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估算练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除法估算练习》教案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 602 6002 60002 84 804 8004 80004 102 25 603
第 1 页 203 243 2403 24003 1203 707 107 546 488
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 3785 4357 2974 4698 1946
三、笔算比赛 82 802 8002 80002 183
第 2 页
1803 18003 903 549 69 819 79 89 79 273 67 58 405 455 213
四、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估算?板书估算列式。
3、教师小结。
五、总结。
第 3 页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第 4 页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案
教学目标:、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师出示口算卡片:
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40÷7
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20÷3=40
4÷3=1……1
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24÷3≈40(箱)
或者
=
+
20÷3=40(箱)
4÷3=1(箱)……1(箱)
24÷3≈41(箱)
教学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推荐)
口算除法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18÷ 9= 35÷ 5= 15÷ 3= 24÷ 6=
36÷ 6=
72÷ 9= 64÷ 8= 20÷ 5= 16÷ 4=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2)340里面有几个十?(3)3000里面有几个百?
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学习活动:)
1、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2、学习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思: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3、学习标杆题(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②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反思: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4、学习标杆题(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
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③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生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反思: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强化训练 练习三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除法教案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3至15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揭题
1、口算(学生读题,独立口算,说出得数)。
12÷ 4= 8÷ 2= 14÷ 7=
18÷ 9=
35÷ 5=
15÷ 3= 24÷ 6= 36÷ 6= 72÷ 9=
64÷ 8=
20÷ 5=
16÷ 4=
2、口答:
(1)80里面有几个十?400里面有几个百?(2)340里面有几个十?(3)3000里面有几个百?
刚才我们复习的是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初步掌握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三、引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训练、点拨
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学习活动:)
1、观察主题图,根据主题图中的已知条件,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提问题用笔写在课堂本上。(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根绝已知条件,自己编写应用题,懂得应用题的结构和运算方法。)
2、学习标杆题(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赵大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么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让学生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思: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十(注意思考的过程可多让学生说)。
3、学习标杆题(2)600箱货物王叔叔只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②你想怎样计算,请在小组里讨论。
反思: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多少个百。
4、学习标杆题(3)240箱货物,李阿姨运了3次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①要求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该怎样列式?
学生独立列式:240÷3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李阿姨
3次运了240箱,要求平均每次运多少箱,就是把240箱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40除以3。)③240÷ 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师生小结计算方法:想240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不够1个百怎么办?(用学具帮忙分一分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2个百看成20个十,与40合在一起,看成是24个十,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8个十,就是80。
反思: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再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几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的商是几个十,就是几十。(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口头编一道题。学生列式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个别题目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完成后全班讲评。)
3、阅读第15页“你知道吗?”,了解除号“平均分”的意义。
四、强化训练 练习三第1、2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除法的估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16除法的估算。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近似数加减法估算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它与加、减、乘法估算又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都运用四舍五入(学生有所感悟)法取出近似数再计算,而除法的估算要根据除数来选择被除数的近似数,不一定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轻松地算,合理地算。
教学目标:
①经历估算的过程,探索并总结估算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估算。
②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
③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策略选择
设计意图:
估算教学的意图简而言之不外乎两个方面:学会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本课中,我创设了走进校园的情景串,让学生围绕校园里发生的人、事等问题展开有层次的讨论,在估算方法得到拓展提高的过程中,实现估算意识的积累发展。
教学策略:
①从已知中学。虽然除法的估算方法与已学的加、减乘法有些不同,但教学中,我没有另立门户,而把它放入估算大系统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估算的本质,探索、感悟除法估算的方法。
②在生活中学。创设体现需要估算的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体验价值,感悟方法,提高能力。
③在思考、讨论、反省中学。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分析、反思、比较各种算法,使学生能为每个问题提供最适宜的解决方案。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了解起点,创设情景。
1、揭示课题估算
2、提问:对于估算,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回答:求出大概数要用四舍五入是近似的......3、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走走,看有什么需要用估算解决的问题。
4、我校是个半寄宿制学校,有住校生289人,走读生251人,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学校大概共有学生多少人?
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汇报各种计算方法,教师课件显示这些方法。
5、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图片播放走读生午餐的餐厅和学生公寓)251人分6排就餐,289人分住20个寝室,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索比较,归纳方法。
1、探索解决每排大约坐几人?(围绕下列建议进行)
建议:
①先安静地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记下来。
②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③选出组内最好的方法,准备汇报。
2、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预计):
①252≈300③252≈2506≈5
300÷6=50250÷5=50
每排大约坐50人。每排大约坐50人。
②252≈240④252≈250
240÷6=40250÷6=41...4
每排大约坐40人。
[备选]如果学生提出260÷6等方法,要组织讨论,以明确其与250÷6思想方法相同而不必板书。
3、比较: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提出喜欢第一种,第二种都予以肯定
[备选]若学生以最接近实际结果为由提出第四种方法最好,可以通过你们觉得他的想法怎样?组织讨论。
4、总结:估算时不仅要好算,还要尽可能接近准确数。
三、联系实际,合理估算。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每个寝室大约住几人?。
2、学生汇报(预计有两种方法):
①289≈300②289≈280
300÷20=15280÷20=14
每个寝室大约住15人。每个寝室大约住14人。
3、引发思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合理,为什么结果有差别?
小结:估算时有时会估大,有时会估小。
4、(1)改题:规定每个寝室住20人,289人要安排几个寝室?
(2)组织讨论:用280÷20=14估算为什么不可取?
(3)小结:生活中的问题有时估大更合理,有时也会出现估小更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同学们解题时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地估算。
三、巩固知识,灵活应用。
1、比一比,谁算得更快?
①2004年12月31日全校师生去距离学校2750米的瑞安广场冬游,同学们每分钟步行90米,从学校出发后,约()分钟到达。
②教师口述:在冬游现场,每个同学发到了这样一张倡议书(课件显示倡议书)他告诉大家我们的结对学校湖岭镇三小孩子们窘困的生活情况,估一估这张倡议书共有()个字。
在学生提出首先得知道每行多少字、有几行以后,出示每行32字,23行学生估算。
③在倡议书的倡议下,2005年2月26日我校12个班共捐资11362元,平均每班大约捐资()元。
2、比一比,谁算得更合理?
信息①2005年2月28日,政教处王老师带了40张佰元币准备给湖岭镇三小的孩子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先买运动鞋,批发价每双9元4角,买110双要付出()张佰元币。
信息②2月29日,王老师把剩下的7533元分装在11个红包内,准备送给11个特别贫困的孩子,每个红包最多放()张佰元币。
信息③2月30日,4位老师带着学生代表70人前往湖岭镇三小。至少要租()辆面包车?(课件中面包车上写有限载20人字样。)
[备选]如果出现每辆车多坐5人租3辆的答案,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五、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学生代表看了同龄人艰苦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后,回来向全校同学号召:珍惜我们的幸福生活,勤俭节约,尽一切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课件出示)
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即找准了建构本课知识所需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建立了一个根基。
加法估算起到引入情景与复习的双重作用。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展解读信息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引领学生在交流中加强各种算法的比较,减少重复,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方法背后的方法,达到闻一知百的效果。
既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从而学会倾听、比较、完善创造。
既巩固方法,又引出新问题。这样从同一学习材料中,提炼出两个不同的需用估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广泛应用,还有利于他们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说法的理解。
呈现学生经历过的手拉手活动图片,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这些需用估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切身地体验了估算的必要性和价值,而且现实背景中的具体情况更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结合情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学习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使课堂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