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绝招》教案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绝招》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绝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组关于“童年”主题中的第四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按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概括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想一想自己有什么绝招。
2.教师:。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感悟法,拓展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谁啊?他有什么本领呀?说来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喜欢……,他有……
师:这些是不是他们的绝招啊。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绝招》这篇课文。
2.板书课题:16绝招,齐读
3.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绝招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绝招:别人不易学的技艺,即绝技。)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4页,老师想找一位同学读一读课前提示,谁来读一读?
2.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着课前提示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生字词(出示:憋气、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炕上、尴尬、下巴颏、咧开、握拳倒立、禁不住、脱口而出等词语)
4.刚刚老师让大家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那现在谁能和大家说说呢?(文中有哪几个小朋友?他们干了什么?)
文中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他们三个比试绝招的事。
板书:三胖
二福
小柱子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接下来,我们再默读课文,看看他们比了几轮绝招?分别比了什么?结果如何?
(出示表格)
2.指名汇报第一轮比绝招,边说边填
(1-5自然段)
人物
第一轮
结果怎样
第二轮
结果怎样
三胖
憋气
竖起拇指
二福
空翻
禁不住叫好
小柱子
靠树倒立
撒开腿跑
3.同学们答得真好!看来都能够认真的默读课文了。
(1)下面请大家想一想:小柱子第一次比输了,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蔫蔫)
(2)后来,小柱子听了谁的话受到启发而苦练绝招的?(奶奶)
①出示句子: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力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②那从奶奶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板书:天生才能
苦练成才
③你们都读懂了奶奶的话,那小柱子读懂了吗?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读懂了,他正在暗暗地练自己的绝招呢。)
过渡:日子一天天过去,大家又再次比绝招了,看看这次的结果与上次一样吗?接下来,我再叫同学来回答。谁愿意来?
4.指名汇报第二轮比试,边说边填。(13-15自然段)
(出示表格)
(出示表格)
人物
第一轮
结果怎样
第二轮
结果怎样
三胖
憋气
竖起拇指
憋气
二福
空翻
禁不住叫好
单臂倒立
小柱子
靠树倒立
撒开腿跑
口算两位数乘法
羡慕地竖起拇指
5.深入体会,深入理解。
师:乘法同学们都会,老师出几道乘法算式,看哪个同学算得最快,不用举手。
7X8
5X6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说出了答案,课文哪个词写了一下子就说出答案的。(解:脱口而出)老师再出“17X29”
师:你看,要做到脱口而出并不容易,而小柱子做到了,所以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姆指说“……。”(“绝招,太绝了!”)
6.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认真观察一下表格,从这两轮的绝招比试,你最佩服谁的绝招?为什么?(不怕苦不怕累、勤练绝招,而且这绝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
人物
第一轮
结果怎样
第二轮
结果怎样
三胖
憋气
竖起拇指
憋气
二福
空翻
禁不住叫好
单臂倒立
小柱子
靠树倒立
撒开腿跑
口算两位数乘法
羡慕地竖起拇指
四、总结全文
.小柱子和小伙伴约定今年暑假再来比一比绝招,那他对大家有什么要求呢?
(出示:小柱子高兴地说:“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条件是绝招一定是练出来的,而且要有用。”伙伴们都说行。)
2.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呢?
(这句话点明了的中心。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小结:同学们,小柱子从失败中苦练成绝招(板书:从失败中苦练成才),其实,几乎所有的绝招都是通过勤学苦练练成的。(板书:勤练出绝招)。绝招不光要勤学苦练,而且要练就要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绝招。只要我们也像小柱子一样发愤学习,刻苦钻研,你也会有一种让大家都佩服的绝招。
五、拓展延伸
过渡: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那他这个绝招是怎样练出来的呢?
.同学们,课文并没有说,请你也来当作小作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①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就早早起床,开始练习。)
②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还在练习。)
③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时,小柱子——(多想去玩,但他人仍然在练。)
④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请教老师。)
2.你有什么绝招?谁来和大家说说你的绝招?
六、布置作业
相信小柱子他们今年暑假的比赛将更精彩。请同学们课下续编故事,想象下一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
板书设计:
6*绝招
三胖:天生才能
二福:苦练成才
勤学苦练
小柱子:从失败中苦练成才
第二篇:《争吵》+《绝招》第一课时
《争吵》+《绝招》
教材分析
《争吵》是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日记体的形式记录了主人公“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情。故事重点讲了“我”在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从而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理解,彼此宽容。
《绝招》这篇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觉得丢脸,经奶奶的点拔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他终于下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口算乘数。小伙伴对小柱子十分佩服,约定暑假再比绝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两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意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得到智能提升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结合本文传达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互相理解,宽容的德育思想的特点,我计划在本课教学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德育工作无形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承、缘、愤”等生字。过程与方法:
1、通顺而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并根据答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真正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争吵的真正原因。
过程:
课前活动:和视频一起做做操
一、导入
(做完操)孩子们,你们高兴吗?(高兴)此刻呀,有两个小朋友却不开心了?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争吵》去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过渡:声音真响亮,课堂上最美的就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了,打开
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得地方多读几遍。
(一)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高尚石匠代替墨水缩回衣肩砍柴缘故愤怒毕竟戒尺既然嫉妒胳膊抄写肘骂人哼服侍 承认缘故原谅瞟防御戒尺
1、学友开火车认读
过渡:预设(1)如果顺利:火车开得又快又稳,太棒了,有没有信心快速把这些生字记下来?
(2)中间有读错的情况:通过大家团结协作,火车顺利到达目的地,有没有信心把这些词语迅速记下来?
2、理解词意
(1)组词区分“缘”和“原”;(2)根据上下文理解防御的意思: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3)找表示“看”的词理解“瞟”
3.默读课文,小组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和好如初的故事。
争吵的起因:克莱谛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我”想报复他,也故意弄脏他的本子。
经过:争吵后我很后悔,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
结果:父亲严厉批评“我”。
总结: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三.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追究争吵的原因。
1.课文中哪几个段落是描写争吵的原因的?
指名轮流读1到4自然段。你能用文中的句子说明争吵的原因吗?
2. 齐读1到4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克莱谛要在外边等安利柯,他想做什么呢?安利柯会去吗?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拓展阅读,感知童趣
(一)过渡:小伙伴之间除了有争吵,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有趣的事,我们再来看看《绝招》讲了件什么事。学生简单汇报。
(二)看来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确让人难以忘怀,现在让我们再走进几个小故事中,(此处过渡语待定)《友情还是义气》《朋友一》 《朋友二》《蓝色的树叶》 《兄弟争雁》《名人名言》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英语Unit5第一课时教案
Unit5 Do you like pears?
杨家小学
郭万玉
概述: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Unit5 Do you like pears?本单元共需六个课时,本单元主要学习水果类单词如apple, pear, orange...等,以及新句型: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口语练习生活化,交际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设计理念:
在跨越式为指导下,以语言运交际为中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努力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想,使语言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单词 apple, pear, orange, fruit, buy句型: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2.能力目标
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句型, 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3.情感目标
结合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长课外知识,激发学习热情。
拓展内容:
单词:banana, peach, grape, lemon.句型:I want …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是三年级学生参加跨越式教学已经有一学期了,他们已经适应了跨越式课堂模式,听说能力都比较强。乐于感知,模仿习得英语。由于学生对食物类的单词在上册第五单元有所学习,所以本单元巩固旧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与食物和水果有关的更多知识,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所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单词apple, pear, orange, fruit, buy句型: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教学难点:对一般疑问句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教学策略:
由于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英语一学期了,读与说的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语言交际的教学策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创设、教室内真实的辅助性教学资源提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领会对话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1.相关水果类单词的图片和卡片。2.教师自制的PPT。
3.跨越式课题组提供的拓展资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Revision(5minutes)1.Free talk.3分5 T: Hi … S: Hi … T: How are you? S: Very well, thanks.T: Nice to see you again.S: Nice to see you, too.… T: Where is the …? S: It’s inonunder the desk...Practice in pairs.One or two group show us.【设计意图:此处的对话练习,一是实现对以前学习内容的灵活运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为新知的教学打下基础,降低新授说的难度。】
2.sing a song.(2minutes)教师播放歌曲《An apple a day》
【设计意图:让学生唱熟悉的歌曲,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营造英语氛围帮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环境中。】
二.Presentation(15minutes)
1.教师拿着苹果的图片说: This is an apple.让学生能够理解apple是苹果的意思,并且让学生也说:This is an apple.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单词pear, orange, fruit 等。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来展示新单词,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会很好奇,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在PPT上进一步展示图片来练习新单词。【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和练习这些新单词。】
3.教师播放 Let’s talk部分的动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4.教师拿着事先画好的水果图片,对一名学生说:Do you like apples? 然后让一名学生说:Yes I do.然后教师就把这张图片给学生并且说:Here you are.并让学生说: Thanks.让后,教师让同学们把自己事先画好的图片都拿出来,进行练习,给说的最快和最好的学生奖励小贴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也可以巩固和练习所学新句子。】 5.对话练习(ModelPair workFeedback)A: Do you like …? B: Yes, I do./No, I don’t.A: Here you are.B: Thanks.A: You are welcome.两人一组练习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真实的情景把学到的知识活用到言语交际中,从而实现跨越式的要求。】
三.Extending reading 10分
总共三篇阅读材料。第一篇Words.听后让学生获取新单词: banana, grape, peach.第二篇是rhythm.听后让学生获取新单词lemon第三篇是readingsGreedy Monkey,让学生获取新句型: I want …
【设计意图:让学生听读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短文,大信息量输入,丰富学生的语言,在语境中体会、理解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听读的能力及语感。通过听 后反馈信息,在交流中进一步学习拓展句型。】
四. Cooperation and making dialogues 8分
支架如下:
A: Do you like …? B: Yes, I do./No, I don’t.A: I want … B: Here you are.A: Thank you.B: You’re welcome.两人一组练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学生听读情境对话的反馈和运用,同时也是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在老师的示范和引导下进行对话,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既能落实课标的要求,又能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五. Summary 1分
What did you learn?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 Homework 1分
向同学们和爸爸妈妈表达自己喜欢的水果。【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Unit 5 Do you like pears? apple
Do you like …?
pear
Yes, I do.orange
No, I don’t.fruit
buy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听、说、认读单词 apple, pear, orange, fruit, buy句型: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句型, Do you like...? 及答语No, I don’t.Yes, I do.并且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Let’s play部分的内容。在新授时我采用了水果的图片进行教学,同学们都很感兴趣,在做Let’s play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图片给了学生,学生就更喜欢说了。在上拓展听读时,时间把握的不太好,所以在后面综合说的时候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练习拓展中出现的句型。所以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
1、口 算 除 法
第一课时 一位数除整
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语文三年级下册《绝招》说课稿
语文三年级下册《绝招》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绝招》,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我对本课的教材是这样理解的:《绝招》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几个小伙伴两次比绝招的事:第一次,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绝招,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暗下决心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后来,在奶奶的启示下,他认识到绝招是可以练的,终于他下了一番苦功夫练出了一手绝招:那就是速算两位数乘法。在第二次比绝招时,小伙伴们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羡慕不已。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小柱子的形象鲜活欲出,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学生可以从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共鸣。课文中还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价值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课标倡导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对教材的理解,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点,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我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童真童趣。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刻苦求知的愿望。
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体会小柱子两次比绝招的前后不同,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难点是如何去激发学生刻苦求知的愿望。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使得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了,教法和学法也就明朗了。先说教法:叶圣陶先生说:“略读知道需要提纲挈领”。我打算在学生自学前,通过核心问题,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我尽可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感受,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并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的道理。
朗读、质疑、讨论、评价和想象将成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在品读感悟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并运用语言。
三、说教学设计
紧扣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为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我设计了这样五个步骤的教学流程:
理解题意,激发兴趣
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一赏绝招,走近人物
二赏绝招,感知主题
回归整体,升华内涵
根据以上教学流程,我将详细展开以下教学:
第一步:理解题意,激发兴趣
1、一开始,我直接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板书课题,在学生读题后,我这样导入:“招”这个字在这里是本领的意思,那么,你认为怎么样的本领算得上是“绝招”呢?(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能会说:特别的,拿手的,很了不起的,超越别人的等等)
2、只要学生说的在理,我都一一给予肯定。随后就切入课文:村东头,大树下,几个孩子就在比绝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利用刚才的这一两分钟,对“绝招”一词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理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产生阅读期待。让他们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第二步:初读课文,梳理脉络
这样就顺利进入第二步骤的学习:初读课文,梳理脉络。我请学生翻到64页,先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再思考交流两个问题:小伙伴们比了几次绝招?分别是什么绝招?
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读,同时,我可以巡视并针对性指导几个难读字词的读法。学生带着问题开始阅读,很快就能找到文中的答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我相机板书:首先是两次,“第一次” “第二次”,然后相应地将各个小伙伴的绝招名称板书出示。
【这一步我着力让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在整体感知课文,明理思路后,我带着学生走近第三步的教学:一赏绝招,走近人物。在欣赏第一次比绝招,我将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与文本对话,体会人物心情,了解人物特点。
我先问学生:孩子们,在第一次比绝招中,你觉得谁的绝招最有意思?
[三胖]
1、学生们可能会说三胖的绝招最有意思。这时,我相机出示三胖的句子,这段文字确实挺有意思,我先叫一两个学生读一读:三胖挺着大肚子,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憋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蹬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2、学生读完后,气氛一定活跃起来了,我顺势让学生想一想:要是让你来演三胖的绝招,你觉得哪些词语一定要演到位才够有意思。学生肯定能说出:挺、鼓、瞪、憋,在学生指出的同时,带着学生一起在座位上连起来演一演,再挑一两个特别生动的学生进行上台展示。
3、在学生读、想、演、看等体验后,对三胖的绝招有了深刻的体验,我再引读:真是绝招,让我们记住三胖的这个绝招,再来读一读。这样一来,学生的 [二福]
读完后,我这样过渡:三胖的绝招可真有意思啊,我们来看看二福的绝招又是什么?我出示文中描写二福的句子: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他站起来,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
1、我先让学生齐读这句话,然后问道:孩子们,你们看过空翻吗?在哪里看过,谁来介绍一下。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出示视频的空翻动作。接着请学生借助文中插图和刚才的视频,具体地说一说二福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学生可能会说到类似于:二福信心百倍地说:“看我的!”只见二福拍了拍双手,紧握拳头,两脚一蹬,身子凌空而起,随即又稳稳地落地。当然,学生言语上可能没有这么紧凑精简,还需要老师做指导。
通过看空翻和说空翻,学生领悟到了二福的本领。
[小柱子]
三胖和二福的绝招学习后,我直接导入:这回该轮到课文作者小柱子了,小柱子在露绝招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事?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四段,体会小柱子当时的心情。
2、在学生自由朗读后,我引导交流:你体会到了小柱子怎么样的心情?
学生可能会说:垂头丧气、沮丧、灰心丧气等词语。我在学生说的时候指导读好句子:小柱子觉得自己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3、学生体会朗读后,我顺势接话:“小柱子回到了家,心理在想什么?”
相信学生在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后,会想到小柱子肯定不服输,在暗想决定,一定要练出绝招。
【在这一步教学中,我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反应,多元解读文本,搭建起学生语言对话的桥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人物,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柱子是个不服输的孩子。为第四步教学架桥铺路】
第四步:二赏绝招,感知主题
通过刚才的铺设,第四步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我先导入:小柱子有没有练好一手绝招呢,我们去看看他们第二次的比试。
1、我先指名学生读课文13-15段,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小柱子的绝招怎么样?
2、在学生读完后,学生都心知肚明了,不难流露出对小柱子这一绝招的夸赞。我出示文中速算:99×76=7524,我们也来算算他到底对不对,老师计时,看看谁算得最快。
3、在学生竞相验算得出结果后,我将学生计算的时间和小柱子的“不假思索”和“脱口而出”进行对比,相信学生的羡慕之情也会油然而生,而小柱子这时候的心情也是不言而喻,学生已然体会到了这些,我就不再进行指导体会了。
4、接下来我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孩子们,小柱子的进步怎么这么大呢?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习速算这一绝招的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交流对话。
【这一步的教学将目光关注到小柱子上,通过“联系学生生活体验”,把静止的文本变成充满情趣的立体生活画面,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者的绝招,又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第五步:回归整体,升华内涵
下面,我说说最后一个教学步骤:回归整体,升华内涵。我先这样导入:孩子们,第一次比绝招给小柱子带来耻辱,而第二次却给他带来了快乐。谁来帮小柱子总结一下练绝招的秘诀?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坚持、青学苦练、刻苦等词语。
最后老师总结激励:没错,大家说得都很对,有句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或者说“天下无难事,是怕有心人。”这些都告诉我们生活中,只要肯刻苦练习,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绝招,老师也很期待你们的绝招!
四、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简单地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想,一个好的板书并不在多,而在于精,因为板书是文本浓缩,是文路的体现,也是学路、教路的体现。因此,我随着教学流程的行进,逐步完成下列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