、C`A`。

∠A,∠B,∠C的对应角是∠A`、∠B`、∠C`。

∴AB=A`B`,BC=B`C`,CA=C`A`;∠A=∠A`,∠ B=∠B`,∠C=∠C`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注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而不能是边边角。

2、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域“AAS”)

4、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由边边边公理可知,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的稳定性。

除了上面的判定定理外,“边边角”或“角角角”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六、角的平分线

定理

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

2、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由定理1、2可知: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可以证明三角形内存在一个点,它到三角形的三边的距离相等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交于一点)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它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另一个的逆定 理。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互逆定理。

第五篇:三角形教学设计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教学设计

河北肥乡第二中学 杨改英

一、教材说明

1、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3课时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是做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探索了三角形前三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第四种方法。同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方法也将为八年级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相似奠定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

肥乡二中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校教学条件相对简陋,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习基础较差,存在着“两多一少”的现状(即学困生多、贫困生多,尖子生少)。但经过一年的新课堂教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课前设想

我校自2010年4月开始进行新课堂教学,一年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已深植每一位二中师生的大脑,生本课堂已成为第二中学的一大特色。我于2011年8月开始接手现在的两个班,两个班的学生数学课堂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加强,一种“先做后学”、通过做去感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的学习氛围正逐渐形成。

《新教材》是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设计的,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SSS,ASA,AAS这些内容的学习既重视测量的实践性,又注重探究过程的创新性,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我将本节课设计为展示课,力求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学的重心主要想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数学知识。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历经一年多的新课堂教学,学生们已经从自主学习中品尝到成功与创新的喜悦,由他们自己来做,他们本身具有较大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更便于落实本课时的主要目标:实

2、怎样探索:开放式的教学与生本课堂相应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力求再现操作、讨论、创新的过程,并关注学生数学方法的运用。

3、探索后的反思:通过反思,回味过程,提炼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验操作、尝试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3.通过画图、思考、探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难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探索.

学具:剪刀、纸片、直尺。画有相关图片的作业纸。教学过程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以四个活动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时,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给出三个条件时,有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分别是什么?

2、我们已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有方法有那些?

3、除了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有几种类型?

他们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的情境提出疑问,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生的探索提供了指导。活动

二、实验探究

实验报告单:

1、各组自行规定所作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和一角的度数,或画图、或摆放。。进行实验操作

(1)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

条件:a= ∠1= b= 图形:

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条件:a= b= ∠1=

图形或反例

结论:两边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

2、合作探究

(1)各小组根据所化图形,剪下后对比分析,看图形是否完全重合(2)通过对比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从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3、全班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4、教师点评并板书

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简写成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画图观察—直观猜想---比较验证---发现结论”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认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和“两边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结论,而是通过这样的过程,积累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去研究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创新意识的孕育留下非常丰富的“营养”。

活动

三、反馈精练,自我矫正

1、独立思考,自己尝试写出:图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理由

设计意图: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几何直观常常是靠逻辑支撑的。它不仅仅是看到了什么?而是通过看到的图形思考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这是数学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思维方式。

2、如图,AB=AD,你认为添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ABC和△ADC全等?为什么?

在探索完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对第二题做如下的变式与引申: 变式与引申:

AOBCD若将“你认为添上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ABD和△ACD全等?”改为“∠BAD=∠CAD”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这一思想。活动

四、主动反思,促进学习:

(1)本节课在知识方面你有什么收获?(2)本节课你积累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3)本节课你遇到问题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看教材()问同学()问老师()其他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回味过程,提炼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升思维品质。课后反思:

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旧的教材过于注重前一方面而忽视后一方面,这有悖于数学的本质。新教材则两者并举,在七年级与八年级主要侧重后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在本节课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不再是物理、化学的专利,数学课堂内同样有非常丰富的实验,非常生本的内涵,这就是:探索!

本课的设计理念:通过类比的情境提出疑问,引发认知冲突,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行探究,在实验中解决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和尝试创新的体验,从而增长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的体会:

1、“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既促成了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我认为课前的预习、探究、准备,同课内的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一样重要,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是生本课堂真正取得成功的保证。本课例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预习,在课前先行独立尝试解决,可查资料、可做模型等等,再将钻研的成果和遇到的困难带回课堂;在课堂内,画图、交流、讨论,再在全班进行展示,使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画图观察—直观猜想---比较验证---发现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大大的感受,小小的认识”,数学原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开放式的问题与开放式的教法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活动空间,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SSS,ASA,AAS这些内容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时间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本课例中,课前可能有的学生探索不到SSA的反例,但只要他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在课堂内主动参与,经过积极学生的带动,就会有不少的收获,“先做后学”、“先会后学”本身就酝酿着感悟、酝酿着创新。

3、依托学生资源进行教学,效果较好。从本节课的过程来看,学生的智慧是宽广的,动力是强大的。借力打力,我感觉到了轻松和快乐。

4、注意改进的方面

探究的过程应在多给点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下载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形法则教学设计公开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角形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征 银河中心学校:杨彦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9、60页,练习十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新民小学 季海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经历观察、分析、猜想、......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仓子中心小学 杨素英 教学内容:冀教版第八册数学第六单元多边形第一课时三角形 教学目的: 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了解三......

    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特性及三边关系的过程。 2.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 了解......

    三角形 教学设计

    三角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 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

    公开课: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优化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 (优化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知道三 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画法 八年级学生性格活波,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接受能力较强......

    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