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有趣的算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体会计算器不仅是计算工具,而且也是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工具。
2.能发现有趣的乘法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并有条理的进行归纳概括,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在数学运算中,有很多有趣的算式。,这一节课教师要带你去探索算式背后的规律,你愿意去吗?请带上你的计算器,让我们地起出发。
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 1.第一关:奇妙的宝塔。
(1)实物投影呈现:1×1,11×11,111×111三个算式与答案。
(2)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的答案有什么特点,它们与算式的两个因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讨论:1111×1111的结果。
(4)反馈讨论的结果时,重点是让学生说一说写出结果的依据是什么,教师结合算式说明。
1111×1111=1234321(5)依据规律填得数。11111×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2.第二关:神奇的9。(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99×99=9801 999×999=998001(2)猜一猜:9999×9999的结果。学生根据以上两个算式,猜测规律得出: 9999×9999=99980001(3)了现规律并归纳:
(4)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以下算式的得数。99999×99999 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 99999999×99999999
3.第二关:奇怪的142857(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42857分别乘1、2、3、4(2)反馈计算结果。
142857×1=142857 142857×3=428571 142857×2=285714 142857×4=571428(3)观察积的结果特点及与因数的关系。(4)根据发现规律,写出“乘以5、6”的得数。
三、趣味练习
让学生互相提供一些趣味计算题进行练习。(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准备)
板书设计:
有趣的算式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123454321 111111×111111=12345654321 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教学难点:体验“改商”的过程,掌握“改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
272÷34= 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秋 游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 = 960 万 10000000000 = 100 亿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36+()=64+()A +700=()+()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三、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 = 10+(20+30)+40 2.简便计算。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37+26+63=37+(26+63)59+38+732=59+(38+732)(88+104)+96 88+(104+96)加法结合律:(a+b)+c=a+(b+c)
第五篇:新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确定位置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上课初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本课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有序探究、建立模型。
有序探究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获取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建立数学模型,为后面的学习减轻压力。先引导学生有序探究,使学生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要用到两个数据,懂得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性及准确性,发现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并用数对进行介绍,使学生建立模型并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已学知识
用“第几组第几排”描述物体在平面中位置的方法。(1)第几组:面对物体,从左往右数。(2)第几排:面对物体,从前往后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必要性。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现实情境,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数对的探索与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4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教材附页1 方格纸 棋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生活中任何物体都有它的位置,你的座位就是你此时在教室里的位置。你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来描述一下你自己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按列分组,然后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组数 排数)2.讨论归纳。
你们是怎样确定第几组、第几排的?谁有好的方法?(第几组:从左往右横向数;第几排:从前往后纵向数)3.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某一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创设一个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现实情境,把学生已有经验与本节课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明确“组”“排”的含义及确定第几组、第几排的规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有序探究,建立模型。(课件出示教材63页情境图)(1)观察、交流所获信息。
这是淘气他们班的座位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引导观察,探究描述。
找到淘气的位置,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描述。
(先横着从左往右数,他在第2组,再竖着从前往后数,他在第4个,所以说淘气的位置是第2组第4个)(3)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位置。谁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表示淘气的位置? 淘气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可以怎样填?(4)理解表示淘气位置的两个数的含义。
①根据“淘气的位置可以表示为(2,4)”,试推想一下“2”和“4”的含义并说明理由。/ 4(因为淘气在第2组第4排,所以这里的“2”表示淘气在第几组,“4”表示淘气在第几排,板书:淘气 第2组 第4排)②笑笑的位置可以怎么表示呢? [学生推想笑笑的位置可以表示为(1,1)] ③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2个)设计意图:通过用“第几组第几排”表示位置的过程,让学生体验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通过尝试与对比,达到方法优化的效果。
(5)认识数对,建立模型。①数对的意义。
我们用来表示淘气和笑笑位置的(2,4)和(1,1)就是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在这里,我们用小括号把两个数括起来表示一个位置,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既简单又准确地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表示法。(板书:数对)②数对的具体表示方法。(课件出示)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横向观察,在第几组(列)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并点上逗号;再纵向观察,在第几排(行)就在小括号里写几。如:淘气在第2组第4排,用数对表示为(2,4)。[板书:(2,4)] ③数对的书写格式。
写数对时,先写组(列)数(横的方向)、再写排(行)数(纵的方向),然后用小括号把代表组数和排数的两个数括起来,组数和排数之间用逗号隔开(特殊情况下,组数或排数也可以用字母表示)。
(6)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①组织学生将座位图抽象成方格图。
方格图有横向(水平方向)、纵向(竖直方向)之分。横向表示组数,纵向表示排数。②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你能在方格图中找到笑笑和淘气的位置吗?
学生先按照“先横后竖”的数对顺序来表示位置,然后汇报。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说一说他们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4 [引导巩固: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横的方向,即组数;第二个数表示纵的方向,即排数。(4,3)表示奇思坐在第4组、第3排,(1,4)表示妙想坐在第1组、第4排](2)你的3个好朋友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请你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学生自由发言,进一步明确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方格图上纵、横轴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在方格图中找出相应数对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培养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练习,提升反馈 1.完成教材64页1题。
(1)指导“列”与“行”要与座位中的“组”与“排”对应起来,引导学生正确找到列与行,并用数对表示出来。
(2)根据数对在图中找出相应的位置。
(引导学生明确数对中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2.完成教材64页2题。
(1)引导学生明确图中小鸟的位置(1,2)是从哪个方向怎样数的。(2)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其他两只小鸟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3)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3.分别让第1组和第3排的学生起立,并让学生依次说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引导学生明确:表示同组学生位置的数对中的第1个数字相同;表示同排学生位置的数对中的第2个数字相同)⊙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布置作业
画出班级的座位图,并表示出自己的位置。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一)
组数
排数
数对 淘气
第2组
第4排
(2,4)笑笑
第1组
第1排
(1,1)
用数对表示位置——简明、清楚、准确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