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

时间:2019-05-12 17: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运用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历史上曾经有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制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飞跃。从1192年,日本进入长达6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这一封建统治,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封建等级制度

提问: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学生思考并回答:

日本处于封建社会的德川幕府时代,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从此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的统治开始。当时,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享有崇高威望,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是幕府的最高首领,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教材中封建等级图示,对此进行讲解。士是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约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改变日本原有的阶级结构。2闭关锁国政策

提问:德川幕府建立后,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提问: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长期的闭关锁国由于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从而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缓慢,但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19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产生了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让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武士地位的变化对日本带来的影响:中下级武士的穷困潦倒,使他们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让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落后挨打,遭受侵略也是历史的必然,二、黑船事件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提问:这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紧锁两百多年的国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走向开国。但日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日本的原料如生丝、棉花等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传统的纺织业等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及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这就为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课后研讨】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本课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堂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后习题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板书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二篇:《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川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情境再现,问题与分析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问题探究法

【教学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教学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2)幕府统治政策。

实行幕藩等级制度。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实行限制工商业政策。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幕府统治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与“工、商”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析,进而理解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3)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第一,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第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第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第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主为解决经济拮据,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种捐税,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看教材“武士”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加学生感

分析农、工、商的位次,探究出等级制中隐含着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和封建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性认识。

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简要解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解题关键: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思路引领: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等级的构成。

答案提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黑船事件

(1)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黑船事件”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关于《日美亲善条约》得出以下认识:①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②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③条约的不平等性;④条约的影响。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3)列强侵略日本的影响。

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这种示威实际上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日本社会状况的变化。

思路引领:从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数据来说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一方面,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1860~1867年输入总值增加了5倍多;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各藩的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第三篇: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3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大地震导入。日本在我国的东部,是我们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对于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说说你所知道的日本。

(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

(一)东亚岛国(位置、面积、人口、首都、民族、语言、港口)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

1、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据此判断日本是位于北温带)(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东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日本是处于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

3、大洲位置:日本属于哪个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师过渡:引导学生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日本海岸线有什么特点? 4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二)日本地形特点

[课件展示“日本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的主体部分分别是什

么?(生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

师小结(边点击课件):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和3900多个岛屿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共约37.8万平方千米,引出人口,2000年日本是1.27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336人;而我国是12.95亿人,平均每平方千米是135人,日本的人口密度是我国的2.5倍,所以说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其中以本州岛最大,地位最突出,首都东京所在地。日本的主要居民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让学生在发下去的空白地形图上填出日本的四大岛名称。](师板书:

日本的地形特点)再叫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发现日本平原狭窄,最大平原的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是富士山(师小结:多山的日本岛国,地表崎岖,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3/4。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平原面积狭小,分布零散,最大的关东平原才 1.68万平方千米。日本面积虽小,但人口密集,工厂林立,城市毗连,是经济发达国家。)

过渡问:日本的地形除了岛多之外,还有什么特色地形?(生答:多火山地震)课件出示: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利用课件运用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师小结:世界上 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课件闪动)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多火山、地震。师布置:请阅读P67 材料——富士山,你读懂了什么?[师补充:富士山是著名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第一

高峰。山麓分布着大小5个火山口,称为“富士五湖”。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记录以来共喷发了18次。1707年为距今最近的一次喷发,现在仍有喷气现象。被称为火山国的印 度尼西亚全国共有火山400座,其中120多座为活火山。]

师补充资料: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近百年来,5级以上地震发生100余次。强烈地震约每3年1次,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主要分布在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

1923年9月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东京大地震,东京房屋毁坏了73%,横滨达96%,死亡人数达15万。[课件播放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时的录像] 小组讨论:

1、火山对人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方?

2、假如地震时你正好在下列地点,你将采取何种措施避险? A、家庭

B、学校

C、户外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咱们了解了日本的地位置、地形及火山、地震和海岸线曲折的岛国的特点。知道了火山地震能 4 给人类带来灾害,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的。我国也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所以在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方面,中日两国应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板书设计

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北纬25~46度之间 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太洲位置:亚洲东部

2、海岸线曲折漫长(3万千米),多天然良港

二、地形北海道

1、领土本 州 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

2、多火山地震

第四篇: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

一、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提要:

日本是东亚唯一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它自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败。二战后,作为战败国,它抓住机遇,克服经济发展劣势,大量进口能源和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品,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与俄罗斯形成鲜明的对比。工业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危害人体健康。但在20世纪70年代后,日本注重了对其国内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教学思路与设计: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我国有着许多历史渊源和瓜葛,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多次讲述到有关日本的内容(初二讲述了日本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包括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初三讲述了日本的崛起――明治维新)。但在本课是作为当前经济发达的一个国家来讲述(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主要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日本立足本国、发展经济的模式――即地处太平洋一侧的岛国,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但充分利用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的优势,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然后出口工业产品。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如果仅依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料、图片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围绕课本这一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对大量图片的阅读、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当延伸,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其他问题的思考,引起学 生的兴趣,从而“链接”到其他内容的学习,包括以后对初

二、初三内容的学习。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日本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认识经济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比较日本工业区与俄罗斯工业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图片,从中获取地理信息,并同教材文字叙述相结合,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概括、分析一个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通过对比日本和俄罗斯工业发展所需原料来源的不同,及其对工业区分布特点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在不同资源条件下,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经济。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日本利用世界资源和市场发展工业;工业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日本、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的对比,教会学生用对比法学习区域地理;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相 互关系及各种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制作、图片、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六、教学过程:

1、教师提问,引入课题

教师多媒体播放樱花、富士山等图片以及歌曲,请学生来回答问题。

师:看到这些图片,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在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学习到,所以他们的的回答比较一致,都能想到是日本。)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对,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这首歌是著名日本民歌《樱花之歌》。前面我们一起了解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以及欧洲大陆上的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德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亚唯一的一个经济强国――日本。

2、出示课题――《日本》

师: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就要了解其地理位置。

教师出示亚洲地图,请学生完成填空。地理位置:

位于 东部、西部,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 国。

教师出示日本政区图,问以下问题,并请学生完成填空。(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由、、、4个大岛和其它6800、、、相望,是我国“ ”的近邻。

学生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 多个小岛屿组成。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面积、人口:

面 积 37万平方千米,人口 1.27亿,人口密度 336 人╱平方千米。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结 论 :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国家。

师: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那日本的资源、环境情况怎样呢?这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教师展示日本地形图,问: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日本国土四分之三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这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得出:①山地多、平原少、森林资源丰富。

师:日本不仅多山,还多火山、地震,这是为什么?

教师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 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得出:②火山、地震多。

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道渔场。得出:③渔业资源丰富。

教师展示日本地形图,指出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虽然面积小,只有37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我国的云南省)但海岸线却比我国还长,为什么?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特别是在太平洋沿岸。

得出: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教师请学生在图中找出几个著名的港口及城市:如神户、横滨、东京等。

教师展示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图,问:从这张图上,你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学生通过读图,很快得出:)

⑤矿产资源贫乏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有关日本的一些基本情况。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片。(教师播放有关日本工业的视频。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师:这段影片告诉我们什么? 生:„„

学生得出日本是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这样一个结论。师:日本工业发达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阅读课本以后回答,教师投影:机床制造、工业机器人、照相机、手表、汽车、造船„„ 课堂活动①:比一比,赛一赛:

日本工业产品充斥全球,请你说出你所知道的在中国市场上的日本品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重复别人的倒扣分数。以说出最多的获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数码产品:尼康、富士、柯尼卡、索尼、佳能、美能达、松下、东芝、奥林巴斯、JVC、NEC„„

家用电器:JVC、索尼、松下、东芝、卡西欧、爱华、日立、夏普、富士通、爱普生、理光、三洋„„

汽车:本田、丰田、铃木、日产、三菱、马自达、皇冠、五十铃„„ 化妆日用类:资生堂、花王、狮王、诗芬、碧柔、多芬、乐而雅、高丝„„

烟酒食品:三得利食品、柔和七星、明治食品、四洲食品、麒麟啤酒、午后红茶、朝日啤酒、日清食品、味千拉面„„

师:发达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燃料,刚才我们了解到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那么这些原料和燃料是从 什么地方来的呢?

生:从国外进口。

教师展示日本原料进口图和商品出口图说明。

师:日本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而工业产品又要销往国外,日本的工业应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生:„„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为了克服本国矿产资源贫乏的劣势,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因为这里海岸线曲折,良港多,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师:日本发展工业的模式是“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加工制造—出口工业产品”。它的工业分布与俄罗斯有什么异同? 课堂活动②:讨论、比较:日本工业分布与俄罗斯工业分布异同。教师投影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示意图和日本贸易示意图

生:„„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因此,两国工业分布区域不同:日本是地处太平洋一侧的岛国,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但充分利用海岸线长多优良港口的优势,把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然后出口工业产品;俄国地广人稀,本国资源丰富,工业区集中分布在原料、燃料所地。两国工业分布区域虽然不同,但都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国优势的原则、扬长避短,可以说这也是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这其实也是工业区域分布所遵循的一个原则。

师:日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是否碰到什么问题? 生:有。

师:什么问题?(这部分内容课本出现,学生能够回答)师:日本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过严重的环境问题。20世纪中叶发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四件就发生在日本。

教师投影世界八大公害事件:

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 比利时)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起 美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 英国)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 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起 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日本)教师解释什么是公害事件,并试举一例说明。师:面对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办?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回答。

①“树木银行”②从外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进口木材③从中国进口“一次性”筷子④垃圾分类等。

教师补充介绍日本的垃圾分类情况。

后排从左到右分别为:纸杯、纸杯、可燃物、可燃物、塑料类塑料类。

前后排,同类的都集中在一起,相关的挨着摆放。

每个垃圾箱上都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正面和顶部都有明显的图标。这样就不容易投放错。

左图为清洁工在收集垃圾前检查分类是否准确。专放纸杯

专放报纸杂志类

专放塑料类

专放一次性木筷子

图示,四川九寨沟的垃圾箱。8

专放食品残渣

专放塑料饮料瓶

讨论: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内容讲完后作本课小结。指出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矿产资源贫乏,本身具有军国主义传统,因此对外具有侵略扩张性。近代历史上对周边国家发动了一系列战争,给它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创伤。当今,为了获得我国东海大陆架丰富的油气资源,磨刀霍霍,有关这部分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以后我们也将学习。(从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到以后的学习,为初

二、初三历史的学习埋下伏笔。)

七、课后延伸:

以《我眼中的日本》为题,写一篇小文章。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魏群英

第五篇:日本教学设计(推荐)

第一节 日 本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其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日本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发展特点:产品输出型和资本输出型。日本工业区特点:沿海分布。

3、了解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二、能力目标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能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其经济特点。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2、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教学难点】

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日本的标志性事物。如:和服、樱花,温泉,富士山

地震等。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影片表现的是哪个国家的特色?(日本。因为他们穿的是和服,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行政图”并闪现日本部分,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并介绍东京(首都)、横滨、神户(著名港湾)三个重要城市。

(1)海陆位置

借助世界政区图,让学生总结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 板书: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

在亚洲东部,属于东亚地区。板书:大洲位置:亚洲东部(3)纬度位置

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北温带,明确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因为四面环海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

2、日本国土组成

引导分析:课件展示图9.1“日本的地形”。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教师小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4000个小岛组成,通称日本列岛。国土面积共计37.7万平方千米,本州岛为最大。

学生练习:在空白图上填出日本的四大岛的名称。板书:岛国:日本以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为主体

3、日本的地形特点

教师承转: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地表崎岖,山脉纵横是日本地形的基本特征。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著名的富士山高达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峰。平原面积狭小,其中最大的关东平原。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注意观察富士山附近有个符号“

”,该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富士山为火山。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山顶常有积雪,附近有瀑布、温泉和湖泊,湖光山色,风景优美。

板书:日本地形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平原狭小。

教师承转:富士山也是一座能给人带来灾难的活火山,日本火山众多,火山爆发常伴有地震的发生,所以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板书:多火山、地震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时的录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出问题:世界上火山,地震带分别最多的两个地方在哪儿?日本的地理位置跟日本多火山、地震有什么关系?结合板块运动学说让学生分析。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日本处在最大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课件闪动)所以日本火山、地震频繁。从板块构造看,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扩展内容:

日本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火山分布广,类型齐全,堪称“世界火山博物馆”。富士山是著名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麓分布着大小5个火山口,称为“富士五湖”。日本地震频繁,有“地震国”之称,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

分组活动:日本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期间,火山能为人类造福吗?(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通过这一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地理环境问题的能力)引导思考:日本传统的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的,这种建筑在防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学生交流:防御地震的方法。【课堂小结】

本节课无码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组成以及火山、地震、海岸线曲折的地形特点。火山地震带来的危害以及有利的方面。

【反馈练习】

1、日本最大的岛屿是()A.本州岛 B.四国岛

C.北海道岛

D.九州岛

2、日本首都东京位于()A.北海道岛 B.本州岛

C.四国岛

D.九州岛

3、关于日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内陆国家 B.气候干燥

C.海岸线曲折 D.多地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为群岛国日本的,B为 岛。A与B之间为 海。(2)在图中相应位置填出日本海、东京、名古屋、神户、大阪。(3)和 是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5、试从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下载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教学设计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日本

    第一节 日本 汪霞 【教学目标】 知 识 与 技 能了解日本的位置,范围和组成部分。 过 程 与 方 法 1、能利用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特点。 2、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

    《日本》教学设计

    7.1《日本》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

    《日本》教学设计

    《日本》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

    日本教学设计

    第八章 第一节《日本》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等。 运用资料,说明日本出口加工贸易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板块构......

    日本教学设计

    《日 本》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教学设计 ①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简单说明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教案

    常州市盛毓度小学 孙建香教材简析这篇略读课文记叙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回......

    3 走向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运用 李顿调查团,国联对意大利的制裁,英法的不干涉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政策;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阴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

    从古典走向浪漫的教案

    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刚才播放的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你们熟悉这首歌吗? 生:抒情优美,富于诗意,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