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1、口 算 除 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4-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使学生在操作、计算和比较等活动中,发现并初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探索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
谈话: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我马上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的,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
激趣: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能像老师那样,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提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交流
1.自主探索算法。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12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盘。先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告诉学生,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答:可以放--------盘。
2.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盘,还剩()个。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学生操作,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在全班交流。
学生中可能出现以下的方法:
(1)摆一摆。用12个圆片代替桃分一分,每份5个,分成2份,还剩2个。(2)画一画。(3)估一估。如果放1盘,就分掉了5个;如果放2盘,就分掉了10个;如果放3盘,需要15个桃。现在只有12个桃,不够放3盘,只能放2盘,还剩2个。
(4)用口诀。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5。二三得六,12里面最多有2个5,商是2,可以分2盘,还剩2个。
比较:上面的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口诀试商,算出结果)2.用竖式进行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分桃的活动知道了12÷5的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12÷5呢?请同桌议一议,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学生试做后,组织交流,并作如下引导:
(1)12÷5商是几?怎样很快找到商2的?(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3)(2)12的下面应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3)余数是几?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表示什么?
三、检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利用乘法口诀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商。3.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略)4.解决课始情境中的问题。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球的颜色吗?(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彩球按红、黄、蓝3种颜色为一组排列,我们只要将彩球的号码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种颜色)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猜彩球颜色的游戏。
提问:如果彩球的颜色再增加一种橙色,同学们会猜吗?试一试。
四、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第2页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旋转。(教科书第5页的例
3、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2、问: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3、师: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4、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生活中的平移。
(1)师: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2)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3)学生体验一下平移。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认识生活中的旋转:
(1)师: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2)“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3)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
3、学习例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第2题
四、作业布置:
练习一的第4题。
板书设计:
旋转
平移和旋转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下节课将加强练习,对于个别学生课后辅导练习。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二 热闹的民俗节
——对称
【教材分析】
一、素材特点:我国的民俗、民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呈现的是学生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节庆祝活动中拍摄的各种照片的画面。现实而新颖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知识基础。
1、经验基础:学生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是以前面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在现阶段,学生可以借鉴的经验是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既像教材中的例子一样的材料。
2、知识基础:可以借鉴的知识是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三、教材的地位。
1、是空间与变换的初次学习阶段;
2、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变换的重要基础。【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一课时
【课 型】新授课
【课 题】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240÷4= 360÷6= 450÷9=
230×3= 45×2= 62×3=
二、创设情境,导课明标
1、创设情境引入
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出示课本情境图)
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2、出示学习目标
三、尝试训练
(一)独立思考,自主尝试 出示自学指导: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定要仔细观察。
(2)我发现这些图形左右。(3)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线。
三、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独立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尝试解。
(1)观察教材的图形,找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
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像上面这些图形,如果从这些图形的中间画一条直直的线,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 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
四、巩固练习
1、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题。
2、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2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五、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题。
七、板书设计 对称轴 【课堂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主备人:王建国4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第一单元 信息窗1 第二课时
【课 型】 练习课
【课 题】 热闹的民俗节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
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
画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导课明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基础练习
1200÷4= 3200÷8= 120×4= 119÷3≈ 362÷6≈ 537÷6≈
三、拓展训练
练习册8页1、2、题?(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精心备课 精细研讨 精品呈现
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三、达标训练
1、自主尝试解决。(1)练习册8页的3题。(2)练习册9页的1题。(3)练习册9页的2题。(4)练习册9页的3题。
2、合作探究
(1)小组统一结论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答案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好。
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2)小组交流,查缺补漏
小组长对组内不会的学生进行讲解(3)小组汇报,点拨归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吗?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9页4题。【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主备人:王建国 6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3、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
5、说说你的东西南北都有谁?
6、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叶滩小学的东西南北方向?
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四、小结。
课外作业:认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