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2 17: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

第一篇: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

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1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4.让生独立思考。

5.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学生口答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1.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作业布置(检查反馈)

板书设计:

完成相关匹配的练习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

第二篇: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主备人:董敏

副备人: 李亚伟 窦亚菲

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课

(三)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准备: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设计意图】:

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课

(四)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

56÷7

32÷8

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 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2)学生尝试练习(3)交流解答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2)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1)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

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生: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

+

÷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五

教学反思:

第三篇:聋校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第25--27课时)

第25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的复习乘法意义、整理乘法口诀,完成第36页上第1~3题和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的:

1、复习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复习1~6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学具准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整理、回忆第一单元的内容。

表内乘法

(一)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简单的乘法应用题,选问题、选条件。

2、引入:

今天开始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这节课首先复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

二、练习

1、做“整理和复习”的练习。第2题,教师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读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观察,找一找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①竖着看乘法口诀表,第一栏是按一一、一二、一

三、„„的顺序排列的,第二栏是按二二、二三、二

四、„„的顺序排列的。

②横着看乘法口诀表,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

③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是一一、二二、三三等相同的两数的乘积。

指导学生背乘法口诀表,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一一、一二、二二、二三、二四„„一三、二三„„)。

随意指一句口诀,学生要做到都能说出得数。

第3题,可以用两个圆形制成学具,教师转圆盘,学生练习。学生之间也可以用自制圆盘学具对练。

2、做练习十的练习。

第2题,检查学生计算乘法题的情况,一般限定在3分钟内完成。

三、小结

第26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复习填乘法口诀,完成第36~37页上第4~6题和练习十第3~5题。

教学目的:

1、复习填乘法口诀或算式中的未知数。

2、巩固所学的乘法,为学习除法做准备。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记熟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填上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做“整理和练习”的练习。

第4题,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第5题,教学第1小题前,先让学生看着乘法算式想口诀,如看着4×6,填出四六(二十四)来;

再让学生把口诀补充完整,如把()六二十四补充完整。

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学第1小题,让学生想几和6相乘得24,即()×6=24,因为

(四)六二十四,所以(4)×6=24。

第6题,文字题让学生列式计算。

2、做练习十的练习。

第3题,让学生把乘法算式填写完整。

第4题,让学生填好数,再一句一句地说完整,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呢?3只?4只?5只?6只?

第5题,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二、小结

第27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页的复习乘法应用题,完成第37页上第7~8题和练习十第6~9题。教学目的: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选条件的乘法应用题。

2、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结构。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做“整理和练习”的练习。

第7题,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口头回答,并列出算式。

第8题,是选条件的应用题。教师帮助学生从已知的一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分析,在三个条件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条件,再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两个条件为什么不合适。

2、做练习十的练习。

第6题,是乘法应用题,要学生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正确地确定谁是被乘数,谁是乘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7题,让学生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第8题,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式解答。

第9题,让学生先算出左边的算式结果,再与右边的数比较。

如5×3○20,先计算5×3=15,再比较15和20的大小,正确选择“>”、“<”或“=”填在○里。

3、思考题。

提醒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第(1)题要求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数,如3×(4)=(2)×(6)等;

第(2)题要求在括号里填上相同的数,如(2)×(2)=(2)+(2)。

二、小结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交流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先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告诉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答:可以放--------盘。

2.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12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5个,分成2份,还剩2个。(2)画一画。(3)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5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10个;如果放3盘,需要15个桃。现在只有12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2个。

(4)用口诀。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5。二三得六,12里面最多有2个5,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2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12÷5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12÷5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12÷5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3)(2)12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表示什么?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3.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略)4.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页

第五篇:北师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面的旋转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4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面的旋转的特点,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

2、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重点】

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教学准备】小课件、长方形及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展示)师: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

2、师:观察这组图片,你们有何发现

生:都可以通过旋转得来

3、师:这就是旋转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的旋转。

(二)新课讲解

活动一: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

2、观察下图,你发现了什么?

延伸的铁路,雨刮器刮过的车窗,旋转门。

3、用纸片和小棒做成小旗,快速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纸片旋转后所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4、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5、找一找:请你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活动二: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

1、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

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2、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教师画出平面图进行讲解。并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

请完成书上的练习,说说书上的图形分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圆柱 圆锥

【课后反思】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独立推导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收获,体会合作的愉悦。【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电脑动画展示

【学具准备】圆柱形茶叶罐、自制的圆柱体纸盒2个、剪子、尺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同学们曾经自己研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一下,当时大家是怎样推导这些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生会想将图形表面展开)

2、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怎样求这个茶叶罐用多少铁皮?(体会就是求圆柱表面积。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活动)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研究圆柱侧面积

拿出自制的圆柱体纸盒,1.猜想 将它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独立操作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验证刚才的猜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可能会出现很多种可能,比如斜着剪、拐弯剪等,对各种可能情况的处理方式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3.观察对比 观察这个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4.小组交流 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5、小组汇报。(选出一个学生已经展开的图形贴到黑板上)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这里要强调沿着高剪)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πr×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因为刚才学生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剪开的,所以可能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此时可以让已经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介绍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第二个圆柱纸盒用此法展开)

研究圆柱表面积

1、求茶叶罐用多少铁皮,就是求什么呢?如何求?试一试。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2、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3、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表面积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长方形 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课后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表面积由哪几部分组成?

2、侧面指的是哪个面?它有何特点?怎么计算?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计算公式。

二、巩固练习

1、求表面积。听题列式,不计算。

(1)R=2cm

h=10cm

(2)R=5cm

h=20cm

(3)d=10cm

h=30cm

2、求下列圆形的表面积。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3、圆柱相关知识应用

4、提高部分

1)已知C=28.12dm h=16dm 求表面积。

2)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56厘米,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三、作业

四、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计算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高 → S侧=ch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指名说)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

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4、圆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

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

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

启发学生思考。

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3、思考:

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

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

2、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3、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师: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用字母公式,怎样表示?

板书: V=Sh

4、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

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

请你先求底面积,再求体积,自己试计算。请生板演。

活动三:试一试。

1、一个圆柱形水桶,从桶内量得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4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升?

正确理解题意,自己完成。

说明: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水桶的体积。想一想先求什么?

2、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先求底面半径再求底面积,最后求体积。

已知底面周长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必须先求出什么?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课后反思】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柱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由来。

2、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长、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2、圆柱的体积该怎样计算?

指名请学生说。明确:长、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进行计算。

活动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看图计算下面各圆柱的体积。

说说每个图已知什么和什么,求什么?怎么求?

2、一个底面直径是14厘米,高是20厘米的杯子。能装下3000毫升的牛奶多少杯?

要求能装多少杯牛奶,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试独立计算,请同学板演。集体讲评。

请先求杯子的容积,再求能装几杯?自己独立计算。

3、一个装满稻谷的圆柱形粮屯,底面面积为2平方米,高为80厘米。每立方米稻谷约重600千克,这个粮屯存放的稻谷约重多少千克?

通过读题,你发现了什么?(要换算单位)

要求这个粮屯能存放多少稻谷,必须先求什么?(先求体积)

明确题意后,自己独立计算。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4分米,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米,高4分米。这两个立体图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师:高相等,可以比较底面积的大小。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看不计算,怎样判断他们的大小?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5、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中,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这个铁块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系?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什么?

求铁块的体积就是求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形的水的体积。

6、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4米。

1)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如果把它截成三段小圆柱,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什么?怎样计算?侧面积怎样计算?

体积怎样计算?要求底面积先求什么?

表面积增加的部分是什么?增加了几个底面?必须先求什么?

弄清题意,自己计算。

7、一个圆柱形水桶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7。5平方分米,装了3/4桶水。水面高多少分米?

要求水面的高,必须先求什么?

自己分析并理解,然后列式计算。【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x高

V=Sh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V=1/3Sh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圆锥的底面积不直接告诉)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随堂练习

1、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底面面积是7.8平方米,高是1.8米.

(2)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 【课后反思】

圆锥的体积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

1. 提问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S、h各表示什么?

(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基本练习(投影出示)。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S = 10,h = 6 V = ?

(2)r = 3,h = 10 V = ?

(3)V = 9.42,h = 3 S = ?

学生说出过程,进行计算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体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 :1.()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3、单位换算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1、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思考: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什么?

③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④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板书:(1)麦堆底面积:

=3.14×4

=12.56(平方米)

(2)麦堆的体积:

12.56×1.2

=15.072(立方米)

(3)小麦的重量:

735×15.072

=11077.92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

第十二册

≈11078(千克)

答:这堆小麦大约重11078千克.

(2)教学如何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①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讨论、谈想法.

②教师补充介绍.

a.测量麦堆的底面直径可以用绳子在麦堆底部圆周围圈一圈,量得麦堆的周长,再算直径.也可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麦堆的两侧,量得两根竹竿的距离,就是麦堆的直径.

b.测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在麦堆旁边组成两个直角后量得.

2、一堆煤成圆锥形,底面半径是1.5米,高是1.2米.这堆煤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煤约重1.4吨,这堆煤约有多少吨?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收获了什么?

下载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租船第1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租船(解决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租船(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P10 ~1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内容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语文园地一》,都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本组课......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1、找春天 教材简说: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租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永济小学苗竹林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

    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租船》教学设计 五小:王静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