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应的应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学生自学来完成,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课题2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情境导入: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味觉经验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2分钟)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17分钟)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2分钟)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方案二中溶液变红色时,NaOH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因此上述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5分钟)
探究反应生成物:学生进行方案1的操作后,教师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现象:玻璃片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是NaCl。(若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时,则在玻璃片是上的是NaOH,现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则NaCl。)
教师分析并【板书 】 HCl﹢NaOH = NaCl ﹢H2O 学生仿写: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及时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CO2+2NaOH=Na2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结论:不是中和反应。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8分钟)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学生品尝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分钟)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课题2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课前完成学案)
情境导入: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味觉经验感受到酸碱发生了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知识回顾: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2分钟)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感悟新知识过程:合作探究中和反应(17分钟)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2分钟)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10分钟)
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 方案一: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红→→→→→→→→→→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无色→→→→→→→→→溶液无色变红色
振荡 振荡 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蓝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NaOH溶液
稀盐酸(无色)→→→→→→→→→溶液变红色→→→→→→→→→溶液变紫色
振荡 振荡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发现:方案二中溶液变红色时,NaOH已经过量,溶液呈碱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很难观察到最终的紫色。因此上述四种方案中第一种方案是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5分钟)
探究反应生成物:学生进行方案1的操作后,教师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现象:玻璃片上出现白色粉末。
学生观察讨论,回答:是NaCl。(若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红色时,则在玻璃片是上的是NaOH,现蒸发前溶液的颜色为无色,则NaCl。)
教师分析并【板书 】 HCl﹢NaOH = NaCl ﹢H2O 学生仿写: Ca(OH)2 + HCl = ? NaOH + H2SO4 = ? 具体分析: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及时练习】以下的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它们是不是中和反应呢? CO2+2NaOH=Na2CO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结论:不是中和反应。
设计意图:知识由浅入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从构成、组成的角度给盐下定义。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能力、观察与归纳分析的能力。〈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8分钟)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得出中和反应实质:H++OH-= H2O。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学生品尝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分钟)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第二篇:《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课题二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 | 指导设计 教学反思 |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写出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的工厂污水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于医药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常含有Al(OH)3和 NaHCO3等物质,请写出胃酸(HCl)与这两种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展示反馈: 有人说: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请问对不对? 四、拓展延伸: (1)醋可以将热水瓶胆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除去,原理是什么。 (2)早晨空腹时,为什么要少吃苹果(或酸性食物)?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丸主要药物应该是酸性还是碱性?治疗胃病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五、目标检测: 1.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3.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N点时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D.P点时,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 |
学习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认识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 ||
重点、难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 ||
一、+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 金属离子(或NH4)+ 酸根离子 举例: 二、合作探究: 1.中和反应:问题: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 猜想:1、会反应 2、不会反应 实验方案: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逐滴加入HCl溶液并不断搅拌→红色变为无色。为什么随着HCl溶液的加入,溶液的红色会逐渐消失? 答:红色消失是因为NaOH溶液没有了,与滴加的HCl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 防止稀盐酸滴加过量。 NaOH + HCl = NaCl +H2O 【归纳】 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不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前面我们学过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 2.微观实质: NaOH = Na+ + OH-HCl = Cl-+ H+ NaOH + HCl = NaCl +H2O H+ + OH-= H2O 3.中和反应的应用 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酸性土壤中含有H2SO3,应该用哪种物质来改良该酸性土壤?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
学生姓名: 年级: 九 班级: 科目:化学 学案类别: 主备教师: 李云云 审核教师: 时间: 2021 年 3 月 日
第三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白云区第八初级中学
张海霞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和反应的概念,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健康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
1、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酸?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我们认识了解了哪些常见的碱? 它们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内探究
探究活动: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吗? 做出猜想:会发生
设计方案:学生讨论有哪些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并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酸与碱能发生反应。问题思考:
1、为什么要加入酚酞指示剂?
2、什么时候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合作讨论:
阅读课本,试着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课内练习:
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OH)2 + H2SO4 = ____ + _____ Ca(OH)2 + HCl = _____ + _____
自主学习:
课本: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归纳总结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以致用:
1、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溶液,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应怎样处理?
2、备受欢迎的贵阳肠旺面,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少量的使用碱,所以食用时有涩味,如何除去?
能力提升: A、B两班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反应中和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倒入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班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1)A班:观察废液呈无色,则废液不可能显___性,再向废液中加铁粉,若看到_________说明显酸性。原废液中的溶质有 ________。(写出物质的化学式,酚酞与水除外,下同)
(2)B班:观察废液呈红色推断:废液中没有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
一、中和反应
1、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2、NaOH+HCl = NaCl+H2O
3、中和反应的实质 H++OH-==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熟石灰中和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疗:中和过多胃酸
第四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内容,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和反应及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而初步提出盐的概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提问、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 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的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学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七、说教学过程
1、复习
复习提问,巩固课题1所学知识。
2、导入新课
通过“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显碱性)涂抹可迅速止痒”导入新课---酸和碱的反应
3、引导探究
演示实验“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对这个没有明显现象实验的可能存在两种观点:一是NaOH和盐酸没有反应;二是反应了,但没有明显现象。
让学生回忆前面曾学过的CO2与水反应也没有明显现象,但可以借用石蕊溶液的变色证明二者可以反应,从而引导学生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4、思考讨论
(1)、设计方案中滴加指示剂的作用
(2)、为什么在操作中必须逐滴滴入稀盐酸?(3)、如何操作才能使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5、归纳总结
综合各组实验的现象,从视觉和对药品量的控制这两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酸和碱的反应应该用酚酞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随着盐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此时的溶液不是碱性溶液,说明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得出酸和碱发生了化学反应。
展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NaCl+ H2O 其它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Ca(OH)2+2HCl2NaOH+H2SO4 反应的特点
(1)上述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展示NaOH和盐酸反应的示意图得出中和反应的本质。
6、训练巩固
(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Zn + 2HCl =
ZnCl2 +H2↑
B、CuO + 2HCl = CuCl2+ H2O
C、Ba(OH)2+ H2SO4 =
BaSO4 ↓+ 2H2O
D、AgNO3+HCl = AgCl↓
+HNO3(2)、下列反应,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二者发生反应的是()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石灰水和稀盐酸
C、铁锈与稀盐酸
D、镁和稀硫酸(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类的是()
A、Fe(OH)2
B、AgCl
C、Na2CO3
D、H2SO4
7、联系生活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碱性物质,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利于植物生长。例如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的污水,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例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3)用于医药
CaCl2+2H2O Na2SO4+2H2O 3 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是如果饮食过量时,胃会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这情况下,可以遵医嘱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8、拓展延伸
(1)蚊虫叮咬后,叮咬处比较痛痒。(蚊虫分泌蚁酸)(2)皮蛋味涩,如何做可减去涩味。(皮蛋的涩味说明显碱性)
(3)早晨空腹时,为什么少吃苹果等酸性物质较好?(早晨空腹时胃液显一定的酸性,在吃苹果等酸性物质会使胃液酸性增强,会影响身体健康。)
(4)说明去除热水瓶中水垢的原理。[热水瓶中的水垢Mg(OH)2是碱性物质,可用食醋浸泡使食醋中的醋酸与水垢中的Mg(OH)2发生中和反应。](5)凉胃后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酸性还是碱性?(医生建议吃的药物是碱性,因为碱溶于水会产生热量。)
训练巩固:
1.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其作用是
()
A.改良酸性土壤 B.改良碱性土壤 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2、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可用()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的应的化学方程式:
9、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和反应,简单了解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会写一些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了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第一节
酸和碱的反应
一、中和反应
1、NaOH+HCl
Ca(OH)2+2HCl
NaCl+ H2O
CaCl2+2H2O 4 2NaOH+H2SO4 Na2SO4+2H2O
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第五篇: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阜康市第四中学 张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蚊子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痛痒。根据你的生活常识,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碱性的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呢? 【教师操作】取约2M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振荡试管,请学生观察现象,并提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呢? 【设疑】我们如何判断二者反应呢?
活动2【活动】设计实验,动手验证 活动与探究:
1、利用桌面上提供的实验仪器及以下药品: 稀盐酸、氢氧化钠、酚酞试液进行探究活动
2、提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实验时注意安全,取用药品要适量。不要把酸和碱弄到手上和身上。(2)最后一种试剂时速度不要太快。
(3)分工合作,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组织学生开展实验】
【巡视】观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点评】组织小组内交流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活动3【讲授】类比归纳,总结提升。【设疑】二者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组织学生观看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板书】将两个反应方程式书写完整 【组织学生分析】
NaOH+HCl==NaCl+H2O,它们二者反应有几种情况?每种情况的溶质成分是什么?该如何验证呢?
反应后,若氢氧化钠有剩余,则溶液呈碱性;恰好反应完全,溶液呈中性;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
【板书】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活动4【活动】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组织学生读书】中和反应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1页,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①农业上: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②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工厂废水,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③医药上: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④生活上:被蚊虫叮咬的及时处理;
活动5【作业】完成课后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思维导图、知识树、纲要信号等形式)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盐和水的反应。2.形式:酸+碱=盐+水
3.盐的定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4.能量变化:放出热量。5.本质:H+ + 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农业上 2.工业上 3.医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