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隔音符号的用法》教案
《隔音符号的用法》教案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小庄乡十四户小学
赵鸿琴
一、用小学一年级语文注音实例和《现代汉语词典》注音导入课题
二、用课本的举例说明隔音符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读一读,注意隔音符号的用法:
Piǎo
(漂)
xiān(鲜)pí’ǎo(皮袄)
xī’ān(西安)
jiāng
(将)
jiè
(借)
diàn
(电)
jī’áng(激昂)
jī’è(饥饿)
dī’àn(堤岸)
三、举例说明隔音符号的必要性
隔音符号的用法举例二
fānàn(发难)
míngē(民歌)fānàn(翻案?)
míngé(名额?)fānàn(发难)
míngē(民歌)fān’ àn(翻案)
míng’ é(名额)
四、告诉学生隔音符号使用条件、方法(直接告诉)
运用的二个条件、一个作用 条件:
①a、o、e开头的音节∥
②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
作用:
用隔音符号(’)隔开——→
防止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五、再举例加深学生理解
隔音符号的用法举例三
sǎngōu(伞勾)
èrán(愕然)
sàng’ǒu(丧偶)
èr’ān(二氨)
ānquán(安全)
ǒurán(偶然)
hé ’ ǎi
(和蔼)kě’ ài
(可爱)huā ’ è
(花萼)xīnán
(西南)
六、练习、巩固 隔音符号的用法练习一
dāngàn(单干)
shāngē(山歌)
dàngàn(档案?)shàngè(上颚?)
七、拓展练习、巩固(电脑拼音输入同样加隔音符号)隔音符号在电脑拼音输入法中的应用
yue(月)
fangai(翻盖)
yue(余额)
fangai(妨碍)
kuai(快)
shengou(申购)kuai(酷爱)
shengou(生藕)
yue
(月)
fangai(翻盖)
yu’e(余额)
fang’ai(妨碍)
kuai
(快)
shengou(申购)ku’ ai(酷爱)
sheng’ou(生藕)
八、课堂小结 隔音符号的用法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用隔音符号(’)隔开,防止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
文章来源:河北远程教育网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隔音符号(’)的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隔音符号(’)的使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第五部分是“隔音符号”。里面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分析
1、“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用《汉语拼音方案》记写汉语的时候,要按词连写(不是一个一个音节分开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就要把两个或多个音节连接着写,音节之间不能有空隙,例如tóngxué(同学)、yòu’éryuán(幼儿园)。
2、“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让我们先看例子。拼音词fangan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反感”?“方案”?不易确定。如果要表示的是“方案”,那么,拼音方案规定需写成fang’an,即:在音节fang和an之间加个隔音符号(’)。否则,就是别的意思。再比如xian,是什么意思?“仙(先)”?“西安”?如果要表示的是“西安”,就应该在xi和an之间加上隔音符号。另外,x字母大写,成为Xī’ān。又如前面的例子yòu’éryuán(幼儿园),尽管you和er之间如果不加隔音符号并不会出现“是yo和uer,还是you和er?”的疑问(因为汉语里没有yo和uer这样的音节),可是为了使音节界限更加明晰,在you和er之间还是用上隔音符号为好。
隔音符号的用途,实际上跟y,w是一样的。《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i要改作y或在i前加上y,如yīyào(医药);u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u要改作 w,或在u前加上w,如wēiwǔ(威武);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ü要写作yu,如yǔyī(雨衣)。《汉语拼音方案》关于音节没有声母时用y、w代替i、u,或在i、u之前加y、w,以及用yu代替ü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i行、u行、ü行韵母连接在别的音节后时音节界限的分明。试想“医药”如果不写成yīyào而写成īiào,它的两个音节的面貌是何等模糊难辨。所以,y、w实际上是两个起隔音作用的字母,而“’”则是起隔音作用的符号。前者用于i行、u行、ü行韵母的音节,后者用于a,o,e 起头的音节。
学习专业对外汉语课程,考取国际教师资格,做外国人的中文教师,就在陕西师范大学city&guilds国际汉语教师考试中心!
第三篇:虚词之用法教案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初中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比较多,按词性来说,主要分为代词、动词和助词。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的走入家门。
之:代词,指元方。
2、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译:他们士气低落,我们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之:代指齐国军队。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译: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之:代词,指这件事。
4、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译:抄录完,跑着送还借的书。
之:代指借的书。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代指上下文中的(人、事、物)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他(她)们、它(们)等。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那、这件事。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译:我打算去南海,(你看)怎么样?
之:动词,去,往。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译:送杜少府去蜀州上任。
之:往,到。去。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之:相当于“到”“往”“去”。
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
如:①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译:醉翁的情趣不在饮酒。
②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译: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着一个八尺宽的帷幕。③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根据事情处理。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花”、“狱”)或名词性短语(如“东北角”)时,“之”作结构助词“的”。
2、“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译:我唯独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徐公不如您漂亮。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译:这里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侵扰耳朵。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也就是主语和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格式:主语+之+谓语。3、“之”起协调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译: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②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以上两例中,“之”在时间副词“久”后面,为了协调音节使用,作用:为协调音节,不译。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通常出现在疑问句中)如: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宋何罪之有?
(《公输》)
译:宋国有什么罪呢?
动词“有”,宾语“陋”、“何罪”,借“之”把宾语“陋”“何罪”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只是提宾标志,无意。译时应省去。按现代汉语的说法,“何陋之有?”即为“有何陋?” “宋何罪之有?”即为“宋有何罪?”。(翻译时直接把宾语部分还原到谓语动词后面即可)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百姓担忧;处在偏远的江湖,就为他的君主担忧。
②马之千里者。
译:日行千里的马。以上二例中,虚词“之”后面的“高”“远”“千里”都是形容词修饰“之”前面的名词“庙堂”“江湖”“马”,翻译时“之”不译,直接把形容词还原到名词的前面即可。
格式:定语+之+中心语。
二、随堂小练:
1、具答之。(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2、公将鼓之。
(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了。之:调节音节,不译。)
3、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之:到)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之:主谓间,取独。5.何陋之有?(《陋室铭》)
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7、忘路之远近。(忘记了路的远近。
之:的。)
8、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听说了这件事。
之:代指桃花源的事)
三、知识小结:
古人的文言浩如烟海,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学好它。只要我们平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总结,文言的学习并不难。
本节微课到此结束,谢谢!
第四篇:引号的用法教案
《引号的作用》微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双引号的作用,能够正确运用双引号,了解双引号所表达的不同含义。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双引号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信心。
3、通过双引号不同作用的判断,品味双引号在文章中蕴含的情感美。重点:理解双引号的作用。难点:正确使用双引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自由读我的发现中的四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⑴.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⑵.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⑷.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读完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吗?
二、系统了解引号的用法
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系统的了解双引号用法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例如: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例如:”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例如:那个小偷太“好”了,还给老奶奶留下十元车费钱。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例如: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三、课件展示: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我们观看了微视频,谁能判断一下我的发现中双引号的作用呢?并说说你的理由。(详细讲解)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含义,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这里的引号有特殊的含义。意思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不是指“摇篮”的一般意义,即养育婴儿之处。
四、学以致用。
同学们再翻阅学过的课文,我们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双引号,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吧。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3.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4.鬼子来"扫荡"了.()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8.大家采集"茅茅针".()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10.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说说他们的作用。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4、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5、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6、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7、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
8.“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第五篇:引号的用法教案
《引号的作用》微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引号的用法,学会使用引号。重点:理解双引号的作用。难点:正确使用双引号。教学过程:
一、你知道引号吧?列举自己见过的引号,说说它的作用。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引号,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系统了解引号的用法
让学生翻看《新华字典》附录,交流自己的发现。
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一般用双引号,引文内还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双引号和单引号反复使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用引号;间接引用别人的话,不用引号。连续引用几个文段时,每段开头都要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用后引号。
引号的作用主要有: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三、课件展示: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3、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
说明:这里的“金”字加引号实际上也是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形象化地将金字塔的轮廓比喻成像个“金”字。
(四)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如:
1、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黄鹤楼送别》)
2、爸爸意味深长地对聪聪说:“看来要想真正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不仅要会查有字的词典,还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哪!”(《学会查“无字词典”》)
这两个例子都是属于“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的情况,外面的双引号都是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直接引用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无字词典”加引号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指生活中的学问。
特殊用法:前引号与后引号没有成对使用
引号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一般地说,前引号跟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也有例外。即如果引用的文字连着有好几段,每一段开头都应该只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例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中,高尔基信的内容引用了三段话,第一、二、三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段段尾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三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这就是引号的特殊用法。
在《天鹅的故事》中,斯杰潘老人讲的故事共有五段话,也使用了引号的这种特殊用法。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用了前引号,但第一、二、三、四段段尾都不用后引号,只在第五段末用了一个后引号。
四、学以致用
师:请从课文里找引号,说说它们的用法。
生:从课文中找出,展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