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时间:2019-05-12 17:0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能力

十堰市文锦学校

曾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让学生自由表达,提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课堂更多关注教师教,教师忙于课前深掘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几乎都围绕着一条规律教学,那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主宰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就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虽然整堂课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但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培养出的人才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惧怕提问的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害怕提问的心理障碍,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放下架子,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将自己对课文的各种感受和疑问提出来,并积极保护学生的发言,尤其对那些基础较差而提出比较幼稚问题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地给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切忌指责和嘲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异想天开,不唯教材,不唯师,甚至可以“班门弄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更进一步去探索问题,从而敢于提出更多的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带者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出去。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质疑欲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外,还有努力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俗话说思考从疑问开始,对新知识的出现,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以引发学生好奇、期待,积极思考的探究质疑欲望,促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例如,教学《向命运挑战》一文时,教师谈话激趣导入:大家都知道张海迪,从小学起患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和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小学到大学的学业,掌握了好几种外语,翻译、创作了不少作品,成为一代楷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像张海迪这样向命运挑战的英雄人物。(出示课题)他们事迹更使人惊叹,甚至使人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读题目后,自然很想知道文章写谁?挑战什么?怎样挑战的?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自然而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即可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他们产生探究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探寻质疑途径,使学生善于提问

敢问不难,善问不易。学生存在个性差异,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要使他们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而善于提问质疑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反复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质疑的方法并从中找寻规律。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首先可以从语文教学中找方法:

1、看题目提出疑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围绕它大胆质疑,往往可以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则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使其思维向深刻性发展的有效方法。

2.对不懂的词句提出疑问。如“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三味书屋》)“坚定的信念”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对重复语句提出疑问。如“多么幸福,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为什么要重复说“1961年的泼水节”?

4.对反义词的运用提出疑问。如《温暖》一文中,“深秋的早晨是寒泠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为什么是寒冷的,又是温暖的呢?

5.对时代背景提出疑问。如上述《“绿色的办公室”》一文中,列宁为什么要化装成割草工人,当时的社会情况是怎样的?

6、对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如《五彩石》一文中,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传说中的瑶池。

7、可针对修辞手法进行质疑、可针对不明白的现象进行质疑、可针对难点处进行质疑等等。

质疑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找原因,找依据,找联系,抓重复处,抓含蓄处等。这样经过方法的指导及训练,才能逐步由“敢问”到“善问”,真正使学生提出富有个性化的疑问。在实践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地、毫不拘束地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迷信教材、老师,冲破标准答案,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个性,去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四、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有效提问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个性,提出问题的空间,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从文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效提问。我们倡导学生自由发问,大胆提问,但是更有价值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呢?首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遇到难题就打退堂鼓,期待别人,要懂得深入思考。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形成是思考的结果,而没有相当的知识支撑,问题就缺乏深度,丧失价值和意义,所以只有正确地思考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其次,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它要求我们转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同中求异,思维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是多向的、变通的。在语文课中要常常用这样一些语言来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智慧大门。比如,除此之外你还有那些思考?还有什么新鲜独到的见解?有没有比书上更好的方法?等等,让学生从多角度地去思考,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意识,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文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的本质不断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出现盲从,就会人云亦云。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把语文教科书信奉为权威而全盘接受,哪怕对不正确的问题,也不敢置疑,对于现状,我们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批判意识,做到有自己的思考,敢于否定前人的观点,挑战权威,不迷信与盲从,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

由此可见,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就必先让其拥有问题,要使我们的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那就必须由过去“为问题而教”转变为今天的“教而生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而能不能从问题贯穿教学却在教师,教师为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必须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最佳的问题教学情境,唤起学生提问的欲望,“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学会提问,并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并促进学生相互提问,通过学生的问题逐步引导他们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1—2012学上学期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

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临翔区南美乡九年制学校教师:何兴彩 邮编:677004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何兴彩

临沧市临翔区南美九年制学校 677004

【摘要】教会学生提问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教会学生会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本论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打破“权威”培养问题意识;“巧激妙引”培养提问兴趣;教给方法,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提问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喜开始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指出:“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明都应归功于此,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可见不问一个为什么,什么东西也学不到。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打开向有效、有意义学习的金钥匙。不论是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学生必须提出有一定意义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果只会解决教师提出的或书本中的问题,那并非真正的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学会“问”,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据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打破“权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探究、无从研究。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因素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特别是教师和教材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使学生改变“教师和教材上的话句句是真理”的信念。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老师也会错,书本也不一定对,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两个地球同时着地》时:教师在课前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大量的介绍,学生知道了亚里士多德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历史上有相当的权威,人们把他说的话“奉为真理“。而后和学生交谈: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科学”权威“,大家都信吗?学生的回答是”当然信,为什么不信呢?他可是科学家呀。“我让学生读完课文,他们焕然大悟,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科学家也会说错话。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打破这种传统的”权威“意识。

其次是教师中要转变“传授者、管理者“的角色,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等等。帮助学生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机会。

二、“巧激妙引“,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它是力求探索某些事物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 学生提问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剥夺了学生质疑的权利。学生早已习惯“师传生受“,他们思考的问题是老师提出的或课本上的疑问,可以看出学生的依赖性很强,对事物不质疑问难,更不可能去探究。所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培养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发的去观察,去发现问题,然后能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首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优、差生搭配,以优带差,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提出的问题具有实效性和创造性的可以得到”特别奖励“的待遇,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其次,运用成功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每周评出最佳质疑能手,并给予表扬。为了能提出问题,学生必须用发现的眼光来读书,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期待着解决问题。改变学习方式后,他们的提问兴趣在自主、独立、合作、探究中得到了培养。

第二是找准“切入点“,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欲望、兴趣不同,但只要教师”火眼金睛“,就能找到让学生快乐提问的”切入口“,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教师必须摸清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对症下药,扣住学生感兴趣的”疑点“,激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填补最能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白,把准他们的思维脉搏,因势利导把握好问题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发散性、探究性及有吸引力的问题,并使问题正好处于学生的”最感兴趣的发展区。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先找出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有关神态和动作的句子,许多学生就很想问:阮恒为什么在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了脸?他摇头表示不痛,既然不痛,那为什么啜泣呢?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言不快”的感觉,疑问在有趣中激发,提问在乐趣中发展、在志趣中升华,久而久之,学生就越问越想问,越问越爱问。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教会学生提问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要把提问内化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使提问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仅仅激趣是不够的,还必须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向谁提问”、“提问什么”和“怎样提问”。要让学生清楚,提问不是无原则的乱问,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方法一:在课题中提问。课题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的缩影,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眼睛,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如《生命 生命》、《幸福是什么》、《梅花魂》、《钓鱼的启示》……这些课文的课题中就隐含着教学的重点和作者写作的目的,只要学生稍加注意,就能质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梅花魂是什么?从钓鱼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习,就能抓住重点句、关键词,步步深入,解决问题。

方法二:在预习中提问。从长远角度来说,引导学生课前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针对性的质疑,并带着问题预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在预习中教给学生适当的提问方法,犹如教师给学生指了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但路上的困难由他们发现,也由他们解决。但教师只能适当的提醒他们,不要全指明,这样不利于他们去寻找问题。再让他们利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去引导新知识。学习精读课文,可让学生从一组课文的导读中或习题中发现对课文有价值的问题。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的导读就有: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组第三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习题中可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游的理由是什么?作者“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他读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在阅读课文中,可从预习提示发现文章要求掌握的重点问题……只要读懂学习组课文的导读、课后习题及预习提示就能发现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方法三:在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中心句是全文的核心,提问的内容不应是杂乱文章的,而应是有参次、有针对性的。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水平各不相同,所提问题的质量也不相同。如学生在学四年级语文《中彩那天》时,提问问题:①父亲中彩得了多少钱?②父亲用这些钱做了什么事情?③父亲为什么要把中彩得来的车还给库伯?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比较哪些问题提得好,再让他们从文中找出中心句: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教师示范质疑: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通过教师多示范质疑:母亲为什么这样说?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通过教师多示范,多让学生比较问题的价值,使他们认识到提出问题要围绕中心。这样既培养学生多思的品质,有提高了学生善问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教给学生在重点词、蕴含哲理的句或段中进行提问。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火花,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并在这样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新的更高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熊开明编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任长松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三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提问,让他们通过质疑问难来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白自己要学些什么,从而让他们主动去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能力;培养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去创新。可见,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和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呢?在教学中要想富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改革教学方法,采取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勤于提问、善于提问。

一、培养学生质疑兴趣,激发学生提问

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学生问:“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末尾和第二部分末尾完全相同,这有什么作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了这是首尾呼应,能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在教《烟台的海》一课时,学生问:“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烟台的海,而却先写冬天的海呢?”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作者认为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观尤为独特,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二、教给提问方法,培养学生会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提问,互相答问的习惯,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地将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好学生。”而要学生会提问,那不是你让他提问,给予和谐的氛围就能做到的。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我们做教师的下一番工夫。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根据他们学习上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摸清他们的思维脉搏,给予有的放矢的指导。新的教科版教材不再有课前的预习提示。但我觉得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刚进入段篇的教学,预习时还是有章可循的。于是我设计了指导学生预习的提纲。其中针对文章题目及整体结构我要求学生想一想“文章确定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全文写谁(什么)干什么(怎么样)的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在文章结构上你有什么疑问。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循着这个提纲指引的方向去思考,找出疑问就不难了。

三、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有效提问

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是理解的重点,同时也是理解难点,它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者若只让学生联系前两句诗所提供的意境说出这两句诗的字面意思可能效果不好,学生就不会知道它流传至今的原因。但若就此诗句提问:“读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的脑海里出现怎样的情景?”“这两句诗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没有更深的意思呢?”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热望,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仿佛看到园内林木葱茏,繁花似锦,红杏灼灼,灿若云霞。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不仅让学生领会诗意,而且感悟了诗的意境,深刻领悟诗中耐人寻味的深刻哲理,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科学评价提问,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好的教学评价,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答得怎样?”“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的,怎么改?”“如果是你,应该怎么答?”从而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都应复述一篇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宣汉县凤鸣乡中心校陈志林

提问意识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天性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不是需要培养,而是需要保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呵护学生问题的天性,任何时候都不能扼杀学生宝贵的提问意识。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些教师经常斥责学生的“奇谈怪论”,或经常不自觉地嘲笑学生的“无知”,殊不知,这样做会打击学生的提问意识,挫伤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长此以往,使得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题。我们不仅要切实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还应该通过创设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精心预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与时间,要克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切实改变教师的课堂语言霸权,应给予学生提问权,允许学生疑问、质问、反问或追问。让课堂上教师的声音少一些,让学生的声音多一些。教师还应该坦诚地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对一时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如实承认,不必害怕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民主、求真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保护学生的提问意识。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定稿)

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从事教学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大多数学生都不善于,甚至不会提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了接受式教学,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大多数学生只会读出课本中的问题,自己提不出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开端。

一、对以往生物教学方法的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是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尽量多讲,每节课教师活动几乎占到40分钟的时间。到高三复习时,就像百米赛跑时的冲刺一样,教师在前,学生在后,重复书中的知识点,紧跟着通过大量做题巩固。尽管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过多年,但人才的选拔方式(高考)没改变,长期以来的教育方法已成习惯,再加之条件有限,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真正落实,应试教育下的填鸭式、一言堂等教学方法还没有在生物课堂上得到根本改变。

常听同行发出这样的牢骚:一节课下来累死了,实际收效甚至微。教学是一个双向的活动,教师的教学应该采用恰当、科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也得讲究方式方法。教师应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实施者。在两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更要主动想,还要大胆地去质疑、去联想,再提出问题。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内心活动只有经历了思与想,都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力,才有可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由此可引发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植物浸出液在用心爱心专心 1

盆栽水仙中的运用”实验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查阅资料,获得了日本园艺科研人员倡导的“酶栽培法”的相关信息,但同时他们也发现,可能出于专利或技术保密的原因,资料中并未提供诸如用于制备酶制剂的植物除考虑单子叶植物外是否还应包括双子叶植物?选用处于亚极端生境的植物所制备的制剂的活力是否更大些?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观察和验证制剂对水仙花朵大小及株高的影响,所以是否应分别取材于不同植物的花被与全株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假设,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围绕这系列问题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老师则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背景富有一定的挑战性,为大多数学生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及一定思维能力。但很多学生由于受到所学知识的限制,不会用生物概念来提问,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表达不规范或不容易理解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更科学的词语来表达。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题会做出一定的反应,在此基础上,老师顺势将学生引导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上。每章的第一堂课都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它是学习各种生物现象的开始,而且学生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只要

老师创设的情境适当,必然能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提出问题也就能水到渠成。

还有课堂教学最后十分钟也是学生提问的最佳时机,因为“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注意只能维持35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10分钟以内学生有疲倦感,注意力易分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克服虎头虎蛇尾现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在临近尾声时掀起高潮,可以用学生提问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就象爱因斯坦说:“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求问题罢了。”因此在课堂结尾,除了老师对学生提问质疑外,有必要让学生大胆地向课本知识、老师授课内容质疑。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又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判断力,促进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有学生提出:“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是否与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相矛盾”类似问题,不在乎大小,它显现的是学生积极学习、大胆求证的结果,教师应首先肯定。再者,老师要及时解答相关问题。若自己不能回答,要诚实、有勇气地面对,切不可模糊不清、不懂装懂、敷衍塞责。让学生在新课结束后提出问题,老师的权威就受到挑战。老师不可只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还要不断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了解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进展。惟有如盯,才能接受挑战,提高质量。

3、时间合理,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着。一节课只有45分钟,时间的安排成了探究备课和教学中的难点,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探究的突出问题是时间不够用。

现在教材中的内容很少,但课程标准要求不低,却一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繁重,而探究活

动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经常无法完成。

例如:高中生物第二册中的第六章包括五节教材: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一节教材和第二教材分别需用6课时和5课时教学,第三节教材需要1课时教学,第四节教材需用4课时教学,第五节教材需用1课时教学。此外,本章有一个学生实习,一个研究性课题。若按照这样的安排去上课,这一章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也没有较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来提出问题;由此可见,给予学生的时间过多是一种浪费,它降低了教学的效率;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则不能激发学生的提问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学的改革者,更要学会找到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之间的时间平衡点。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4、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生物学教学中巧妙的提问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万事开头难,对生物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提问能力,应该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下载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全)

    浅析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游小英 (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小学)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使学生健康、快乐、主动、和谐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使教学功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初探 淮安市车桥中学 陈学胜 223221 淮安市车桥中学教科室推荐 【摘 要】在新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国际接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同时,新课......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它点明了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兴趣 创新意识 实践能力 教学改革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潜心寻觅教材中可想象的因素,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有展开想象翅膀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封丘县赵岗镇初级中学 杨卫华 内容摘要 在呼吁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一、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拓展学......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摘 要]从让学生“敢问”、引导学生“会问”两方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应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