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j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4、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长方体实物模型两个(其中一个两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长方体的框架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导入)
利用学生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导入今天要学习的立体图形。
(二)新授课
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概念(像这样占据一定空间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
3、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立体图形中的一种图形(屏幕上显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4、启发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找出那些物体近似于长方体? 烟盒、牙膏盒、药盒、电冰箱、收音机、微波炉、砖、床、衣柜、教室等。
5、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概念的认识)
出示一个长方形纸通过它的“面、边、顶点”引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并且加以实物演示,学生自己找出面、棱、顶点。
6、长方体特征的教学
课件出示有关长方体特征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并找出记录和代表人。教师加以巡视指导。
7、汇报合作学习成果,师生利用幻灯片加以验证。
8、师生共同评价讨论结果并总结。
9、教师出示思考题:长方体的棱具体可以分为几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的长度相等吗?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强调其位置,并让学生演示。
10、学生讨论:根据这节课的所学知识总结棱长总长公式。
11、课堂练习
12、课堂小测
六、作业
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并求出棱长总和
第二篇:《长方体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序观察、实践操作、讨论辨析等活动,了解各部分名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体框架、长方体实物 学具:长方体实物、小棒、接头。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生:有
师:在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哪个小组使用了红色的小棒?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红色的只有3根。师:你觉得至少需要几根? 生:4根
师:在搭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征。来,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三、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
师:同学们,如果我画下一个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瞧,(电脑出示直观图)从这幅图上我们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只画了三个面呢?
„„
师: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6个)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
师:(电脑演示)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们也能想象出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还能想出来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学生指出保留的三条棱,电脑随之出示)
师:仔细观察,他所指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四、观察想象,探究“面”的特征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页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前面的是④号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到前面来结合这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的4厘米,和④号图是一样的 师:从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是几号?(电脑随之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五、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六、总结评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获得了什么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切物成形,导入新课
师:请看屏幕(电脑演示切土豆),请你们自己像这样先沿着竖直方向切一刀。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
生答
师:说得好。原来是凹凸不平的面,现在是一个怎样的面? 生答
师:(电脑演示切第二刀)接着将切出的平面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再切一刀。切了第二刀,这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指一指这条边,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答
师:没错,是由切出的两个面相交而成的。这条边在数学上叫什么呢?(出示:棱)师:(电脑演示切第三刀)接下来,将前面还朝下,像这样沿着竖直方向又切一次,使它变成现在的样子。你发现切了第三刀之后又有了什么新变化?
生答
师:你所说的这个角在哪里?(学生指)你所指的其实是一个点。我们一起指一指这个点,再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
像这样由三条棱相交而形成的点在数学上叫做——(出示:顶点)
师: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面、棱和顶点。如果将这块土豆再这样切三次(电脑演示切成长方体),就切成了一个长方体。
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形成过程,仔细观察你们手中的长方体,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
2、认识特征
按面→棱→顶点的顺序逐一展开,并进行验证
3、知识应用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4、认识长、宽、高
5、练习
师:(电脑出示冰箱的外形尺寸:70cm×60 cm×180cm)前几天,我家新买了一台冰箱,看到这组数据,你能知道我家新冰箱的哪些信息呢?
„„
师:知道了长、宽、高,现在你还知道这台冰箱哪些面的面积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根据所给数据,想想它是什么。如果你答对了,屏幕上就会出现这个物体(电脑分别出示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普通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师:如果这个长方体的高缩短到0.1毫米,想想可能是什么物体?
6、延伸: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三、总结评价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我们和长方体成了好朋友。假如你是一个长方体,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呢?
第三篇:长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一、摸——初步感知面、棱、顶点的含义。
1、看一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米老鼠搬家了!我一起去看看吧!(课件演示画面)这些画面里都有什么形状的物体?(长方体)在一年级我们己经认识了长方体,下面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师:看来长方体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长方体的世界。(板书:长方体)
2、摸一摸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的物体,你能从袋中摸出一个长方体吗?谁来摸?(指一学生摸)你们想不想摸?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魔袋,请组长先自己摸出一个长方体,再让你们组内的成员每人摸出一个长方体。(小组摸)
3、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把你摸的长方体物体高高举起。质疑:这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是,还是不是?我们暂时不做定论,等会儿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刚才同学们一摸就成功了,那你们能不能把你摸的感觉或是成功的经验,与大家说一说?(学生说体会。)
4、初步感知面、棱、顶点 预设:
生1:我摸长方体时,感觉平平的。师:谁知道长方体这平平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什么?(板书:面。)
生2:我感觉有角。师:哪里有角啊?哦!这可不叫做角,谁知道它叫什么?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还有其他的感觉吗?哦!你是根据边来找感觉得,大家看两个面相交的边你能跟它取个名字吗?它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谁能摸一摸我这个长方体的棱?它是哪两个面相交的?你再摸一摸!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面、棱、顶点)下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在哪儿?
刚才同学在摸的时候其实分别是从长方体的面,棱,点来找感觉的,所以一摸就成功。你们这些感觉,换句话说,他们抓着了长方体的某些特征。(板书:特征)那长方体有那些特征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明白了。
二、做——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一)活动1:做长方体
1、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摸出了长方体,现在你们想不想自己亲手做一个长方体?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些材料:有萝卜、小刀、卡纸、透明胶、剪刀。这些材料加上你们的小手可以做一个或两个长方体。(课件出示活动1要求)制作时,(1)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思考,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展示时,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方法及你们的发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不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发现多。好!下面请组长拿出材料,记录员拿出记录单(1),开始!
2、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师:刚才同学做得非常投入,你们一定想把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下面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制作的,你们有什么发现?其它同学在认真听的基础上可以补充。预设1:
方法
一、用卡纸围。
生1:我是用6个长方形围成的长方体,我们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颜色的面完全相同。
师:谁还能换句话说说长方体哪些面完全相同?
(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你能具体说说哪些面完全相同吗?)
(生:上下两个面完全相同…。师:说的很好,上下两个面有什么位置关系?谁还能用一句简洁的话说一说长方体什么样的两个面完全相同?生: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师:你说得真好,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请看电脑小博士验证!(课件出示面)师带领学生说上下…… 方法二:萝卜切。
师:除了用卡纸围一个长方体,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用萝卜切了一个长方体,我们发现……师:我想采访一下你,至少要切几刀才能切成一个长方体?为什么?是不是6刀一定能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怎样?(用萝卜切是第一学生说时:刚才你说长方体有6个面,能不能数给大家看看!,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数?)师:除了刚才这些发现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有几个面?(板书:6个)每个面都是什么形?(板书:长方形)相对的面怎么样?(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活动2:做长方体框架。
1、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一个长方体,(师拿着一个长方体)大家看假如我们把长方体脱去外壳,只剩下什么了?(出示一长方体框架)师:这是一长方体框架,你们有本事,也能把它给做出来吗?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的材料有:小棒、三角。(课件出示活动2要求)制作时,(1)小组分工合作,边观察,边思考,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展示时,介绍制作所用的材料、方法及你们的发现。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不仅做的又快又好而且发现多。下面请组长拿出学具盒,记录员拿出记录单(2),开始!
2、小组制作框架,教师指。
3、小组汇报,教师点拨。
师:下面哪个小组先汇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我用12根小棒,8个三角,我们发现了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4条棱长度相等。
师:…4条棱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4条棱呢?那么我们可说什么样的4条棱长度相等? 生: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师:说的很好!那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几组啊?谁能数一数?我们请电脑小博士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棱)师带领学生数1组…(课件出示顶点)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板书:12条),相对的棱长度怎样?(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板书8个)
(三)看一看:长方体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长方体这么多特征。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现在请你看看你们桌子的长方体,你一眼看过去,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师:大家看老师这里有个纸巾盒,(课件出示纸巾盒)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它的话,去掉中间的颜色,文字与图形,它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课件出示长方体)我们只能看到3个面,还有几个面看不到?就用虚线表示。(课件出示虚线)
(四)指一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假如要算这个长方体12棱的总长,只需要知道几条棱的长度?大家看这三条棱的相交于一个什么?(课件出示顶点)你们知道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吗?在数学上它有个名词,叫做长、宽、高。(课件标出长宽高)它决定长方体的大小。
师:(拿实物)通常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下面较长的一条叫做长,较短的一条叫做宽,垂直的这条叫做高。谁能来指一指我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下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在哪儿。
三、变——特殊的长方体
师:好,现在大家看!(课件演示:将长缩短成与宽一样长)将长缩短成与宽一样长,它还是长方体吗,说说为什么它是长方体?它跟我们一般的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这种是长方体中比较特殊的情况,(板书: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大家继续看!(课件演示:把高拉得与宽一样长)我再把高拉长得与宽一样长,现在的图形还是长方体吗?辩论。
师小结:这个图形正像同学们所说,它是一个正方体,它是特殊的长方体,那正方体的特征怎样?正方体与长方体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很可惜,这节课我们没有时间研究它,等下节课我们再研究好吗?
四、猜——生活中的长方体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猜谜语的游戏,好吗?现在看,老师只告诉你这一个长方体的物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长、宽、高)你能猜出它什么吗?打一生活用品!(课件出示纸巾盒)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那个?谁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五、说——感想与收获
师:下课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下面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篇:长方体的认识精品教案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班里有你最要好的朋友吗?(有)谁愿意把你的朋友的特征介绍出来,让大家猜猜他是谁?(生介绍自已的好朋友,并请一位同学来猜猜他是谁?)
这位同学描述的真不错,抓住了人物的不同特征,让其它同学一猜就知道他是谁,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
(师出示长方体),大家认识它们吗?它的名字叫什么?(生,长方体)
师板书课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呢?谁能举些例子? 生:书柜、门、数学书……
师:大家的生活经验真丰富,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下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
二、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土豆和刀子,按老师的要求和老师一起操作:
1、首先用刀垂直切下第一刀(生模仿老师切下第一刀)师:生同学们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切出的面平平的,滑滑的 师:这就是长方体的面(板书:面)师:请同学们再像老师这样垂直的切下第二刀,再摸一摸,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多了一个面
生:我发现不仅多了一个面,还多了一条很直很直的边。师:这条边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一起用手摸一摸,感觉一下!生:我发现第一刀后没有很直的边,切完第二刀后也就是出现第二个面后,才形成了一体直直的边。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
师:请同学们再跟着老师垂直切下第三刀,再一次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生:我发现又多了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多了一个尖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有这么多新发现,那我个尖是怎样形成的?再仔细观察一下!
生:我发现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就有一个尖。
师: 对,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就有一个尖,这个尖就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
师:刚才同学们一刀切出一个面,二刀切出一个棱,三刀切出一个顶点,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切下去,又会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试一试:注意,是用刀垂直于各个面切下去,我们看谁切一的又快又准? 生动手操作体会长方体的组成
师:同学们,你们用最快速度自已动手切出了一个长方体,你们是好样的,那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的认识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刚才大家几刀切出一个长方体,(6刀)那么6刀切出几个面?你们来数数看。
(生小组合作用各自的方法数出长方体的面的个数)、师:你是按什么顺序数出来的?
生:我是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数出来的
师: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呢?这些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师:谁还有新的发现呢?
生:我发现特殊的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生:我觉的相对的面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以四人为一小组,制一个长方体框架,并量一量每条棱的长,看看又有什么发现了?(生小组合作讨论)
师:谁来汇报一下小组内的结论? 生:我发现长方体有12条棱(板书)生:我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板书)
师:刚才我们从棱、顶点、面三个方面观察了长方特点,下面请看大屏幕
(出示题目:在一个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师:相交于其他顶点的棱有几条呢?(3条)
师:我们把在一具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这两个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大一个小
师:那长方体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呢?(长、宽、高)
师:是的,通常我们将长方体固定于一个面上,把底面上较长的棱叫长,较短的棱叫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高。
师:请把我们准备好的长方体拿出来,按老师的要求放于桌面上
1、竖放到桌面上,找出它的长宽高
2、横放到桌面上,找出它的长宽高
3、倒放到桌面上,找出它的长宽高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我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随物体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桌面上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几面?(一个、二个、三个)生: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师: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来补充。
三、巩固练习
下面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问题。
四、小结:对今天的学习你满意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做一个长方体
2、课本第35页5题
六、板书: 长方体的认识
面:6个面
棱
顶点
第五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设计理念
本节课尝试“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于教学,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课中通过“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质疑——归纳总结——检测达标”等环节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能掌握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初步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概念。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
学习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2—4个,学习任务单一和任务单二
学习过程:
(一)、第一环节课前导学
1、复习旧知,完成任务单一(见附件)
下列图形分类,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唤起学生脑海深处对图形相关知识的记忆又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自学微课,完成任务单二(见附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任务单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二)、第二环节课中学习
1、小组内交流预习探究的内容,小组长安排好汇报发言顺序。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2、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其他人补充。
(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
3、教师质疑探究:
(在质疑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合作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4、对比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在脑海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梳理。)
(三)、第三环节自主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在总结知识中再次梳理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2、为自己今天的表现做简单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努力的方向)
(四)、第四环节达标检测
1、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2、这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如图)请你想象一下长方体:
(1)它的右面面积是多少?
14厘米
7厘米
10厘米
(2)它前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哪个面的面积是140平方厘米?
3、想一想,将一根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锯成两段的木料比
原来一根长方体木料多出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通过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再次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12条棱
6个面
8个顶点
不同点
2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条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6个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反思:
本节课尝试“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应用于教学,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课中通过“小组交流——代表汇报——教师质疑——归纳总结——检测达标”等环节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本人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
1、本节课的课前准备非常丰富
学生准备每个人手里都有2---3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学具;
教师微课制作良好,任务单设计合理。
2、课前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对一些图形分类并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学生有按有没有角、按面的个数,按形和体等标准进行分类,不仅唤起学生脑海深处对图形相关知识的记忆又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加强动手操作,直观感知。
(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为学生提供方向(从面、棱、顶点、长宽高)探究,为学生学习降低难度。
(2)、微课中带领学生通过数一数、量一量、平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长方体的特征。
4、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在探究完长方体的特征后利用学习长方体特征的经验自主学习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5、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中遵行“学生能自己探究到的知识坚决不讲,对于学习中有困难的适时点拨”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空间。教师通过质疑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在练习中掌握和拓展知识
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练习中展示长方体的纸巾盒,说出纸盒每个面的形状、面的大小;再如设计了为超市柜台安装角铁等题型,不仅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不足之处: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但我也感觉到有很多不足,比如让学生表达时还有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吸取教训,大胆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附件:
任务单一:
⑹
⑻
⑽
⑼
⑷
(2)
⑴
⑶
⑺
⑸
将下列图形分成两类,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
⑸
⑽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
任务单二:
(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面的特点:
(1)、我用()方法发现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2)、用()方法发现特殊时长方体有()个面,是()形。
(3)、用()方法发现长方体()两个面完全相同,()两个面完全相同,()两个面完全相同,也就是()两个面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1)、()叫棱(léng)。
(2)、用()方法知道长方体有()条()棱。
(3)、用()方法发现长方体()方向的()条棱的长度相等,()方向()条棱的长度相等,()方向的()条棱的长度相等,也就是()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是顶点。
(2)、用()方法知道长方体有()个顶点。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用()方法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组,每组有()条长,()条宽和()条高。
(二)、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1、用()方法发现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的()形。
2、用()方法知道正方体有()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
3、用()方法知道正方体有()个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