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思维深刻性教案
教案
展开思维的双翅
--作文思维的深刻性培养
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在写作中思路不开阔、不灵活,“千人一面”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外,还应加强思维训练。本课旨在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深刻性的基本方法,并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深刻性。
2、掌握训练思维深刻性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好多同学在语文学习中最怕写作文啦!在写作中思路不开阔、不灵活,写起来非常吃力,即使写出来也是平平淡淡。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注意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外,还应展开思维的双翅,培养思考的好习惯。这节课我们进行一次思维的小练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下面请大家看一篇短文《鲜花和果实》。(请学生读这篇短文)
鲜花和果实
父亲和儿子同游鲜花公园,经过花丛时,儿子指着一朵鲜花说“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火种,你们老年人怎么跟我们相比呢?”父亲听后,在经过小卖部时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颗托在掌心上说: “孩子,你比喻的不错,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颗干落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我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悬在眩目的花瓣上,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儿子听了,有点不服气,说道:“要是没有鲜花,哪来的果实呢?”父亲听后,淡然一笑:“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
这篇短文中的儿子和父亲对鲜花和果实的对话很精彩,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
(学生回答)
父亲的“鲜花喜欢让生命悬在眩目的花瓣上,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和“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都能成为果实”富含哲理,是对鲜花和果实的理性思考,这就是一种深刻的思维。
深刻的思维是指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地认识了该事物。
两千多年前,中国智慧大师老子,在所著的《道德经》中,发出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说的就是人世间的最高道德风尚,就像水所象征的境界!
(水的品质:洗涤万物、清平明净、不避卑下、仁爱博大、机敏善变、守其信用)
水洗涤一切,清而且平,如同善于治国的政治家一样;水的居处常常随遇而安,不避卑下;水给予万物以仁爱之心,令其含泽滋长,并能包容万物;水能方 能圆,曲直随形,至柔至刚,处事机敏而善应变;春雨应时而至,江河水讯有时,水是那样的守其信用。
所以,“上善若水”这是一个多么新鲜、多么美妙而又多么准确的深刻思考的概括
二、方法探讨练习
(一)练习探讨
下面我们就以古人欣赏的“岁寒三友”青松、翠竹、冬梅中的“竹”来进行一个小练习。
1、用“岁寒三友”中的竹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写的文字。
3、归纳“竹”的品质。
①清雅高洁②谦逊虚心③坚守气节④坚忍不拔⑤能屈能伸⑥壮志凌云
4、为什么我们可以写的深刻了? 是因为我们在对竹挖掘它的人性的光辉
(二)练习探讨
1、以“站台”为话题写一段话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写的文字。
3、欣赏短文《站台》
站
台
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是欢聚也是离散,是出发也是归宿。
站台展延在任何一个城与城交接的地点,守望在任何一个城镇的边缘。他只是默默地伫候,骚扰不停的是人们,为生活,为名利,为野心,为梦想┄┄来来去去,忙忙碌碌。这是一个制造离散的时代,列车频频靠站又开走,卸下一批乘客在站台,又从站台上载走了另一批。来的脚步掩盖了去的脚步,去的脚步也覆盖了来的脚步。轻快的脚步播着欢聚的愉悦,沉重的脚步载负着如许离愁,从容的脚步踱向预定的目标,匆促的脚步显示心情的迫切,迟缓的脚步缠绕于厌倦,悠闲的脚步只为一次探访,也有犹豫的脚步,属于那迷失了自己的旅客。
人生旅途中有无数的站台,生命的旅程中有无数的驿站。所有的台和站,只是供中途小憩,只是供转车再出发。别长期滞留,沉滞不是宁静,将使灵魂腐蚀;别长期停顿,停顿不是安定,将使生命委靡。
是起点,但愿不是终点,是开始,但愿不是结束。是出发,归宿尚待寻求,是离散,欢聚当可期待。
4、为什么写得如此的精彩?
是因为我们把站台①搬上社会历史的舞台
②富含哲理的思索
三、方法总结
1、学生交流讨论
2、学生归纳方法 ①挖掘人性的光辉
②搬上社会历史的舞台
③富含哲理的思索
四、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发现在看似平常的事物中蕴涵着深刻的内涵,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去思考,世界就会变得很精彩!水有千变万化,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姿百态。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也无涯”,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走进森林,感知物种的丰富多样,感悟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应有的位置,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让我们细致地观察,深刻地思考自己所处的世界,经过鲜花的灿烂,去收获人生的果实。
第二篇: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具体做法
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具体做法
思维的深刻性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之一,它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如何大面积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呢?笔者尝试了如下做法。
一、问题系列化
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学生学习的生命线,但化学课堂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再抛出问题,学生却鸦雀无声(冷场),是学生没有思考吗?静心思考后,笔者认为其原因是后一问题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要求太高,两个问题之间的跨度太大,学生一时还难以达到。因此,教师上课前如能先将所创设的问题有梯度地串联起来,然后再把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呈现于学生,那样在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其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实现思维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例如,学生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进行预学和思考,然后围绕这些“螺旋式”上升的系列问题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问题1:金属的利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2:铝被广泛利用和产量大幅提高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什么是化学性质方面的原因?它具有这一性能的原因是什么?利用文字表述时要注意的关键词是什么?
问题3:本课题介绍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换一种说法的新名词是什么?
问题4:请你动手将稀盐酸或稀硫酸分别倒入装有镁、铁、铜、银的试管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此,我们可以将四种金属分为哪两类?请尝试排出以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问题5:请你动手完成课本第11面-12面的“活动与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尝试排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哪一实验能解决第4问中的疑难?
问题6:请写出实验中能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7:通过以上学习,若你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装有A、B两种金属的试管中,猜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若A、B都不与稀盐酸反应,你会设计确定A、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吗?由此,你发现判断金属活动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问题8: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H为什么要加上括号?此表会给我们哪些判断的依据?
问题9:2n比Cu活泼,说明在溶液中Zn比Cu更易失去电子转化成离子。请问,某溶液中有大量的Ag+需要得到电子,如果将Zn和Cu同时放入溶液,则Ag+可能会先得到哪种金属提供的电子?请猜想Ag+和Cu2+哪种离子得电子能力更强?如果将Zn加入到同时含有大量Ag+和Cu2+的溶液中,又可能会是哪种金属离子先得到电子?
笔者将课本申“活动与探究”中向Zn中加酸溶液的反应(上册143面已学习)变更为向Ag中加入酸溶液。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1)将问题有效地串联起来,使问题系列化;(2)更能突出Mg、Fe分别与酸溶液反应速率的对比;(3)实验结束后,让学生从完成问题4中发现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无法确定后,引出问题5中的探究活动。
这节课,学生在实验室顺利完成了基础知识和动手实验两方面的学习任务,特别是问题9也被解决了,这真是我以前不敢去想的事。下课时,学生们个个还露出了淡淡的笑容。由此说明,学生已经在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微笑则是有成就感的表现。
二、图像系列化
笔者认为,不同的人对抽象性内容的理解能力差异较大,而直观感知能力的差异相对较小。教学活动中,如果将抽象性的内容(知识)融合到直观性的图像中去加以呈现,这样可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因而,给学生示范层次性的图像,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在不断的“挑战”中逐步深入,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可使学习更为有效和持久。i 例如,学生学习“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笔者先依次呈现图1-图3并同步提出问题1-问题3,解答之后j让学生回答问题4,没想到学生主动要求上罴板画出了图4并作出了正确解答,接下来也不知道是哪位学生提j 出了问题5,我将其作为大家的课后作业并于下一课前作了交流。后来从批改作业和试卷中发现,学生总在此类试题的空白处画出图像,答题的正确率很高,真是令我欣慰!
图l 示意图 图2 示意图 图3 示意图 图4 示意图
问题1:量液时如何正确读数?图1中读数的方法正确吗?读数值是多少?
问题2:图2中是怎样读数的?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问题3:图3中②是怎样读数的?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问题4:如果第一次是①的读法,倒出液体后是②的读法,结果倒出液体的量会被读大了还是读小了?
问题5(学生):我们在倒出液体前后均俯视读数,倒出液体的量又被我们读成什么样呢?
三、实验系列化
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及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增进其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如果实验教学中能创设出更生动、更有趣的系列真实实验情境,那么学生将会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知识理解的系统性、逻辑想象性会更强。
例如,学生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笔者首先让学疆按照创新装置(见图5)完成分组实验,并将其与课本蔫置(见图5)进行比辕,说出此装置的优点,以提高学藁的评价水平。其次,通过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引出潮深前准备好的生长装置1(见图5),演示中发现指针謦活的现象时,全班学生都表现出质疑的神态,有的甚溪激动地发出了“咦”“怪哉”的声音。此时,笔者迅速~r黜问题“难道该化学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有灞萄止了学生长时间沉浸于吸引眼球的现象中。再次,囊橱“事实与预想”的冲突资源,师生顺利地合作设计出潮睹课前准备的生长装置2(见图5),演示中发现天平阕满了。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黧I反应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装置必须满足反应体系穗陋个条件:①密封;②体积不变”。至此,笔者还没有嗣随强化的机会,迅速给出新问题和家庭小实验活动。灞避在有趣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澜嘛住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拓展了思维广度,激瞧了学习化学的内在动机。几天后的一次课前,有几个瀑生向我汇报了完成“家庭小实验”的过程。教学中,值潦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利用生长装置2进行实验时,药品用量要尽可能少些,能观察到有气体生成的现象即可,以防矿泉水瓶爆炸,造成事故;在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的教学环节中尤其要加以强调。
问题:钱否用瘪瓶完成该实验呢?
家庭小实验:若有兴趣,请你选用家用物品继续设计并完成此实验。(提示:家庭中,可用小苏打代替碳酸钠、用食醋代替稀盐酸。药品用量一定要少,知道为什么吗?)
四、结语
化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如果我们多站在他们思维的角度不断为其提供支架,那么他们思维的深刻性一定会得到提高,做到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也就不是难事了。
第三篇:创新思维教案
创新思维教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选矿公司电仪车间的10号选手倪文强,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块分享一堂班组课堂。
分享之前,请大家先欣赏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大家都非常熟悉,当然,今天并不是要分享大象装进冰箱的问题,而是要探讨一下视频中所涉及到的创新性思维方式。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班组建设的提升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有句话解释得很到位,那就是——思路决定出路,这里的思路也就是我们本次分享的主题——创新思维。
本次主要分享四个方面,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首先请看第一部分: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即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比如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就是常见的发散思维。
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散思维,下面请看这两张图片,图片中所讲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和曹冲称象。同样是刻舟,为什么一个被后人贻笑大方,一个却被千古传颂呢?因为曹冲的发散思维解决了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分享一下第二部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在理性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又称为理论思维。
逻辑思维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下面请看这两张图片。左边的乌鸦非常聪明,它知道,要想喝到水,但是嘴够不着,那么,只能让水升高,所以它想到了填石块。然而右边图片中的乌鸦却没有这么聪明,最终狐狸骗走了它嘴里的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吧。
下面我们分享第三部分: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简言之就是直接领悟的思维。比如:你看到一个熟悉的人,马上就可以想到他的基本特征:高矮,肥胖,性格等等。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简单阐述一下。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诸葛亮就是利用了大家对他望而生畏的直觉思维特点,成功的使用了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十万雄兵。这正是灵活的运用了直觉思维的结果。
最后,我们再来分享一下第四部分: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指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简而言之就是顿悟。请看视频!
看过这个小品的朋友们都清楚,黄宏为什么通过了未来老丈人的考验,那就是小伙子面对困难和挑战,能通过合理的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的主要内容已经分享完毕,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大家请看,这里一共六杯水,排列顺序为水水水空空空,要求只移动一个杯子,让它的顺序变成水空水空水空”,好,下面我们请一位积极勇敢的同学上来尝试一下,好吗?好的,这位同学一次成功,做得非常棒,下面有请大家将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这位积极勇敢的同学。
好了,我们最后再来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今天主要分享了创新思维的四个方面,即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并通过相应的案例简单的阐述了这四种创新思维。从四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创新思维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同样的道理,也能决定着一个人和一个班组的得失,所以每个人,每个班组都需要有创新思维,否则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最后,希望通过本次分享,能够为大家抛砖引玉,激发大家内心的创新思维,为班组的团队建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第四篇: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深刻性
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深刻性
——以2016年广一模作文“暖闻”为例
庄照岗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广东东莞 523808)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写作,不仅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考查,更是对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检阅,包括阅读理解的能力、审题立意的能力、权衡思考的能力、素材筛选整合的能力以及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学生有思想、有内容,并且深刻、独到。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之所以写不好、得不到高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内容不深刻,思想浅陋,论证粗糙,人云亦云,泛泛而谈,很难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更难触动阅卷老师的心灵。那么怎么才算深刻呢?深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深刻”放在“发展等级”的第一位,可见对“深刻”的重视,并且对“深刻”的解释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我们认为高考作文的深刻主要体现在其高远性、新颖性、逻辑性和启发性上。具体来说,高远性即立论高远,能够超越自身的位置、阶级、民族、立场,用世界的、长远的、发展的、人性的眼光去审视一切、评判一切。新颖性即见解独到、不囿旧说、不落窠臼、敢发新论。新颖可以是思想新,可以是角度新,还可以是素材新、论证方法新等。逻辑性即挖掘深入、发人深省,能抓住症结、鞭辟入里、一针见血;还指说理透彻,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并且能做到辩证客观、不偏不倚、令人信服。启发性即思考富于哲理,引人深思。
如何让作文走向深刻呢?以2016年“广一模”作文为例: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概念分析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对概念的透彻、深入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形成判断,准确立意,并且使议论更明确、集中、深刻。很多时候学生写作肤浅,就事论事,说一些正确而无关痛痒的废话,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对概念的理解不深入、不丰厚,议论时在表层上打转转,在同一个意思上兜圈子。那么怎样才能将对概念的理解引向深入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概念的特点与内涵。概念是意义的载体,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使用抽象化的方式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出来的反映其共同特性的思维单位。概念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丰富性、独特性、情境性等特点。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将概念具体化、明确化
概念是抽象的、模糊的、丰富的,是没有边界的,但是考生的写作不能天马行空,随意牵扯,而是要在自己写作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模糊的涵义明确化,用自己的理解去透视概念、分析概念,让概念始终散发、洋溢着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这样写作才能走向独特、鲜明。比如对“暖闻”中“暖”的理解,何谓“暖”?“暖”是有温度,有人情味,有善意,有包容,有理解。“油条哥”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是“暖”,面对利益诱惑,坚守道德底线是“暖”;医生的勤勉敬业是“暖”,父亲的理解守序是“暖”;主办方的宽容友善是“暖”。但是考生要从“暖”的众多涵义中提炼选择一个自己认可并能深入说理的意义,这个涵义可以是它的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是深层义,是新解等。比如一个考生在写作中就将“暖”理解为诚信经营与良心。
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中说道:“没有底线的合群,人类将走向疯狂。”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的良心诚信极具人情味,温暖了人们浮躁的心。因此,我认为“油条哥”的新闻更适合被刊登在《暖闻》上,以播撒诚信之光。(学生1)
第二,注意概念的情境性
概念的内涵虽然是丰富的,但任何概念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其独特的意义,也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讨论说理才有必要、有意义。不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说各话,各表一枝,难以形成交锋和碰撞,正如张开所说:“在真实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郑桂华也提到“概念界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核心概念从众多可能意义中剥离出来,并赋予它只有在本文语境下才成立的特定意义。”(郑桂华.议论文写作中核心概念的“展开”[J].中学语文教学,2014年07期:32)比如对材料作文“中心与边缘”的思考论证一定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因为中心与边缘是相对而言的,此处为中心,别处即为边缘;“朝”为中心,“野”即为边缘;心灵为中心,世俗即为边缘。同样对“暖”的理解也要在材料所给出的情境中进行,“暖”的本意是温暖,但是在材料中“暖”则是有温度、有人情味,表现在对人心、人性、人情温暖的烛照和引领上。在“油条哥”身上,“暖”体现为诚信经营;在医生身上“暖”体现为敬业体谅;在主办方身上“暖”体现为友善宽容。比如有学生写道:
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因为那每天新鲜出炉的健康油条,还是那坚守本分的纯净心灵。《暖闻》的意义在于温暖人心。在毒奶粉、毒豆芽等事件层出不穷的社会里,人们一度陷入恐慌,社会里难寻一丝温度,而“油条哥”的出现无疑给社会带来了一丝希望,让心灵回暖。“油条哥”在利益诱惑面前毫不动摇,坚持不用“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坚守本分,这一份纯净难道不让人温暖吗?(学生2)
第三,赋予概念以新的内涵
对概念的理解要尽量丰富、精到,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立论才能新颖,翻出新意,才能另辟蹊径,给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那么如何赋予概念以新的内涵呢?首先是从时代入手,发掘概念的时代意义。比如“回归田园”,在古代是一些文人在志不得伸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逃避或一种策略性的“终南捷径”,而现代则是人们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寻找灵魂栖居地的一种主动回归。再比如“暖”,它的对立面是“冷”,其时代内涵就指向了人心与人性。第二是反弹琵琶。比如“喧嚣”,我们常常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认为喧嚣是嘈杂与喧闹,其实,喧嚣还有积极生动的一面,它是各种生活气息的汇集。可以是人间烟火、生机勃勃的清明上河图;可以是火树琪花,生机活力;可以是思想碰撞的百家争鸣声,真相产生前的宏大交响曲;是一个社会逐步开放,允许不同人发出不同声音的有活力逐步向上攀升的社会姿势等。第三,由表层义到深层义。表层义人人看得到,深层义则需要一番思索探究。比如“仪式”,很多考生知道“仪式”的秩序与形式,知道“仪式”的要求与规范,却不能深入思考“仪式”的深层含义。其实“仪式”的背后是庄重与严肃,是纪念与传承,是铭记与祭奠,是责任与承诺,是延续纽带,是牢记使命。再回到“暖闻”上,“暖”字不仅在温暖人心,更在于对社会风气的引导与呵护上。有学生写道:
“油条哥”的新闻富含温度与人情味,更能引导读者从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他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他知道,使用有害的“复炸油”,无异于出卖了自己的良知,出卖了自己的底线,更是出卖了社会的信任。于是,他拒绝了!当今时代,三聚氰胺奶粉纵横市场、瘦肉精疯窜餐桌,他的良心诚信更显得弥足珍贵。他的行为犹如一针强心剂,有力地告诉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因此,“油条哥”的事迹理应被刊登在《暖闻》上。(学生3)
第四,概念分析要有针对性
概念分析要有针对性,即是考生在理解概念时心中要有一定的指向,首先这是基于材料作文现实性、生活性的特点而言的。“指向现实,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时代、思考生活已经成了所有高考作文出题人的共识”(庄照岗.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的五个意识[J].语文月刊,2014年,(11):4.)因此,考生在分析概念时,一定要心中有现实,心中有指向,只有这样,对概念的理解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深入,才会分析透彻、切中要害。比如:
在商家为一己之私对食品安全视而不见的巨大潮流中,在染色馒头与苏丹红齐驱并行,在皮革与地沟油不知不觉成为口中美味的强烈参照下,油条哥多年坚守不卖复炸油油条,心怀消费者的健康安全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则对比出它那珍贵的高尚以及不可置疑的敬佩。我相信,油条哥的坚守与社会责任感若借助《暖闻》的专栏传递,定能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度,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增添一份日益被现实的棱角磨去的安全感,灵动着社会每一个人的“风铃”。(学生4)
另外,分析概念要有针对性还基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注重说理的特性。从说理的要求上看,不必面面俱到,最好能集中专论一点,进行深化、细化,这就需要写作更有针对性。从说理的对象上看,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强调对象意识和读者意识,强调说服意识,强调文明交流、入情入理分析的意识,这也需要突出写作的针对性。归根结底,是需要考生在概念分析时要有针对性,要明白自己是向谁阐释,对方是以怎样的态度倾听,我选择怎样的方式和从什么角度分析概念更能让人接受等。
最后,考生要明白,概念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解释概念,不是为了给概念下定义,而是为了充分理解概念,选取概念涵义中最新颖独到、最方便说理的一项对材料进行分析论证,走向深层写作,完成写作任务。
二、比较分析
比较是人类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是将一个事物跟另外事物进行多角度分析与透视,全方位地挖掘异同,寻求科学结论的一种认知方法,是人的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比较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突显,比较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是让思考走向深入、走向全面综合的过程。
比较权衡,首先是基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区别于以往阐释性的作文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的指令性,无论是体式指令、内容指令,还是对象指令,思维指令,都希望能在众多的角度中为考生指向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角度,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也为阅卷提供一个参考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指令性中“更”以及“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都在引导考生进行比较分析,因为比较分析的过程即是体现作者“思考、权衡、选择”的过程,是弄清材料和对方观点症结所在的过程,同时也是驳论的过程,通过驳斥对方观点或材料的错误、荒谬,来证明己方观点的正确,这样才能直击要害,一针见血。
另外,任务驱动型作文常常会客观呈现多个材料,多个事例,多个人物,考生要在这多个这选项中选择一个,就必须全面理解材料,透彻地分析比较材料,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突出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包括理解、分析、概括、比较、选择、判断等,而最重要的就是比较权衡,这是由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性决定的,也是考生必须面对的实际。所以在比较中说理论证,在对立争论中寻找切入点,在权衡选择中凸显自己的思考,是考生努力的方向。以“暖闻”为例:
“暖闻”与2015年全国课标卷甲卷“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相似,都是“材料+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在写作要求里增加了具体的任务指令,“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这就需要考生写作时必须对三则新闻进行分析、思考、权衡,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这就必然要涉及到比较,只要在比较中才能体现“更”,才能走向深刻。
“油条哥”多年坚持不用有害油,诚信经营,良心做人,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但诚信经营、良心做人难道不是一位商人所必须遵循的底线吗?当底线居然也成为了大部分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最高标准的时候,你所感受到或许不是那初读的暖意,而是那充满荒诞与反常的寒意。而面对那苦等了两个多小时,只求和儿子见一面的老父亲,我眼泛泪花,内心感动,但唯独感觉不到温暖。这是一位勤勉敬业的儿子,这是一位父爱如山的父亲,理性告诉我应该要为之点赞,但感性的我,更希望儿子能抬一下头,看一看那等待多时的老父亲。而儿子最终看到那等待了两个多小时的老父亲,想必也会潸然泪下,那泪中,有感动、有愧疚、有深情,但在儿子的心里,或许并不温暖。(谢植宣)
可以说对概念的分析,有针对性,指向现实才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而进行比较,针对对方观点,则使得立论有对象,有靶子,直入靶心,直捣黄龙。
三、价值分析
价值分析是指对某个事件或某种现象可能产生的某些影响、作用和意义的分析。价值分析的过程是将视线拉远,将角度垫高的过程,是跳出纷杂世相深入本质的过程,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个到类,由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的过程,是由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人性、人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考生的视野会变开阔,眼光会变深邃,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时考生面对的不再是一堆乱麻,而是抽丝剥茧后的根本所在,是洞若观火的源头所在。
价值分析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材料背后的核心价值属性,一个是材料的主要影响。首先从材料的核心价值属性上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新材料作文,背后都隐藏着对社会文化心理的探究,对人性、对生命的关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凸显。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的背后折射的是“情与法”、“公与私”的博弈,是对生命的关注和文明的考量。再比如2014年辽宁卷“灯火与星火”反映的则是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便利与美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引导考生去思考科技美、现代美、都市美与自然美、古朴美、田园美。而“暖闻”背后体现的则是时代发展中人们对人性与善良的关注,越来越渴望社会的美好与人与人相处的融洽与温情。其次,从材料的影响上看,可以从个人影响与社会影响,现实影响与长远影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价值分析,挖掘思考材料的现实意义与长远影响是思考深入的一种重要体现。比如“女儿举报父亲”,从现实的影响看,可能确实能起到警示关心父亲的作用,但长远看这种父女相互举报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亲亲相隐”相违逆,也与人性人情性背离,有可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助长社会的冷漠与残忍,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文革”,值得警惕。当然也可以从正面思考,说这可以引导民众遵纪守法,推动法制化进程,让社会由人情走向法治。广一模“暖闻”,从影响上看,是一种对善良、宽容、温暖人性的尊重和提倡,引导社会向善、守法、理解、尊重等。比如有学生写道:
如果能够多一点宽容的气度,将不满与怨恨丢在身后,那么我们将迎来一个更为和谐安定的社会。如果能体谅他人,或许能少一点妇司机遭人暴打的惨剧;如果能彼此理解,或许会看不见“瓜子哥”与“西装男”的大打出手,留下“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令人啼笑皆非又颇感尴尬的言语来;如果能换位思考,或许网络上不分青红皂白的乱骂一气也能消失迨尽,可所有的假设都仍然只是假设,现代人生活压力让人们容易充满戾气,一遇到点小事,就将其作为暴戾情绪的渲泻口,一发不可收拾,希望终有一日,宽容的风气能席卷整个社会,包容差异,理解个性。终有一日,我们面对与自己不同的同性恋者时不再恶语伤人,面对他人的无心之举时不再斤斤计较,甚至面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能够一笑置之的那一天,世界会焕然一新,留给人们一个温柔的面貌。(学生5)
四、逻辑分析
很多时候,学生面对新材料作文,特别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思维混乱、逻辑不清,文章或在一个层面滑行,或遍地开花而彼此毫无联系,总之,就是缺乏逻辑思维训练,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去行文。逻辑分析,就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教授学生逻辑分析的一般路径和范式,将学生的思考逐层引向深入,正如叶圣陶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人的思维展开的一般范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既是思维逐层展开的过程,也是思维逐渐深入的过程,正是在不断的追问中,逐层的分析中,思想走向深入。语文老师要做的不仅是告诉学生思考的路径与方式,更要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范式转换为思维的技术。那么如何转换呢?
首先,主旨分析,即思考是什么。一方面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整体把握核心意思,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思考,审题精准,直击要害。另一方面也要求考生对材料的核心概念进行分析,准备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偏题,不跑题。
其次,因果分析,即思考为什么。这首先是基于普遍联系的观念,世界上的任何事件、现象,无论是自然的还是生活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都是一定原因下的结果,也必然有一定结果的原因,寻因究果或由果探因便成了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方式。因果分析即是剖析、追问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思维过程,可以说因果分析是逻辑分析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只有通过因果分析,回答了为什么,才能准确把握写作的方向和提升思考的深度。但是在因果分析中,考生一定要综合使用各种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因为就一个结果而言,其原因很多时候是多方面的,既有表层原因也有深层原因,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个人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这就需要考生在众多的原因中“思考、权衡”精准地选择引起结果的最本质的原因、最关键的因素,然后展开写作。
第三,方法分析,即思考怎么办。因果分析只是找到了事件或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方法分析则是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一层,指出或提出解决的措施或建议。
以广一模“暖闻”为例,考生无论是选择“油条哥”、“父亲看儿子”,还是“主办方不让孩子赔偿”作为“暖闻”刊登,都需要充分阐述理由,回答原因,也只有理由充分,说理透彻,才有说服力,才能让读者接受。比如:
“油条哥”良心可贵,可诚信经营本就是为商之本分、原则;坐诊的“儿子”虽敬业可嘉,但老父亲的背影难免让人唏嘘温情的黯淡;而主办方的宽容与淡然可谓在这物欲笼罩下的社会点亮了一盏启明灯。主办方呵护男孩的自尊,更呵护了男孩的人生之路;呵护了一颗心,实则呵护了人性,温暖了整个社会。以前有人说“世界为立心者鼓掌”,而今我想说:世界为护心者鼓掌!(学生6)
五、具体分析
有时候,考生的作文之所以给人浅陋、低幼的感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对材料进行具体的分析,常常是泛泛而谈,分析问题概念化、笼统化。要么是空洞说教,陈词滥调,套话连篇,要么是浮于表面,浅显固陋,人人皆知,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生动性与深刻性,给人枯燥板滞、肤浅乏味之感,说服力不强。比如:
而青少年“油条哥”这一新闻则不同,感觉上发生就在我们身边,买东西吃是我们生活上的必要,而食品的健康程度又是我们每天最关心的东西。对于“油条哥”这一事件,影响了不仅仅是个人,影响的更是社会,让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逐渐温暖起来,让人们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温暖就在身边。(学生7)
那么,如何在写作中进行具体分析呢?
首先,分析时要从具体的问题、具体的事实出发,选择具体的分析方法,避免概念化、教条化,想当然地贴标签,要言之有物,持之有故。其次,分析的方法要多样化,不能满足于自说自话、自言自语,还要有事实分析、人物例证,要根据说理的需要,灵活选择并列分析、递进分析、假设分析、正反对比分析等分析方式,将观点具体化,将思维形象化,使文章呈现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结构流畅的特点。再次,要借助修辞分析,使语言灵动化、诗意化,美丽动人,隽永深刻,耐人寻味。比如:
良心油条哥坚持用新鲜油品炸油条,看似平凡普通,实为一汪清泉,注入日渐混浊诚信泥淖中,为其带来活力。诚信,对每个社会公民来说都应为不可触碰的底线,而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所影响的,是社会的健康,而在使用复炸油已成为“潜规则”的油条制造行业,若使用新鲜油,成本大大增加,失去与他人竞争的优势,但“油条哥”却能弃利益于一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营,坚持诚信底线多年不变,实为不易,他的做法实则为其他生产者树立榜样。(学生8)
六、辩证分析
辩证分析,首先需要考生在分析说理时要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做到理性客观、心平气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因为任何观点都特定语境下的产物,都只有在特定语境才能成立,所以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绝对的谬误。而且高考新材料作文所选的材料往往是充满争议的,有思考讨论空间的,考生只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负责任地表达就可以了。切忌以偏概全、过于绝对、过于情绪化的表达。其次,辩证分析时,考生需要有选择地选取一些能够体现自己辩证思考的语言、文字,这样做既是展示自己的中庸平和,也是为了更有力的表达,因为拳头收回来,不是妥协让步,而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击。一些常用的体现辩证的词语有:不可否认、诚然、确实、当然„„然而、但是、不过,等。比如:
诚然,我也被父亲对儿子的心疼与爱感动,也为画展主办方的宽容与呵护叫好。但《暖闻》是为了发掘温度与人情味。如果刊登第二则新闻,可能会被指责为浪费病人挂号名额;如果刊登第三则新闻,也有纵容之嫌,对孩子起不到教育作用。他们虽都具有正能量,但也不乏误解。因此,刊登“油条哥”的新闻比较合适。(学生9)
父亲探儿,千里迢迢,却能替儿考虑,挂号得见,令人感动;男孩跌倒,不慎损画,主办方却呵护其幼小的心灵,以备案而终,令人赞叹!但有一青年多年如一日,坚持把健康新鲜的食品提供给顾客,保障了每一位顾客的健康,以自己能做的事服务大众,实在更能让人暖心!(学生10)
此外,考生还可以从其他维度来增加自己写作的深刻性,比如在自我否定中,升华思维;超越成见,用新鲜的名词概念替换陈旧的说辞;选用精当而新颖的材料,彰显论证的深度;注意说理的对象,选择对方乐意接受的角度去吸引他、打动他、说服他。等等。
总之,深刻性是高考新材料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尺度,考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理想的分数,就必须在作文的深刻性、思想性上用心、用力。当然,除了以上分析方法的训练、使用,更需要考生自己在平时多读多思,多关注现实,多和同学交流探讨。
第五篇:《作文创新思维》教案
教海扬帆
课题 创新思维训练 授课人 王秀英
课型 作文训练 授课方法 学生议议——谈谈、教师点一点
教具 苹果、模型、药、风筝、花、一张贴着三枚一角硬币的三角形纸片、多媒体 教学重点 1树立作文创新的观念
2掌握作文创新的方法3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特色 1模式:点拨、训练、应用、总结相结2鼓励学生表达具有个性的观点,提倡标新立异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方法
一、导入:1导入语:很高兴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度过这难忘的45分钟,如果这节作文创新训练课能对同学们今后的写作有所帮助,那将是我莫大的欣慰。课堂上,希望同学们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讲出自己的水平,让这美好的时刻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
二、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1师生共同观看学习重点,请学生指出三个目标的共同之处。2师:同学们做好创新的准备了吗?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一道趣味练习题3出示练习题:三角几何共八角,三角三角,几何几何?4教师点拨:①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理解“三角”“几何”的含义。“三角”的含义有几种?“几何”的含义有几种? ②教师拿事物给学生演示这道题(用一面贴有三枚一角硬币的三角形和几何书做道具)观看屏幕上的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马上指出:创新集中精力准备做题兴趣高涨讨论解体思路数学里的三角形,三角学;三个角;人民币三角钱几何学;书面语中的“多少”学生恍然大悟 此为公开课,上课开始,用语言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上课最初五分钟的安排至关重要,这时候的活动一方面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同时又要激发学生的大脑进入活跃状态。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
5教师总结:刚才这道题,同学们没能很快的理解,因为你们在看待事物思考问题时拘泥于平时的经验习惯,思维形成了定势。作文是最富有个性和人文色彩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离不开创新,我们必须学会打破思维定势。我们看作家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吧。6展示作家王蒙的话:“写文章要敢于打破旧框框,要敢于创新,一粒微尘那样大的新,也比一座山那样大的俗套子有价值。(多媒体)”7⑴现在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什么?⑵话题作文有什么特点?⑶当阅卷老师在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雷同作文中艰难跋涉时,最想见到的是什么?8教给学生:创新的精髓→打破思维定势 标新立异
三、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1训练:教师先问学生→做好打破思维定式的准备了吗?然后把一只被咬了一口的红苹果放在讲台上,要求学生对此展开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让想象力在自由的空间里任意驰骋,说出标新立异的答案。讨论后自由发言。2应用举例:⑴描写天上的星星:那是母亲期盼孩子回家的眼睛。⑵描写老师挑灯批改作业:他在寻找学子探索科学的足迹,他在倾听学子追求真理的声音。3师问:这两个例子写的什么内容?该怎样来读?谁能把这种感情用朗诵的方式传递给同学们?4模仿:⑴指出第一句所用的修辞和结构方式⑵请以“粉笔屑”为话题模仿第一句写出句子 ⑶老师也模仿与学生进行竞赛:那是老师撒向学生的智慧的花朵。学生边听边理解老师的话观看屏幕倾听录音⑴话题作文⑵大多只给出写作的范围,题目自拟,题材不限,形式自由灵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⑶有创意的文章学生笔记①苹果像地球,奉献了甘甜却被人类破坏的伤痕累累②台湾搞分裂使祖国有了缺损就像这个有缺损的苹果③苹果里有一个虫子对吃苹果的人说:“这苹果有毒”,这人不信刚咬一口就死了④他像月亮,有圆有缺⑤看到苹果想到了牛顿学生朗读比喻的修辞主谓式的结构学生仿写 让学生树立创新的观念用名人的语言强调创新的重要针对中考的实际让学生意识到创新迫在眉睫想象力是创新的桥梁,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应有的境界,它是创造性思维顺利进行的关键。培养有感情朗读的能力中考易出现仿写题
教师教学内容及步骤的安排 学生活动及可能的答案 目的、效果
四、交给创新思维的方法训练创新思维的能力㈠逆向思维训练1训练:名人名言警句谚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策性,天长日久,人们习以为常,头脑中形成定势,产生这个观点“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不少成语警句有它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维角度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提出与下列句子相反的观点,要求能够自圆其说,讨论后发言。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⑵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⑶走自己的路,让人去说吧⑷开卷有益⑸近墨者黑2教师总结:刚才进行的这种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思维方法就是求异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同学们都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到了言之有理,老师奖励给你们一束花(边说边拿出一束鲜花)。3应用举例:同学们喜欢花吗?请你说出几句描写花的成语或诗句。花历来为人们所赞赏而且人们还赋予它很多美好的含义,有一位同学却反其意而用之,从另一视角审视春花给它赋予悲剧意义,使文章回荡悲凉的旋律,请欣赏:你看,那开的绚丽多彩的花,把自己装扮得如此妩媚,为的是什么呢?还不是让人宠爱他,去博得更多的赞美之辞,获取人的精心照料。为了生存发展,他不得不“庸俗”的祈求人的怜悯与庇护。找同学有感情的朗诵4学生总结:同学们对逆向思维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同学们总结进行逆向思维的方法是什么?㈡发散性思维训练1知识点拨:同学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属性,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事物的多元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生活,考虑事物多方面属性的思维方式就是发散思维,它好比一个立体的圆(用一个模型做教具)2教给方法并举例说明:⑴从现象到本质:透过表象挖掘本例如描写砖缝中的小草,揭示生命的执著。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⑵由物及人:由物起笔,歌颂它的精神境界,过渡到具有相同品质性格的人上面。例如《白杨礼赞》。还有别的例子吗?⑶逐层深入法:由物写起,一步步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如生活中行人走的路→人生之路→国家所选的道路。学生试举例。⑷多角度挖掘法。3训练:展示教具,要求学生从下面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每个话题至少写出三个观点。柳、风筝、药4提示:(多媒体展示)柳→生长环境、外形特点、柳树的作用、柳树的品质、柳树身上可以寄寓怎样的哲理。风筝→怎样起飞、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你看出了它的那些性格品质、怎样看待它。药→制造商、推销商、医院、医生、病人、吃药的标准、药的味道、中西药的药理作用、假药。5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五、学生总结 学会了创新思维的哪些方法
六、教师总结(播放舒缓的音乐)1创新与作文常规要求的关系 2课堂训练与课下巩固的关系 3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进行了创新思维训练,同学们的思路都很新,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它不是让你创造史无前例的奇迹,也不是让你摘取天上的星星,只不过让你走一条没有走过的新路,没有趟过的小溪。同学们,智慧就在自己的脑袋里,调动你的思维标新立异,写出你的个性你的特色,让你的文章成为老师心目中的一棵大树吧!(多媒体展示有一棵大树的幻灯片)⑴①克隆技术的发展,世上完全可以有相同的植物动物,如果法律允许还可以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②可以把树叶看成一种抽象的精神,例如雷锋精神、奉献精神,世界上有很多人有这种精神。⑵这是惧怕困难的逃跑主义⑶生活中有很多我们没经历过的事应该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太固执。⑷①有选择的看书才有益②开卷考试没有好处⑸人不能被环境左右应多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地下党、莲花。竞相说出有关花的成语或诗句学生伴随着哀婉的音乐朗诵句中加上“未必”变成否定句或者把原句变成反问句⑴描写燃烧的蜡烛,歌颂奉献的精神。⑴①由春蚕开始起笔歌颂它的甘于奉献精神,过渡到对有相同品质的教师的赞美。②《荔枝蜜》假药→假货→打假柳⑴柳垂大地寄予母亲满腔请⑵柳低垂为人谦虚谨慎⑶柳弯腰的形态像母亲,母亲为孩子操劳累弯了腰,不禁让人想到了像母亲一样为我们的成长而呕心沥血的老师⑷夏日炎炎,自己挡住烈日为人类送来荫凉,歌颂它的奉献精神⑸对生长环境太挑剔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风筝⑴必须凭借凤的力量才能起飞依赖性太大⑵风筝能够抓住有凤的一刹那迅猛高飞,看出机遇对人的重要性⑶能高飞是因为始终不翘尾巴⑷飞得高因为心中牵挂地上的人⑸飞得再高也摆脱不了线的束缚⑹凤能使它高飞也能毁了它,时势既能造英雄也能毁孬种药⑴个别医生不论病情只管多开药,各行业要守住自己的行业道德⑵只要每个人都树立法制观念对于假货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假货就没了市场⑶病来了再吃药不如积极锻炼身体⑷吃药应有一定的标准作事也要掌握尺度
1培养学生辨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2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叛逆世俗的勇气3给学生创造把社会实践带到课堂上来的机会,例如克隆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伴随着哀婉的音乐缓缓呈现在屏幕上,文字旁有一绚烂的花的图片 发散思维较之求异思维更复杂更难于理解,用实物演示的方法更直观易懂。怎样进行发散性思维是难点,所以先教方法后练习学生发言时应多给一些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多给与鼓励,精彩的发言掌声鼓励或翘大拇指表示赞赏。教师决不能吝惜赏识的微笑和赞叹的语言
作者sina