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学会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判断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的探究方法;
2)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情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扫雷铺路】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为什么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石蕊遇酸变
色,遇碱变
色;酚酞遇酸
,遇碱变
色。【情境导入】展示漫画及《胃乐》的说明书。问:①《胃乐》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乐》能治疗这种胃病?
[过渡] 胃酸是酸,Al(OH)3是碱,酸与碱之间能不能发生反应?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板书] 10-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问题思考]
1、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
色,为什么?
2、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由
色变为
色,为什么?
[讲解] 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板书]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讲解] 比如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实验就是中和反应,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HCl+NaOH === NaCl+H2O 教师活动
[过渡] 不但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例如:
HCl+Ca(OH)2—— H2SO4+NaOH——(巡视纠正学生书写中的错误。)
【总结规律】观察这三个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类别上讨论中和反应的特点。
[小结]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以上几个酸碱之间反应的实验证明:酸和碱都能够发生反应,都生成同一物质——水,而另一产物如氯化钠、硫酸钙、硫酸钠、氯化钙等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过渡] 该如何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呢? 强调:①中和反应是一类特殊的复分解反应; ②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
[练一练] 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NaOH+CO2=Na2CO3+H2O
B.CaCO3+2HCl=CaCl2+H2O+CO2↑
C.CuO+H2SO4=CuSO4+H2O
D.2NaOH+H2SO4=Na2SO4+2H2O [提问] 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那生成了盐和水的反应就一定是中和反应吗?你能举出反例来吗?
强调: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教师活动
[过渡] 为什么酸和碱都能进行中和反应?这就要从中和反应的实质入手。【活动与探究2】展示flash课件,从微观角度揭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板书]
2、实质:H++OH-===H2O 【活动与探究3】
[过渡] 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但是某些中和反应是没有现象的,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演示实验)。没有现象不表示没有反应。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创造现象,从而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酸和碱发生了反应,还能判断酸与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板书]
3、探究
[明确探究任务] 请从提供的药品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并可以指示出二者何时恰好完全反应。
[提供的药品有] NaOH溶液、盐酸、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把学生写出(或画出)的实验方案,投影交流。然后请各小组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针对学生不同的实验方案所观察到的现象,设置相应的问题给予引导。[问题思考]
1.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2.滴加酚酞/石蕊的作用是什么? 3.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教师活动
[实验小结]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可以明白到在酸与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
[思考](2011广州中考)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学以致用】展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王大爷退休后想在自家院子里种一棵苹果树,但院子里的土壤酸性太强了,不利于苹果树的生长(pH 6~8)。你能想想办法,帮助他降低土壤的酸性吗? 2.新闻资料:2012年3月13日,一艘载有7000吨硫酸的韩国货轮在途经我国海域时遭遇大风浪沉没。有关部门正在紧急部署事故处置工作。如果你是处理小组中的一员,该怎么办呢?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
3.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为什么?),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 4.回到本课开头的情境问题:Al(OH)3为什么可以治疗胃酸过多?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
(注意:不可以用NaOH来中和胃酸、蚁酸或酸性土壤,因为NaOH的碱性太强,具有强腐蚀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中和反应的例子吗?
【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何体会?有何发现?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2.课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其中哪个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连接中考 ▲考题错解及分析
(自编)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黏上一种叫做胆汁酸的难溶于水的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可用下列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A.纯碱溶液
B.醋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溶液 [错答] D [原因分析] 胆汁酸是一种具有苦味的酸,要消除这种苦味应选择碱性物质去中和胆汁酸。但不能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因为它们具有强腐蚀性,不利于食用,故不应选择D选项。与此类似,被蚊虫叮咬后,因为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我们应选择含碱性物质(如NH3*H2O或肥皂水)的药水,而不能选择氢氧化钠等强碱溶液。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但其应用是用酸性的物质和碱性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完成的,不一定都是酸或碱。
[正确答案] A 疑难问题及解答
(2009广州)(6分)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反应物混合,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事实完成下表(没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栏划“/”):
(2)分析上述实验,反应能够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反应物1中都含有(填化学用语,下同)
,反应物2中都含有
。[解答](1)KOH+HCl === KCl+H2O Ba(OH)2+H2SO4 === BaSO4+2H2O Ca(OH)2+2HNO3 === Ca(NO3)2+2H2O(2)H+
OH-
板书
第二篇: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案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安丰中心校
高树兵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以及教材处理: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中出现的预设或非预设的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节课中“活动与探究”作了大胆改进,我增加了“硫酸”与一种特殊的碱“氢氧化钡”的反应,我觉得这样的改进,能够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
二、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
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地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在本节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学生呈现一个小情境:
课件展示:漫画:胃痛病人看医生。
《胃舒平》的说明书。问:①胃酸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②读《胃舒平》标签,说《胃舒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
③为什么《胃舒平》能治疗这种胃病?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导入新课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
(三)实验探究一:
提供药品是:NaOH溶液、Ba(OH)2溶液、盐酸、稀硫酸、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自主选择两组或两组以上药品,并记录本组所选药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
让各小组选一位代表发言(也可补充)交流展示各组的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四)、交流与发现
1: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1)、有明显现象。例(略)(2)、无明显现象。例(略)
2、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探究成果并让学生上台演示有明显现象的组别。
(五)继续实验探究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点拨,并提出新的问题:“有的酸与碱混合没有明显现象,能否说明二者之间不反应呢?让学生通
过认知与现象的碰撞,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和方向。从而再次产生矛盾冲突,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到了极点。
然后请同学们再次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给学生提供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再次交流与发现:
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
溶液变红 →→→→ 红色变无色, 方案二: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NaOH溶液→→→→ 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红 ……
(学生的设计方案也许会有很多种,这些教师在备课中都要提前预设,注意灵活驾驭课堂。)
(七)分析与总结:
1、让学生仔细分析课本中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自己总结规律,(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从化合价的角度去分析)在学生懂得“酸与碱反应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书写自己在探究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从而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能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而理解: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学生自学——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提问:“胃舒平”为什么能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并书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解决所给问题,教师简单作以总结。
(八)课堂反馈:[课件显示]
1.下列物质之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NaOH+CO2=Na2CO3+H2O
B.CaCO3+2HCl=CaCl2+H2O+CO2↑
C.Fe2O3+6HCl=2FeCl3+3H20
D.2NaOH+H2SO4=Na2SO4+2H2O
2、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吗?为什么?
3、某公路上一装有硫酸的汽车翻了,怎么处理泼了一地的硫酸?(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反应原理)
4、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废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5、正常人的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这可以保证我们的头皮不是太干燥,头发不易变脆、开叉。而我们用的洗发水一般呈弱碱性,护发素一般呈弱酸性,你认为正确的洗发程序是该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堂,对于不会做或做错的学生,一对一地指导他们从正确的思路去分析。
作业:课外探究——清除茶瓶水垢:
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
五、说板书设计:
酸 和 碱 之 间 会 发 生 什 么 反 应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一、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2HCl +Ba(OH)2 == BaCl
2+ 2H2O
H2SO4 +2NaOH == Na2SO
4+ 2H2O
中和反应
H2SO4 +Ba(OH)2 == BaSO4 ↓+ 2H2O
3HCl +Al(OH)3 == AlCl3 + 3H2O
H2SO4+Ca(OH)2== CaSO4 + 2H2O
(学生书写)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用于医药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
六、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交给学生,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整堂课同学们兴趣高涨,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提高了能力。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重过程和方法”的教育新理念。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提出的方案多种多样,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的备课必须更周详更严密。
第三篇: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中和实验的操作方法;
2、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和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创景设疑
近来我市开展“三创一办”活动,“三创一办”中的三创是什么?学生活动一:
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3、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在我们的家乡久安曾经盛产煤碳,在生产煤碳的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中含有硫酸,硫酸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请问同学们将怎样处理?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学生活动二:
实验探究:课件展示:(1)如教材图10-12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1、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注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指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师:
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学生活动三:
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
2、观察到什么现象?
3、得出什么结论?
4、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5、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师: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
生: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玻璃片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师:利用多媒体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碱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在酸和碱发生反应中,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一个水分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盐。
学生活动四:[小试牛刀]巩固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反应;
2、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
3、氢氧化钙溶液和硫酸反应
学生活动三讨论:这三种物质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点? 师:
1、什么是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什么是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师:理解了中和反应的概念,那么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有什么应用呢? 课件展示:
1、改变土壤的酸碱
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使用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去改变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中和。能用生石灰代替熟石灰吗?为什么? 可以:CaO+H2O==Ca(OH)2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
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胃药胶囊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铝,你知道它的作用吗? 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你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吗? Al(OH)3+3HCl==AlCl3+3H2O
三、本节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1、中和反应: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四、练习与实践
1、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是()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
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是否发生反应的是()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和稀硫酸D.镁和稀硫酸.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搜集生活中有关中和反应应用的实例。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教学设计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教学设计
义和庄中学 宁海波
一、在教材中的位置:
人教版本《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章元第二课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
五、教学处理:
本节课设计为科学探究。
六、教学准备:
烧杯、滴管、试管、NaOH溶液、HCl溶液、酚酞试验。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那么如果我们把酸与碱放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猜想]酸和碱会发生反应。[教师引导]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想呢? [学生回答]通过实验来证明。
[学生实验]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HCl。
[学生提出问题]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我们很难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如NaOH与HCl的反应,那我们能否证明NaOH溶液与稀HCl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共享]学生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老师和同学对该方案进行分析讨论。方案一: 学生1:NaOH溶液是碱性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它会显红色,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最终变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的碱性消失,必然是因为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学生边讲解边动手演示实验)[教师提问]是化学变化就一定有新物质生成。那我们如何知道NaOH溶液与稀HCl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呢? 教师:这是氢氧化钠吗? 学生:不是氢氧化钠,是氯化钠。
教师:大家如何判断白色粉末是氯化钠呢? 学生2:前面我们学过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以及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反应物中内项离子与内项离子结合,外项离子与外项离子结合,所以白色粉末是氯化钠。教师:回答正确。
教师:请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NaOH+HCl= NaCl+H2O。
教师:我们把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之为中和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质上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反应生成H2O,所以有些酸碱中和从表面上看不出有明显的变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在溶液中滴入指示剂,根据指示剂的颜色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教师小结]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都能成功地证明NaOH溶液与HCl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当某一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我们可考虑从其它方面来检验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教师引导]事实上,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解释以下应用的原理吗?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②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③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④被蚊虫叮咬后,可涂一些含碱性的物质(如肥皂水)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学生讨论]酸碱中和的实质是H++OH-→H2O,所以以上应用均可用此解释。[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思考]我们已经学了很多例复分解反应,请下去思考复分解反应必须满足哪些条件?
[课后作业巩固]课本64页第1题。
第五篇:《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反思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研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围绕中和反应展开。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从学生的观察实验进行分析和思考来介绍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书写规律,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教材通过阅读课本,分析说明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处理工厂的废水、用于医药等。现对本节课分析如下:
一、精心设计,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老师在用广告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猜想以下用什么方法证明?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在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自学完成相关的题目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呆板受教的状况,一开始就拉近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书本的距离,学生带着渴求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
二、新颖的引导过程,突出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得被动、枯燥,这正是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灌输知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本节课突出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在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由学生说出实验方案后,由学生观察后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和中和反应定义的得出中和反应的表达式都大胆放给学生,然后通过电脑动画的摸拟,是学生得出了中和反应的实质,然后通过事例让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概括出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样做,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在“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知识。
三、师生、生生互动,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这节课问题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在学完中和反应后,让学生讨论:被蚊虫叮咬后可以怎样解决。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自然地将中和反应知识迁移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学完本节课内容后,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这样同学们兴趣高涨,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组内相互合作,同学们从团结合作中学会了知识,学会了交流。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适时,适当的点拨和评价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体现出重过程和方法教育。
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的关注上,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更关心生活。但是化学教学实施的是新理念是以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和培养探究能力为核心的。这其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验计划进行验证,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我由于担心时间有限,故未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