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吉利希望小学孔鹏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将课文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或以和同学合作的方式学会本课的新词。
3、能初步感知青海高原这一株柳的形象,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将课文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教学难点:
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这株柳的形象。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前布置: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绕题质疑
1、创设情境:同学们课前有没有认真预习课文?能不能经得住老师考验?今天老师给大家设置了许多关卡哦!
师生一起进入“冲关我最棒——生字比拼”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陈忠实的作品《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围绕文眼质疑。
二、绕题读文,整体感知
过渡: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背上智慧的行囊,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一读课文,学会认读
⑴、投影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轻声读课文。⑵、投影出示检测题,学生先自读,再开火车读。⑶、交流:文中哪些段落是直接描写这株柳的?教师检查朗读效果。剩余的段落同桌合作检查并指正。
2、二读课文,学会生词
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有疑问的词语旁做上标记。
⑵、小组交流难解的词语,并自主解决。
⑶、抽生交流以下几个词语:
伫立、抑制、望而生畏、目力所及、艰苦卓绝
⑷、再读课文,在朗读中揣摩词语的意思。
3、三读课文,积累语言
⑴、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读课文,你会发现这篇文中也不乏好词好句,边朗读课文,边划下自己喜欢的词句吧!
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划下好词好句。⑵、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同给同学们听。
⑶、进入“冲关我最棒——智慧积累”,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予以等级评价。
⑷、试着将智慧积累的词语连成一段话,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⑸、交流:()的柳树(说出自己的理解)
三、交流收获,课尾画问好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收获。
2、那么文章仅仅为我们介绍的一株柳吗?它想给予我们什么?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
神奇
勇敢、顽强
第二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青海高原上那株神奇柳树的独立风景,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它,感受它强大的生命伟力。
这就是伫立在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树:读第五自然段描写外形的句子。
二、面对如此恶劣的高原环境,这株神奇的柳树不禁使人产生疑惑:它是怎么长到这么大的?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体会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株柳树的神奇,把它们勾画下来,还可以在旁边批注上你的心得。
1、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师:说说你读书的感受。(柳树生长要面临的两大困难是:持久的干旱和严酷的寒冷。)
师:在青海高原,有的地方夏秋两季连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气温最冷的时候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我们真替他庆幸,好好读读这句话。
师:文中的哪些词语一下抓住了你的眼睛?“绝不宽容”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的哪里可以看出? 所以作者感受到,这棵柳树能够在如此严酷的环境里存活、生长壮大,“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2、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
学生交流感受。文中的那些词表现出这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宽容这株柳树的生长?(虐杀、冻死、劈断、摧毁)
师: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大雪纷风,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仿佛看到这株柳树那种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们看到它怎样可怜无助的样子了?你脑海中的柳树正在经受着怎样的摧毁? 学生交流„„
师:在这么残酷的环境中,这株柳树是怎么挺过来的?从这段文字中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复苏、重新抽出、起死回生)
冻死过多少次,他又——复苏过来。
被劈断了枝干而又――重新抽出了新条。
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文中的四个“又”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面对这株百折不挠的柳树,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3、“望而生畏”的“畏”如何理解?作者“敬畏”它什么?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生命力之顽强)。它不仅能在其他柳树都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居然树繁叶茂,生意盎然。
4、六、七自然段中柳树的成长经历是作者的猜测与想象,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有依据吗?有必要吗?讨论。
这是建立在柳树生长环境和外形基础上的合理想象,是对它“身世”的再现,这种写作方法是这篇文章语言的一大特色,丰富了柳树的品格,突出了柳树的神奇和令人敬畏的强大生命力。
三、文章写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作者还写了什么?默读第八自然段。
1、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河的柳树呢?灞河柳和高原柳在外形、萌发、存活及生长方面各有什么不同?灞河柳生活的道路很平坦。
2、同时柳树,但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与灞河柳绝然不同,所以付出的努力也不一样。所以作者说“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3、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对比的写作方法,衬托出青海高原让人望而生畏的生命力。
同样一株柳树,如果它生长在灞河边,就算它阿娜多姿、风情万种,也不会有人关注它,但如果它生长在高原呢?当你在荒原上见到它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
四、这是作者在青海高原上见到的唯一一株柳树,它那么独立地站在了我们的眼前,那么大,那么绿,面对这方壮丽的风景,我们无不为之震撼。因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默读课文第9自然段,它靠的是什么成就了这片绿荫?“全部身心之力”“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造就奇迹。
五、回顾全文,文章先写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外形,然后写它的成长经历,最后和灞河柳进行了对比,作者那里是在写柳树啊,分明是在写人,写一个英雄,一个高原英雄!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作者托的是什么“物”,表达的是什么“志”呢?
以柳为对象,赞颂在恶劣环境下顽强抗争的精神。
2、在生活中,有没有与这株柳树相似的人或物?(海伦凯勒、夏洛蒂、霍金……)
3、读完这篇文章,如果有人问你愿做灞河柳还是高原柳,你怎么回答?
4、总结:其实高原柳也好,灞河柳也罢,生长环境是无法选择的。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很舒适,但有时舒适却是人生最大的逆境,人会因舒适而变得平庸。因此,即使在顺境中,我也要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生活姿态,我们的灵魂深处应该埋下一粒不甘平庸的种子,愿大家都能做一株行走的“高原柳”。
第三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读课文,利用课题,理清文脉,重点感受青海高原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4.指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初步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表现出来强大的生命力.5.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初步感知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认识我吗?不认识,我做个自我介绍,我姓王,是运粮小学的老师。你们一会上课的时候就叫我?()好,对的。那么,晚上回去,你的爸爸妈妈要问,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给你们上课的呀,你怎么说?
概括:说到外貌,夸观察仔细。说到性格,追问,你怎么知道的?有理由吗?有学生能说到眼睛最好,如果不能,就说:我有一个习惯,看一个人,首先看他的眼睛。知道为什么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看着她的眼睛,我就猜想她是一个„„。(说两三个,看时间。)好,我们休息一会,准备上课。
一、导入。
刚才说了,(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标题。
1.青海高原上有一株柳树。怎么读?指名读。听出来了!这里长了一株柳树!(点“柳”)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常“折柳赠别”。很多文人墨客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如唐朝的贺知章的《咏柳》„„
齐读课题,对,就是这样的,强调是柳树,不是别的树。
2.青海高原上的柳树很多吗?(不多)。怎么读?强调“一株”。对,是一株,而不是一篇柳树林。再读课题。
总结:非常好,很了不起。我们要学会从文字中捕捉信息,一起读课题,从课题你还知道了什么?(这是一株长在青海高原的柳树。)非常出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字,走近这颗柳树,再读——青海高原一株柳。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那就让我们捧起书,走进这篇文章:
PPT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课后生字表或者工具书读准字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读正确。2.一边读,一边画出课文里描述柳树的词语。检查预习:
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认识吗?
望而生畏 伫立 深邃 凝滞 广袤无垠 瞅见
锻铸 赭红色
虐杀
劈断 灞河
名贯古今 摧毁
吟诵 卓绝
畏怯
婀娜多姿 韧劲 萌发 一茬一茬(词语不必出示这么多)相机解释:望而生畏,深邃,卓绝,广袤无垠等。
3.课文里,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你们注意到了没有?出示:“当我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时,看见了这株柳树,我有一个反应——我哦了一声。”
板书:哦。
这个“哦”没有加标点,你知道它背后是什么意思吗?我听出来了,你这样读得意思是明白了,知道这有一株柳树。
你这样读,是表示惊讶,青海高原上居然有一颗柳树。你这样读是赞叹,这棵柳树生命里如此旺盛。
„„
4.课文里还有许多描述柳树的词语,你找到了吗?交流。教师板书学生说的词语。这就是青海高原上的一株柳树,它(指着板书上的词语)5.一起再读课题。那么多的诗人写柳树,那是因为它美呀!这种美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美,在我们这儿经常看到柳树,你在哪儿看到过柳树?(太平常了)练读第1节,读出“平常”。(在我们这儿见到柳树,真是太平常了!)文章中哪里也写了这样平常的柳树?PPT引出第8小节,更何况,作者家乡灞河柳是以柳树名贯古今的,指名读该小节。
读后师说:于是,在看管了灞河柳树的作者眼前,这样一株柳树就更加显得平常了,再读第1节,读出“极其平常”。
6.可是,作者又说了,这是一株——引读第二自然段。它为什么神奇,为什么让我望而生畏?青海高原,为什么生长在青海高原的柳树就让我觉得神奇、甚至望而生畏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高原呢?课文里也有一些词句介绍它,读一读。
会读书的人,读书时脑子里能出现青海高原的景象!去读吧!PPT出示两段文字。交流画面:读着读着,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透过这些词句,你看到画面了吗?
预设:a、如果生有难度,可启发:那儿的山?(光秃秃的山一座连一座,山上没有 草)那儿的地?(地非常开阔,草很多但没有树)那儿的天、云?
b.可铺垫可渲染:这里海拔4000多米,非常寒冷,有时零下几十度;异常干旱,有时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冻土多,土地质量差„„这是一幅“荒凉图”啊!想着画面读,感受会更深!
指名2生读,读出苍凉。7.这里是贫瘠的,是恶劣的,是苍凉的,作者不禁提问: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这是怎样一方独立的风景呢?PPT出示第5节。
一生读第一句,读出柳树的粗实;一生读第二句,读出枝干和树枝的坚硬;一生读第三句,读出叶子的浓绿;是啊,这株柳,狂风吹不到它,暴雪压不倒它,齐读第四句。8.是啊,这株柳树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要知道命运给予它的却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板书: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一片绿阴)作者在观察惊叹之余,头脑里作了一番猜测与想象,默读第6、7小节,让我们追随作者去想象命运给予这株柳那“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9.这株柳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下面我们来看黑板,把“哦”加进去,要用什么标点符号?齐读课题。
三、小结
真好,你看,我们围绕课题,将课文进行了梳理,对柳树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所以,抓住课题理解课文内容是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又非常有效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读书很用心,找到了课文中描写柳树的所有词句,但是课文可不是这儿说一句,那儿说一句地乱说,它很有条理的,下面请大家浏览课文内容,你能根据老师的小标题,找出相关小节,给小标题归归位呢?
(降低难度,根据打乱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 PPT:“问”柳——一片绿阴哪里来
“看”柳——一片绿阴在眼前 •
“想”柳——九十九条死亡之路 • “赞”柳——不抱怨,不畏怯
2.这样,我们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抓住了文章的题眼,找到了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我们距离文章的心就更近了。
3.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命运„„”
【总结下课】这句话仅仅是在写柳树吗?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慢慢品味。
板书:
哦!青海高原一株柳 极其平常 神奇 望而生畏 顽强 不可思议 巍巍然 撑立 „„
第四篇: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导学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3、我能了解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层次。(难点)
4、我能积极主动参与交流。
【预习案】(10分钟)
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词,用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
内容: 广袤 嶙峋 深邃 凝滞 摧毁
苍郁 虐杀 锻铸 婀娜多姿 艰苦卓绝
不可思议
(1)你想提醒注意读音的字有(标出读音):___________
(2)你想提醒注意字形的字有:___________
(3)你理解了哪些词义__________ 【探究案】(15分钟)
组长组织组员对以下学习内容在组内讨论并达成共识
内容:
1、认真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这株柳树到底神奇在哪些方面?
2、根据内容的不同,理清文章的层次。
【检测案】(8分钟)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广袤无()寸()不生 目力所()不可思()
年()一年 望而生()()天盖地 婀娜多()
风()万种 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是----------------。和它意思相
近的词语有:------、----------。
【训练案】
思考:这株柳树怎样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上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教后反思】
第五篇:15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一课时教案)
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2.理清课文的脉络,练习给文章分段。
3.学习课文对于一株柳的描写,体会其生存环境的特殊和生命的旺盛。教学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结合课文内容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的意思。通过文本的学习,练习想象一株柳的生存环境。教学难点: 想象一株柳生存环境的特殊,感受其旺盛的生命力。课前准备:
(一)课件。
(二)“先学”提纲: 生字新词我自学
1.读准生字的音,正确书写7个生字。2.难以理解的词语
词语:
我的理解:
初读课文我做主
1.标一标:标出课文小节的序号。
2.读一读:至少读课文三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想一想:想想每个小节写了什么,试着给课文分段。品读感悟我先行
记一记:我读书中的存在困惑做上记号。学情分析:
柳树是学生熟悉的事物,也学过关于咏物,表现生命力强的文章,但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侧重通过环境的描写、多角度的比较来咏物并表现人生哲理的文章,可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2.理清课文的脉络,练习给文章分段。
3.学习课文对于一株柳的描写,体会其生存环境的特殊和生命的旺盛。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检查预习的情况。1.读字词
铁铸
抑制
虐杀
摧毁
吟诵
艰苦卓绝
韧劲 望而生畏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铺天盖地
名贯古今
婀娜多姿
2.指导书写下列新字 抑
虐
韧
3.交流课文中的长句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预设:
①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②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③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一)再读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预设:这是怎样的一株柳?为什么只有一株?这株柳是谁种的?这株柳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呢?
(二)围绕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解决哪些问题? 出示问题,默读后交流。
(三)讨论分段
1.对照插图,说说课文哪些小节描绘的是插图的内容呢? 课文的三、四、五小节。2.归纳分段。
一(1)这是一株平常的柳树。
二(2)这是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神奇的柳树。
三(3-5)为读者展示了一株巍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四(6-7)作者对于这株柳树成长经历的猜测和想象。
五(8-9)把这株柳树和灞河的柳树比较,赞扬了它的生命力。
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学习课文第三段,感受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及它的现状。
(一)感受环境的恶劣 提示任务
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 自主阅读
回忆
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描写柳树生长环境的词句。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展示交流
预设: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一棵树。这样的环境给你什么印象?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有一株柳树,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
(二)感受柳树生命力的强大 提示任务
轻轻读第五节,找出描写柳树的句子。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自主阅读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展示交流
a.这是课文中对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描写,通过这段文字,你对这株柳树有哪些了解呢?
b.这株柳树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预设:高大、粗壮、茂盛 c.作者在介绍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的呢? 整体到部分
d.我们常见的树有哪些呢?其中哪种数你对它情有独钟,曾经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回忆,简单交流。
3.我们学着作者的方法,介绍一种我们常见的树。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读熟课文。
2.抄写默写下列词语
广袤无垠
寸草不生
铺天盖地
名贯古今 婀娜多姿
风情万种
艰苦卓绝
思考与调整 作
业: 完成《习字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