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时间:2019-05-12 17:1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方体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方体的认识》。

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

预习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经历长方体的认识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

二、导学提纲:

1、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长方体特征的探究:

(1)找出一个长方体物体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2)观察准备好的长方体物体,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将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长方形有()个面。(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个顶点。(7)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3)用细木条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A、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B、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第二篇: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柳泉中心小学,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分六部分谈谈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它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主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这节课又是学生初次较深入研究立体几何图形,因此,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和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是发现、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学情分析

我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经过五年的训练,我班小组内早已分工明确,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习惯已经基本养成。

三、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所以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及班内学生自主学习性强的情况下,我决定在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方法主动获取知识。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为此,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茶叶盒、化装品盒、牙膏盒、墨水瓶盒等长方体纸盒作学具,教师准备长方体模型(含有特殊长方体),长方体铁丝框架作教具,并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并用,学具操作为主,教具演示为辅来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具学具能起到课始用来激趣,课中用来明理,课后用来验标的作用。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分为四个环节逐步展开:

我的教学环节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第一环节我这样设计:

首先我用课件演示三张情境图并且让学生在图中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我会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接下来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很自然地导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这一环节主要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数学课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初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此同时我在黑板上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初步感知后汇报长方体具有平平的面(板书:面),直直的棱(板书:棱)尖尖的顶点(板书:顶点)。这样通过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使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各部分名称的认识,我用课件来演示。(解说:长方体表面平平的部分叫它的面,2个面相交的边叫棱,3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第二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逐步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并把汇报结果填写在书上的表格中。从而使学生明确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板书:6个 12条 8个)

这样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合作中探究,在讨论中明理,切身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三步、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由实物到几何图形,是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主要凭借,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首先我出示课件,使学生明确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汇报。这时我适时明确:习惯上把水平的棱叫做长,前后纵方向的棱叫做宽,竖着方向的棱的长叫做高。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共同构建出了由实物、特征、图形,形成的长方体的概念。

接下来在认识长方体图形的基础上,我把长方体教具模型拿在手里,不断变换放置方式,并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高,突出强调由于长方体放置的方式不同,其长、宽、高也随之变化。

最后我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联系时,出示课件,当长方体的长、宽、高三者都相等时,也就形成了正方体。由于正方体符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所以我们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样做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三)实践应用,发展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出示课件)

智力闯关第一题: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面积()。(2)长方体有()个顶点,有()条棱,相对的棱的长度()。

(3)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条是长、有()条是宽、有()条是高。(4)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每个面的面积()。(5)正方体有()条棱,所有棱的长度都()。

通过这组习题,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智力闯关第二题:说出下列图形的长、宽、高。(单位:厘米)

通过本主题的练习,学生能更准确地找出长宽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智力闯关第三题:请你在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并指出它们的长、宽、高

智力闯关第四题: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它的长是(),宽是(),高是();再测量一个正方体的实物,它的棱长是()。

通过本组习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反思提高

本节课我主要是采用提问方式进行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遗憾?

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再整理,使学到的知识更牢固。

六、说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面 棱 顶点

6个 12条 8个

这个板书是随教学过程的展开逐步完成的,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而且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得以发展。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更多的采用了合作学习,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很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说课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着一定的疏漏,还请领导、同行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知道长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感知长方体的形体特征。

2、让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2、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形成长方体的概念。)【教具手段】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和一把尺子。【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活动1

一、引入新课

今天王老师来听课,请同学们鼓掌表示欢迎,从而引出需要两手“相对”运动,手心碰撞时,才会发出响声。

【通过鼓掌这一日常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好,同学们认识它们吗?(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平面图形,它们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那讲桌上的这些物体还是平面图形吗?对,这些物体都是占有一定的空间称立体图形。【同时喊,使数学枯燥无味的课题更有趣】

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使数学课堂更现实有意义】 教学活动2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摸一摸,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相交处呢?我们把面与面相交的线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呢?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课件演示)【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引问: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还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并完成28页表格。提示:可以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探讨长方体的特征。注意:要求说出数的方法。提醒:学生按住长方体不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避免重复和遗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

【让学生主动参与新知的构建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3、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通过讨论可以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体(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体)围成的立体图形,在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12条棱,8个顶点。【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新知】

4、(课件演示)观察长方体的特征,并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练一练,画一画,认识更深刻】 教学活动3

三、认识长、宽、高

学生动手制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例2,同时带着两个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认识长方体,并在交流中资源共享,扬长避短】

汇报: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作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前后方向的棱叫宽,与底面垂直的棱叫高。教学活动4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五、总结反思,发展能力:你能用“我学会了······”来描述今天学到的知识吗?【用“我学会了······”来描述学到的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经常总结自己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六、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

七、用数学创造生活:(出示课件)欣赏水立方、我国著名的建筑物、美丽的长方体盒子等等。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同时感受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反思与评价】

优点: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设计上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整体效果挺不错,从开始的鼓掌引出本课关键词“相对”,从“喊”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更生动有趣,再用一双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中间环节让同学们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想一想的方法,让有困难的学生在相互讨论从中学到新知,然后用数学语言表达、总结新知,使新知更系统化。

缺点:同学们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处理不太好,引导力度不够,练习题的处理加大了这节容量。

处理方法:对于同学们意见不统一、出错较多的,不要怕麻烦。应在课堂上更详细认真地一一解决。对于练习题,应在练习课上解决,不然,量太大了,课下仍然需向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学习、多总结。

第四篇:《长方体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实物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生:有

师:在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哪个小组使用了红色的小棒?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红色的只有3根。师:你觉得至少需要几根? 生:4根

师:在搭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征。来,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三、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

师:同学们,如果我画下一个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瞧,(电脑出示直观图)从这幅图上我们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只画了三个面呢?

„„

师: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6个)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

师:(电脑演示)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们也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还能想出来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学生指出保留的三条棱,电脑随之出示)

师:仔细观察,他所指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四、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页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前面的是④号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到前面来结合这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的4厘米,和④号图是一样的 师:从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是几号?(电脑随之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五、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六、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获得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形成过程,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

2、认识特征

按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一展开,并进行验证

3、知识应用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4、认识长、宽、高

5、练习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6、延伸: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三、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和长方体成了好朋友。假如你是一个长方体,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呢?

第五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并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

2、在活动中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4分钟)

(一)认识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认识了很多物体的形状。你能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吗?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来点击,如果你知道就大声说出这些形状的名称。(师生认图活动)

(二)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请给它们分分类吧,注意分类的理由要充分。(根据学生分类,教师用课件演示)师:同意他的分法吗?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上面这些图形称为平面图形。(课件)下面这些图形称为立体图形。(课件)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板书课题)师:想想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说)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长方体,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高,有的矮,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呢?长方体究竟有些什么共同点呢?我们接着学习。

二、认识长方体(22分钟)

(一)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长方体是由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盒子,什么形状?(长方体)

师:但它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上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师:看来长方体就是由平面图形中的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2.认识长方体的面

师:我们把围成长方体的每一个长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请大家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认识长方体的棱。师:同学们再摸一摸面和面相交的这条边,你准备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师:这些边是长方体的棱。(板书“棱”)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师:面和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那棱和棱相相交的地方,摸一摸,什么感觉?

这是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几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 5.整体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摸一摸的方法,认识到了长方体有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特征 1.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师:请拿出自带的长方体学具,同桌开展学习,并完成“我的发现”。(教师巡视)2.交流反馈(1)面的特征

师:长方体面的有几个?6个面怎样数的?

师:上下两个、左右两个、前后两个,这样就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可以把上下两个面称为相对的面。哪些为相对的面?

师:是不是围成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呢?看看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长方形吗?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不是的同学举起来看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几个?看来特殊情况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师:哪些面试完全相同的?怎样证明相对的2个面完全相同?(2)棱的特征 ◆数量:

师:棱有多少条?谁来展示一下你数的方法?(指名上台)有不同的数法吗?(根据按照方向数的同学教师引导)师:看清楚她数的顺序了吗?(指名回答)师:对,他按照棱的方向来数的。◆分组:

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竖着的有4条棱,这些棱中,方向除了竖着的,还有哪些方向?几条?

师总结并板书:按照方向,我们把长方体的12条棱分为3组,分别是竖着4条,横着4条、侧着4条。

师:我们把每组中的同一方向的4条棱,可以说是相对的4条棱。(板书:相对的4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 ①猜想

师:同学们,考考你们的眼力,看看每组中相对的4条棱,它们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大胆猜测一下。(生答长度相等)师追问:长度真的相等吗? ②证明

师:赶快想办法验证一下,同桌可以交流一下验证的方法。(师巡视发现推理的同学)师:同学们,经过验证,相等吗?你是怎样验证的?

刚才看见有同学在量、有的在比划、有的同学没有用任何同具,只是同桌在交流相等的理由,现在我们来倾听一下,为什么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指名说)

师:听懂了吗?谁来说一说竖着的4条棱长度相等。(指名上台)③结论

师:通过证明我们发现了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板书:长度相等)(3)顶点的特征

师:顶点多少个?(板书:8个)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数的方法?(指名上台)

师:数得很有序。只要像他那样有顺序的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吗?(师:特殊情况有两条相等)

师: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展示,师板书)

师:一般我们把竖着的这一条称为高,其余两条分别为长和宽。(师指生认长、宽、高)

(三)整体构建长方体的模型,培养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都做了详细的观察。请同桌互相说一说长方体到底有哪些特征?(生自由说)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个长方体。(生闭眼想象,师描述特征)

三、练习(12分钟)1.29页“做一做” 2.32页练习五第1题 3.拓展练习(课件)

四、总结(2分钟)

师:同学们,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下载长方体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方体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一、摸——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1、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米老鼠搬家了!我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画面)这些画面里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在一年级......

    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班里有你最要好的朋友吗?(有)谁愿意把你的朋友的特征介绍出来,让大家猜猜他是谁?(生介绍自已的好朋友,并请一位同学来猜猜他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黄瑛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设计理念本节课尝试“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于教学,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课中通过“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质疑......

    长方体的认识j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 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初步会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