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李亚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徐杨初级中学
李亚媛
[说明性点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以生动、优美、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被编进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初二上册。让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寻求真理的同时,领略四季风光的旖旎秀美,获得精神上的双重享受。它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视野,较之一般的说明文更易于令学生接受。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表演法、讨论归纳法、练习法,来调动其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一、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科学知识。
二、积累词语。
三、学习生动、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一、学习生动地、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猜词游戏:请一名同学上台,教师出示词语给这名学生看,令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根据表演猜出正确词语。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明白要是人类不会说话,肯定会闹出不少笑话,给人们的交流带来极大的不便!列宁曾经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大自然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其实也会通过很多方式来给我们传递信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看看文章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介绍作者、本文体裁。
(二)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出示下列词语,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并解释。
次第 翩然 孕育 萌发 连翘 销声匿迹 风雪载途
(三)通读全文,讨论下列问题 : 1.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应怎样理解? 2.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这样改好吗?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
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2.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3.课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人格化了,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四)再通读全文。形成学习小组,进一步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
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进一步提问]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作者在谈到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用什么句子引出?这四点可以互换位置吗?它们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安排的?用哪些词语来表明这种关系? [讨论后归纳] 用设问句引出。四点因素不可互换位置,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五)小结本课所学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对物候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也明白了物候学研究对农业的重要意义。下课后,希望同学们活学活用,处处留心,每人收集几条农谚,说说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师提问,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加深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研讨课文的写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启发,最后归纳]
1、层次清晰、富有条理,课文第一部分首先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接着说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然后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种条理。其后第二部分给以解答,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紧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把四个因素按影响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既是之前内容的深入,又是后文说明的基础。最后一部分,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物候观测的多方面的意义,通过加强物候观测来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有条不紊,次序井然,使读者便于理解。
2、大量使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比如:作者在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时,举了1962年春未根据物候观测资料改变播种日期,结果使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例子。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都举出了典型事例。这些举例,使读者便于充分理解。而且课文在举例时往往综合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又兼用比较,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这就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3、优美、典雅、生动的语言
作者为了激起我们的阅读及探究兴趣,在开篇对物候现象作了富有诗意的描写,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作者对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物候现象进行了描写,大地“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生动,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很自然地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燕子“翩然归来”写出了轻松、活泼的动态,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其回家的感情;
黄叶“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具体、生动,仿佛彩色电影的特写镜头;
布谷鸟催促农民耕作的叫声“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新鲜、生动。
(三)课堂交流:学生把课前所收集农谚进行交流,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候知识,进一步拓展思维,增长才干。例如: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四)仿照一、二段,写一段景物描写的话,150字左右,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学生朗读所写片断,教师选取精彩语段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在学校赛教活动中的一篇优秀设计及示范课。因为本课语言生动、形象、典雅,说理浅显易懂,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把问题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再适当引导,从而使得当堂课获得了见极大的成功!还记得当时上课时学生热烈讨论、探究学习的场面,感染了一些教师也参与其中,我深深意识到,充分把课堂教给学生带来的效果是令人惊喜的,今后还应多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对于第二课时的设计,我觉得还可以更好改进,要是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后能多查找相关资料制成课件,图文并茂,那就更直观了,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李媛毕业论文
目 录
一、概述...........................................................2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3
(一)法医学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的主要区别3
(二)法医学鉴定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的区别.......................................................3
三、法医学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证据价值.............................4
(一)法医学鉴定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4
(二)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价值.......................6
四、如何提高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7
(一)充分认识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7
(二)高度重视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性..............................7
(三)充实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法律知识..........................7 参考文献:........................................................8
一、概述
司法实践中,科学鉴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按照鉴定对象的特点及鉴定所应用的原理、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较为常见的专业技术鉴定,主要包括法医鉴定、物证技术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和司法会计鉴定等,其中法医学鉴定构成了司法鉴定的重要内容。
法医学是以医学、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技术,研究并解决司法实践中有关人体伤亡、病理和生理状态等问题的一门科学。在实践中,对法医学鉴定的理解有两层含义:其一,法医学鉴定是指法医学鉴定人接受指派和委托,对案件中涉及的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和分析的活动;其二,法医学鉴定是指法医学鉴定人运用法医学知识和方法,按照司法、执法机关的送检目的和要求,在对需要鉴定的活体、尸体或物证进行科学的检验、分析、判断后所作出的鉴定结论。一般所涉及的法医学鉴定是指第二层含义。
法医学鉴定的主要特征:
1、法医学鉴定是法医学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案件中涉及的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分析鉴定的结果,是一种有医学科学根据的意见。科学性,是法医学鉴定的灵魂,也是法医学鉴定发挥证据效力的源泉。
2、法医学鉴定以法医学鉴定书或检验报告为表现形式。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学鉴定人将司法、执法机关送检的材料进行检验、鉴定后,根据检查结果和结论写成的书面报告。其基本格式包括绪言、案情摘要、检验、说明及结论五个部分。法医学检验报告是法医学鉴定人根据委托人送检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检材进行检查(实验)后所作的客观记录。鉴定人对实验或检查结果不加任何主观分析、推理,如毒物检验报告、物证检验报告等。无论何种表现形式,法医学鉴定只解决与案件有关的医学问题,而不解决法律问题。
3、作为证据的是法医学鉴定,而非法医学鉴定人。法医学鉴定人出庭举证接受诉讼参加人的询问,是法医学鉴定人参加质证的重要环节。
证据价值是有关证据能力和证据力大小的综合量值。证据能力是指证据能被采用而必须具备的条件,即被法律所容许的证据资格,体现了证据的合法性。法医学鉴定的证据能力是指法医学鉴定成为法定证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其主要体现在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上:(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具有合法的资质;(2)鉴定程序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3)检材的来源、取得、保管、送检符合法律及有关规定,而且证据链完整;(4)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完备,注明了鉴定是由、委托人、鉴定机构、鉴定要求、鉴定过程、检验方法、鉴定文书的日期等相关内容,由鉴定机构加盖鉴定专用章,并由鉴定人签名盖章;(5)鉴定意见明确。
研究法医学鉴定的证据价值,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各类证据的功能、地位与证明规则,充分认识到法医学鉴定与各类证据的区别及其在诉讼中的证据作用,加强鉴定人科学举证责任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公正。
二、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
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他们都属于法定的证据形式,因而都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从证据存在和表现形式上来看,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都属于能言词证据,因而具有言词证据共有的特点。另一方面,从法律自身的属性来讲,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还存在很大的区别。
(一)法医学鉴定结论同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言词证据的主要区别
1、法律对主体的要求不同。为保证医学鉴定的科学性,根据我国诉讼法和《司法鉴定人管理办法》的规定,法医学鉴定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备法医学鉴定资格,并由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而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的陈述者则不要求具备任何专业知识和技能。
2、法律对证据形式的要求不同。法医学鉴定属于要式证据,即法律要求法医学鉴定意见必须具备法定的格式要求,例如鉴定人在书写鉴定书时,除了要求鉴定人和复核人签名以外,还必须加盖法医学鉴定专用章,只有这样鉴定书才具有证据效力,而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除了要求陈述者签名外,没有其他形式上的要求。
3、证据内容所体现的性质不同。法医学鉴定属于鉴定意见的一种,是法医学鉴定人对案件中涉及尸体、人身、物证等的法医学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作出符合事实的科学结论,而不是对所见事实的直观描述;但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是陈述者对所感知或亲历事实的描述。
(二)法医学鉴定与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勘验、检查笔录等实物证据的区别
1、证明方式和功能不同。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实物证据都是以各种实物、形象、痕迹、符号等客观载体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属性为表现形式的一种证据;而法医学鉴定是以物证等证据材料为对象,进行检验、分析、鉴别,最终使各类证据材料产生证据价值,因而法医学鉴定意见具有转化证 据的功能,而其他证据没有这一功能。
2、检验结果不同。勘验、检查笔录是公安、司法人员对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直观检查、检验所做的客观记录,不加任何分析判断;法医学鉴定意见是在此基础上运用法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而得出的意见。
法医学鉴定意见与其他证据相互作用、相互印证,共同为查明案件真实性发挥证明作用。一方面,法医学鉴定意见通过印证和转化证据功能使各类证据实现证明价值;另一方面,各类证据通过证据价值的实现来辅助公安、司法人员对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使法医学鉴定意见更真实更科学。
三、法医学鉴定意见在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将刑事证据分为以下八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其中鉴定意见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做出的书面意见。
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办案,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对于犯罪的立案,需要有充分的事实和证据作为依据,同时我国《刑事诉讼法》也规定,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鉴定人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的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法医学鉴定意见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在诉讼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又是鉴定案件中其他证据是否真实的重要手段。
(一)法医学鉴定在现场勘查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刑诉法》第 126 条规定:“侦查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 品、人身、尸体应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侦查。”在这个法条中明确了法医在侦查作用中的合法性。法医在侦查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及时确定以下几方面:(1)案件发生时间;(2)案件发生地点;(3)案件涉及人物;(4)案件作案方式;(5)案件性质。
法医学如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1)推测损伤、死亡时间:确认死亡时间是法医学尸体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凶杀案或死亡情况经过不明的案件,侦查工作要求检查人员尽可能准确地推测死亡时间。(2)确定案件 发生地点:发现尸体的地点很大程度上并非是案发的地点。按照常理来说,案发的地点会保留更多的案件证据,给警方迅速侦查破案提供了条件。(3)辨别死者身份:在法医学实践中,需要验明正身的情况是相当多的,如遇见身份不明的活体、尸体、尸骨时,便要辨明该人是谁。这种辨明身份和验明正身的工作,即个人识别。例如对交通事故的遇难者、江河湖海的浮尸等,除按常规检查以鉴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等外,必须进行个人识别。(4)推敲凶手杀人方式:通过对尸体体伤的检验,能够得出凶手所使用的 凶器种类以及作用部位。(5)确定案件性质:有时候,仅仅通过法医的鉴定就能决定一个案件的性质。例如,法医通过对一名上吊死者的鉴定,能够判断出此人是自杀还是被他人杀害后伪装成自杀。从而影响案件性质以及公安机关的后续行动。
2、法医学在破案中的作用——应用法医学手段侦破案件举例
例1:某年春节前夕,某市连续发生数起男子深夜入室强奸的案件。为此,该市公安局成立了专案小组,侦察人员虽布下了天罗地网,但罪犯狡猾多变,未能捕获。一次,在作案 现场发现了微量“五色纤维”,经化验后,在破案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经侦察抓住了罪犯,起初罪犯拒不认罪,经法医化验精斑的报告证实,罪犯低头认罪,受到法律严惩。
例2:美国某地,有位久病的丈夫死后,经过医生检查,开了死亡证明书。举行了宗教仪式的葬礼,尸体已火化,但是联邦调查局接受了死者亲属对死因的怀疑起诉,于是着手清查。在骨灰无法用化学方法测定的情况下,他们采用了“中子活化分析”的新方法,使骨灰接受中子轰击从而产生相应的辐射,由此发现死者生前曾长期受到微量砒霜毒害。在证据面前,死者的妻子不得不承认长时期地在丈夫的咖啡中下毒,待他变得衰弱时将他闷死。
可见,随着科学的进步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法医学作为侦查破案中的中坚力量,也在不断进步,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从理论到实践,有很多实际案例都充分证明了法医学在刑事诉讼中的王牌作用,给公、检、法三机关有效执行各自任务提供了保障。
3、法医学鉴定书在刑事诉讼各阶段的作用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鉴定意见可以作为证据;第145条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第146条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 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可见,刑诉法的修改将以前的鉴定结论给为鉴定意见(在这里不讨论修改的意义),无论怎样称呼,写出鉴定结论或者称为鉴定意见的文章就是鉴定书。法医学鉴定书是法医工作者对亲临现场检验或者将司法机关交验的案件材料(人或物)进行检验鉴定后,根据检验、鉴定的经过和结果所写成的书面报告。法医学鉴定书能反应案情检查对象、鉴定事由、科学的检查经过与检查结果的说明等等。它不仅是法律规定的证据之一,更是一种科学的证据。它在刑事诉讼中的价值是为侦查、起诉和审判提供科学的鉴定证据。
在侦查阶段,公安侦查机关的法医学鉴定为谋杀案件揭露犯罪,为凶杀案件提供鉴定证据,为死因不明者澄清事实,为活体进行损伤鉴定并提供侦察破案线索;在起诉阶段,检察机关的法医鉴定书为批捕、起诉案件认定证据,为自诉案件提供证据,为公诉案件出庭作证,为医疗纠纷、控告申诉案件区别性质。例如,开庭审理时,检察机关的法医宣读法医学鉴定书,协助法庭查清事实,正确认定案件性质,这是对公诉案件的出庭作证。在案件性质区分中,对于控告申诉中涉及人身伤亡等间题,需要检查机关的法医运用医学理论和技术查明死因,澄清事实与性质,及时解决矛盾,防止矛盾的激化和转化,相对减少刑事案件的发案率,做到不枉不纵。另外,检察机关的法医还应该参与各级医疗事故鉴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等项工作,明确事故原因,分清责任,为诉讼提供科学证据。在诉讼阶段,为活体的损伤程度做出正确判断,对医疗事故鉴定提供控告证据,对所交物证进行复核鉴定,鉴定人出庭鉴定等等。法医学鉴定书作为一种书面文件,是法医工作者智慧的结晶,在侦查、起诉和审判各个不同阶段都作为一种证据,使得这三个阶段的工作能顺序下去,最终完成,因此,法医学鉴定书在侦查、起诉和审判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法医学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的一种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仍然具有很重要的证据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审判人员认定案件争议事实提供证据。例如:因监护、继承、子女抚养发生争议而进行的血清关系的法医学鉴定。
2、通过对活体伤残等级及伤残原因、劳动能力的鉴定,为人身伤害案件(包括行政赔偿案件、人身保险索赔案件和国家赔偿案件)确认因果关系和赔偿范围提供证据。
3、通过尸体解剖鉴定确定死亡原因,为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提供依据。
四、如何提高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
法医学鉴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因鉴定人证据意识淡薄而表现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通常被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所忽视,严重影响鉴定意见的证据价值。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忽视对鉴定原始证据的审查;(2)重结果,轻程序;(3)不重视鉴定原始记录在出庭时的证明作用;(4)对鉴定意见作为法定证据的严肃性认识不到位。因此,要保障鉴定结论的证据效力,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的提高迫在眉睫。
(一)充分认识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
承认法医学鉴定的局限性,正是追求鉴定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实事求是地记录检验过程,客观真实地反映鉴定结果是司法鉴定科学性的灵魂。司法鉴定活动与科学研究活动的区别在于,鉴定的实验检材、比对样本或案件信息在一定的时期通常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即使使用再尖端的设备或再高水平的专家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
(二)高度重视法医学鉴定的程序性
终结论,轻程序是法医学鉴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鉴定程序大致可分为三类:国家法律规定、鉴定行业规范、程序性技术标准。遵循鉴定程序是鉴定结论合法性的重要标志,也是证明鉴定客观公正的标尺和依据。鉴定程序违法,鉴定结论必然会失去可采性,而鉴定结论若没有可采性,其准确性就失去了意义。法医学鉴定是为法律服务的,它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体现出法对法医学鉴定程序的规范作用。培养法医学鉴定人的程序意识,是保障鉴定质量及其证据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充实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法律知识
从法律角度来看,证据部分是诉讼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整个诉讼过程主要是发现、收集证据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法医学鉴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追求单一的“技术化”,而且还要“法律化”。因此,学习掌握证据学对从事法医学鉴定的工作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王克峰.法医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陈世贤.法医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郭景元.法医物证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4]常林.试论法医学鉴定与案情的关系[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4).
[5]朱广友.科学证据的基本特征——兼谈法医 学鉴定意见的审查[J].中国司法鉴定,2007(5). [6]鲁涤.试论法医学鉴定人的证据意识[J].中国司法鉴定,2010(6).
第三篇:李亚亚学期工作总结
2014年第二学期化学工作总结
回顾这两个月的工作,想说的很多。由于刚任教教学经验尚浅,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思想方面:
1、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学校布置的一切任务。本人能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学习,积极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行动方面:
(一)课堂教学:
1、备课
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先学后教的备课方式,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备好课,做好PPT。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
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认真批改作业,从做作业的情况中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由于刚来学校任教,一方面对教学方法掌握不好,课本的内容不熟悉。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况不熟,尤其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体情况不知,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才慢慢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教学节奏,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
2、对教材的把握和知识内容体系的“度”的控制,以及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
3、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少了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较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总之,化学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就是为高考做好知识准备和精神准备,要有目标、有计划、讲究方法、注重落实,千方百计地提高化学总体的效益。我始终坚守学校的各项原则,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四篇:听课心得 李媛
数学课听课心得体会
乌江镇平原小学 李媛
2014年4月10日上午,我有幸观摩了甘州区数学教学研究会“走教”活动,本次活动我们共听了3节课,分别是马海霞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百分数的认识》,曹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体积和容积》,还有一节由刘海瑛老师师范的《秒的认识》的说课,这几节课整堂课的教学形式就是一堂常态课、没有更多的修饰和虚华的成分,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画,没有临场作秀的氛围,自然、得体、和谐。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生态化。真可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舞台,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同时也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机。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根据学生的最近知识区引入新知,马老师《百分数的认识》,由分数的通分引入百分数,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百分数的认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曹老师的《体积和容积》这节课在学生引导、质疑、反思等方面让听课老师深深体会到曹老师的课堂深意,真正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运用上都很好。这几位老师都做了课件,而且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不是为用而用,而是真正让多媒体为课堂服务,直观形象的呈现了知识。执教教师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曹老师的《体积与容积》的教学练习中,两杯水能否倒成三杯水,学生通过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形成了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倾听了刘老师一堂精心准备的《秒的认识》的说课,使我们深刻地领略了她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她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她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说课也是一门艺术。联想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想了很多:
1、认真仔细研读教材
对于教材的研究,我们感觉到了它的重要性,授课课老师之所以课堂上运用自如,就在于他们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理念,掌握了教学内容的目标,注重教学程序的设计,而我平时备课时还达不到这种严谨的态度,今后我会尽力做到。
2、学会换位思考
平日的数学课堂上,我很少真正做到和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当做学生去体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从执教老师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教学风采。
3、讲究教学效果一节好课,学生既要学到数学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刘老师师范胡一节说课课,每一环节的教法学法都有梯度性。有时我在课堂上,担心时间不充足,造成了问题包办的情况,致使课堂效果不好,今后我们应努力研究的教学方法,熟悉了解学生,做到课堂教学向自然高效生态迈进。
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第五篇:李媛 教育论著选读
教育对象论的启示
——分层教学
李媛
摘要:本文以教育对象为线索,从有教无类到因材施教,最后到分层次教学。探究人口众多的我国,在硕大的班级授课制度下从研究学情、制定目标、设计作业、分层评价的角度具体阐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关键词:发展历程分层教学具体做法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教育论著选读这门课,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虽然只是简单的梳理,就已让我大为惊讶,原来我们今天的好多教育理念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踪迹,原来我国的先哲们如此伟大,如《礼记》的成书年代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后期,比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0多年,比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1800多年,等等,我为此而骄傲。
回顾这些著作我不禁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围绕两个问题而展开的。那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作为主体的“学生”是我们永远不能忽视的对象。
一、从几本著作看教育对象的发展历程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一)有教无类
1.《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①意思是指,不应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对谁都应进行教育。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孔子的学生中就是各种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主张有教无类。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育的艺术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②的艺术。”它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注意到人民大众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主张的人,他还系统地制定了分班上课的教学制度。
3.陶行知:平民教育。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务的办 1
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他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主张“到民间去”,还立下宏愿,要筹措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提倡开设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
4.富尔《学会生存》与 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面对着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向教育提出的挑战,唯有所有人接受教育并且是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人们再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从而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多的财富,更好的立足于这个社会。
(二)因材施教
当大多数人都可以走进学校,开始学习了,那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根据不同的学生施教那。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论语》中孔子所采用的多种方法,可以作为他山之石。第一,对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从学生智力水平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论语·阳货》)三类。孔子弟子中,既有“闻一知十”的颜回,又有“闻一知二”的子贡,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智力较低甚至于“下愚”的学生,只能教给他们与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识,否则,“欲速则不达。”第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孔子认为,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因此教学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教学的内容应各有侧重,不能千篇一律。如《论语·先进》篇,由于子路“好勇过我”,遇事鲁莽,故孔子就给他泼点冷水,告诫他凡事要谨慎考虑,多听他人的意见再行动;由于冉有胆小怕事,遇事退缩无主见,故孔子就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更加果敢大胆地行动。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进行教育。孔门弟子年龄参差不齐,有与孔子年龄相仿的,如秦商、子路;有与孔子差一代的,如颜回、子贡;也有差别特大的,如子张、子骄。不同年龄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应区别对待。
在《学记》中也有论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③学生易犯四种过失,老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有的失于过多,有的失于过窄,有的失于见异思迁,有的失于浅尝辄止。犯这四种过失的学生,心理各不相同。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挽救他们的过失。从事教育的人,就是发扬人的长处而挽救人的过失的。
二、教育对象论的启示—分层教学
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④意思是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任何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受教育群体是无差别可言的。
但相对于中国古代(尤其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师生席地而坐的谈话式教学和某些国外的“超小班化”教学而言,现今我国的教学中实施起来有困难。现行我国将班级授课制发挥到了极致:45人为标准班,而有些农村中学(如县中)每班少则六七十人,多则百余人。试想,如此规模,如何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次,有区别的对待具有不同心理倾向和个性特征,不同知识基础与领悟能力的学生,预防和克服学业不良习惯,是差异显著的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力求把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有机的结合,既使全体学生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又使优秀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可能的发展。怎样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培优补差呢?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研究学情,做好层次划分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要使优等生“吃得饱”,又要激发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的志趣特征,把学生恰当的分为几个层次。根据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差异,把学生分为:A、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B、有一定基础,能过主动学习;C、基础扎实,学习认真等三个层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分为:A、不敏捷又不踏实;B、敏捷而不踏实;C、不敏捷而踏实;D、敏捷而又踏实等四个层次。综合上述特征,我们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层次小组,A组:赶超组,主要是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B组:奋进组,激励进取;C组:先锋组,勇于探索。每个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深入情况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个学生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二)制定分层目标,分别适度要求
确定了学生的层次,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是知识的难度恰好落脚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能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桃子”的满足感,既体现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并且各能力层次之间又有递进关系。例如:课堂提问时,分层设计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适应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分层启发引导,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为A组同学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和现象,是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给他们提供机会与老师、同学交流,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C组的同学则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三)根据分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也是培优补差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分析,认真研究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作用,结合学生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其次,不能因为使用分层教学,为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也达标而采用“灌输”的方法,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解除师生之间的压迫感、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用于表达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四)分层布置作业,分别进行巩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⑤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适当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但如果练习不适应则会削弱其积极性,因此练习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他们的基本题目,积极适当的题量,使其逐步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维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再逐步加大深度,使其不能松懈。教师也要及时给与帮助,使他们体会老师的关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适当增加探索性练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向高深发展。
(五)分层进行评价,树立成功信念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评价的机制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⑥在分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分层的,赶超组有适合他们的标准,主要采用鼓励性原则。肯定其成绩与进步,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看到未来的希望,以成功者的心态向前发展。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创新探索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才是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有效途径。
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上已经有了这么多先人洒下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有他们为我们引路,照亮前面的方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注释:
①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23.②(捷克)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 教学法解析[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③李绪坤.学记解读[M].齐鲁书社,2008:89.④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145.⑤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25.⑥刘英.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34.参考文献:
[1] 孙培青.中国教育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刘春梅.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3] 李绪坤.学记解读[M].齐鲁书社,2008.[4]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 刘英.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1).
[6] 吴小燕.四步分层推进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2).
[7] 余映潮.分层推进———教学设计艺术例谈之十[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