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总复习教案
统计总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统计思想,并加深对统计的认识。
重点、难点: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统计的相关内容。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统计思想,并加深对统计的认识。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等。教 学 过 程
一、问题引入: 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我们这学期学的统计图分为哪几种, 学生汇报:横向条形统计图、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不同的统计图。
二、重点复习
1.教材113页的5题。
(1)请大家看课本,第113页的统计图是什么统计图,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根据统计图你可以得
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一般的纵向统计图。?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总天数。?纵轴1个单位格表示2天时间。
(2)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指名板演)2.教材第117页的第5题和第119页的1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检测(一)看图回答问题:
1、甲种干果第一季度销量统计图情况
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是多少?
2、哥哥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记录下所走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如下图)路程/千米
哥哥第一天跑步用了16分钟,第二天用了9分钟,第三天用了25分钟。(1)哥哥前三天跑了多少千米,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2)前三天哥哥哪天跑得最快,哪一天跑得最慢,(3)前四天中第四天哥哥跑的速度最快,花的时间可能是()A.55分钟 B.10分钟 C.25分钟
3.某小学三四年级课外小组统计图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表: 课外小组 音乐组 乐器组 体育组 科技组 数学组 人 数(2)你得到了哪些信息,(3)参加()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出来。
(二)解决问题: 1.李叔叔骑自行车旅行,他第一天行了82千米,第二天上午行了48千米,下午行了37千米,第
三天行了79千米,这三天平均每天行多少千米, 2.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前四天一共修路3600米,后三天共修路1300米,这一周工程队的叔叔
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有关统计的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想,
第二篇: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可能性)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
2、生活中一些事例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实验活动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简单实际的问题,并进行判断和预测。
难点: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一)复习统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为了绿化环境,都积极参加了植树活动,老师把我们班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况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2、投影出示统计表和统计图
三(1)班同学植树活动的情况统计表
3、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或统计图看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合作学习后汇报(1)哪个组植树最多?(2)哪个组植树最少?(3)哪两个组植树同样多?
(4)第一组与第五组的总和是第二组植树的几倍?(5)平均每组植树多少棵?
(二)复习可能性 谈话导入: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好,为了鼓励大家,老师带来了三袋糖果,同学要想吃到糖,老师还有一个条件,必须用上“一定”、“可能”,“也可能”吃到哪种糖,然后说明你吃的是哪一袋,为什么?如果说对了,才能吃到糖。
(屏幕出示)
大白兔糖
巧克力糖5块
巧克力糖和
5块
大白兔糖1块
大白兔糖各5块
生1:我吃的一定是大白兔糖,是第一袋糖,因为第一袋中全是大白兔糖,一定能吃到大白兔糖,不可能吃到巧克力糖。生2:我吃巧克力糖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
生3:我可能吃到大白兔糖,也可能吃到巧克力糖,因为„„
二、整理归纳:
1、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组交流
2、引导概括(屏幕出示): 数据整理
制统计表或统计图 从表中获取信息 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计算:总数÷份数=平均数 移多补少
统计
平均数 可确定性
不可确定性:可能性有大小
可能性
三、课堂作业设计:课本90—92页1—5题(独立做,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思维训练
1、判断:有5个红球,1个黄球,小明任意摸两次,一定能摸到黄球。()
2、游戏
(1)有4个红球和1个绿球,任意摸出1个球有()种结果,再放入3个绿球,任意摸出1个球有()种结果
(2)猜一猜,如果任意摸出两个球有()种结果。
3、用一定经常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课外扩展
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并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第三篇:初三数学总复习-统计和概率 教案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和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经历模仿、参考例题到自己动手完成变式训练,体会概率问题的书写规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简单概率事件的计算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综合问题的书写格式、概率的计算.难点:概率大题的书写规范.三、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公式P(A)m的意义 nm.n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A)
2.例题讲解
(2016一检22)一个不透明的口袋中有3个大小相同的小球,球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记录下数字后放回,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1)请用树状图或列表法中的一种,列举出两次摸出的球上数字的所有可能结果;(2)求两次摸出球上的数字的积为奇数的概率.解:(1)根据题意,可以列出如下表格:
或根据题意,可以画如下的树状图:
由树状图可以看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9种,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2)由(1)得:其中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数字积为奇数的有4种情况,∴P(两次摸出的球上的数字积为奇数)=3.错题分析 9
4.正确示范
5.变式训练
(2015一检20)小红和小白想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设计一个摸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入完全相同的4个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为2,3,4,5.两人先后从袋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若摸出的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是奇数则小红获胜,否则小白获胜.下面的树状图列出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请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并用概率知识说明理由.解: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2种,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 其中两个小球上的数字和是奇数的共有8种,为偶数的共有4种 ∴ P(和为奇数)=∵ 8241,P(和为偶数)= 12312321 33∴ 这个游戏不公平
(2014一检18)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号1,2,3,5.小明先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小强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记小明摸出球的标号为x,小强摸出球的标号为y.小明和小强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一个游戏:当x与y的积为偶数时,小明获胜;否则小强获胜.(1)若小明摸出的球不放回,求小明获胜的概率;
(2)若小明摸出的球放回后小强再随机摸球,问他们制定的游戏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解:(1)列表如下:
或列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2种,并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x与y的积为偶数的有6种.∴ 小明获胜的概率P(x与y的积为偶数)=(2)列表如下: 2
或列树状图如下:
由树状图可知,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16种,并且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x与y的积为偶数的有7种.∴小明获胜的概率P(x与y的积为偶数)=∴游戏规则不公平
6.总结归纳
71 162
7.布置作业
优化设计P72—74
教学反思:
第四篇: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
第五篇: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是单式折线统计图,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这种统计图的特殊功能,在折线统计图中,既可以看出每个统计数据的绝对数值,也可以看出数据变化的整体趋势。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也是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问自己所问的,说自己想说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会想、会问、会说,教学反思《总复习《统计》教学反思》。要学会肯定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别人弥补不足之处。对别人做法不理解的不要指责,而是学会提问。形成一种老师、学生平等的在一起研究问题的氛围。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好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促进他们个性素质的不断优化。整节课学生不是静静的听教师教,而是热闹的“动”起来。这是我呼唤学生“积极参与”与“合作交流”的成功之处。同学们在我创设的民主、平等的气氛下思维开始了,头脑灵活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效果渐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