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餐桌上的发现》教学反思
《餐桌上的发现》教学反思
泰来县平洋镇中心学校 王国明
本课的教学,我以餐桌上的发现为切入点,提出农产品从哪里来的问题,再从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联系到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起点乃至过程,一定要贴进学生的实际生活所能感受的问题进行。提出问题的起点要低,以小见大。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对解决第二个问题有启发性和推进性,用以此类推的方法,实施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先从食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开始,引伸拓展到衣、住、行,最终统一到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上。(因为衣、食、住、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从人们的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的需求,让学生逐步发现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最终通过教师概括总结,推导出农业不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
教师提出问题的起点低,符合学生思维范围与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间,寻找说明道理的证据与事实,这样才能使这些探究活动开展起来深入进去,说明的道理,得出的结论实实在在另人信服。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联系学生周围的,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例如本地区一般的食物构成,是以面食为主还是以稻米为主;本地区常见的蔬菜是什么;本地区的肉、禽、蛋的品种是什么;这些粮食、蔬菜、肉食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等等。教科书中餐桌上的食物反映的是一般经常性的食物,而且是城市中常见的食物,目的仅是以范例的形式引出学生的思考,并引出下面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受教科书中所展示的这几种食物的限制,而是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材料。
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对于食物来源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农村的学生知道得多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知道得少一些,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教师要因地制宜,依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
总之,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合作为导向,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初步的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因素所限,这节课,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于教师的进步调动,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我会更加成熟,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餐桌上的发现反思王欢
《餐桌上的发现》教学反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站二小学的王欢。
今天我执教的《餐桌上的发现》是《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1课《农业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第一个框题。这一框题的安排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农产品的认识,探究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还有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采用了启发式、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并且专门到农贸市场录制了小视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根据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回归于生活的原则,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伊始,我采用对话的形式向学生提出,“今天早上你们都吃早餐了吗?吃的什么?”这样的设计能够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然后进入第二环节:联系实际,丰富认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展现在学生面前,并提出你知道这些菜的原料都是什么吗?它又是从哪来的呢?并介绍同学们不熟悉的庞大家族——农业家族。然后带领学生进入第三环节。开展活动,追根溯源,通过这一环节我带领学生再次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展开了突破,并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二是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保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和小组成员一起任选衣食住行中的物品,分析由原料到成品的过程,同学们课前准备的非常充分,这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有的小组用幻灯片,有录小视频的,还有很多同学选择了从表面上不容易看出原材料的食物,让我感到很惊讶,也很欣慰,同学们都非常用心。
最后第四环节 总结发现,升华情感。对本课进行总结,并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所限,在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应该再精炼一些,各个环节的衔接应该再紧密一些。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有待于教师的进一步调动,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第三篇:《餐桌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2、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同时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通过对农业的了解,让学生懂得劳动者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的贡献,应该受到尊重。教学重点:
认识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教学难点:
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首先提出问题:你中午吃了哪些食物呢?(学生众说纷纭,米饭、面条、鸡肉等等)
师:同学们,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今天就让我们结合餐桌上的食物,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课题:餐桌上的发现)
二、深层解析
一日三餐中不断变换着美味佳肴,是它们给我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餐桌上发现了什么?加工这些美味佳肴的原料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又和农业生产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共同来讨论。(结合餐桌上的发现,让生多动脑筋,认真思考)米饭是由稻米做成的,糖果是以甜菜或甘蔗为原料加工制成的,有些食品本身就是农产品。由此引申出:农业包括种植业、渔业、牧业、林业等。
三、小组探讨
1、向学生下发表格进行调查,生分小组积极地讨论。
2、每年过春节时家里的餐桌上有哪些食品?它们的原材料是从哪里来的?
3、各小组将本组的调查情况向全班进行汇报。
四、拓展思维
除了我们的一日三餐与农业关系密切,你们还发现哪方面与农业的关系非常密切呢?举例说明。
我们穿的衣服也大都是以棉、麻、丝、毛等农产品为原料制成的。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家具是木材、水泥、砖等做成的,木材来源于林业,也属于农业;水泥、砖是建筑材料,它们的原料来源于农业。我们外出乘坐的车、船是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的原料均来源于农业。学习用品属于商业,它的原料也来源于农业。
此时我会提问:“如果没有农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农业的重要性。
由此,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农业为各行业提供粮食、原料等等。
五、课后延伸
社会调查:我们法库是一个农业大县,说说有哪些农作物和农副产品?又有哪些农副产品远销祖国各地?
六、总结升华
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资源,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农业发展,我们将无法生存,无法向前发展。
第四篇:餐桌上的发现小学品德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2.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9页。
〖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全班探究活动。“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图画,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餐桌上的食物真丰富呀!其中有柿子椒、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黄瓜、萝卜、胡萝卜、菜心、葱、大蒜、茄子;鱼、肉、奶;米饭、花卷、大饼、蛋糕、巧克力;葡萄、苹果等。”
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展开,然后进行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欢吃什么?”这一讨论主要是指向带有地域性特点的食物和菜蔬。讨论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当地饮食、菜肴、食物构成和特点的了解来把握。例如:四川的学生在讨论本地的食物特点时,就要指向米饭、担担面、泡菜及各种麻辣风味的菜肴;新疆地区的学生在讨论本地的主要食物时,主要指向拉条子、揪片儿、馕、羊肉及各种奶制品等;而晋陕地区的学生在讨论本地的主要食物时,就要指向面粉、荞麦面、莜麦面、萝卜、土豆、白菜等。
让学生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周围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交流汇报:“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周围的、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特点。例如本地区一般的食物构成,是以面食为主还是以稻米为主;本地区常见的蔬菜是什么;本地区的肉、禽、蛋的品种是什么;这些粮食、蔬菜、肉食是从哪里生产出来的,等等。
2.教科书中餐桌上的食物反映的是一般经常性的食物,而且是城市中常见的食物,目的仅是以范例的形式引出学生的思考,并引出下面的课文。在教学中,教师不必受教科书中所展示的这几种食物的限制,而是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材料。
3.城市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对于食物来源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农村的学生知道得多一些,城市的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知道得少一些,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教师要因地制宜,依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了解自己家一周的食物量(可以分为粮食、蔬菜、肉蛋、水果等)大概有多少。
2.具体了解这些食物的来源(如生长在哪里,是树上结的、土里生长的,还是……)。
将第1、2项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程度。
这是第四单元的导读图。图画紧扣本单元标题,以餐桌上丰盛的饮食作为引子,展现了小学生面对这么多的主食、蔬菜、水果、肉类在思考、议论,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的情景。(参照教材第2、3页)
第五篇:四年级思品教案:餐桌上的发现
餐桌上的发现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章的引导课,对于整章知识的学习很关键。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